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及TTE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1
作者 王红辉 徐慧慧 +3 位作者 石向明 王琛琛 郭文梅 张喜庆 《安徽医学》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成像(CTA)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左心耳血栓分为有左心耳血栓组(n=76例)和...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成像(CTA)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左心耳血栓分为有左心耳血栓组(n=76例)和无左心耳血栓组(n=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A、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和TTE诊断价值。结果 CTA与TEE判断左心耳血栓一致性Kappa值为0.875(P<0.05),CTA判断左心耳血栓准确率为94.17%;TTE与TEE判断左心耳血栓一致性Kappa值为0.787(P<0.05),TTE判断左心耳血栓准确率为90.00%;CTA和TTE诊断左心耳血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左心耳血栓组患者CTA定量参数左心耳开口长径、左心耳开口短径、左心耳开口面积均高于无左心耳血栓组患者(P<0.05),左心耳射血分数低于无左心耳血栓组患者(P<0.05);有左心耳血栓组患者TTE定量参数左心耳开口长径、左心耳开口短径、左心耳开口面积均高于无左心耳血栓组患者(P<0.05),而左心耳射血分数低于无左心耳血栓组患者(P<0.05)。结论 CTA及TTE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中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和无左心耳血栓患者左心耳相关参数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成像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发生肺动脉高压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
2
作者 刘宏圃 张喜庆 +5 位作者 高乾亮 曲月 赵蕊 王成健 林喆鹏 张燕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究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情况,并对其胸部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 目的探究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情况,并对其胸部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5.32岁(标准差16.89岁);体质量指数(BMI)19.33~26.15 kg/m^(2),平均BMI 22.31 kg/m2(标准差3.11 kg/m^(2));结缔组织病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80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0例,其他26例。对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动脉高压情况进行分组,即肺动脉高压组、非肺动脉高压组。对组间胸部CT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其诊断价值。结果126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42例(33.33%)发生肺动脉高压,84例未发生肺动脉高压。42例肺动脉高压组,90.48%患者出现咳痰,78.57%患者出现胸闷,气喘和咳嗽发生率分别66.67%和59.52%。两组主动脉直径[(29.98±4.11)mm vs(30.22±2.4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直径、肺动脉/主动脉比值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60.78±23.12)mmHg vs(24.88±5.12)mmHg、(35.48±2.34)mm vs(27.45±4.13)mm、1.14±0.23 vs 0.94±0.14。P<0.05]。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直径、肺动脉/主动脉比值对诊断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14、0.920、0.846。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中,约三分之一发生肺动脉高压,胸闷、咳嗽、气喘和咳痰是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直径和肺动脉/主动脉比值显著高于未发生肺动脉高压者,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炎 肺动脉高压 胸部CT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肩袖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贺亚男 王成健 +3 位作者 曲博 官皓天 张翔辰 石向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肩袖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肩袖损伤患者120例,均给予MRI检查,分析MRI诊断肩袖损伤的价值,同时确诊的肩袖损伤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临床影像...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肩袖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肩袖损伤患者120例,均给予MRI检查,分析MRI诊断肩袖损伤的价值,同时确诊的肩袖损伤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临床影像资料。结果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04%、94.44%、97.50%、99.01%和89.47%。斜冠状位扫描冈下肌腱损伤和肩胛下肌腱损伤检出率分别为52.94%和49.02%,明显低于轴位和斜矢状位扫描(P<0.05);斜矢状位扫描冈上肌腱损伤检出率为77.45%,明显低于斜冠状位扫描(P<0.05);轴位和斜冠状位扫描小圆肌腱损伤检出率分别为7.84%和13.73%,明显低于斜矢状位扫描(P<0.05)。治疗无效患者年龄为(65.54±7.03)岁、冈上肌回缩距离为(24.41±5.93)mm,明显高于治疗有效患者(P<0.05);治疗无效患者肩胛下肌撕裂程度明显重于治疗有效患者(P<0.05),其完全撕裂比例为80.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肩胛下肌撕裂程度是肩袖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治疗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728~0.898,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0%和64.50%。结论MRI在诊断肩袖损伤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MRI参数-肩胛下肌撕裂程度与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套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DWI、DCE-MRI及3D-MEDIC-WE定量分析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性改变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马涛涛 许雅芳 +3 位作者 李东海 王丽娟 侯峰岩 郭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正态MRI(DCE-MRI)及三维多回波数据合并成像联合水激发序列(3DMEDIC-WE)定量分析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骶髂关节炎患...