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风险筛查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评《风湿免疫病临床诊治手册》
1
作者 席文秀 王珺璐 赵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3-I0003,共1页
《风湿免疫病临床诊治手册》由刘志纯,刘磊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7235762。随着医学的发展,们对于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中,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 《风湿免疫病临床诊治手册》由刘志纯,刘磊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7235762。随着医学的发展,们对于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中,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包括很多种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病 营养风险筛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慢性疾病 住院患者 临床诊治
下载PDF
《风湿免疫疾病临床诊疗手册》出版: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并发症预防治疗研究
2
作者 冯娅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特点是异常的免疫系统反应,补体激活,细胞因子失调和炎症。这些异质性疾病可能影响不同的器官,虽然临床表现可能不同,但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遗传风险因素和共同的调控机制。环境和女性相关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 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特点是异常的免疫系统反应,补体激活,细胞因子失调和炎症。这些异质性疾病可能影响不同的器官,虽然临床表现可能不同,但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遗传风险因素和共同的调控机制。环境和女性相关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中发挥致病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在管理这些患者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只有不到50%的患者达到了临床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致病作用 免疫系统 补体激活 临床诊疗 异质性疾病 调控机制
下载PDF
托法替布与益赛普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罗寰 张霞 +4 位作者 冯娅娆 赵悦 任占芬 杨金良 郑学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3-887,共5页
目的探究托法替布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拮抗剂益赛普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RA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枸橼酸托法替布(5 mg)联合甲氨蝶呤(10 mg... 目的探究托法替布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拮抗剂益赛普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RA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枸橼酸托法替布(5 mg)联合甲氨蝶呤(10 mg)治疗,B组单用益赛普(25 mg)治疗,C组采用益赛普(25 mg)联合甲氨蝶呤(10 mg)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病情活动指标、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但A组与C组、B组与C组临床疗效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IL-17水平均治疗前降低,其中A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ESR、RF、CRP、IL-6、IL-1β及IL-17水平均低于B组、C组,C组晨僵时间、ESR、RF、CRP、IL-6、IL-1β及IL-17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期间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RA疗效显著,在临床症状改善、病情活动指标控制及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方面优于单用益赛普和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甲氨蝶呤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Ⅱ型 托法替布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占芬 杨金良 +1 位作者 罗寰 白晓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8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口服,对观察...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8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口服,对观察组在予以西药口服基础上联合予以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干预治疗后2周后,分别对两组的关节压痛情况、疾病活动度、炎症水平、凝血功能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以及白细胞介素-1(Interleulin-1,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80.00%(32/40)(P<0.05)。结论采用红花注射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水平以及凝血功能,缓解关节疼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期 红花注射液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对血清KL-6、ACPA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金良 郑学军 +3 位作者 赵亚君 王晓霞 王建芳 韩宝华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552-3556,共5页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高分子量糖链抗原(KL-6)及抗环瓜氨酸抗体(ACP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3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高分子量糖链抗原(KL-6)及抗环瓜氨酸抗体(ACP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3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 39%)与对照组(84. 62%)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中KL-6、ACPA及NOX4水平分别为:(3. 88±0. 94) ng/m L、(10. 39±1. 22) RU/m L、(23. 20±2. 0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 22±1. 01) ng/m L、(13. 69±1. 92) RU/m L、(31. 29±2. 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 08%)明显低于对照组(12. 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显著,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血清中KL-6、ACPA指标水平,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糖皮质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金良 任占芬 +2 位作者 罗寰 郑学军 赵亚君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7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之间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RA患者和RA-ILD患者各4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来诊后当日均予类风湿因子(...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之间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RA患者和RA-ILD患者各4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来诊后当日均予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PT)、IgA、IgG、C3、C4等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观察影响ILD发病的相关因素,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滴度范围内所占比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抗CCP抗体滴度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ILD组患者年龄、吸烟比例、病程、累及关节数量均高于R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A-ILD组患者CCP水平高于R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患者是否并发ILD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吸烟以及CCP水平是影响RA患者并发ILD的独立危险因素。