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专硕为例
1
作者 袁伟民 张瑞芳 +1 位作者 陈曦 陶佩君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2期96-100,共5页
当前,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对创新型人才迫切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愈发重要。对此,在系统阐释农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内涵目标的基础上,该文分别从现有课程体系设置、校外导师运作效果,以... 当前,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对创新型人才迫切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愈发重要。对此,在系统阐释农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内涵目标的基础上,该文分别从现有课程体系设置、校外导师运作效果,以及教育理念的落实等方面深入剖析影响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并以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专硕为例,阐述农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经验,以期为农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与实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硕士 专业学位 创新能力 提升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与作用——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闻竞 马翠花 师春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从校园建筑、校园园林和校园小品3个方面选取部分典型景观来介绍和说明该校校园景观的设计,探讨了该校校园景观的作用:美化校园环境、树立高校形象、传承大学精神和发挥教育功能。
关键词 校园景观 设计 作用 文化 教育
下载PDF
基于成长阶段性需求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对河北农业大学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素罗 张焘 +1 位作者 闻竞 甘文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2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基于对河北农业大学375位青年教师的调查数据,对青年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年教师在入职适应期、蓄势发展期和最佳创造期表现出的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特征。针对这些需求,提出从教学能力培养、科研指导... 基于对河北农业大学375位青年教师的调查数据,对青年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年教师在入职适应期、蓄势发展期和最佳创造期表现出的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特征。针对这些需求,提出从教学能力培养、科研指导、学历进修、职称晋升等角度出发,构建全方位、立体培养机制,以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教师 发展阶段 需求 培养机制
下载PDF
农、林类高校通识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刍议——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闻竞 王晓江 黄少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2年第2期81-84,共4页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主要从农、林类高校通识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大方面论述通识课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涉及通识课的管理、质量要求、课堂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并总结河北农业大学的宝贵经验,为学校下一步的通识课教育改革和农、林...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主要从农、林类高校通识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大方面论述通识课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涉及通识课的管理、质量要求、课堂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并总结河北农业大学的宝贵经验,为学校下一步的通识课教育改革和农、林类兄弟院校的通识课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类高校 通识课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模式 人文素养
下载PDF
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改进——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世琪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在教育部的法学本科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各法学院校都进行了法学实践模式的探讨和研究。目前,主要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有案例教学、诊所式教育、模拟法庭等。河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主要采取分散式实践教学模式,这种... 在教育部的法学本科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各法学院校都进行了法学实践模式的探讨和研究。目前,主要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有案例教学、诊所式教育、模拟法庭等。河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主要采取分散式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为此,河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尝试把主要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与目前的法学教学结合,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设想和实践,包括从机制和师资方面凸显模拟法庭的地位,增加刑事案例研习课,改善案例教学,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增设真空训练和考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实践教学 刑法教学 案例教学 模拟法庭 案例演习
下载PDF
完善法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之意见——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世琪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河北农业大学至开设法学专业以来,一直注重法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后采用案例教学法,引进模拟法庭方式,增设法律调查等方法。在运用这些方法... 河北农业大学至开设法学专业以来,一直注重法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后采用案例教学法,引进模拟法庭方式,增设法律调查等方法。在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法学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存在一些不足:案例教学发挥的作用有限,模拟法庭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学术报告少,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法院旁听越来越困难。进而提出了完善意见:凸显模拟法庭的地位,增设案例演习课,改善案例教学,增设校外教学基地,保障法律社会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能力培养 模拟法庭 案例演习 案例分析教学法
下载PDF
农业院校学生党员时代价值培养对策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7
作者 李喆 马玉青 田益玲 《时代人物》 2019年第20期69-70,共2页