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正态MRI(DCE-MRI)及三维多回波数据合并成像联合水激发序列(3DMEDIC-WE)定量分析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骶髂关节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50岁;身体质量指数19.20~24.50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09 kg/m^(2);吸烟39例,饮酒32例。所有患者接受DWI、DCE-MRI及3D-MEDIC-WE检查,比较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影像参数差异。结果活动期患者52例,稳定期患者48例。活动期患者年龄为(28.83±8.21)岁,明显低于稳定期患者[(34.45±9.17)岁](P<0.05);活动期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为(7.50±0.36)分,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3.20±0.28)分](P<0.05);活动期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为(1.10±0.25)×10^(-3)mm^(2)/s,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0.26±0.08)×10^(-3)mm^(2)/s](P<0.05);活动期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反向速率常数(Kep)和细胞外容积分数(Ve)分别为(0.81±0.22)min^(-1)、(1.22±0.21)min^(-1)和0.67±0.19,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0.40±0.18)min^(-1)、(0.88±0.24)min^(-1)和0.26±0.08](P<0.05);活动期与稳定期3DMEDIC-WE参数骶侧软骨厚度、髂侧软骨厚度和骶髂软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Ktrans、Kep和Ve诊断活动期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95、0.787和0.863(P<0.05)。结论DWI、DCE-MRI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活动性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而3D-MEDIC-WE无法判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正态MRI 三维多回波数据合并成像联合水激发序列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炎 活动性
原文传递
延迟钆剂磁共振显像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明 张新成 冯长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延迟钆剂磁共振显像(LGE-CMR)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DCM患者87例,均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CMR),包括电影成像、LGE-CMR检查,分析扫描结果,评价有无LGE与美... 目的:探究延迟钆剂磁共振显像(LGE-CMR)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DCM患者87例,均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CMR),包括电影成像、LGE-CMR检查,分析扫描结果,评价有无LGE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CMR检查心功能参数的关系。结果:87例患者LGE阳性率为41.38%(36/87),LGE(+)者心肌延迟强化节段161个,累及最多的心肌节段为基底部前间壁和下间壁,强化形态以肌壁间线性为主;LGE(+)者NYHA心功能分级劣于和LGE(-)者(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标准化校正(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标准化校正(LVESVI)水平显著高于LGE(-)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球形指数(LVSI)水平显著低于LGE (-)者(P<0.05);LGE (+)节段数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DVI、LVESVI呈正相关关系(r=0.645,0.494,0.532,P<0.05),与LVEF、LVFS、LVSI呈负相关关系(r=-0.518,-0.574,-0.461,P<0.05)。结论 :LGE-CMR识别的LGE(+)反映心肌纤维化,LGE(+)与左心室重构后结构功能受损有关,LGE(+)累及节段数越多,心功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常规MR联合DWI成像鉴别小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边毓尧 石向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形态学特征联合DWI成像在小脑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病理证实的16例PCNSL和28例HGG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 目的探讨常规MRI形态学特征联合DWI成像在小脑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病理证实的16例PCNSL和28例HGG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了PCNSL组和HGG组之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常规MRI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PCNSL组的ADC值均低于HGG组(0.53×10^(-3)vs.0.83×10(-3)mm^(2)/s,P<0.001)。常规的MR特征:肿瘤大小,增强方式,是否伴囊性,条纹状水肿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均<0.01);但两组在出血和脑表面受累情况之间无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常规MR特征中,肿瘤大小,分支样强化,囊变和条纹样水肿表现对小脑PCNSL和HGG的区分有帮助,并且联合ADC值使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胶质瘤 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探讨X射线、CT、MRI影像检查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刘冰栩 邢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219-221,共3页
