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医院内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与管理》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健康指导
1
作者 于建桃 杨新明 +1 位作者 张瑛 刘进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8期I0004-I0004,共1页
腔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的... 腔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的不正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以下肢肿胀、压痛为特征。因解剖因素,右髂总动脉骑跨于左髂总静脉上,使左髂总静脉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故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左下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左髂总静脉 健康指导 解剖因素 下肢肿胀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欢 杨新明 张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在外科围手术期采用遵循医学循证依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及死亡风险,减少医疗费用。ERAS理念着眼整个围手术期,强调多学科协作干预,由...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在外科围手术期采用遵循医学循证依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及死亡风险,减少医疗费用。ERAS理念着眼整个围手术期,强调多学科协作干预,由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和理疗师共同合作,应用循证医学证据和方法,在围手术期融入术前宣教、营养管理、疼痛控制和术后康复等措施,减少或阻断患者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循证医学证据 理疗师 术前宣教 死亡风险 骨科患者 疼痛控制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评《骨科患者快速康复全过程护理案例》 多模式镇痛管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晓 杨新明 张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7期I0005-I0005,共1页
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后产生炎性介质,而炎性介质会导致中枢和外周疼痛敏化。多模式镇痛指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而互补,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同时每种药物的剂量相应降低,从而达... 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后产生炎性介质,而炎性介质会导致中枢和外周疼痛敏化。多模式镇痛指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而互补,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同时每种药物的剂量相应降低,从而达到最大的效应和不良反应比。术后疼痛一旦发展成为慢性疼痛治疗将更加困难,故早期给予治疗十分必要。此外,对于围术期镇痛管理提倡多模式镇痛,即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以降低单一用药剂量或不良反应,同时可提高对药物耐受性,加快起效时间或延长镇痛时间。多模式镇痛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良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术后疼痛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术后疼痛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术后疼痛 药物耐受性 起效时间 炎性介质 慢性疼痛 组织损伤 镇痛药物
下载PDF
环抱捏挤按摩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会 被引量:19
4
作者 阴彦林 杨新明 +1 位作者 张春林 苏峰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环抱捏挤按摩法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瑛 杨新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效果。方法对245例实施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制定围手术期防止术后DVT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计划,包括术前护理干预、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等。结果本组245例均...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效果。方法对245例实施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制定围手术期防止术后DVT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计划,包括术前护理干预、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等。结果本组245例均为创伤性骨折和DVT高危险因素患者,仅6例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2.45%),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及死亡病例;其余239例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多途径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骨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DCE-MRI联合CT对布鲁菌病脊柱炎的评估分析
6
作者 阴彦林 杨新明 +3 位作者 田野 张瑛 贾永利 张培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应用动态对比增强核磁(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对高度疑似布鲁菌病脊柱炎(布病脊柱炎)进行诊断,并分析两者联合对布病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 目的应用动态对比增强核磁(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对高度疑似布鲁菌病脊柱炎(布病脊柱炎)进行诊断,并分析两者联合对布病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度疑似布病脊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病理检查及CT、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DCE-MRI联合CT对布病脊柱炎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高度疑似布病脊柱炎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58例为布病脊柱炎组,余22例为非布病脊柱炎组。布病脊柱炎组K^(trans)、K_(ep)、V_(e)高于非布病脊柱炎组(P<0.05);DCE-MRI联合CT诊断布病脊柱炎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DCE-MRI、CT单独诊断(P<0.05);CE-MRI联合CT诊断布病脊柱炎的特异度与DCE-MRI、CT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CT均可有效诊断布病脊柱炎,能够有效显示布病脊柱炎病理特点,但两者联合对布病脊柱炎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布鲁氏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韬 吴佳宏 +2 位作者 马朋朋 宗治国 刘肃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15-18,22,共5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曾误诊为脊柱结核的非特异性脊柱感染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受累脊柱棘突及椎旁有较明显压痛,3例受累脊柱棘...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曾误诊为脊柱结核的非特异性脊柱感染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受累脊柱棘突及椎旁有较明显压痛,3例受累脊柱棘突及椎旁有轻度压痛;发热9例。病程2~5个月;颈椎2例,胸椎3例,腰椎8例;单一节段受累9例,2~3个节段受累4例。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各2例,红细胞沉降率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8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椎体骨质不同程度破坏,病变椎体椎间隙狭窄或稍窄;4例病变椎体终板缘呈“鸟嘴样”反应性增生;2例病变椎体旁小脓肿形成。本组发病初期皆误诊为脊柱结核,平均误诊时间2.4周,予相应治疗,症状控制不理想。5例行病变椎体穿刺病理检查,8例行手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非特异性脊柱感染。本组确诊后均予抗感染治疗,其中5例行病灶清除术;随访3~12个月,病变椎体疼痛较前明显缓解,相应指标皆恢复正常。结论发热、病变椎体进行性疼痛加剧、炎性因子升高、影像学检查示病变椎体骨质破坏等症状不足以诊断非特异性脊柱感染,易与脊柱结核混淆。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等进行诊断,必要时行病变椎体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 误诊 结核 脊柱 鉴别诊断 细菌培养 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低温骨水泥的最佳灌注量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二松 马朋朋 +7 位作者 张鑫 张春林 蔡明 苏峰 刘肃 李伟 胡振顺 张志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542-2547,共6页
