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道标识在胸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评《胸外科手术与围术期管理》
1
作者 任志慧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胸外科手术与围术期管理》由张磊、刘晓丹、徐阳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8087785。该书秉承“以病人为中心,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护理服务宗旨,对胸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进行了专题讲述,临床上,胸外... 《胸外科手术与围术期管理》由张磊、刘晓丹、徐阳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8087785。该书秉承“以病人为中心,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护理服务宗旨,对胸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进行了专题讲述,临床上,胸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常常需要置留各种管道,管道护理成为了胸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的重中之重,管道标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道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护理人员开展管道护理工作的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 管道护理 围术期管理 管道标识 胸外科手术 专业内涵 以病人为中心 护理服务水平
下载PDF
钙化淋巴结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大伟 杨飞 +4 位作者 郭亚哲 苏亚英 刘昕 高永山 张振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钙化淋巴结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合并COPD肺癌患者,根据胸部CT图像上淋巴结是... 目的探讨钙化淋巴结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合并COPD肺癌患者,根据胸部CT图像上淋巴结是否有钙化分为钙化组和对照组,记录钙化淋巴结大小、形态及钙化程度,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长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30例淋巴结钙化患者中,1枚者17例,2枚及以上者13例,共65枚钙化淋巴结;≤5.0 mm是最常见的大小(53.8%);完全性钙化是最常见的钙化形式(55.4%)。与对照组比较,钙化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多(t=-2.646,P=0.010)、引流管留置时间(t=-2.302,P=0.025)和住院时长更长(t=-2.274,P=0.027),但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7,P=0.180)。结论钙化淋巴结增加了合并COPD肺癌患者VATS肺叶切除术的难度及风险,有助于评估VATS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癌 肺叶切除术 钙化淋巴结 CT
下载PDF
3D-CTBA联合3D打印在老年早期NSCLC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3
作者 王贵刚 董跃华 +3 位作者 魏玉磊 杜晖 张丽美 杨燕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探究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联合3D打印在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早期NSCLC患者,对患者均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目的探究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联合3D打印在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早期NSCLC患者,对患者均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D-CTBA组(35例)及联合组(35例)。3D-CTBA组术前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并进行3D-CTBA,联合组在3D-CTBA组的基础上进行3D打印。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统计并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包括切缘距离、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水平均降低(P<0.05);与3D-CTBA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后FVC、FEV1及MVV水平升高(P<0.05);与3D-CTBA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切缘距离更大,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P<0.05);与3D-CTBA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3D-CTBA组、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3%、8.5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BA联合3D打印用于老年早期NSCLC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能够降低手术操作对肺功能的影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切缘距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 3D打印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下载PDF
阿霉素预处理联合GNPs-siPD-L1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肺癌进展
4
作者 姜伟华 高永山 +3 位作者 王贵刚 杨燕君 董跃华 张振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3-1178,共6页
目的 探讨包含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PD-L)1小干扰RNA(siRNA)的金纳米粒(GNPs-siPD-L1)联合阿霉素预处理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肺癌进展。方法 通过透射电镜观测GNPs-siPD-L1的外观形态;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肺癌细胞中的PD-L1表... 目的 探讨包含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PD-L)1小干扰RNA(siRNA)的金纳米粒(GNPs-siPD-L1)联合阿霉素预处理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肺癌进展。方法 通过透射电镜观测GNPs-siPD-L1的外观形态;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肺癌细胞中的PD-L1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细胞对GNPs-siPD-L1的摄取能力;通过小鼠移植瘤模型验证GNPs-siPD-L1的体内抑瘤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细胞的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构建的GNPs-siPD-L1粒径均一,且可以明显增加肺癌细胞对PD-L1 siRNA的摄取(P<0.001),明显降低PD-L1表达(P<0.05);GNPs-siPD-L1联合阿霉素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P<0.001);同时,GNPs-siPD-L1联合阿霉素预处理还可以显著增加肿瘤组织中T细胞浸润(P<0.001),明显增加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P<0.001)。结论 低剂量阿霉素预处理联合GNPs-siPD-L1可以激发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小鼠肺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1 小干扰RNA(siRNA) 阿霉素
下载PDF
circAGFG1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5
