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RNA-155和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亚琴 杨文 +1 位作者 刘淑婷 孙亦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中微小RNA-155(miRNA-155)和血清β2微球蛋白的表达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试验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患者一...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中微小RNA-155(miRNA-155)和血清β2微球蛋白的表达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试验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患者一定量的静脉血样,检测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肌钙蛋白T(TNT)与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清中的miRNA-155的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的年龄、糖尿病史的比例、开始透析的平均年龄、TNT平均水平、NT-proBNP平均水平与sST2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对照组的平均透析时间要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血清中的miRNA-155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的miRNA-155的含量(P<0.05),同时血清miRNA-155表达水平与TNT、NT-proBNP、sST2的水平呈现负相关性(均P<0.05)。试验组血清中的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的β2微球蛋白的含量(P<0.05),同时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TNT、NT-proBNP、sST2的水平呈现正相关性(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155与β2微球蛋白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95%CI:0.798~0.985)与0.842(95%CI:0.793~0.972)。结论:sST2、TNTNT-proBNP可以有效地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作出诊断,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miRNA-155表达水平较低,血清β2微球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因此miRNA-155与血清β2微球蛋白在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时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55 血清Β2微球蛋白 心血管疾病 血液透析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肌钙蛋白T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下载PDF
AECOPD患者血清miR-128-3p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韩宝华 杨文 +5 位作者 李瑞琪 韩树池 刘云峰 王慧 王磊 连晶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miR-128-3p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该院急诊留观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6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肺功能和血气状态分为重度组和...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miR-128-3p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该院急诊留观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6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肺功能和血气状态分为重度组和非重度组;另选取同期3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血清miR-128-3p水平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miR-128-3p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与非重度组血清miR-128-3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组均高于非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非重度组淋巴细胞(LYM)、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_(1)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均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低于非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28-3p高于预后良好组,FVC、FEV_(1)、FEV_(1)/FVC、FVC%pred、FEV_(1)%pred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28-3p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r=0.916,P<0.001)。血清miR-128-3p预测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905,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0.06%、93.28%,特异度为73.46%、95.04%。结论AECOPD患者血清miR-128-3p水平较稳定期患者明显上调,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血清miR-128-3p可能参与AECOPD病情的加重及预后恶化,可作为评估病情和预后的辅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miR-128-3p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 认知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高乐 韩亚男 张振宇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3-8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RF)微炎症状态、认知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CRF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组给予HD联合HP治疗...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RF)微炎症状态、认知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CRF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组给予HD联合HP治疗,对照组给予HD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MoCA量表)、生活质量和微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肾功能[尿素、血肌酐、肌酐清除率(Cc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NF-α、CRP、IL-6、血肌酐、尿素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oCA、生活质量评分及Ccr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HD联合HP治疗CRF临床疗效佳,可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及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S1PR2表达量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韩宝华 杨文 +4 位作者 王慧 韩树池 张志斌 焦会珍 王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12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表达量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4年7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141例SAP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内存活情况分... 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表达量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4年7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141例SAP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内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S1PR2表达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预后风险因素。