背景:以往研究中恢复骨折椎体强度或刚度所需的骨水泥体积数据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椎体在不同区域和个体之间体积大小差异、骨折前后体积差异、骨水泥体积和分布不对等引起。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探讨治疗椎体骨折所需的骨水泥灌注量... 背景:以往研究中恢复骨折椎体强度或刚度所需的骨水泥体积数据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椎体在不同区域和个体之间体积大小差异、骨折前后体积差异、骨水泥体积和分布不对等引起。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探讨治疗椎体骨折所需的骨水泥灌注量。方法:选取8只成年绵羊,经筛选T8-L2椎体后最终获得50个椎体,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记录椎体初始强度和刚度、骨折后椎体前缘高度,使用有限元技术精确计算每个椎体骨折后体积,得出骨水泥注射体积。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拉丁方设计,50个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标本分为两阶段处理:第一阶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分别注射体积5%,10%,15%,20%的低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种体积5个标本;第二阶段,分别注射体积15%,16%,17%,18%,19%,20%的骨水泥,每种体积5个标本。将两阶段的标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实验。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椎体术前高度、宽度、深度、脱钙前后骨密度、强度和刚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第一阶段:与术前比较,5%,10%,15%组术后椎体强度降低(P<0.05),20%组术后椎体强度升高(P<0.05),4组术后椎体刚度均降低(P<0.05);15%,20%组术后椎体强度与刚度均大于5%,10%组。③第二阶段:与术前比较,15%,16%,17%组术后椎体强度降低(P<0.05),18%,19%,20%组术后椎体强度升高(P<0.05);18%,19%,20%组术后椎体强度高于15%组(P<0.05)。与术前比较,各组术后椎体刚度均降低(P<0.05);6组间术后椎体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在保证骨水泥无渗漏前提下,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占骨折椎体体积16%骨水泥联合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折椎体的生物力学和高度恢复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 有限元技术 低温骨水泥灌注技术 生物力学 绵羊
下载PDF
无明显外伤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春生 薛建琛 +3 位作者 郭经伟 宋少峰 郭鑫 苏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误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中以季肋部疼痛为主诉就诊5例,以嗳气、食欲减退、腹痛、腹胀等消化系...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误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中以季肋部疼痛为主诉就诊5例,以嗳气、食欲减退、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诉就诊8例,以腰背部酸痛为主诉就诊2例。均无明显外伤史。腰背部叩击痛阳性7例,肠鸣音减弱8例。行X线检查均未发现骨折征象。误诊为胃肠神经官能症8例、肋间神经痛5例、脊椎退行性病变2例。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行胸腰椎MRI检查发现骨折征象,遂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为单一节段骨折。误诊时间13~21 d。15例确诊后予后路经皮胸腰椎后凸成形术,预后良好。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早期X线检查假阴性率高,极易造成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接诊无明显外伤史的患者时应仔细查体,及早行X线、CT或MRI联合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误诊 胃肠神经官能症 肋间神经痛 脊椎退行性病变 椎体后凸成形术 背痛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MDT的快速康复护理在布病脊柱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蕊 张瑛 杨新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23-128,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MDT的快速康复护理在布病脊柱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布病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住院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目的 探讨基于MDT的快速康复护理在布病脊柱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布病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住院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MDT的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3、5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5 d的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MQ)、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52±1.24)d,短于对照组的(9.37±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4,P=0.028)。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09)。观察组患者术后1、3、5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 d时BMQ问卷中必要信念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顾虑信念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 d时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 d时HADS量表的焦虑、抑郁2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 d时ODI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DT的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布病脊柱炎患者围手术期中,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发挥较好疼痛管理作用,增强患者用药信念,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脊柱活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MDT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布病脊柱炎 围手术期护理 疼痛程度 脊柱活动功能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11
作者 侯宇清 于建桃 杨新明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172-172,共1页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质总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和破坏,使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病变。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椎体骨折、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者会造成脊柱的永久性损伤,严...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质总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和破坏,使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病变。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椎体骨折、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者会造成脊柱的永久性损伤,严重者可因呼吸功能的丧失而导致死亡。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永久性损伤 骨骼病变 综合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骨量减少 全身性疾病
下载PDF
骶髂关节结核合并髂腰肌、腹股沟冷脓肿1例
12
作者 张泽德 宗治国 张春玲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9-41,43,共4页
骶髂关节结核手术方案目前尚存争议,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并无具体指南。回顾分析1例骶髂关节结核合并髂腰肌、腹股沟冷脓肿形成的案例,患者,男,62岁,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2月就诊。经骨盆CT示:骶前间隙,左侧髂血管旁及腹股沟区不规则肿物... 骶髂关节结核手术方案目前尚存争议,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并无具体指南。回顾分析1例骶髂关节结核合并髂腰肌、腹股沟冷脓肿形成的案例,患者,男,62岁,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2月就诊。经骨盆CT示:骶前间隙,左侧髂血管旁及腹股沟区不规则肿物伴骶管左侧、左侧髂骨骨质破坏,与左侧髂腰肌、梨状肌分界不清。手术选择前路置管联合后路开放,行病灶清除术,术程顺利,随访术后患者症状消失,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结核 前路置管 病灶清除术
下载PDF
围术期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朱琳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期123-123,共1页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科领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腰部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也持续上升,而对于这类老年人来说,乘车颠簸、打个喷嚏都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的并发...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科领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腰部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也持续上升,而对于这类老年人来说,乘车颠簸、打个喷嚏都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的并发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往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多以卧床休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部疼痛 围术期护理 骨质疏松 卧床休息 活动障碍 效果分析 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 被引量:56