作者 杨燕君 董跃华 +7 位作者 高永山 姜伟华 王贵刚 王大伟 魏玉磊 苏华 张振明 李晓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RNA)AGFG1通过靶向微小RNA(miR)-374a-5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55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人NSCLC...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RNA)AGFG1通过靶向微小RNA(miR)-374a-5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55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人NSCLC细胞系(HCC827、H1975、A549、H1299)中circAGFG1、miR-374a-5p、VEGFC mRNA表达水平。以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circAGFG1小干扰RNA(si circAGFG1)组及阴性对照(si NC)组、si circAGFG1+miR-374a-5p抑制物(miR-374a-5p inhibitor)组以及si circAGFG1+抑制物对照组(inhibitor NC)组。q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circAGFG1、miR-374a-5p、VEGFC mRNA表达水平;CCK-8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蛋白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VEGFC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AGFG1、VEGFC分别与miR-374a-5p的靶向关系。结果 癌组织及人NSCLC细胞系中circAGFG1、VEGF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miR-374a-5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si NC组比较,si circAGFG1组培养24 h、48 h的OD450值,迁移数,侵袭数及Ki-67、MMP-9、circAGFG1、VEGF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减少(P<0.05),miR-374a-5p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i circAGFG1+inhibitor NC组比较,circAGFG1+miR-374a-5p inhibitor组培养24 h、48 h的OD450值,迁移数,侵袭数及Ki-67、MMP-9、VEGFC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miR-374a-5p表达显著降低(P<0.05),但circAGFG1无显著变化(P>0.05)。circAGFG1、VEGFC分别与miR-374a-5p存在靶向关系。结论 干扰circAGFG1表达可通过调控miR-374a-5p/VEGFC轴抑制A549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ircAGFG1 miR-374a-5p/VEGFC轴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阻塞性冠心病患者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分析
6
作者 杨飞 陈蓉 +5 位作者 杨智翔 杨越 庞智英 贾鹏 崔书君 王大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并确诊为CAD的139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并确诊为CAD的139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205支冠状动脉,依据冠状动脉基于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值,将冠状动脉分为FFR_(CT)异常组(FFR_(CT)≤0.80,117支)和FFR_(CT)正常组(FFR_(CT)>0.80,88支)。比较两组高危斑块特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危斑块特征对FFR_(CT)异常的影响。结果FFR_(CT)异常组正性重构(PR)、低密度斑块(LAP)发生率显著高于FFR_(CT)正常组(P<0.05)。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LAP、PR是促进FFR_(C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CTA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LAP、PR与FFR_(CT)异常发生密切相关,该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更好地识别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心病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血流储备分数 高危斑块
下载PDF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效果比较 被引量:32
7
作者 容宇 郝雁冰 +2 位作者 李彦明 魏东 陈万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46-149,15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0~Ⅲb期食管癌患者123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组68例和常规开胸手术组5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0~Ⅲb期食管癌患者123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组68例和常规开胸手术组5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淋巴结清扫个数以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胸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开胸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短于开胸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开胸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开胸组(P<0.05)。微创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开胸组(P<0.05),2组吻合口瘘、脓胸、乳糜胸、声音嘶哑、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开胸组(P<0.05),2组1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胸手术损伤小、安全性高,对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微创手术 常规开胸手术
下载PDF
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永山 张振明 +4 位作者 金凤仙 董跃华 姜伟华 王大伟 魏玉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5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实施经皮胸主动脉腔... 目的探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5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实施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93例的临床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预置缝合器操作时间、预置缝合器出血量、腹股沟区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技术失败率进行比较。结果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3.085+1.91x-0.03614x2+2.227e-4x3-5.141e-7x4,拟合优度R2=0.9861,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38例后斜率变为负值,以此为界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n=38),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n=55)。B阶段预置缝合器操作时间及出血量优于A阶段(P<0.05),而腹股沟区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技术失败率两阶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心外科手术团队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行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经38例手术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埋置缝合技术 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永山 张志杰 +5 位作者 付伟 张振明 董跃华 王大伟 杨燕君 姜伟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2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0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12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0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及个数、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9.225+2.833x-0.01932x2-0.00003698x3,拟合优度R2=0.9475,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62例以后斜率变为负,以此为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2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n=62),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n=58)。B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阶段(P<0.05),2个阶段淋巴结清扫组数、个数以及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地市级三甲医院条件下,开展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为62例,时间跨度2年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3
10
