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腭裂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麻醉1例
1
作者 胡晓可 滕金亮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53-55,共3页
腭裂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腭裂程度也在不断加重。本文报道1例成人腭裂患者在全麻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由于其口腔结构的特殊性,麻醉气管插管面临巨大挑战。气道管理是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及麻醉成功的关键。麻醉医... 腭裂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腭裂程度也在不断加重。本文报道1例成人腭裂患者在全麻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由于其口腔结构的特殊性,麻醉气管插管面临巨大挑战。气道管理是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及麻醉成功的关键。麻醉医生通过围术期评估,不仅要建立有效气道,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还要掌握拔管时机,防止发生气道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麻醉管理 困难气道 围术期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楚桐 李瑞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8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6例开胸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用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6例开胸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用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1、T2、T3的MAP、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更低,且观察组在术后48 h内镇痛泵的按压频次少于对照组(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的胸椎旁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不仅能有效维持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还能显著减轻术后的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手术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凝血指标
下载PDF
2013—2014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抗菌药物处方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庞茜茜 胡亚丽 +2 位作者 姚杰 刘岩 孟西超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7期871-874,共4页
目的调查2013—2014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抗菌药物处方20 000张,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 目的调查2013—2014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抗菌药物处方20 000张,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共1 623张,占8.12%;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溶媒种类的选择及溶媒量不当、给药剂量及给药频次不合理、疗程过长或偏短、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等;联合用抗菌药物品种数越多,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越高;头孢类和青霉素类使用率均较高,不合理用药处方率分别为7.50%、6.19%;而使用率均较低的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以及抗真菌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率较高,分别为19.16%、18.36、19.17%。结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培训,并加大处方点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分析
原文传递
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啶对眼科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訾聪娜 樊娟 +2 位作者 邢珍 马先 王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45-1949,共5页
目的:研究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啶对眼科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05/12我院84例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吸入七氟烷维持全身麻醉,麻醉插管完成后研究组患儿给予右... 目的:研究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啶对眼科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05/12我院84例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吸入七氟烷维持全身麻醉,麻醉插管完成后研究组患儿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静脉恒速泵注,对照组患儿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获取苏醒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监测数据,并记录麻醉恢复、E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清醒时、拔管后1、5、10min的HR、MAP均明显波动,各时点有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无差异(P>0.05),且研究组各时点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清醒时、拔管后10min血清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无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拔管时间短,拔管质量评分低(P<0.05)。研究组患儿EA发生率仅12%,低于对照组的31%(P<0.05),EA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啶可有效稳定眼科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有效降低EA发生率,且不影响麻醉恢复质量,安全性较高,但需注意过度镇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右美托咪啶 眼科患儿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胸科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邢珍 焦保良 +3 位作者 王锦川 王丽 李福龙 赵永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979-980,共2页
胸科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大,患者并发症多,因而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较多,包括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循环功能不稳定,苏醒延迟,心脑血管意外等。苏醒期并发症麻醉医生多数考虑和麻醉、患者本身并发症有关,手术因素引起的并发症... 胸科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大,患者并发症多,因而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较多,包括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循环功能不稳定,苏醒延迟,心脑血管意外等。苏醒期并发症麻醉医生多数考虑和麻醉、患者本身并发症有关,手术因素引起的并发症由于出现较晚容易被忽视。本文总结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胸科手术853例,对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疾病 麻醉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麻醉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悦 李国利 郭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 探讨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麻醉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恢复室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目的 探讨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麻醉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恢复室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于麻醉恢复阶段辅以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和对照组(于麻醉恢复阶段辅以传统麻醉恢复室干预措施),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指标(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不同时间(麻醉前、苏醒期)的生命体征[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苏醒恢复阶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 苏醒期,观察组患者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恢复阶段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00%(18/50),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6.00%(8/50)(P﹤0.05)。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总发生率、严重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进行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恢复阶段辅以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避免血压和心率出现过大的波动,并控制麻醉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手术 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 苏醒期 躁动
