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4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树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第12期98-99,108,共3页
测树学是林学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理论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等特点.为满足新时期林业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有必要对测树学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实习等方面,论... 测树学是林学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理论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等特点.为满足新时期林业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有必要对测树学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实习等方面,论述测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做法,以满足国家对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测树学 教学改革 森林质量 教材
下载PDF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发展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黄选瑞 郑建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2年第5期84-87,共4页
10年以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学校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林学院将学科建设作为整个学院工作的核心,从学科方向整合到重点学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河... 10年以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学校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林学院将学科建设作为整个学院工作的核心,从学科方向整合到重点学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河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与服务能力建设、学术交流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未来,切实树立特色铸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的理念,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区域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现状 建设成效 发展规划
下载PDF
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红姣 王志刚 +5 位作者 卢振启 马长明 刘炳响 黄秋娴 吕飞 崔晓东 《高教学刊》 2020年第6期177-179,共3页
课程思政是一场全方面育人的教学改革,许多高校已经开始了这场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文章解读了课程思政的内涵,阐述了课程思政的产生历程,并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可行性,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实施课程思政提供... 课程思政是一场全方面育人的教学改革,许多高校已经开始了这场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文章解读了课程思政的内涵,阐述了课程思政的产生历程,并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可行性,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实施课程思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可行性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创业思维和设计思维的“创意+木文化”创客训练营探索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4
作者 张国梁 邢义虎 +1 位作者 孙照斌 苏筱雨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5年第4期150-153,共4页
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底蕴,在互联网和双创背景下开展“创意+木文化”创客训练营是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木文化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创业思维和设计思维,阐述“创意+木文化”创客... 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底蕴,在互联网和双创背景下开展“创意+木文化”创客训练营是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木文化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创业思维和设计思维,阐述“创意+木文化”创客训练营的总体建设思路、开设过程和成效,旨在为创客训练营建设提供借鉴,为木文化宣传与推广助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训练营 木文化 设计思维 创业思维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专业认可度分析及应对措施——以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会平 黄秋娴 苏筱雨 《中国林业教育》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专业认可度不仅可以反映大学生对专业的渴望和需求情况、影响其职业选择取向,而且可以揭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专业认可度的研究有利于强化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此,以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2017... 专业认可度不仅可以反映大学生对专业的渴望和需求情况、影响其职业选择取向,而且可以揭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专业认可度的研究有利于强化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此,以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2017~2020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专业认知度、专业关注度、专业学习投入度、专业培养(包括学院培养情况和任课教师参与专业教育情况)满意度等维度开展了专业认可度问卷调查,并采用交叉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学生就读年级和高考志愿对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学习规划、专业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成效等的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森林保护专业学生整体上对专业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专业认知度在报考前较低,但就读后略有上升;对专业缺乏深入关注,但专业学习的投入度较高;对学院整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和培养质量比较认可,专业培养认可度较高,但对学习现状的满意度不是很高,认为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投入较少;随着年级的上升,困惑或问题的指向逐渐从学习和考试方面转移到升学和就业方面。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与非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相比,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在重新选择专业时更倾向于仍选择本专业,毕业后更倾向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同时,在制定学习规划和目标、培养专业兴趣的努力程度、专业兴趣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等方面,也明显更优。