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P-2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武雪亮 樊建春 +7 位作者 郭飞 张琦 薛军 王西墨 孙光源 刘建玲 韩磊 高树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优势细胞群,是TIME中免疫系统抑制和肿瘤细胞增殖最重要的调节细胞。Src同源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一种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该磷酸酶在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传递中发挥...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优势细胞群,是TIME中免疫系统抑制和肿瘤细胞增殖最重要的调节细胞。Src同源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一种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该磷酸酶在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是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键细胞内调节因子,参与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最近的研究表明,SHP-2是决定TAMs功能的一个关键酶,但是由于其功能多变,在不同的实体瘤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SHP-2在TAMs功能及在相关实体瘤中的作用,为肿瘤的免疫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SHP2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鹏 樊建春 +3 位作者 贾举名 刁庆飞 薛军 武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残率、致死率在逐年上升。Src同源性2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残率、致死率在逐年上升。Src同源性2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PTP)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是一种功能广泛的酪氨酸磷酸酶,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量升高,在侵袭、转移、增殖、凋亡、耐药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SHP2在许多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尚无系统的报道SHP2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基于此该文综述了SHP2在7种消化系统中不同肿瘤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不同癌症发展阶段的作用与机制,并总结与展望SHP2抑制剂的发展,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这对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2 消化道肿瘤 作用机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SHP2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与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昊 刁庆飞 +4 位作者 樊建春 李萌 贾举名 杨春白雪 武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HP2)成为癌症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已经被证实与...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HP2)成为癌症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已经被证实与CRC有着密切的关系。SHP2,由PTPN11基因编码,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人体各组织和细胞中普遍存在。现有研究显示,SHP2在调控CRC及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CAC)中扮演关键角色,并随着SHP2变构抑制剂的出现,SHP2成为了CRC患者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主要针对SHP2的结构及其在CRC和CAC中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磷酸酶 SHP2 PTPN11 结直肠癌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
下载PDF
微卫星稳定性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薛春利 樊建春 +2 位作者 陈鑫羽 武雪亮 李多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8期56-61,共6页
结直肠癌(CRC)在癌症相关死亡中排名第二,受遗传、环境和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影响,被发现时多已晚期。手术联合辅助化疗是治疗CRC的主要方法,但对于晚期CRC疗效欠佳。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ICB)在错配修复缺陷和微卫星高度不稳... 结直肠癌(CRC)在癌症相关死亡中排名第二,受遗传、环境和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影响,被发现时多已晚期。手术联合辅助化疗是治疗CRC的主要方法,但对于晚期CRC疗效欠佳。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ICB)在错配修复缺陷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CRC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疗效。以免疫治疗相关肿瘤微环境为出发点,综述了微卫星稳定性CRC免疫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微卫星状态 微卫星稳定性 免疫治疗
下载PDF
EZH2对结直肠肿瘤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5
作者 武雪亮 韩磊 +1 位作者 樊建春 路永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80-688,共9页
目的 探究EZH2对结直肠肿瘤行为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将40只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4组:EZH2-NC组、EZH2-OE组、EZH2-NC+PD1抑制剂组、EZH2-OE+PD1抑制剂组。按照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法将SW480细胞稳定转染EZH2空载体质粒... 目的 探究EZH2对结直肠肿瘤行为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将40只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4组:EZH2-NC组、EZH2-OE组、EZH2-NC+PD1抑制剂组、EZH2-OE+PD1抑制剂组。按照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法将SW480细胞稳定转染EZH2空载体质粒或EZH2过表达载体,取转染成功SW480细胞溶液分别注入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EZH2-NC+PD1抑制剂组和EZH2-OE+PD1抑制剂组小鼠尾静脉注射PD1抑制剂(150μg/mL),21 d后观察肿瘤体积。(2)SW480稳转细胞分为4组:EZH2-NC组、EZH2-OE组、EZH2-NC+PD1抑制剂组(转染成功后加入1.5 ng/mL PD1抑制剂)、EZH2-OE+PD1抑制剂组(转染成功后加入1.5 ng/mL PD1抑制剂)。