探究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技术方式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诊断实施方法以及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确诊并在术前接受不同影像学检查的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患者分别接受X线、CT和MRI检查技术。... 探究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技术方式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诊断实施方法以及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确诊并在术前接受不同影像学检查的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患者分别接受X线、CT和MRI检查技术。判断三种检查技术结果的检出率和不同疾病病变类型的结果差异。结果:50例患者病变关节58个。病变一般发生在患肢远端小关节,基于跖趾关节为主。其中MRI检查结果准确性明显高于X线与CT诊断结果,P<0.05,X线和CT诊断结果基本相当,P>0.05。X线检查结果中痛风性结节和关节面下囊变关节数量均显著低于CT和MRI,P<0.05。X线检查技术方式对于关节滑膜、韧带侵蚀以及关节软骨侵蚀等病变均无准确展现。CT检查结果在痛风性结节、关节面下囊变的关节数量与MRI展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X线、CT以及MRI均可以有效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整体诊断效果较好其中MRI的检出率最高,对于病变状况的展现效果较好,早期筛查更加推荐X线或CT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CT MRI 痛风性关节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颈椎病手术治疗前后多模态影像学参数分析
8
作者 曲博 王成健 +3 位作者 高明 霍英杰 官皓天 石向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33-239,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多模态影像学参数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北中石油医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260例,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07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1.02岁;身体质量指数22.5~32.7 kg/m...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多模态影像学参数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北中石油医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260例,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07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1.02岁;身体质量指数22.5~32.7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4.21 kg/m^(2);高血压121例,糖尿病71例;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168例,脊髓型颈椎病92例。根据手术治疗效果分为不良组(改善率<25%)和优良组(改善率≥25%)。分析比较不良组与优良组治疗前后Cobb角、C_(2)~C_(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T1倾斜角、颈椎倾斜角、椎管最大狭窄程度、脊髓最大受压程度、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差异,同时分析X射线及MRI参数术后-术前差值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分数评分改善率相关性。结果根据手术治疗效果分为不良组72例和优良组188例。优良组术后Cobb角及术后-术前差值、C_(2)~C_(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术后-术前差值分别为(16.22±4.10)°、(4.03±1.03)°和(5.50±1.10)mm,明显高于不良组[(14.35±4.10)°、(1.94±0.78)°和(2.56±0.86)mm](P<0.05),而术后C_(2)~C_(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为(18.87±4.26)mm,明显低于不良组[(21.54±4.12)mm](P<0.05)。优良组术后椎管最大狭窄程度、脊髓最大受压程度、ADC值分别为(36.69±7.54)%、(27.78±5.88)%和(1.06±0.29)×10^(-3)mm^(2)/s,明显低于不良组[(40.49±7.19)%、(32.21±6.10)%和(1.15±0.30)×10^(-3)mm^(2)/s](P<0.05),而椎管最大狭窄程度术后-术前差值、脊髓最大受压程度术后-术前差值、ADC值术后-术前差值分别为(8.82±1.59)%、(7.91±1.18)%和(0.21±0.06)×10^(-3)mm^(2)/s,明显高于不良组[(6.15±1.44)%、(4.44±1.07)%和(0.11±0.05)×10^(-3)mm^(2)/s](P<0.05)。Cobb角术后-术前差值与JOA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r=0.411,P<0.05);椎管最大狭窄程度术后-术前差值、脊髓最大受压程度术后-术前差值和ADC值术后-术前差值与JOA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r=-0.463、-0.442、-0.398,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前后X射线及MRI参数与临床疗效有关,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影像学 临床疗效 X射线 MRI
原文传递
DECT与MRI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石向明 刘星 +3 位作者 王佳 贺亚男 张玉 王辉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226-3229,3233,共5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在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影像表现,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6例膝关节炎患者共120个膝关节为研究对象,其中GA 8... 目的分析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在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影像表现,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6例膝关节炎患者共120个膝关节为研究对象,其中GA 81个,非GA 39个,1周内对患者同时进行DECT及MRI检查。以关节液、痛风石穿刺活检及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2种检查方法病变征象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种方法检出尿酸盐结晶、骨质异常、滑膜肥厚、软组织肿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积液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3)。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93.83%vs 82.72%、92.31%vs 61.54%、7.69%vs 38.46%、6.17%vs 17.28%、96.20%vs 81.71%、87.8%vs 63.16%。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参考线面积,为0.908vs 0.756,95%CL为0.840~0.954vs 0.668~0.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CT显示痛风石的能力高于MRI,MRI对关节整体受累程度分析较DECT好,两种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及膝关节整体损害程度,便于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膝关节 骨髓水肿 滑膜 尿酸盐结晶