此外,不同志愿的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都主动投入了较多精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随着年级的上升和专业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在重新选择专业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方面的差异也逐渐缩小。因此,针对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一是加大专业宣传力度,提高第一志愿录取率;二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育和强化专业教育的全程化和系统性,消除学生的专业倦怠感,及时解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现实困惑;三是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注重全程化和针对性,因材施教,及时解决不同学习阶段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四是建设由入学教育和专业认知实践、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及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专业生产实习等构成的全学程的阶梯递进式专业实践训练体系,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认同。五是注重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为班级配备专业教师、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等,因势利导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林教育 大学生 专业认可度 森林保护专业 专业教育 职业规划 实践教学 问卷调查
下载PDF
林业硕士“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6
作者 李会平 牟洪香 +1 位作者 郑建伟 张世红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第6期41-45,共5页
随着林业的地位、使命和功能不断提高和增强,我国林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和目标逐渐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同时,我国林业硕士的培养面临着生源的专业背景复杂、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的区分度较低、尚未形成成熟和清晰的培养模式、缺乏符... 随着林业的地位、使命和功能不断提高和增强,我国林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和目标逐渐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同时,我国林业硕士的培养面临着生源的专业背景复杂、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的区分度较低、尚未形成成熟和清晰的培养模式、缺乏符合人才培养特定要求的导师队伍等问题。为此,河北农业大学根据河北省的地域特色和林业产业发展需求,对林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进进行了探索。通过以需求为牵引,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以明确的目标定位为指引,优化调整课程设置;重视创新能力提升,健全科研训练机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多措并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林业硕士培养特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护航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等,建成“需求牵引、目标定位、科研训练、实践提升、导师护航”的“五位一体”的林业硕士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河北农业大学林业硕士“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升、毕业论文与社会需求契合度明显增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林业硕士 专业学位 “五位一体”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体验教育融入林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强 姜佳梅 +2 位作者 黄秋娴 连恒博 施星雨 《中国林业教育》 2021年第6期21-24,共4页
分析了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存在的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缺乏思政元素、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将体验教育融入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感受林学精神,培养"敬林、爱林"的... 分析了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存在的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缺乏思政元素、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将体验教育融入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感受林学精神,培养"敬林、爱林"的专业品质,形成中国式农林教育方案。具体做法如下:(1)带领学生考察蒙冀边界林草交错带的生态脆弱区;(2)重走太行山道路,学习李保国精神;(3)观摩塞罕坝机械林场场史馆;(4)建立校内、校外双班主任制度,提高实践教学评价在本科生毕业考核中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教育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林业精神
下载PDF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探讨——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安胜足 刘志军 李玉灵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6年第1期76-81,共6页
当今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兼具木材科学理论知识和设计创作与实作的能力,为此,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为案例,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对其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思考。... 当今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兼具木材科学理论知识和设计创作与实作的能力,为此,以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为案例,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对其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河北农业大学与其差距和优劣,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从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班主任导师制度的建立及教师评鉴、评聘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提出河北省地方院校该学科建设策略,并就开展与屏科大木设系的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 课程体系
下载PDF
研究生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种苗学”为例
9
作者 牟洪香 黄秋娴 +2 位作者 刘炳响 李红姣 马长明 《中国林业教育》 2023年第4期58-62,共5页