下载PDF
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Aβ-42、IL-6、tau-181蛋白影响
7
作者 王佳奕 冯腾尘 +3 位作者 汪业铭 樊娟 孙晓佳 赵继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椎旁神经阻滞术(TPVB)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白细胞介素-6(IL-6)、tau-181蛋白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椎旁神经阻滞术(TPVB)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白细胞介素-6(IL-6)、tau-181蛋白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和SGB组,各60例。两组术中全麻方式相同,TPVB组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术,SGB组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认知功能;监测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 d的认知功能及血清Aβ-42、IL-6、tau-18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3、1.325、0.397、0.611,P>0.05);术后1、3 d两组MoCA量表评分比较为TPVB组评分低于SG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1、3.218,P<0.05);术后1、3 d两组血清指标比较均为TPVB组Aβ-42、IL-6及tau-181蛋白水平高于SG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5、2.122、2.558、2.167、2.515、2.596,P<0.05)。结论 TPVB及SGB两种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均有良好的效果,但SGB比TPVB在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方案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认知功能 β淀粉样蛋白-42 白细胞介素-6 tau-181蛋白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椎旁阻滞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李曼 张树峰 +1 位作者 袁莉 朱红霞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6期10-13,18,共5页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组(C组)和前锯肌联合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组(ST组)各30例。C组患者行单...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组(C组)和前锯肌联合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组(ST组)各30例。C组患者行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ST组患者行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手术后配置相同配比的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手术切皮前(T_(1))、切皮时(T_(2))、切皮后10 min(T_(3))、切皮后30 min(T_(4))、手术结束时(T_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统计全身麻醉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应用剂量;镇痛泵的总有效按压次数(D_(1))、镇痛泵的实际按压次数(D_(2))和D_(1)/D_(2);术后6、12、24 h静息及咳嗽状态下行VAS评分;观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ST组T_(2)、T_5时HR、MAP低于C组(P<0.05);D_(1)、D_(2)低于C组(P<0.05),D_(1)/D_(2)高于C组(P<0.05);术后6、12 h静息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低于C组。2组患者穿刺均未出现气胸、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单点胸椎旁阻滞可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中提供有效镇痛,且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优于单纯胸椎旁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肺癌
下载PDF
地佐辛与芬太尼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国利 王暐 +2 位作者 刘薇 滕金亮 李福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796-179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地佐辛组(D组,n=20)。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随后地佐辛组静脉... 目的对比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地佐辛组(D组,n=20)。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随后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给药5min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注射液2mL行喉部表面麻醉,喉麻3min时在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静脉注药前(T0),静脉注药后3min(T1),5min(T2),环甲膜穿刺时(T3),穿刺后3min(T4),气管插管即刻(T5),插管后5min(T6)各时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氧分压(SpO2)、BIS值;并记录各时刻的镇静程度。结果两种药物都能有效地抑制穿刺及插管时血压、心率等应激反应,但地佐辛组在慢诱导麻醉插管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 0.2mg/kg地佐辛用于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优于2μg/kg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和镇痛 插管法 气管内 地佐辛 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类型喉罩在老年困难气道患者麻醉气道管理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高艳 王丽 +5 位作者 赵继波 李国利 汪业铭 滕金亮 姚杰 李福龙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7期67-69,共3页
目的比较Supreme喉罩、Pro Seal喉罩与I-gel喉罩在老年困难气道患者行下肢手术时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术前气道Mallampatti分级为Ⅲ-Ⅳ级或甲颏距离小于6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目的比较Supreme喉罩、Pro Seal喉罩与I-gel喉罩在老年困难气道患者行下肢手术时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术前气道Mallampatti分级为Ⅲ-Ⅳ级或甲颏距离小于6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5岁;体重45-90 kg且BMI18.5-24.99kg/m2。随机分为三组:Supreme喉罩组(S组)、Pro Seal喉罩组(P组)和I-gel喉罩组(I组),每组40例。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喉罩的型号,于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结果三组患者均成功置入喉罩和胃管。S组、P组与I组喉罩的气道密封压分别为(23±6)cm H2O、(30±7)cm H2O、(29±6)cm H2O。与S组比较,P组和I组喉罩的气道密封压较高(P〈0.05)。三组喉罩置入时间、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喉罩置入成功率、胃管置入成功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咽喉痛、声嘶、吞咽痛、喉罩黏血、反流误吸、牙松动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组喉罩均可保证有效通气,可安全用于老年困难气道患者行下肢手术的气道管理,且Pro Seal喉罩、I-gel喉罩较Supreme喉罩气道密封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 Seal喉罩 I-gel喉罩 SUPREME喉罩 老年困难气道
下载PDF
喷他佐辛在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国利 王暐 +2 位作者 刘薇 滕金亮 李福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24-3326,共3页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F,n=20)、喷他佐辛组(P,n=20)。两组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随后分别静注芬太尼2μg...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F,n=20)、喷他佐辛组(P,n=20)。两组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随后分别静注芬太尼2μg/kg,喷他佐辛0.8 mg/kg。给药5 min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注射液2 m L行喉部表面麻醉,喉麻3 min时在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记录患者T0、T1、T2、T3、T4、T5、T6各时刻的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Sp O2(血氧饱和度)、BIS(脑电双频指数);并记录各时刻的镇静程度。结果:两种药物都能有效的抑制穿刺及插管时血压、心率等应激反应,但喷他佐辛组在慢诱导麻醉插管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0.8 mg/kg喷他佐辛用于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佐辛 芬太尼 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通气下静脉联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爱军 樊娟 +1 位作者 孙传玮 杨忠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52-1253,共2页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喉罩和面罩通气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用于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的临床效果,为小儿经肛门直肠内拖出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喉罩...