作者 高永山 张志杰 +5 位作者 付伟 张振明 董跃华 王大伟 杨燕君 姜伟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8月我院同一手术团队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132例早期NSCLC的临床资料,使用多维累积和(cumula...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8月我院同一手术团队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132例早期NSCLC的临床资料,使用多维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指标差异。结果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曲线为四次方曲线,拟合优度系数R^(2)=0.9801,拟合方程为:y=-4.468+1.312x+1.377e^(-3)x^(2)-2.33e^(-4)x^(3)+1.131e^(-6)x^(4),CUSUM曲线在手术例数为58时其斜率从正值变为负值,故以58例为界将学习曲线分为学习提高阶段和熟练掌握阶段。与学习提高阶段相比,熟练掌握阶段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术中出血量及被动中转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阶段清扫/采样淋巴结组数及个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熟练掌握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胸外科医生来说,开展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的学习曲线并不长,经过58例手术就可以熟练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肺段切除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永山 张振明 +4 位作者 金凤仙 董跃华 姜伟华 王大伟 魏玉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7年9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7年9月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资料,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其学习曲线,并对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CUSUM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y=-2.367+2.673x-0.0276x2-8.106e-5x3+1.072e-6x4,拟合优度R2=0.9857,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46例后斜率变为负,以此为界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A阶段为学习提高阶段(n=46),B阶段为熟练掌握阶段(n=70)。B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阶段(P<0.05),2个阶段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学习曲线为46例,时间跨度约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 胸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学习曲线 CUSUM分析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并发持续咳嗽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永山 张志杰 +5 位作者 付伟 张振明 董跃华 王大伟 杨燕君 姜伟华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单操作孔胸腔镜(SUP-VATS)肺段切除术后并发持续咳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SUP-VATS肺段切除术的NSCLC患者128例,根据其术后3个月是否仍存在持续咳嗽分为咳嗽组46例和无咳嗽组82例。比较两组性别、...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单操作孔胸腔镜(SUP-VATS)肺段切除术后并发持续咳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SUP-VATS肺段切除术的NSCLC患者128例,根据其术后3个月是否仍存在持续咳嗽分为咳嗽组46例和无咳嗽组8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BMI、合并基础疾病情况、肿瘤位置、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情况、肺段切除类型(单肺段切除、联合肺段切除)、术中出血量及麻醉时间,对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咳嗽组BMI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切除气管树周围淋巴结、联合肺段切除、麻醉时间≥176 min的比例均高于无咳嗽组,存在吸烟史的比例低于无咳嗽组(P均<0.05),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位置、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时间≥176 min(OR=1.021,95%CI:1.008~1.034,P=0.002)及联合肺段切除(OR=3.819,95%CI:1.552~9.401,P=0.004)是NSCLC患者SUP-VATS肺段切除术后持续咳嗽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存在吸烟史是其保护性因素(OR=0.390,95%CI:0.185~0.820,P=0.013)。结论麻醉时间≥176 min及联合肺段切除是NSCLC患者SUP-VATS肺段切除术后持续咳嗽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存在吸烟史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非小细胞肺癌 单操作孔 胸腔镜 肺段切除 麻醉时间 吸烟史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力婕 张倩倩 +2 位作者 刘硕 薛志芳 武雪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泌尿外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2016年8月2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泌尿外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2016年8月2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护士交接班。观察组用MEWS评分评估患者,应用SBAR沟通方式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护士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负性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负性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WS及SBAR联合应用可降低负性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提升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合并COPD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大伟 杨飞 +4 位作者 张娟 魏玉磊 高永山 杨燕君 张振明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3期3567-357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否能减少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老年患者,且同时合并COPD者。选取术前变量(如性别、年龄、吸烟史、糖...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否能减少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老年患者,且同时合并COPD者。选取术前变量(如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冠心病、合并COPD的程度及病理分型等)匹配者,分为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和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术后结局。结果2组均未见死亡病例。全胸腔镜组切口长度及出血量、引流天数、住院时长、镇痛剂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vs 40.0%,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肺炎、术后心律失常、肺漏气7 d以上、乳糜胸的发生率较开胸组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胸腔镜组中,未出现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支气管胸膜瘘、COPD加重和切口愈合不良的术后并发症。结论与肺叶切除术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合并COPD的NSCLC高龄患者更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其首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高龄 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下载PDF