将以上4组SW480细胞和THP-1细胞进行共培养,应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HP-1细胞中XBP-1、Cat K、Cat L、IL-6和Arg-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SW480细胞中的EZH2、p-STAT3、P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裸鼠成瘤结果显示,与EZH2-NC组相比,EZH2-OE组肿瘤体积增大(P<0.01);与EZH2-NC+PD-1组相比,EZH2-OE+PD-1抑制剂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将SW480细胞和THP1细胞进行共培养后,与EZH2-NC组相比,EZH2-OE组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1);与EZH2-NC+PD-1抑制剂组相比,EZH2-OE+PD-1抑制剂组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ZH2-NC组相比,EZH2-OE组THP-1细胞中IL-6和Arg-1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EZH2-NC组相比,EZH2-NC+PD1抑制剂组IL-6和Arg-1蛋白水平下降(P<0.01);与EZH2-OE组相比较,EZH2-OE+PD1抑制剂组IL-6和Arg-1蛋白水平下降(P<0.01)。与EZH2-NC组相比,EZH2-OE组THP-1细胞中XBP-1、Cat K和Cat L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EZH2-NC组比,EZH2-NC+PD-1抑制剂组XBP-1、Cat K和Cat L蛋白水平下降(P<0.01);与EZH2-OE组相比,EZH2-OE+PD-1抑制剂组XBP-1、Cat K和Cat L蛋白水平下降(P<0.01)。与EZH2-NC组相比,EZH2-OE组SW480细胞中EZH2、p-STAT3和PD-1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EZH2-NC+PD-1抑制剂组相比,EZH2-OE+PD-1抑制剂组EZH2和p-STAT3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 EZH2通过上调STAT3/PD-1通路进而影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产生对结直肠癌进展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H2 STAT3 PD-1 结直肠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下载PDF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建春 荀敬 +2 位作者 朱梓嫣 王紫婷 武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46,共6页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死率、致残率在逐年上升。蛋白质二硫异构酶A3(PDIA3)是PDI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是一种功能广泛的硫醇氧化还原酶,其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含量升高,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死率、致残率在逐年上升。蛋白质二硫异构酶A3(PDIA3)是PDI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是一种功能广泛的硫醇氧化还原酶,其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含量升高,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尽管大量研究表明,PDIA3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无系统的报道PIDA3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因此,该文综述了PDIA3在4种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不同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不同癌症发展阶段或临床预后中的作用,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这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 消化道肿瘤 机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转移前生态位形成中的作用
7
作者 王紫婷 杨贯彤 +4 位作者 樊建春 郜思齐 郭睿 蒋丽娜 郭亚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随着全球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肿瘤转移已成为导致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生态位(pre-metastatic niche,PMN)的形成为肿瘤细胞的定植和转移提供了理想的微环境,极大地促进了肿瘤的扩散。在这一过程中,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 随着全球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肿瘤转移已成为导致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生态位(pre-metastatic niche,PMN)的形成为肿瘤细胞的定植和转移提供了理想的微环境,极大地促进了肿瘤的扩散。在这一过程中,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因其在肿瘤进展中的多重作用而备受关注。CAFs通过重塑细胞外基质、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刺激新生血管生成以及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推动了PMN的建立和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行为。这些作用不仅加速了肿瘤的转移进程,还为肿瘤的免疫逃逸创造了条件。本文综述了CAFs在肿瘤转移中的核心机制和功能,探讨了其在癌症研究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为抗肿瘤转移策略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 转移前生态位 细胞外基质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免疫
下载PDF
结肠癌叉头框蛋白P3、促泛素结合衔接子p62及核因子-κB与癌旁肿瘤沉积形成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胡晓峰 武雪亮 +1 位作者 杨东东 王一飞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探究结肠癌患者叉头框蛋白P3(Foxp3)、促泛素结合衔接子(p62)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与癌旁肿瘤沉积形成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癌旁肿瘤沉... 目的探究结肠癌患者叉头框蛋白P3(Foxp3)、促泛素结合衔接子(p62)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与癌旁肿瘤沉积形成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癌旁肿瘤沉积分为对照组(36例),沉积组(44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患者Foxp3、p62、NF-κB mRNA表达,使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Foxp3、p62、NF-κB阳性细胞表达,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患者病灶组织中Foxp3、p62、NF-κB mRNA相对蛋白表达量。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指标与患者癌旁肿瘤沉积形成相关性。