RA-ILD组患者≥300 IU/mL CCP抗体滴度所占比例为42.50%,明显高于R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CCP抗体滴度与患者年龄、吸烟、病程、累及关节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ILD患者以年龄较高、有吸烟史、CCP水平较高为主要临床特点,CCP抗体滴度≥300 IU/mL的患者更容易并发ILD,但是抗CCP抗体滴度与影响患者并发ILD的因素并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性病变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寰 张霞 +3 位作者 冯娅娆 赵悦 杨金良 郑学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1期2273-2277,共5页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合三妙散辅助托法替布、甲氨蝶呤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血清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合三妙散辅助托法替布、甲氨蝶呤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血清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97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托法替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羌活地黄汤合三妙散。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CTP、Ghrelin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CR50%(71.43%)、ACR70%(67.35%)明显高于对照组ACR50%(50.00%)、ACR70%(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RF、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ESR、RF、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hrelin水平较治疗前增高,ICT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CT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羌活地黄汤合三妙散辅助托法替布、甲氨蝶呤治疗湿热阻络型RA,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疾病活动度,调节血沉及ICTP、Ghrelin水平,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湿热阻络 羌活地黄汤 三妙散 托法替布 甲氨蝶呤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能量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高辰玮 徐大奎 任占芬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ontras-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S)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ontras-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S)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8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PDUS和CE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滑膜炎的诊断结果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种超声技术检出的血管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出的血管分级0~1级更少,2~3级更多。CEUS检查得到的关节滑膜炎评分显著高于PDUS检查(P<0.05)。两种超声技术检出的血管分级结果、关节滑膜炎评分与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CEUS与PDUS均能较好地反映RA患者关节滑膜内的血管形成变化,预测RA的疾病活动程度,且CEUS在检测微血管方面的效果优于PD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超声造影 能量多普勒超声 血管形成 微血管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郑学军 王晓霞 +2 位作者 阮海玲 杨金良 赵亚君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708-1710,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多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合并关节外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病变(ILD)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受累最常见表现,是导致RA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及检查技术发展,对早期RA-ILD的诊断及...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多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合并关节外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病变(ILD)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受累最常见表现,是导致RA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及检查技术发展,对早期RA-ILD的诊断及治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仍有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表现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对RA-ILD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及治疗做以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性病变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康复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NKL、OPG水平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闫静 任占芬 阮海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康复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护骨素(OPG)水平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康复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护骨素(OPG)水平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0 d,且治疗期间2组均采用康复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2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骨破坏指标水平和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2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骨破坏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康复模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显著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患者血清RANKL水平、升高OPG水平,同时改善骨关节功能,其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康复模式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护骨素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苗苗 罗寰 +1 位作者 傅银银 胡斌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采用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表达水平、相关临床症状指标(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功能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IL-1、ESR、RF表达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TGF-β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晨僵持续时间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IL-1、ESR、R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TGF-β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晨僵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关节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的降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水平,恢复自身免疫系统平衡,减少关节疼痛和肿胀,减少晨僵时间,但未能改善已受损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类风湿关节炎 双醋瑞因 甲氨蝶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调节性B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学军 阮海玲 +3 位作者 杨金良 罗寰 任占芬 赵亚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6-60,共5页