“种苗学”课程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主要以“良种壮苗”为核心,研究良种壮苗培育原理与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思政内容碎片化不成体系等问题,为了深入贯... “种苗学”课程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主要以“良种壮苗”为核心,研究良种壮苗培育原理与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思政内容碎片化不成体系等问题,为了深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以河北农业大学“种苗学”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对“种苗学”课程贯彻课程思政理念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构建。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学内容、师资水平、授课效果以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分别为95.0%、97.2%、91.2%、94.8%,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达到了91.3%,开展思政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苗学 研究生课程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的调查与思考——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10
作者 何丽英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98-199,共2页
辅导员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引导大学生成才和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学生对辅导员的认知及期望调查与对班级辅导员的访谈研究,从学生和辅导员两方的立场,分析构建和谐关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和谐关系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区侧柏林分布规律及其适宜生境研究
11
作者 汤素青 孟祥嵩 +2 位作者 杨新兵 霍娜 高泽威 《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16,共5页
侧柏在河北省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为揭示侧柏林分布规律并探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本文以河北省侧柏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材积表,计算和分析侧柏林面积与蓄积量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1)河北省太行山区... 侧柏在河北省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为揭示侧柏林分布规律并探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本文以河北省侧柏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材积表,计算和分析侧柏林面积与蓄积量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1)河北省太行山区侧柏林分布面积为1.6857万hm^(2),总蓄积量为58.31万m^(3),单位蓄积为34.59 m^(3)/hm^(2)。(2)不同龄组中,总蓄积量最大的为中龄林(24.82万m^(3)),单位蓄积量最大的为过熟林(86.54 m^(3)/hm^(2))。(3)不同林种中,总蓄积量最和分布最广的均为水保林(44.51万m^(3),1.2813万hm^(2)),最小的为其他防护林(0.0004万m^(3),0.0001万hm^(2))。(4)侧柏林适宜生境为海拔600~800 m、坡度15°~25°、朝北坡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侧柏 蓄积 生境
下载PDF
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雨晗 杨晓聪 +4 位作者 杨柳 卢金平 马娇娇 许中旗 贾彦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大气氮沉降显著影响。华北地区是我国高氮沉降地区,研究该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对氮沉降的响应非常重要。在燕山北部山地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7个水平...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大气氮沉降显著影响。华北地区是我国高氮沉降地区,研究该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对氮沉降的响应非常重要。在燕山北部山地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7个水平氮添加处理(0、5、10、20、40、80、160 kg N hm^(-2)a^(-1)的施氮量)模拟氮沉降,施肥两年后采集土壤样品,在15℃和25℃下进行土壤呼吸培养实验,采用冗余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1)15℃和25℃培养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均随氮添加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60 kg N hm^(-2)a^(-1)处理的微生物呼吸速率在15℃和25℃下分别降低23.94%和21.64%;(2)Q_(10)的范围为2.60—4.92,随氮添加增加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于80 kg N hm^(-2)a^(-1)水平氮添加下达到最高值;(3)冗余分析发现氮添加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惰性有机碳(NLC)与硝态氮(NO_(3)^(-)⁃N),而不同温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4)氮添加可通过增加土壤氮有效性及改变土壤碳稳定性来提高Q_(1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微生物呼吸的Q_(10)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研究可为大气氮沉降背景下的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动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呼吸 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DCP-ShuffleNetV2的轻量级森林害虫识别方法
13
作者 高天赐 王克俭 +3 位作者 陈晨 韩宪忠 王超 李会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针对现有害虫识别模型复杂度高、计算量和参数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P-ShuffleNetV2的轻量级森林害虫识别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特征提取、特征融合、轻量化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通过引入金字塔分割注意力模块PSA提取多尺度的空间信息... 针对现有害虫识别模型复杂度高、计算量和参数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P-ShuffleNetV2的轻量级森林害虫识别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特征提取、特征融合、轻量化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通过引入金字塔分割注意力模块PSA提取多尺度的空间信息和跨通道依赖关系,有效地学习上下文信息;其次将基准网络模型ShuffleNetV2的Stage模块修改为CSP结构,增强特征融合能力;将模型的普通卷积替换为动态卷积,压缩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试验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害虫为研究对象,构建30类常见害虫数据集。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CP-ShuffleNetV2模型在自制的Forest30数据集上的害虫识别准确率是92.43%,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和内存大小分别是0.13 M、24.53 M和9.53 MB,相比于基准网络模型,识别准确率提升3.11%,参数量、计算量和内存大小分别减少62.83%、42.48%和15.13%。与目前常用的分类模型相比,识别准确率平均提高5.39%,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和内存大小平均减小14.32 M、1 035.80 M和35.98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识别 DCP-ShuffleNetV2 注意力机制 CSP结构 特征提取