14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3 位作者 杜雅坤 阴彦林 孟宪勇 邹宇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资料并与已确诊的38例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分布...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资料并与已确诊的38例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发病率最高,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2)结核病灶分布于胸腰段,以椎体和椎间盘骨破坏为主并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变化比较常见。结论依据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两者可作出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脊柱炎 脊椎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62
15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5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邹宇纬 杨峰 刘肃 李化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1例作病原学检查。[结果]14例入院前临床、X线及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7.5%;经MRI扫描误诊5例,误诊率71.43%;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病理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脊柱炎 诊断影像学 临床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影像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5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邹宇纬 杨峰 刘肃 李化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血清试管凝集法常规检查及ELISA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本组16例入院经作CT检查,7例MRI检查,血清凝集...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血清试管凝集法常规检查及ELISA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本组16例入院经作CT检查,7例MRI检查,血清凝集滴度(1∶160,ELISA检测之IgM、IgG均阳性而获确诊,在药物对症与抗菌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与否,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菌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脊椎炎 诊断影像学 临床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3 位作者 阴彦林 邹宇炜 孟宪勇 刘俊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总结布氏杆菌性脊椎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为提高对该病的药物选择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13例确诊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采用5种不同药物,分成5组不同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结果:布氏杆... 目的:总结布氏杆菌性脊椎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为提高对该病的药物选择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13例确诊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采用5种不同药物,分成5组不同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女性发病率高,平均年龄41岁,坝上发病率高于坝下,主要集中在饲养、放牧牲畜而受染,病灶分布多在腰椎,2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L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效果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如增加疗程,疗效增加不明显。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流行病学具有特征性;以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唑为首选的抗菌素,应用两个疗程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最合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椎关节炎 流行病学 疗程 药物配伍
下载PDF
透明质酸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保护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化光 杨新明 +1 位作者 刘华 张林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实验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透明质酸能明显提高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活...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实验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透明质酸能明显提高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活性,抬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凋亡率和胞内游离钙浓度。结论:透明质酸可抑制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软骨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软骨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甲强龙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新明 成垚昱 +1 位作者 张振梁 康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4,共8页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40只T10脊髓损伤雄性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40只T10脊髓损伤雄性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4组,每组10只。按上述分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尾静脉缓慢推注30 mg/kg MP和/或在脊髓损伤后2 h于脊髓损伤部位注射全贴壁法培养并以Brd U标记的BMSCs。术后1、7、14 d,采用BBB运动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14 d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取出脊髓样本,分别进行TNF-α、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各组统计视野内TNF-α、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并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Brd U单染观察BMSCs组和MP+BMSCs组中Brd U阳性率。结果术后1 d,各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56,P=0.7829)。术后7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较前明显恢复,其中MP组(χ2=8.3265,P=0.0325)和BMSCs组(χ2=14.1166,P=0.0036)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P+BMSCs组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17.7186,P=0.0002)和BMSCs组(χ2=15.8110,P=0.0024)。术后14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MP+BMSCs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24.7259,P<0.0001)和BMSCs组(χ2=25.6014,P<0.0001),MP组(χ2=13.5060,P=0.0062)和BMSCs组(χ2=8.9613,P=0.0299)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 d,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47±5.70)%、(31.95±3.58)%、(41.39±2.33)%和(23.48±2.69)%,其中,MP组(q=14.84,P<0.0001)和BMSCs组(q=6.716,P=0.0002)明显低于对照组,MP+BMSCs组明显低于MP组(q=7.332,P=0.0001)和BMSCs组(q=15.460,P<0.0001)。术后14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P组(q=14.710,P<0.0001;q=6.710,P<0.0001)和BMSCs组(q=6.502,P=0.0001;q=2.849,P=0.0514)的TNF-α及IL-1β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组(q=5.573,P=0.0004;q=4.596,P=0.0025)和BMSCs组(q=13.780,P<0.0001;q=8.456,P<0.0001)的TNF-α及IL-1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P+BMSCs组。术后14 d,Brd U染色结果显示,BMSCs组的Brd U阳性率为(6.600±0.3399)%,明显低于MP+BMSCs组的(9.300±0.5175)%(t=4.361,P=0.0004)。结论 MP可明显提高BMSCs移植治疗SCI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二者可协同降低局部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并且MP有效提升了移植BMSCs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强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Brd U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