B淋巴细胞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产生抗体、提呈抗原和产生细胞因子(如IL-4、IL-6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调节性B细胞 免疫调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
13
作者 阮海玲 郑学军 +2 位作者 陈苗苗 闫静 赵雅君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519-519,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近期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104 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个54 例,分别对其进行SAS 与SDS 量表评分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患者评分结果...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近期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104 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个54 例,分别对其进行SAS 与SDS 量表评分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患者评分结果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经调查结果显示,无抑郁症患者29 例(27.9%),轻度抑郁症患者48 例(46.2%),中度抑郁症患者20 例(19.2%),重度抑郁患者7 例(6.7%);,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与SDS 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抑郁状况及病因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抑郁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腋下淋巴结改变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辰 胡瑞利 +3 位作者 耿鹤群 纪蒙蒙 罗寰 崔书君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82-84,共3页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腋下淋巴结CT检查,并分析淋巴结改变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RA患者30例,记录患者住院治疗前后双侧上肢疼痛/肿胀关节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计算治疗前...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腋下淋巴结CT检查,并分析淋巴结改变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RA患者30例,记录患者住院治疗前后双侧上肢疼痛/肿胀关节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计算治疗前后差值,分别记为Δ疼痛/肿胀关节数、ΔCRP、ΔESR及ΔDAS28评分。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腋下淋巴结CT检查,记录双侧腋下ALN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短径≥5 mm)和最大淋巴结短径,计算治疗前后差值,分别记为ΔnALN、ΔL。分析ΔnALN、ΔL与Δ疼痛/肿胀关节数、ΔCRP、ΔESR、Δ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关节数、CRP、ESR、DAS28评分及双侧腋下ALN阳性淋巴结数、最大淋巴结短径均降低(P均<0.05)。患者ΔnALN与Δ疼痛/肿胀关节数、ΔCRP、ΔESR、Δ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0.68、0.37、0.52、0.51,P均<0.05),ΔL与Δ疼痛/肿胀关节数、ΔCRP、Δ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0.48、0.38、0.40,P均<0.05)。结论RA患者治疗后双侧腋下ALN阳性淋巴结数、最大淋巴结短径均降低,并与上肢关节疼痛情况及全身炎症缓解呈正相关关系,RA患者腋下淋巴结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腋下淋巴结 计算机断层扫描 疗效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免疫革命》出版:CXCL-13抗体对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I0007-I0007,共1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增生和炎症(滑膜炎)以及关节软骨和骨破坏为特征。环境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触发多肽的修饰和免疫耐受的失败,导致T和B细胞的激活和自身抗体的产生。这些激活的细胞和自身抗体迁移到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增生和炎症(滑膜炎)以及关节软骨和骨破坏为特征。环境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触发多肽的修饰和免疫耐受的失败,导致T和B细胞的激活和自身抗体的产生。这些激活的细胞和自身抗体迁移到关节,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局部关节炎症。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参与滑膜炎的发展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关节炎症 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破坏 自身抗体 滑膜炎 免疫耐受
下载PDF
血府逐瘀口服液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娜 韩梅 +3 位作者 封锦慧 孙垚 任占芬 杨悦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3期455-462,共8页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口服液(XZOL)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N患者分为对照组[泼尼松(PDN)+环磷酰...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口服液(XZOL)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N患者分为对照组[泼尼松(PDN)+环磷酰胺(CTX)]和血府逐瘀组(XZOL联合PDN+CTX),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免疫指标[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血清补体C3水平]、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白蛋白(ALB)、红细胞沉降率(ESR)、谷丙转氨酶(ALT)、24 h尿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胸腺肽β4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60例LN患者,每组各30例。血府逐瘀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LEDAI评分、血清胸腺肽β4、IgG、C3、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B、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血清IgG、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胸腺肽β4水平、血清C3水平和血清ALB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血府逐瘀组SSLEDAI评分、血清IgG、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胸腺肽β4、C3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XZOL治疗LN临床效果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口服液 狼疮性肾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胸腺肽β4