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S1PR2表达量与SAP预后的水平效应关系。用Spearman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1PR2的影响因素。结果 38例(26.95%)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死亡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Ⅱ)、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和S1PR2表达量均高于存活组(P<0.05)。高水平的CRP(OR=1.054,95%CI:1.012~1.098,P=0.012)、PCT(OR=1.889,95%CI:1.267~2.818,P=0.002)、APACHEⅡ(OR=2.310,95%CI:1.081~4.936,P=0.031)、BISAP(OR=20.000,95%CI:2.227~179.584,P=0.007)和S1PR2(OR=74.126,95%CI:6.928~793.134,P<0.001)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S1PR2表达量与SAP预后主要呈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χ^(2)=1.320,P=0.250)。SAP患者S1PR2表达量低于1.28时的不良预后风险低,高于1.28时的不良预后风险高。S1PR2与CRP、PCT、IL-6、APACHEⅡ和BISAP均呈正相关关系(r_(s)值分别为0.174、0.168、0.167、0.424和0.306,P<0.05)。APACHEⅡ(β=0.309)和BISAP(β=0.182)与S1PR2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S1PR2表达量有助于评估SAP患者预后,SAP患者外周血S1PR2表达量越高,其预后不良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S1PR2 预后 连续性血液净化 乌司他丁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冯季 孙亦兵 +3 位作者 刘淑婷 王一帆 赵东霞 黄晓梦 《中国医师杂志》 2025年第1期52-56,61,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为两组,即发生组(发...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为两组,即发生组(发生MACE,n=55),未发生组(未发生MACE,n=18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后,再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MHD患者并发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再依据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以Bootstrap法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年龄、透析龄、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血液透析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12个月、合并高血脂、合并高尿酸血症、低通量血液透析是MHD患者并发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95%CI:0.789~0.896),特异度为69.1%,灵敏度为89.7%,截断值为13.128,约登指数为0.588,提示本模型准确性较好。结论透析龄>12个月、合并高血脂、合并高尿酸血症、低通量血液透析是MHD患者并发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子加以干预、控制,能够降低MAC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骨化三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翠兰 杨文 +4 位作者 刘圣君 王琳琳 曹艳春 潘星 刘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考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骨化三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湿颗粒,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BUN、Cr、β2-MG、Cy... 目的考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骨化三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湿颗粒,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BUN、Cr、β2-MG、Cys-C、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指标(TC、HDL-C、LDL-C)、氧化应激指标(SOD、MDA、TNF-α、IL-6)、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FPG、FINS、HOMA-β)、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DL-C、SOD、HOMA-β升高(P<0.05),肾功能指标、TC、LDL-C、MDA、TNF-α、IL-6、FPG、FINS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骨化三醇可安全有效地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湿颗粒 骨化三醇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益肾化湿颗粒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翠兰 王琳琳 +4 位作者 杨文 刘圣君 曹艳春 潘星 刘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99-1704,共6页
目的探究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糖尿病肾损伤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糖尿病肾损伤组、益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厄贝沙坦组(阳性对照),每组12只大鼠。益肾化湿颗粒各组每日灌胃0.... 目的探究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糖尿病肾损伤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糖尿病肾损伤组、益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厄贝沙坦组(阳性对照),每组12只大鼠。益肾化湿颗粒各组每日灌胃0.15,0.30,0.60 g/kg益肾化湿颗粒;厄贝沙坦组每日灌胃0.02 g/kg厄贝沙坦,正常组、糖尿病肾损伤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给药8 w后取材。采集尾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水平;收集大鼠24 h尿液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尿蛋白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获取肾组织,测定肾重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肾组织中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酯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蛋白激酶B(Akt)、B淋巴细胞癌(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BUN、Scr、24 h尿蛋白量显著升高,肾重、肾重指数显著升高,体重显著降低,肾组织损伤评分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肾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I3K蛋白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肾损伤组相比,益肾化湿颗粒各组、厄贝沙坦组大鼠血清FBG、TG、T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BUN、Scr、24h尿蛋白量显著降低,肾重、肾重指数显著降低,体重显著升高,肾组织损伤评分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肾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I3K蛋白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能够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降低肾组织细胞凋亡,进而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损伤 益肾化湿颗粒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CT评分和炎性因子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周坏死感染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宝华 杨文 +4 位作者 王慧 韩树池 张志斌 焦会珍 王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619-1623,共5页