Goddard评分在评估COPD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大伟 杨飞 +5 位作者 张振明 高永山 杨燕君 王丽霞 霍志云 崔书君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3713-3716,372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的肺气肿Goddard评分在评估COPD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并于手术前1个月内行胸部CT及临床肺功能...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的肺气肿Goddard评分在评估COPD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并于手术前1个月内行胸部CT及临床肺功能检查。分析患者术前COPD分级、Goddard评分与术后肺部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价Goddard评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能力。结果共有85例COPD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5例(29.41%)患者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依次为肺部感染、肺不张和呼吸衰竭。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COPD 2级11/25(44%)高于1级8/51(15.69%),3级6/9(66.67%)高于1级,而2级与3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OPD级别增加,Goddard评分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术后肺部并发症患者的Goddard评分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Goddard评分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临界值为5.50,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6.0%和38.3%。结论术前胸部CT Goddard评分可以较好地评估和预测胸腔镜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 COPD Goddard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万生 焦英华 +3 位作者 何海燕 郝雁冰 路立军 李彦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胸腔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病人220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10例,弓下吻合术110例。在手术前3d和手术后1、2、3、5、7、10、14d进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测定,动态观察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结...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胸腔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病人220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10例,弓下吻合术110例。在手术前3d和手术后1、2、3、5、7、10、14d进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测定,动态观察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弓上吻合术较弓下吻合术动脉氧分压、肺功能各项指标低。动脉氧分压于术后第二天降至最低,以后呈逐渐升高趋势,至术后14d恢复到术前的90%。肺功能各项指标于术后第二天降至最低,以后呈逐渐升高趋势,至术后14d恢复到术前的60%。结论: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对呼吸功能有重大影响,弓上吻合术较弓下吻合术呼吸功能减退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呼吸功能 血气分析 胸腔胃
下载PDF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17
作者 章春芝 池亚丽 薛志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奚月 劣登峰 魏东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术后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36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统... 目的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术后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36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统计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感染32例,感染率8.84%,感染病原菌以细菌(59.38%)为主,65.63%为多重病原菌感染。G-菌株和G+菌株分别以肺炎克雷伯菌(20.0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4.55%)检出率最高。单因素分析,年龄、自发性气胸、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个数、引流瓶液体、引流口敷料更换时间、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应用抗生素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OR=1.857,95%CI 1.032~5.172)、合并糖尿病(OR=2.232,95%CI 1.354~6.275)、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036,95%CI 1.245~6.029)、有创机械通气(OR=2.547,95%CI 1.524~8.569)、引流管留置时间≥72h(OR=3.028,95%CI 1.842~12.347)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率较高,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以及长时间留置引流管,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引流管护理,以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 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分析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杨 付伟 +1 位作者 李倩 李彦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7... 目的探讨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7)和对照组(n=93)。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TRIZ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结构,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干预期间,观察组10例(9.35%)患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对照组19例(20.43%)患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观察组的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环境、护理技能、生活干预评分及护理服务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RIZ理论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在改善患者睡眠结构的同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睡眠呼吸暂停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睡眠质量 护理服务
原文传递
通过CRISPR/Cas9敲除PD-1有效增强EGFR-CAR-T细胞对肺癌的抗肿瘤活性
20
作者 姜伟华 高永山 +5 位作者 刘娜 张媛 杨燕君 王贵刚 董跃华 张振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483-3487,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关联蛋白质(Cas)9敲除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的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是否可以有效抑制肺癌的进展。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获得CAR-T细胞,并通过电转... 目的探索基于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关联蛋白质(Cas)9敲除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的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是否可以有效抑制肺癌的进展。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获得CAR-T细胞,并通过电转引导RNA(gRNA)及Cas9蛋白敲除PD-1;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阳性率、肿瘤细胞表面EGFR表达、与靶细胞共孵育后CAR-T细胞中PD-1表达及肿瘤浸润T细胞的比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CAR-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免疫缺陷鼠移植瘤模型检测体内抑瘤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D-1表达;结果CAR-T细胞的阳性率均超过40%;肿瘤细胞中NCI-H23及A549高表达EGFR,NCI-H1650低表达EGFR,HCC827不表达EGFR;CAR-T及PD-1-CAR-T细胞均可以以抗原依赖的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且PD-1-CAR-T细胞的杀伤活性较CAR-T细胞更强(P<0.05);此外,PD-1-CAR-T细胞与靶细胞共孵育后PD-1细胞比例更低(P<0.01);PD-1-CAR-T细胞的体内抑瘤能力更强,且可以更显著地延长小鼠生存期;PD-1-CAR-T细胞在肿瘤中的增殖水平更高(P<0.001),且PD-1-CAR-T组肿瘤中PD-1细胞数更低(P<0.001)。结论CRISPR/Cas9介导的PD-1敲除可以在体外和体内改善CAR-T细胞的效应功能,增强其对肺癌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AR-T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程序性死亡受体(PD)-1 CRISPR/cas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