李保国同志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河北农业大学的优秀教师,他不仅是河北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党员的学习模范,更应该成为所有农业院校全体党员师生的学习榜样。农业院校作为联系农民群体和培育“知农、爱农、强农”学生党员的重要纽带... 李保国同志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河北农业大学的优秀教师,他不仅是河北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党员的学习模范,更应该成为所有农业院校全体党员师生的学习榜样。农业院校作为联系农民群体和培育“知农、爱农、强农”学生党员的重要纽带,发挥好学生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是发扬李保国心系农民、扎根土地、无私奉献高尚精神重要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继续培养一批“知农、爱农、强农”的学生党员,切实扎根于农村土地,发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农业大学 李保国 学生党员 农业院校 乡村振兴战略 农民群体 农村土地 共产党人
下载PDF
高校新校区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实践探究--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丹萍 包艳玲 +2 位作者 崔亚贝 岳华 刘翠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近年来,"双创"教育在高校逐步开展,高校学生创业项目出现井喷式发展,但项目落地数量较少。本研究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渤海校区每年项目申报率较高,但项目落地率不足2%,最后实现盈利... 近年来,"双创"教育在高校逐步开展,高校学生创业项目出现井喷式发展,但项目落地数量较少。本研究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渤海校区每年项目申报率较高,但项目落地率不足2%,最后实现盈利的项目更是寥寥无几。基于此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创业动机、项目类型、创业环境等方面对项目落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项目落地困难原因,进而提出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的解决方案及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校区 大学生创业 项目落地 实践研究
下载PDF
土地多功能利用基础上的人文农业构建路径探讨——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9
作者 张瑞强 韩旭 +3 位作者 张宁 孙景璐 许皞 王树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98,共4页
人文农业概念为农业生产达成“人—自然—社会”的协调、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起点,对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与文化振兴具有很高价值。文章释义了新时代人文农业,并以阜平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基于土地多功能视角提出人文农业... 人文农业概念为农业生产达成“人—自然—社会”的协调、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起点,对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与文化振兴具有很高价值。文章释义了新时代人文农业,并以阜平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基于土地多功能视角提出人文农业构建路径。研究认为:(1)新时代人文农业是贯穿和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农业。(2)土地多功能利用是人文农业构建的基础,土地多功能调查评价是指导土地利用与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法。据此,建立了土地多功能利用与人文农业构建逻辑关系模型及技术框架,并在阜平县土地多功能评价结果基础上提出阜平县人文农业构建路径及对策:(1)基于土地多功能性对全域分区布局,按海拔梯度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功能区,按水系划分8-10个不同人文主题的农业与生态产业沟;(2)在三产融合中拓展农业多功能;(3)融入文化元素打造人文农业产品;(4)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多功能利用 农业多功能 人文农业 阜平县 构建路径
下载PDF
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玉建 张庆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4年第1期48-49,共2页
大学生社会化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最新课题。本文分析了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其社会化现状,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对如何推进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化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大学生 社会化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内容
下载PDF
河北省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现状与启示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义珍 蔺丽莉 张素罗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6,共5页
河北省经过长期探索 ,建立和健全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推动了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进程。文章通过分析河北省农业经营组织化的现状与成效 ,认为领导重视、典型示范、结合特色产业建设以及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作用等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 河北 农业经营主体 组织化
下载PDF
基于农村信息贫困的河北农民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贵珍 王栓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588-591,共4页
分析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是有效破解农村信息贫困的前提之一。农民是农村信息需求的最重要主体,其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着信息需求的认识与表达。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最基本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分析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是有效破解农村信息贫困的前提之一。农民是农村信息需求的最重要主体,其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着信息需求的认识与表达。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最基本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方面对河北省564个农民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农村信息贫困在信息需求层面的原因,以期为农村信息贫困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贫困 农民 信息素质 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
下载PDF
农业循环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江 闫振红 +1 位作者 郭春丽 郭淑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38-1839,共2页
首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说明了农业循环经济原则是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理念,然后论述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阐明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新农村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解丽君 韩忠治 刘曼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2年第6期10-13,共4页