下载PDF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中MRI与MSCT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向明 王红辉 +3 位作者 王辉 许雅芳 韩宁 王成健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T,MSCT)检查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 目的探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T,MSCT)检查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IFI)患者,其中男12例,女46例;年龄26-74岁,平均(52.3±1.2)岁;24例为单侧髋关节发病(左髋9例,右髋15例),32例为双侧髋关节发病;病程4个月-8年。均于1周内完成MRI和MSCT扫描,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征象检出率,以及对坐骨股骨间隙(ischiofemoral space,IFS)、股方肌间隙(quadratus femoris space,QFS)、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gle,FNA)、股骨颈干角(cervicodiaphyseal angle,CCD)、股骨小转子角(lesser trochanter angle,LTA)及坐骨角(ischial angle,IA)测量的准确率。结果MRI诊断IFI病变的检出率为100.0%,MSCT的检出率为81.0%,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SCT(P=0.002);MSCT和MRI在测量IFS宽度、QFS宽度、FNA、LTA、CCD、IA角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S病变中对关节面硬化MSCT检出率显著高于MRI,其余征象MSCT检出率低于MRI。结论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势,MSCT显示骨硬化更准确,MRI显示影像征象更全面,可有效提升IFI的临床检出率,特别是早期症状不明显的IFI,为临床诊治提供良好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股骨撞击 磁共振成像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 髋部疼痛
下载PDF
SAPHO综合征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向明 刘创建 +3 位作者 勾威 王成健 陈绍伟 胡志强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783-2786,2791,共5页
目的研究SAPHO综合征影像征象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诊疗经过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7例患者中皮肤损害4例;前胸壁... 目的研究SAPHO综合征影像征象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诊疗经过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7例患者中皮肤损害4例;前胸壁受累5例,胸骨病变5例、胸锁关节3例、胸肋关节2例、肋骨4例。胸椎受累3例,包括胸、腰椎同时受累1例,共累及9个椎体、5个终板。骶髂关节受累3例共5个骶髂关节受累,单侧受累1例,双侧受累2例,髋关节受累1例。全身骨显像特征性“牛头征”4例。经临床治疗后皮肤损害好转3例,前胸或腰骶部疼痛减轻5例,背部痤疮仍间歇发作1例。结论SAPHO综合征骨关节损伤常累及前胸壁、脊柱、骶髂关节及髋关节,表现为骨质肥厚、硬化、关节软骨面下骨侵蚀,“牛头征”为特征性表现,骨关节损害和皮肤病变常不同步。本病尚无统一治疗指南以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和免疫抑制剂为主,重症者可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 全身骨显像 骶髂关节 滑膜炎 骨髓水肿
下载PDF
CT、MRI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及其影像学征象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曲博 石向明 +2 位作者 冯长明 官皓天 贺亚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及其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选取150例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病理、CT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及其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选取150例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病理、CT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MRI检查对椎体压缩骨折的检出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MRI检查对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CT、MRI影像征象特点。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5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有96例恶性,有54例良性。CT检查结果显示,恶性87例,良性42例,误诊12例,漏诊9例。MRI检查结果显示,恶性75例,良性50例,误诊4例,漏诊21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MRI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42、0.85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度为90.63%,高于MRI检查的78.13%(P<0.05),特异度为77.78%,低于MRI检查的92.59%(P<0.05)。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CT、MRI影像征象均以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椎旁软组织影、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充气征、双边征为主,其中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的出现率为74.07%,高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5.21%(P<0.05)。结论CT、MRI对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均较高,其中CT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度较高,而MRI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特异度较高,另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可作为鉴别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的关键征象,临床可结合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症状表现及CT、MRI影像特点对其进行诊断,以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良恶性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征象 鉴别价值
下载PDF