结果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沉积组Foxp3、p62、NF-κ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积组Foxp3、p62、NF-κB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占比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积组Foxp3、p62、NF-κB蛋白相对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oxp3、p62、NF-κB mRNA,Foxp3、p62、NF-κB阳性细胞占比,Foxp3、p62、NF-κB蛋白相对表达均与患者癌旁肿瘤沉积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其高表达均是患者发生癌旁肿瘤沉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癌旁肿瘤沉积结肠癌患者病灶Foxp3、p62、NF-κB mRNA,Foxp3、p62、NF-κB阳性细胞占比及Foxp3、p62、NF-κB蛋白相对表达均升高,且其高水平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癌旁肿瘤沉积形成独立危险因素,在患者实际治疗中,应重视以上指标表达,有助于评估及预测患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肿瘤沉积 叉头框蛋白 p62蛋白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微波消融在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韩磊 武雪亮 +5 位作者 郭飞 郗宇宁 常晓燕 张春泽 张剑锋 马鹏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统计其一般资料、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切除组(手术切除组)和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同时进行生存期随访,包括总生存期和无疾病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198例,经FOLFOX或FOLFIRI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成功后66例,其中,手术切除组30例,均达到了根治效果,微波消融组36例,共消融57个肿瘤;54个肿瘤在第1次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94.74%),后经再次消融后均达到无疾病证据;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手术切除组(P均<0.001);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P<0.001),切口感染(P=0.740)、吻合口漏(P=1.000)、吻合口狭窄(P=1.000)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P=0.191)和无疾病生存时间(P=0.93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经转化治疗后两组均安全、有效,且有着相似的生存结局,但微波消融组在术后恢复、经济及耐受性方面更具优势,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潜在可切除 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 诊疗 生存预后
下载PDF
触珠蛋白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何超 杨春白雪 +4 位作者 张昊 刁庆飞 贾举名 樊建春 武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47-155,共9页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触珠蛋白(haptoglobin, Hp)是一种急性期糖蛋白,其在血清和组织中的异常升高与多种临床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如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触珠蛋白(haptoglobin, Hp)是一种急性期糖蛋白,其在血清和组织中的异常升高与多种临床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如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等。大量研究结果提示Hp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消化道肿瘤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尽管Hp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同,但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存争议。因此,本文综述了Hp在5种主要的消化系统肿瘤中不同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不同癌症发展阶段、临床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从而为消化系肿瘤的筛查、早诊、治疗和预后监测提供可靠、准确的血清生物学指标,对预测肿瘤患者的生存与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消化道肿瘤 糖蛋白 急性期蛋白
下载PDF
SOX7通过靶向调控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11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5 位作者 马洪庆 李少东 梁艳 惠志龙 韩磊 薛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7-1243,共7页
目的研究SOX7调控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SOX7 NC组(n=5)、SOX mimic组(n=5)、SOX7 NC+PHPS1组(n=5)和SOX7 mimic+PHPS1组(n=5),观察肿瘤... 目的研究SOX7调控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SOX7 NC组(n=5)、SOX mimic组(n=5)、SOX7 NC+PHPS1组(n=5)和SOX7 mimic+PHPS1组(n=5),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通过脂质体法将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转染后,将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SOX7 NC组、SOX7 mimic组、SOX7 NC+H_(2)O_(2)组、SOX7 mimic+H_(2)O_(2)组、SOX7 NC+PHPS1组、SOX7 mimic+PHPS1组。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SW480细胞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SW48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通过CCK-8检测SW480细胞的增殖。结果小鼠体内实验显示:SOX7 mimic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SOX7 NC组(P<0.01),经过PHPS1干预的肿瘤体积明显增大,SOX7 mimic+PHPS1组肿瘤体积和SOX7 NC+PHPS1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发现:SOX7 mimic抑制了SW480细胞Wnt、β-catenin、NOX2、NOX4、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P<0.01),促进了p-SHP-2蛋白表达(P<0.01);加入H_(2)O_(2)和SHP-2抑制剂后SOX7 mimic组和SOX7 NC组的Wnt、β-catenin、NOX2、NOX4、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P-2、p-SHP-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和CCK-8实验结果表明SOX7通过氧化应激和SHP-2通路抑制了SW480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P<0.01)。结论SOX7可通过靶向SHP-2/Wnt/β-catenin/ROS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OX7 ROS SHP-2 WNT/Β-CATENIN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SOX7靶向ERK1/2/PD-L1通路抑制结直肠癌血管生成