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喉罩和面罩通气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用于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的临床效果,为小儿经肛门直肠内拖出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喉罩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B组)和面罩吸氧下氯胺酮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组(C组)。观察3组患儿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2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各时点MAP、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毕时MAP、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MAP、HR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各时点SpO2均为100%,苏醒时间较A、C组明显缩短(P<0.05),且苏醒期无不良反应。结论喉罩通气下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对循环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少,较气管内全麻和传统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更优,可以安全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骶管麻醉 先天性巨结肠症 婴幼儿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情绪型患儿全身麻醉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樊娟 李爱军 李福龙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2期3408-3411,3414,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情绪型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反应及躁动的影响。方法行择期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进行艾森克人格测试(儿童版),根据N(情绪稳定性)维度,选择评分结果≥50为情绪型患儿8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右美托咪定...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情绪型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反应及躁动的影响。方法行择期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进行艾森克人格测试(儿童版),根据N(情绪稳定性)维度,选择评分结果≥50为情绪型患儿8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咪达唑仑(M)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以七氟烷吸入麻醉,建立静脉通路后D组患儿泵注含1μg/kg右旋美托咪定的0.9%氯化钠溶液稀释液10 ml,泵注时间为15 min,M组患儿于相同时间点、相同泵速静脉泵注含0.05 mg/kg咪达唑仑的0.9%氯化钠溶液稀释液10 ml。记录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停留恢复室时间;记录2组患儿术前1 d(T0)基础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诱导前即刻(T1)、成功建立气腹后(T2)、拔除喉罩即刻(T3)、转出恢复室即刻(T4)的MAP和HR;于入恢复室即刻(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进行Ramsay镇静、FLACC镇痛评分、躁动发生率及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EAD)评分评估。于术前1 d及术后4 h分别抽血6 ml,血糖(Glu)浓度采用生化法测定,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2组患儿T1,T2,T3,T4 MAP、HR较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同时点比较D组MAP、HR较M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随恢复时间延长躁动发生率及PEAD、FLACC评分均降低,T2、T3、T4较T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点躁动发生率及PEAD、镇痛评分相比,D组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Ramsay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减小,T2、T3、T4较T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点Ramsay评分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较术前Glu、Cor、IL-6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D组T1 Glu、Cor、IL-6水平较M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手术时间2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时间和停留PACU时间短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型患儿全身麻醉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严重,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情绪型患儿全身麻醉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疼痛,减轻躁动程度,镇静良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利于儿童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儿童 心理 应激 躁动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时利多卡因对QT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国利 王暐 +2 位作者 滕金亮 李福龙 刘军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098-5099,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利多卡因对QT间期(QTc)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全麻诱导时,利多卡因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气管内喷雾和静脉注射。所...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利多卡因对QT间期(QTc)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全麻诱导时,利多卡因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气管内喷雾和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均使用依托咪酯0.3 mg/kg和芬太尼15μg/kg进行诱导。在麻醉诱导及插管前后不同时间点记录心电图(ECG)。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在T4、T5时刻能有效抑制喉镜置入插管过程血压、心率的升高(P〈0.05);在T3-T6时刻利多卡因能抑制QTc的延长(P〈0.05)。结论 应用利多卡因能够减轻喉镜和气管插管所导致校正的QTc延长,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利多卡因 QT间期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ECG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小祺 李国利 +2 位作者 滕金亮 要彤 王春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对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电活动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方法:133例择期腹腔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全麻组(GA)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术中连续监测,分时段记录平均动脉压(... 目的:探讨对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电活动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方法:133例择期腹腔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全麻组(GA)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术中连续监测,分时段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及异常心电图,比较3组组间及组内差异。结果:麻醉后15 min和麻醉后30 min,GA组的SaO2明显高于EA组(P<0.05)。麻醉后15min、30 min和60 min CSEA组MAP值比EA组明显升高(P<0.05);麻醉后30 min,CSEA组的HR比EA组明显升高(P<0.05);麻醉后15 min和30 min,CSEA组的SaO2比EA组明显升高(P<0.05)。