MRI及超声在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翔辰 霍英杰 +3 位作者 袁静 徐慧慧 许雅芳 贺亚男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胎盘植入患者79例,未合并胎盘植入患者41例,比较超声和MRI诊断结果。结果本组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胎盘植入患者79例,未合并胎盘植入患者41例,比较超声和MRI诊断结果。结果本组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准确率为93.33%,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74.17%(P<0.05);其中孕周<37周和孕周≥37周患者的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和96%,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71.11%和76%(P均<0.05)。胎盘植入与无胎盘植入患者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胎盘植入的79例患者中,MRI诊断准确率为94.94%,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69.92%(P<0.05);在无胎盘植入的41例患者中,MRI和超声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可有效鉴别胎盘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需积极对有剖宫产史的再妊娠患者进行筛查,以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 超声诊断
下载PDF
结节病PET/CT影像表现与临床及病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崔艳荣 冯长明 +3 位作者 贺海荣 王成健 李培秀 陈绍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结节病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影像表现,以加强对结节病的认识,并提高胸外病变的检出率。方法收集2015年~2019年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5例结节病患者临床资料及PET/CT表现,回顾性分...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结节病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影像表现,以加强对结节病的认识,并提高胸外病变的检出率。方法收集2015年~2019年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5例结节病患者临床资料及PET/CT表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PET/CT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5±10)岁(34~78岁),其中女21例,男14例。临床以咳嗽29例(最多见),其次为胸闷气短22例,胸痛4例,发热3例,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关节痛1例,另外体检发现2例。所有患者均有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为典型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且HE染色为阴性。其中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16例,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11例,外科胸腔镜2例,经皮肺穿刺3例,浅表淋巴结活检3例。PET/CT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33例(94.28%),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34例(97.14%),右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1例(2.86%),胸腔积液3例(8.57%),心包积液1例(2.86%),双肺多发结节或弥漫小结节影19例(54.29%),气管血管束增粗16例(45.71%),肺部斑片及实变影3例(8.57%),肺部磨玻璃影2例(5.71%),肺部网状纤维化影2例(5.71%),颈部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2例(5.71%),腹部淋巴结肿大且放射性摄取增高2例(5.71%),膈肌脚放射性摄取增高1例(2.86%),肝脏尾状叶局部放射性摄取增高1例(2.86%)。结论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充分认识结节病的PET/CT表现并结合临床分析,有利于提高结节病诊断符合率,并检出更多的活动性病灶,尤其是胸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临床表现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肉芽肿
下载PDF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新成 徐建 +2 位作者 徐辉 李培秀 高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05-107,113,共4页
目的:探讨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患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8月—2021年2月期间经临床诊断心律失常且高度怀疑AMI的患者30例,经LGECMR中的single shot... 目的:探讨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患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8月—2021年2月期间经临床诊断心律失常且高度怀疑AMI的患者30例,经LGECMR中的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进行检查,与传统segmented-turbo-flash-PSIR序列相比。评价两种检查序列对AMI患者的检查图像质量,对比两个序列对左心室坏死心肌受累范围评价。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与传统segmented-turbo-flash-PSIR序列相比在心律失常患者中诊断AMI图像质量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心肌病变范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与传统segmented-turbo-flash-PSIR序列相比,在心律失常患者的检查中,前者在能够达到诊断要求的同时在图像质量上更具有优势,有助于AMI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两种不同序列在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瘢痕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新成 冯长明 +3 位作者 汤丽健 徐建 李培秀 高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6期81-84,共4页
目的比较segmented-turbo-FLASH-PSIR与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瘢痕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100例在本院行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ate Gado... 目的比较segmented-turbo-FLASH-PSIR与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瘢痕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100例在本院行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LGE-CMR)检查的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DCM患者根据不同的扫描方法分为segmented-turbo-FLASH-PSIR组(48例)和single shot true-FISP-PSIR组(52例),比较两种延迟化序列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并统计两种扫描技术对心肌瘢痕组织的检出率及图像采集时间。