12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3 位作者 马洪庆 路永刚 李少东 惠志龙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中SOX7表达水平,之后通过裸鼠、转染SOX7 mimic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进...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中SOX7表达水平,之后通过裸鼠、转染SOX7 mimic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进一步研究。用Western-blot验证SOX7与ERK1/2/PD-L1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用CCK8检测SOX7与ERK1/2/PD-L1对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体外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测定SOX7与ERK1/2/PD-L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SOX7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被抑制(P<0.01),同时SOX7的过表达抑制了小鼠体内肿瘤生长(P<0.01)。SW480细胞中SOX7的过表达抑制了ERK1/2、c-Jun的表达,并在ERK1/2的激动剂Senkyunolide I的作用下上调了SW480细胞的ERK1/2、c-Jun蛋白表达(P<0.01),逆转了SOX7对SW480细胞中ERK1/2、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P<0.01)。HUVEC中SOX7抑制了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Senkyunolide I上调了HUVEC的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并逆转了SOX7对HUVEC中上述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P<0.01)。PD-1/PD-L1 Inhibitor 3抑制了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SOX7过表达在PD-1/PD-L1 Inhibitor 3的影响下并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CCK8实验结果显示SOX7过表达显著抑制了HUVEC的增殖能力,Senkyunolide I作用下的两组HUVEC增殖能力较SOX7 NC组与SOX7 mimic组明显上升,PD-1/PD-L1 Inhibitor 3作用下的两组HUVEC增殖能力较SOX7 NC组与SOX7 mimic组明显下降,以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成管实验结果显示SOX7过表达抑制了HUVEC的血管生成,Senkyunolide I强烈加速了血管生成,而PD-1/PD-L1 Inhibitor 3血管生成则被显著抑制,以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OX7通过ERK1/2/PD-L1通路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增殖和血管生成,SOX7可能是晚期CRC患者临床治疗中潜在的抗血管生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增殖 血管生成 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
原文传递
ARHGAP8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郗宇宁 薛军 +7 位作者 武雪亮 屈明 孙光源 韩磊 郭飞 张春泽 王一飞 梁卫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38,共11页
目的分析ARHGAP8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敏感性,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RHGAP8。选取68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直肠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分析ARHGAP8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敏感性,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RHGAP8。选取68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直肠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ARHGAP8的表达强度进行验证,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功能验证;选取44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ARHGAP8的表达情况,分析ARHGAP8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之间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RHGAP8在癌组织及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RHGAP8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P=0.024)、淋巴结转移(P=0.007)、年龄(P=0.005)等临床特征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RHGAP8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RHGAP8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11);ARHGAP8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0)、病理分期(P=0.005)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Ki-67、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达程度无相关性。44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TRG 0级13例、1级8例、2级8例、3级15例,其中65.91%(29/44)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新辅助化疗有效患者治疗后ARHGAP8的表达显著下降(P<0.001),ARHGAP8蛋白低表达患者的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RHGAP8蛋白高表达者(53.33%)(P=0.033)。结论ARHGAP8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ARHGAP8低表达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ARHGAP8可作为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同时可作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ARHGAP8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估 肿瘤退缩分级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对可切除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价值
14
作者 张吉欣 武亮 +3 位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马洪庆 韩磊 《肝癌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7年于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同期肝切除的7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X-tile软件计算PLR预后的最佳界...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7年于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同期肝切除的7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X-tile软件计算PLR预后的最佳界值,并将患者分为低PLR组31例,高PLR组43例。探讨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差异。结果:PLR预后的最佳界值为188,PLR>188为高PLR组,PLR<188为低PLR组。高PLR组相比于低PLR组患者的肿瘤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且肝转移数目更多(均P<0.05)。低P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个月和11个月(P=0.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pT分期(HR=2.199,95%CI为1.156~4.182,P=0.016)、癌胚抗原≥3.4 ng/ml(HR=1.834,95%CI为1.079~3.117,P=0.025)及PLR≥188(HR=1.885,95%CI为1.022~3.477,P=0.042)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生存分析结果构建了预后预测模型,有效性验证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均示模型拟合度和准确度较好。结论:术前PLR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术前PLR水平≥188的患者预后更差。基于PLR、T分期及癌胚抗原构建的生存预测模型的准确度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 预后