下载PDF
人工造林对冀北林草交错带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14
作者 王晓蕊 贾彦龙 +3 位作者 许中旗 杨晨阳 崔红娜 黄晴晴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目的]探究人工造林对冀北林草交错带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影响,为提升该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御道口地区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 [目的]探究人工造林对冀北林草交错带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影响,为提升该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御道口地区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地为对照,分析人工林与未造林地(按生物量由高到低分为未造林地Ⅰ、未造林地Ⅱ和未造林地Ⅲ共3种类型)之间、不同人工林之间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和碳密度(SOCD)的差异。[结果](1)御道口地区未造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2.54~60.57 g/kg,与植被生物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01)。(2)相同林龄(16~2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明显高于未造林地Ⅱ和未造林地Ⅲ,低于未造林地Ⅰ(p<0.05),同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又明显高于樟子松人工林,且在0-10 cm土层有显著差异(p<0.05)。(3)土壤有机碳密度(0-60 cm)由高到低依次为:未造林地Ⅰ(127.56 t/hm^(2))>16~2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05.26 t/hm^(2))>16~20 a樟子松人工林(75.52 t/hm^(2))>未造林地Ⅱ(56.06 t/hm^(2))>未造林地Ⅲ(31.78 t/hm^(2)),除樟子松人工林与未造林地Ⅱ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类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0-60 cm)分别为105.26 t/hm^(2)(16~20 a),112.29 t/hm^(2)(21~25 a)和159.73 t/hm^(2)(26~30 a);樟子松人工林则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0-60 cm)分别为79.38 t/hm^(2)(6~10 a),54.24 t/hm^(2)(11~15 a),75.52 t/hm^(2)(16~20 a)和82.24 t/hm^(2)(>20 a)。[结论]人工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影响与初始条件和造林树种有关,在御道口地区,使用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在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地段进行造林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华北落叶松较樟子松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华北落叶松 樟子松
下载PDF
怀安县野生林草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15
作者 范畅 郭欢欢 +2 位作者 崔胜佳 刘兴菊 梁海永 《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次调查研究综合运用资料查阅、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怀安县的林草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排查,利用工具测量并记录植物名称、种类、数量、来源、分布方式等基本信息[4],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全面掌握怀安县现有林草种质资源... 本次调查研究综合运用资料查阅、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怀安县的林草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排查,利用工具测量并记录植物名称、种类、数量、来源、分布方式等基本信息[4],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全面掌握怀安县现有林草种质资源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怀安县共有植物87科357属681种,其中草本植物519种,灌木85种,乔木62种,藤本15种。主要野生植被类型为草本,主要分布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唇形科、苋科等;灌木主要分布在蔷薇科、豆科、榆科、木樨科等;乔木主要分布在杨柳科、松科等;藤本主要分布在毛茛科、夹竹桃科、葡萄科等。共有古树名木5种,全部为乔木树种,分别为文冠果、油松、白杄、旱柳、小叶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种质资源 调查分析 怀安县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培养“知林—敬林—爱林”的高素质林业人才
16
作者 刘强 张锐 +5 位作者 姜佳梅 史崇 李桐 卢伟 李永宁 马长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79-282,共4页
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肩负着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但现阶段的林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认同感不强、专业地位认识不足的问题,亟需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知林—敬林—爱林”的专业品质... 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肩负着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但现阶段的林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认同感不强、专业地位认识不足的问题,亟需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实施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知林—敬林—爱林”的专业品质。以森林经理学为例,深入剖析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明确思政定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创新课程组织形式、提升教师思政素质和完善考核机制5个方面提出课程思政改革建议,经过一轮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学生对思政案例的认可度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方面有很大提升,加深了学生对林业的专业定位,增强了学生从事林业、宣传林业和推广林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精神 情感共鸣 党支部-学科联动
下载PDF
白桦次生林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变化与预测
17