结果single shot true-FISP-PSIR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较segmented-turbo-FLASH-PSIR组高(P<0.05);而segmented-turbo-FLASH-PSIR组SNR高于singleshottrue-FISP-PSIR组(P<0.05);segmented-turbo-FLASH-PSIR组无法判断的节段占26.84%,高于single shot true-FISP-PSIR组的6.11%(P<0.05);segmented-turbo-FLASH-PSIR组采集单层时间及左室全程所需时间均明显较single shot true-FISP-PSIR组长(P<0.05)。结论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在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瘢痕的图像质量评价及延迟强化检出率方面的价值均高于segmented-turbo-FLASH-PSIR,且其扫描时间更短,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gmented-turbo-FLASH-PSI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 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瘢痕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艳荣 贺海荣 +1 位作者 李孟静 李培秀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48 例经活检证实的结节病患者,其中胸部结节病 30 例,多系统结节病 18 例(全部有胸部侵犯)。所有患者均行 ^(18)F-FDG ... 目的:探讨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48 例经活检证实的结节病患者,其中胸部结节病 30 例,多系统结节病 18 例(全部有胸部侵犯)。所有患者均行 ^(18)F-FDG PET/CT 检查,同时行胸部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评价,对于病理证实的其他部位行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评价。结果:同活检证实部位做比较,检测活动性结节病的敏感性对于胸部、 腹腔-盆腔和骨骼-肌肉,^(18)F-FDG PET/CT 敏感性分别为 100%、87.5%和66.7%,CT 平扫及增强的敏感性分别为 100%、62.5%和 0%。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和 ^(18)F-FDG PET/CT 扫描的敏感性分别为 78.6%和 88.1%。结论:^(18)F-FDG PET/CT 可获得完整的炎性活动部位的形态代谢图,有助于结节病的诊断,并帮助评价结节病累及范围,特别是不典型、复杂和多系统形式的结节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在诊断胎盘植入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静 霍英杰 +4 位作者 张翔辰 张玉 李孟静 高志敏 董亚青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疑似胎盘植入患者191例,年龄20~39岁,中位年龄28岁。应用超声扫查子宫前壁胎盘,同时选用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胎盘内部及前后组织血流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诊断灵敏度、特...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疑似胎盘植入患者191例,年龄20~39岁,中位年龄28岁。应用超声扫查子宫前壁胎盘,同时选用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胎盘内部及前后组织血流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结果病理诊断胎盘植入67例,无胎盘植入124例。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64%、64.52%、67.02%、52.17%、80.81%。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胎盘植入分级的Kappa值为0.646,P<0.05。胎盘植入患者胎盘后间隙全部或部分消失、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较薄、胎盘内旋涡流形成比例分别为76.12%、61.19%、62.69%,明显高于无胎盘植入患者(19.35%、20.97%、24.19%;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的胎盘植入检查技术,在胎盘植入分级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胎盘植入 诊断价值 分级
原文传递
SAPHO综合征一例的影像表现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张喜庆 曲月 +2 位作者 陈俊红 王成健 石向明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6期937-938,共2页
SAPHO综合征较为罕见,近些年经确诊并报道的病例不足千例。2020年4月27日,本院收治1例胸、腰痛5年同期伴有痤疮及掌跖脓疱病的女性患者,结合影像学等相关检查经多学科会诊,最终确诊为SAPHO综合征。患者经规律用药,病情得到控制并明显好... SAPHO综合征较为罕见,近些年经确诊并报道的病例不足千例。2020年4月27日,本院收治1例胸、腰痛5年同期伴有痤疮及掌跖脓疱病的女性患者,结合影像学等相关检查经多学科会诊,最终确诊为SAPHO综合征。患者经规律用药,病情得到控制并明显好转,现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患者,女,50岁,主诉偶有胸痛5年余,无明显诱因加重2 d,呈对称性,同期伴有痤疮及掌跖脓疱病(图1),脓疱病主要位于手足掌面,大小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 CT后处理技术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 磁共振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
20
作者 刘冰栩 邢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91-193,共3页
总结对比颅底脊索瘤在手术治疗前接受CT和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次年6月我院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颅底脊索瘤患者进行研究,并在同期分别选取10例鼻咽癌与垂体瘤患者进行对照。40例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前接... 总结对比颅底脊索瘤在手术治疗前接受CT和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次年6月我院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颅底脊索瘤患者进行研究,并在同期分别选取10例鼻咽癌与垂体瘤患者进行对照。40例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前接受CT和核磁共振检查。对比CT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差异,同时基于不同诊断技术的效果进行判断。结果: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CT检查表现在于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带有中度强化。CT检查结果显示13例患者带有肿块边界清晰与瘤周边肿瘤包膜。MRI表现自安于肿瘤边界清晰且光滑,带有分叶状的实质瘤体,其中T1WI带有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MRI对于肿瘤部位的展现以及侵袭的范围有着明显的数据优势,相对于CT检查优势显著,P<0.05。结论:MRI对于颅底脊索瘤的检查技术优势明显,其中T2WI信号只能够高信号的表现能够作为颅底脊索瘤的特异性表现,其具备较高的疾病鉴别和诊断价值,在颅底脊索瘤的手术中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CT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效果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