下载PDF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患者采取等待观察策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树全 武雪亮 +5 位作者 薛军 屈明 郭飞 费建东 张迎春 马洪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91-2696,共6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直肠癌患者采取等待观察(wait&watch,W&W)策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 目的探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直肠癌患者采取等待观察(wait&watch,W&W)策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比较采取W&W策略(23例)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30例)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W&W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W&W患者与TME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2.6个月、35.7个月、80.43%、89.13%,19.57%与35.1个月、38.4个月、83.33%、93.33%、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4 cm、淋巴转移阳性W&W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转移阳性W&W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4 cm(HR=16.371,95%CI:3.2369~134.542,(P=0.003)、淋巴转移阳性(HR=5.863,95%CI:1.127~12.334,P=0.006)是W&W患者无病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转移阳性(HR=4.602,95%CI:1.053~15.772,P=0.038)是W&W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直肠癌患者采取W&W策略与TME的预后无明显差异,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及淋巴转移状态是W&W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临床完全缓解 等待观察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靶向miR-206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16
作者 薛强 武雪亮 +2 位作者 孙光源 杨东东 李坤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第34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RNA(HOTAIR)靶向miR-206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将合成的HOTAIR si RNA和siRNA control转染于HT-29细胞,设置为si-HOTAIR组、si-con组,未进行转染...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RNA(HOTAIR)靶向miR-206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将合成的HOTAIR si RNA和siRNA control转染于HT-29细胞,设置为si-HOTAIR组、si-con组,未进行转染的HT-29细胞设置为空白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转染效果,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HT-29细胞侵袭和迁移情况。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OTAIR与miR-206区域结合位点,构建突变型(HOTAIR 3’UTR mut)和野生型(HOTAIR 3’UTR wt)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将HOTAIR 3’UTR wt、HOTAIR 3’UTR mut与miR-206 mimic或miR-NC载体共转染至HT-29细胞中,设为HOTAIR 3’UTRwt/miR-NC组、HOTAIR3’UTRwt/miR-206组、HOTAIR3’UTRmut/miR-NC组,HOTAIR3’UTRmut/miR-206组,培养48 h后检测萤光素酶活性。将HOTAIR si RNA和miR-206 inhibitor共转染于HT-29细胞,设置si-HOTAIR+anti-NC组和si-HOTAIR+anti-miR-206组,用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分析细胞侵袭、迁移水平。结果空白组与si-con组HT-29细胞中HOTAIR m 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con组比较,si-HOTAIR组HT-29细胞中HOTAIR m 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空白组与si-con组HT-29细胞侵袭数目、细胞划痕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con组比较,si-HOTAIR组HT-29细胞侵袭数目减少,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P<0.01)。与HOTAIR 3’UTR wt/miR-NC组比较,HOTAIR 3’UTR wt/miR-206组中HOTAIR wt的萤光素酶活性下降(P<0.01);而HOTAIR 3’UTR mut/miR-NC组与HOTAIR 3’UTR mut/miR-206组萤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HOTAIR+anti-NC组比较,si-HOTAIR+anti-miR-206组中miR-206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i-HOTAIR+anti-NC组比较,si-HOTAIR+anti-miR-206组中HT-2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率增加(P<0.01)。结论HOTAIR通过负调控miR-206促进HT-2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 miR-206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下载PDF
正常免疫小鼠人源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姝敏 刘建玲 +13 位作者 谌通 毕研贞 刘昆燕 王全义 唐慧昕 杨永红 张小蓓 胡瑞瑞 刘素芹 张凯 孔令斌 郭道路 舒振锋 洪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新型正常免疫小鼠人原代结肠癌移植瘤模型,为研究结肠癌在正常免疫情况下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来自于2017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细胞组小鼠接种含结肠癌细胞的... 目的探讨建立新型正常免疫小鼠人原代结肠癌移植瘤模型,为研究结肠癌在正常免疫情况下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来自于2017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细胞组小鼠接种含结肠癌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微载体组接种含microcarrier 6的PBS,细胞-微载体复合物组接种含结肠癌细胞和microcarrier 6的复合物PBS。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将各组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记录肿瘤形成时间、大小、成瘤率及镜下病理学改变等。移植瘤组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视野中阳性细胞比例判断移植瘤成瘤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人特异性Alu序列的表达。结果接种肿瘤细胞后,细胞组和微载体组小鼠均无死亡,均未成瘤;细胞-微载体复合物组小鼠在接种后第5~7天于右侧腋窝皮下可触及皮下肿瘤,成瘤率为67%(10/15),接种后2~3周,肿瘤体积可达500 mm3左右。免疫组化结果示,CK20、CDX-2和癌胚抗原均为阳性表达。PCR结果显示,荷瘤小鼠移植瘤组织中可检测到人特异性Alu序列的表达。结论人原代结肠癌细胞以microcarrier 6为载体在正常免疫小鼠体内成瘤,成功地建立了新型正常免疫小鼠人源结肠癌移植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载体 免疫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