作者 董中康 杨彩琪 +3 位作者 李永宁 付立华 张菲 张岩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对于森林经营与生态过程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变化过程较为漫长复杂,对林冠开度进行预测尤为重要。在桃山林场白桦次生林内设置大小为50 m×50 m的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各1块,运用半球摄影法获取2012-2023年间伐前后8... 间伐后林冠开度动态对于森林经营与生态过程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变化过程较为漫长复杂,对林冠开度进行预测尤为重要。在桃山林场白桦次生林内设置大小为50 m×50 m的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各1块,运用半球摄影法获取2012-2023年间伐前后8期冠层影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林冠开度差异,选择马尔科夫模型、GM(1,1)模型、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回归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对间伐后林冠开度进行预测并比较精度。结果表明:(1)白桦次生林间伐后前3 a林冠开度下降速度较快,随时间延长下降速度变慢,伐后第9年林冠开度基本恢复至伐前水平,对照样地林冠开度变化趋势平缓。(2)马尔科夫模型、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和回归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预测结果较为准确;GM(1,1)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误差随时间延长变大,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马尔科夫模型、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和回归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但马尔科夫模型最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林冠开度 半球摄影法 GM(1 1)模型 马尔科夫模型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 回归模型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与土壤持水效益 被引量:37
18
作者 陈倩 周志立 +2 位作者 史琛媛 徐学华 李玉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6-211,共6页
为揭示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益规律,选取毛白杨林,侧柏林,杂木林和灌丛这4种典型林分的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对4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 为揭示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益规律,选取毛白杨林,侧柏林,杂木林和灌丛这4种典型林分的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对4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表现为侧柏林(10.55t/hm2)>毛白杨林(7.25t/hm2)>灌丛(6.93t/hm2)>杂木林(6.39t/hm2)。灌丛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最大,为17.28t/hm2,而杂木林的最小,为12.50t/hm2。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持水时间呈对数关系:Q=aln(t)+b,枯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持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V=ktn。4种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灌丛最大,为13.55t/hm2,杂木林最小,为9.95t/hm2。0—40cm的土壤层中土壤容重均值最大的是侧柏林,为1.53g/cm3,最小的是灌丛,为1.48g/cm3。土壤总孔隙度最大的是侧柏林,为43.69%,最小的是毛白杨林,为40.40%。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均值表现为侧柏林(32.45%)>灌丛(30.36%)>毛白杨林(29.72%)>杂木林(28.19%)。侧柏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最大,为570.01t/hm2,毛白杨林最小,为527.58t/hm2。分析4种林分林下枯落物和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得出侧柏林(583.01t/hm2)>灌丛(567.12t/hm2)>杂木林(557.17t/hm2)>毛白杨林(542.94t/hm2)。综合4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性,得知侧柏林的持水能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丘陵区 枯落物 孔隙度 土壤持水能力
下载PDF
河北雾灵山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28
19
作者 石媛 鲁绍伟 +3 位作者 陈波 杨新兵 李少宁 白翠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7,共6页
以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密度(881,940,1 252,1 400株/hm2)的油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29.11~47.14t/hm2,且在一定林分密度内,随密度增加枯落物... 以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密度(881,940,1 252,1 400株/hm2)的油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29.11~47.14t/hm2,且在一定林分密度内,随密度增加枯落物储量增加,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63.79~108.18t/hm2,有效拦蓄能力在43.25~81.44t/hm2之间,以1 252株/hm2有效拦蓄能力最强;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0.90),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99);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为0.88~1.26g/cm3,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为46.00%~62.27%;土壤层有效持水能力以密度为1 400株/hm2时最强,有效持水量为66.17t/hm2;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84)。综合分析可知,密度为1 400株/hm2的油松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雾灵山 油松林 枯落物 土壤水文效应
下载PDF
河北雾灵山不同海拔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47
20
作者 卢振启 黄秋娴 杨新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对雾灵山4个海拔梯度(820,995,1080,1270m)的油松(Pinustabuliformis)人工林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能力均随海拔升高先减小而后增大,最大持水率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对雾灵山4个海拔梯度(820,995,1080,1270m)的油松(Pinustabuliformis)人工林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能力均随海拔升高先减小而后增大,最大持水率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枯落物总储量在29.11~47.14t/hm。之间,最大持水量在61.13~128.31t/hm2之间,有效拦蓄能力在41.00~106.74t/hm2之间,最大持水率在192.50%~252.02%之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0.95,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2〉0.99。土壤容重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变化范围为0.66~0.95g/cm2,总孔隙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土壤层有效持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土壤人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96。由此可知,低海拔油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普遍高于高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灵山 油松 海拔 枯落物 土壤水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