目的探究CT评分和炎性因子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周坏死感染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137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 目的探究CT评分和炎性因子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周坏死感染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137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二聚体(D-D)水平,第3 d行CT检查。根据是否继发胰周坏死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SAP继发胰周坏死感染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因素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估模型价值。结果SAP患者中继发胰周坏死感染66例,共检查出病原菌74株。感染组的CRP、PCT、IL-6、IL-8、TNF-α、D-D、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PCT、IL-6、D-D、MCTSI和EPIC升高均是SAP继发胰周坏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B(由CRP、PCT、IL-6、D-D、MCTSI和EPIC构成)的C-index高于模型A(由CRP、PCT、IL-6和D-D构成;0.969比0.909),平均绝对误差(MAE)低于模型A(0.041比0.067)。在大部分风险阈值范围内,模型B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结论CRP、PCT、IL-6、D-D、MCTSI和EPIC升高与SAP继发胰周坏死感染有关。由上述因素构建的模型可预判SAP继发胰周坏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周坏死感染 炎性因子 CT评分 模型
下载PDF
甘草素对急性肾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佳丽 曹卉 +2 位作者 雷茹 崔娟 崔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究甘草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甘草素3.75 mg/kg组、LPS+甘草素7.5 mg/kg组、LPS+甘草素15 mg/kg组和LPS+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苏木素-伊红(HE)染色... 目的探究甘草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甘草素3.75 mg/kg组、LPS+甘草素7.5 mg/kg组、LPS+甘草素15 mg/kg组和LPS+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肾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IκBα和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肾组织中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IL-6、IL-1β、TNF-α水平及p-IκBα/IκBα、p-NF-κBp65/NF-κBp65、TLR4、NLRP3、Caspase-1、IL-1β均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LPS+甘草素7.5 mg/kg组、LPS+甘草素15 mg/kg组和LPS+地塞米松组中,这些指标变化均发生逆转。结论甘草素可能通过抑制NLRP3和NF-κB信号通路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素 脂多糖 炎症 NLRP3通路 NF-ΚB通路
下载PDF
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伴微炎症状态的疗效及对血清Hepcidin、炎症标志物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丽芳 赵锦纹 +2 位作者 杨亚琴 陈思佳 陈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贫血伴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炎症标志物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6例MH...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贫血伴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炎症标志物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6例MHD肾性贫血伴微炎症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采用罗沙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rhEPO)治疗,连续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SF)、Hepcidin],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33(IL-3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丙二醛(MDA)]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3%(71/78),高于对照组[74.36%(58/78)](P<0.05)。治疗后,两组Hb、Hct和血清SI、TSA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血清SF、Hepcid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均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33水平及外周血NL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33水平及外周血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G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变化不明显(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1%(5/78),与对照组的14.10%(11/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沙司他治疗MHD肾性贫血伴微炎症状态能有效减轻患者机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纠正铁代谢紊乱,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铁调素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异常白细胞散点图对急性白血病辅助诊断的价值
11
作者 李晓颖 董元 +2 位作者 左路广 高阳 张斌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0期20-22,25,共4页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类的白细胞散点图(WBC-Diff通道),总结急性白血病异常散点图的特点,探讨异常白细胞散点图对急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价值,尝试利用散点图特点对急性白血病快速做出初步分型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类的白细胞散点图(WBC-Diff通道),总结急性白血病异常散点图的特点,探讨异常白细胞散点图对急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价值,尝试利用散点图特点对急性白血病快速做出初步分型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全血标本散点图,标本涂片镜检,根据病种进行对比,分析其共有特点。结果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对初步诊断急性髓系原始粒细胞a型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尤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异常白细胞散点图辅助诊断急性白血病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利用白细胞散点图可在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之前提供重要信息,快速、简便,早期发现并可初步判断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散点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诊断
下载PDF