原文传递
血府逐瘀汤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胸腺肽β4及Ea-RFC的影响
17
作者 徐娜 韩梅 +3 位作者 封锦慧 孙垚 任占芬 贾军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03-406,4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及对患者胸腺肽β4及Ea花环细胞(Ea-RFC)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血府逐瘀汤联合...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及对患者胸腺肽β4及Ea花环细胞(Ea-RFC)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血府逐瘀汤联合泼尼松与环磷酰胺治疗)30例与对照组(行泼尼松与环磷酰胺治疗)30例,治疗18个月。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中医症状、胸腺肽β4表达、Ea-RFC形成率、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纳少腹胀、腰膝酸软、面色不华、口黏口苦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肌酐及胸腺肽β4表达低于对照组,Ea-RFC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LN患者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体内胸腺肽β4表达,提高Ea-RFC,改善肾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狼疮性肾炎 免疫功能 胸腺肽β4 Ea花环细胞
下载PDF
血府逐瘀干预胸腺肽影响狼疮肾炎玫瑰花结淋巴细胞临床研究
18
作者 徐娜 韩梅 +2 位作者 封锦慧 孙垚 任占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46-0049,共4页
探究血府逐瘀干预胸腺肽影响狼疮肾炎玫瑰花结淋巴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及一附院接受的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泼尼松、环磷酰胺)、观察组(血府逐瘀)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探究血府逐瘀干预胸腺肽影响狼疮肾炎玫瑰花结淋巴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及一附院接受的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泼尼松、环磷酰胺)、观察组(血府逐瘀)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总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干预胸腺肽影响狼疮肾炎玫瑰花结淋巴细胞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 胸腺肽 狼疮肾炎 玫瑰花结淋巴细胞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血清DKK-1,LTBP2水平表达与疾病活动度及对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冯娅娆 杨金良 +3 位作者 罗寰 郭少英 任占芬 郑学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35-140,共6页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相关间质性肺炎(I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LTBP2)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相关间质性肺炎(I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LTBP2)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1例CTD患者,按照IP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CTD相关IP患者,n=62)和对照组(CTD无IP患者,n=59);观察组依照疾病活动度分为稳定期组(n=26)和急性加重期组(n=3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DKK-1,LTBP2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急性加重期CTD相关IP患者血清DKK-1,LTBP2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TD相关IP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DKK-1(14.98±3.32 ng/ml),LTBP2(32.64±4.01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2.21±0.67 ng/ml,8.73±2.15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83,57.518,均P<0.05)。急性加重期组磨玻璃影占比(66.67%)、蜂窝影患者占比(52.78%)及血清DKK-1(19.67±4.10 ng/ml),LTBP2(38.76±4.92 ng/ml),C反应蛋白(CRP)(32.46±3.12 mg/L)水平高于稳定期组(30.77%,23.08%,8.48±1.37 ng/ml,24.17±3.65 ng/ml,22.05±2.80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7.790,5.534,13.362,12.781,13.524,均P<0.05)。急性加重期CTD相关IP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LTBP2水平与磨玻璃影、蜂窝影、CRP,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526,0.518,0.513,0.548;0.499,0.514,0.520,0.561,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CTD相关IP患者血清DKK-1,LTBP2水平均下降,且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急性加重期组血清DKK-1,LTBP2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55,13.206,15.913;12.781,12.263,11.161,均P<0.05)。DKK-1[OR(95%CI):2.458(1.297~4.657)],LTBP2[OR(95%CI):2.739(1.567~4.789)]是CTD相关IP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TD相关IP患者血清DKK-1,LTBP2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且治疗3个月后二者均明显下降,可一定程度监测患者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炎 Dickkopf相关蛋白1 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
20
作者 赵悦 杨金良 +3 位作者 罗寰 席文秀 王珺璐 郑学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 探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CTD-ILD患者为CTD-ILD... 目的 探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CTD-ILD患者为CTD-ILD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CTD无ILD患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3a和miR-424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miR-133a、miR-424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TD-ILD组血清中miR-133a水平显著降低,miR-42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肺通气障碍程度下,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miR-133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miR-424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不同肺弥散功能障碍分级下,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miR-133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miR-424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CTD-ILD组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8^(+)、CD3^(+)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133a与CD4^(+)均呈负相关关系,与CD8^(+)、CD3^(+)呈正相关关系;miR-424与CD4^(+)均呈正相关关系,与CD8^(+)、CD3^(+)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TD-ILD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降低,miR-424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 miR-133a miR-424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