河北省农村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分析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村文化产业优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推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 河北省农村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分析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村文化产业优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推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农村传统文化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下载PDF
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光普 李晓宵 路佳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49-52,共4页
高等农业院校应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功能,努力完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策略与方式,通过积极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其到农村就业相结合、将支持基层扶贫开发与帮扶农... 高等农业院校应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功能,努力完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策略与方式,通过积极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其到农村就业相结合、将支持基层扶贫开发与帮扶农民合作社相统一、发挥高校"高级参谋"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依托等新途径,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
下载PDF
河北省高等农业院校法学教育目标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春景 刘万才 +3 位作者 王晓敏 王卫东 房建恩 齐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9年第4期419-421,共3页
针对近年来河北省高等农业院校法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法学专业就业形势不景气的现象,提出应对法学教育目标重新定位,改变过分注重法律学术教育的状况,逐渐转向兼顾法律职业教育方向发展的解决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重视实践教学,有... 针对近年来河北省高等农业院校法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法学专业就业形势不景气的现象,提出应对法学教育目标重新定位,改变过分注重法律学术教育的状况,逐渐转向兼顾法律职业教育方向发展的解决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重视实践教学,有计划的实施诊所式教育,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结合司法考试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诊所式教育 目标定位 河北省高等农业院校
下载PDF
和谐社会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艳红 黄少英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72,共2页
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中女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在高等学校工作中女大学生教育应侧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当代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和谐建设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女大学生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河北省农户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素罗 赵兰香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社会资本理论为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提供了理论支撑,进而为解决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一剂良方。本文通过对717份有关农户社会资本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省农户中虽然外部信任度低,但血缘社会资本浓厚,家族成员内部信任度非常高;合... 社会资本理论为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提供了理论支撑,进而为解决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一剂良方。本文通过对717份有关农户社会资本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省农户中虽然外部信任度低,但血缘社会资本浓厚,家族成员内部信任度非常高;合作能力虽不足,但合作意愿较强;农户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规范,并有着稳定的社会声望体系;这种社会资本对建设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既能激发农民的合作意愿,为合作组织的建立提供心理基础、现实途径及精神动力。另一方面运用"能力社会资本"提升了农民能人的组织能力、领导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运用较为稳定的社会声望体系克服"搭便车"问题,解决农民组织的集体行动困境,从而增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发展合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社会资本 农民合作组织 合作意愿 合作能力
下载PDF
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解丽君 韩忠治 王义杰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6,共4页
河北省农村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村文化产业的优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对于促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河北农村传... 河北省农村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村文化产业的优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对于促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农村传统文化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战略
下载PDF
农村社会资本存量及其对农民合作的影响——基于对河北省720个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素罗 赵兰香 《经济论坛》 2016年第1期67-75,共9页
农户间能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取决于农民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等因素。基于对河北省720个农户的调查,从信任、互惠互助、团结合作、公共参与等4个维度对农村社会资本的存量进行分析。现有农村社会资本既表现出信任、互惠互助以及... 农户间能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取决于农民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等因素。基于对河北省720个农户的调查,从信任、互惠互助、团结合作、公共参与等4个维度对农村社会资本的存量进行分析。现有农村社会资本既表现出信任、互惠互助以及团结合作等方面的传统社会资本优势,又存在着公共参与、公共责任、人际信任及普遍化互惠理念等现代社会资本弱化的劣势。农村社会资本中虽然外部信任度低,但血缘社会资本浓厚,家族成员内部信任度非常高;合作能力虽不足,但合作意愿较强;农户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规范,并有着稳定的社会声望体系。这种农村社会资本结构对农民合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它既能激发农民的合作意愿,为合作组织的建立提供心理基础、现实途径及精神动力。另一方面,运用"能力社会资本"提升了农民能人的组织能力、领导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运用较为稳定的社会声望体系克服"搭便车"问题,解决农民组织的集体行动困境,从而增强农民的合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资本 农民合作 信任 互惠互助 公共参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