组内比较,EA组麻醉后15min、30 min、60 min,MAP、HR、SaO2三个指标均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GA组和CSEA组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异常ECG,组间比较,GA组和CSEA组ST-T改变发生率在麻醉后15 min、30 min、60 min、术毕时均明显低于EA组(P<0.05,P<0.01),GA组和CSE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麻醉后15 min、30 min、60 min均明显低于EA组(P<0.05,P<0.01);组内比较,GA组和CSEA组的ST-T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麻醉后15 min、30min、60 min、术毕时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腹腔手术时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心电异常发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老年 冠心病 血流动力学 心电图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辉 熊立红 +5 位作者 徐晓晴 冯腾尘 王毅苗 高艳 王丽 滕金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全身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MAP)、VAS评分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心率及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而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 h血清NE、ACTH、Cor及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NE、ACTH、Cor、SOD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行开胸手术患者的心率、MAP影响较小,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开胸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性格特征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樊娟 李爱军 李福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性格特征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16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生理盐水(S组),每组80例。术前对所有患儿进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性格特征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16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生理盐水(S组),每组80例。术前对所有患儿进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及艾森克人格测试。两组患儿均以七氟烷吸入麻醉,建立静脉通路后D组患者泵注含1μg·kg-1右美托咪啶的生理盐水稀释液10m L,S组患者泵注生理盐水10 m L,泵注时间均为15min。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停留恢复室时间;于入恢复室即刻(T1)、5 min(T2)、10min(T3)、15min(T4)进行镇静、镇痛评分、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EAD)评估,记录躁动发生率。结果根据情绪稳定性(N)维度,评分≥50为情绪型组(Ⅰ组),<50为稳定型组(Ⅱ组),DⅠ(44例)IQ为(95.45±9.86);DⅡ(36例)IQ为(102.47±8.56);SⅠ(38例)IQ为(98.66±8.92);SⅡ(42例)IQ为(106.43±10.46),D和S组患儿智力、性格分布具有可比性(P<0.05)。DⅠ、DⅡ、SⅠ和SⅡ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及PEAD、FLACC评分随恢复时间延长均降低,T2、T3、T4时较T1时降低(P<0.05或<0.01),同时点躁动发生率及PEAD评分相比,DⅠ组高于DⅡ组(P<0.05)、SⅠ组高于SⅡ组、DⅡ低于SⅠ和SⅡ组(P<0.05或<0.01);Ramsay镇静评分比较:DⅠ、DⅡ组患儿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减小,T2、T3、T4较T1降低(P<0.05),SⅠ、SⅡ组患儿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增大,T2、T3、T4时较T1时增高(P<0.05),同时点SⅠ、SⅡ组Ramsay评分低于DⅠ、DⅡ组(P<0.05);各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留PACU时间:DⅡ组短于DⅠ组(P<0.05),SⅠ组和SⅡ组长于DⅠ组(P<0.01)。结论情绪型患儿苏醒期躁动严重,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疼痛,镇静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儿童性格 智力量表 躁动
下载PDF
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建朝 王思思 +1 位作者 贾彤 张志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54-55,59,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将326例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2组: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163例患者为观察组,局部浸润麻醉163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2组间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麻醉... 目的观察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将326例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2组: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163例患者为观察组,局部浸润麻醉163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2组间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时、术中加药次数和手术用时及麻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2组间麻醉完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术中加药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在麻醉用时、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用时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单发肿物切除术中,2组的麻醉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多发肿物切除术中,观察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头晕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对照组减少(P<0.05),其他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选择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局部浸润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物 乳腺后间隙 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卵巢瘤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娟 李爱军 +1 位作者 赵永泉 董振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腹腔镜卵巢瘤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腹腔镜卵巢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组和芬太尼(fentanyl,Fen)组,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分别于麻醉前(T_0)、插管后1 min (T_1)、...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腹腔镜卵巢瘤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腹腔镜卵巢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组和芬太尼(fentanyl,Fen)组,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分别于麻醉前(T_0)、插管后1 min (T_1)、气腹后5 min(T_2)、拔管即刻(T_3)记录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s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记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对术后疼痛进行视觉模糊评分(visualanalogue pain scale,VAS).结果 Fen 组 T_1、T_2、T_3时点 SBP、DBP、MAP、RPP 均高于 T_0,且均高于 Suf 组。Fen组 T_1时点 HR 高于 T_0,且高于 Suf 组(P<0.05)。Suf 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意识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 Fen 组,而且苏醒期患者恢复平顺,少有躁动、恶心、呕吐等;术后疼痛 VAS 评分明显小于 Fen 组.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卵巢瘤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腹腔镜 卵巢肿瘤
下载PDF
喷他佐辛在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国利 王暐 +2 位作者 刘薇 滕金亮 李福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4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在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F组,n=20)、喷他佐辛组(P组,n=20)。两组病人均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静注咪达唑仑0....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在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F组,n=20)、喷他佐辛组(P组,n=20)。两组病人均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随后分别静注芬太尼2μg/kg,喷他佐辛0.8 mg/kg。给药后经环甲膜穿刺、喉部表面麻醉,喉麻3 min时行气管内插管。记录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 O2)值。结果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PaO 2、SaO 2与给药前相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PaC O2各观察时间点与给药前相比值升高,但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喷他佐辛组PaC O2各观察时间点与给药前相比值略微升高,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0.8 mg/kg喷他佐辛复合咪达唑仑用于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 喷他佐辛 芬太尼 呼吸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