血浆过氧化物还原酶2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杨文 韩宝华 +1 位作者 韩树池 王慧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究血浆过氧化物还原酶2(PRDX2)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4例MHD患者(MHD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 目的探究血浆过氧化物还原酶2(PRDX2)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4例MHD患者(MHD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MHD患者分为非MACE组和MACE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PRDX2水平,用COX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RDX2预测MHD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方法分析PRDX2与MHD患者发生MACE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MHD组的血浆PRDX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ACE组有糖尿病史比例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MACE组(P<0.05)。MACE组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浆PRDX2水平均低于非MACE组;MACE组和非MACE组的治疗后血浆PRDX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MACE组治疗后的血浆PRDX2水平升高程度高于非MACE组(均P<0.05)。治疗前PRDX2预测MHD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治疗后面积和治疗前后面积的差值(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红蛋白(HR=0.975,95%CI:0.959~0.992,P=0.004)、高血浆白蛋白(HR=0.928,95%CI:0.888~0.971,P=0.001)和治疗前的高PRDX2水平(HR=0.827,95%CI:0.743~0.920,P<0.001)是MH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PRDX2水平与MHD患者发生MACE呈非线性关系。结论治疗前的血浆PRDX2水平与MHD患者发生MACE有关,其水平低提示MHD患者发生MACE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过氧化物还原酶2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预后
原文传递
外周血组织蛋白酶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尿激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分析
13
作者 刘淑婷 冯季 杨亚琴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组织蛋白酶(Cat)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尿激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12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狭... 目的研究外周血组织蛋白酶(Cat)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尿激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12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72例(狭窄组),未发生动静脉瘘狭窄48例(未狭窄组)。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估动静脉内瘘狭窄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Cat K和S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Cat K和S水平对MHD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HD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狭窄组外周血Cat K和S水平明显高于未狭窄组[(404.34±12.43)μg/L比(344.22±12.09)μg/L和(124.55±13.43)μg/L比(84.60±12.4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9和16.68,P<0.01)。DSA检查结果显示,动静脉内瘘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患者外周血Cat K和S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患者[(399.83±11.79)和(476.27±12.24)μg/L比(372.61±12.88)μg/L、(125.77±12.75)和(151.69±11.86)μg/L比(110.54±12.07)μg/L],重度狭窄患者明显高于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显示,显效40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有效和无效患者外周血Cat K和S水平明显高于显效患者[(404.78±10.96)和(491.30±10.26)μg/L比(384.52±10.36)μg/L、(121.85±10.99)和(232.65±10.61)μg/L比(101.78±10.61)μg/L],无效患者明显高于有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at K联合Cat S预测MHD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Cat K和S的单独检测(0.699比0.635和0.611),准确率和特异度也明显升高(80.83%比48.33%和60.00%、89.58%比76.25%和81.33%),外周血Cat K和S水平的最佳截断值为401.23和123.65μ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at K和S水平是导致MHD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和1.63,95%CI 0.90~1.93和1.33~2.32,P<0.01)。结论外周血Cat K和S水平对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发生和程度及尿激酶联合阿加曲班的治疗效果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动静脉瘘 组织蛋白酶类 血栓溶解疗法 尿激酶 阿加曲班
原文传递
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模型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22
14
作者 韩宝华 杨文 +4 位作者 王慧 韩树池 张志斌 焦会珍 王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 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二聚体水平;治疗第3天进行腹部CT检查,评估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根据入院后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34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预后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死亡组CRP、PCT、IL-6、IL-8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治疗后,死亡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MCTSI和EPIC评分均低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RP>140.7 mg/L、D-二聚体>2.00 mg/L以及治疗后IL-6>31.28 ng/L、IL-8>31.04 ng/L、TNF-α>31.04 ng/L和MCTSI>8分均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8.939(1.792~44.575)、6.369(1.368~29.640)、8.546(1.664~43.896)、5.239(1.108~24.769)、4.808(1.126~20.525)、18.569(3.931~87.725),均P<0.05〕。模型1(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构成)的C-index低于模型2(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0.988比0.995);模型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0.034)和均方误差(MSE,0.003)均高于模型2(0.017、0.001);阈值概率在0~0.66或0.72~1.00时,模型1的净收益均低于模型2;阈值概率在0.66~0.72时,模型1的净收益高于模型2。此外,模型2的C-index高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0.995比0.833、0.751);模型2的MAE(0.017)和MSE(0.001)均低于APACHEⅡ(0.041、0.002),模型2的MAE低于BISAP(0.025);模型2的净收益高于APACHEⅡ和BISAP。结论: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的SAP预后评估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精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且优于APACHEⅡ和BI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CT评分 炎症因子 预后 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