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1
作者 赵鹏 姚玉婷 +3 位作者 贾贤达 肖志娟 李燕 沈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卒中后对症治疗,包含控制血压和血糖、抗血...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卒中后对症治疗,包含控制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脂代谢、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吞咽和神经肌电刺激仪YS1001P治疗,研究组额外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临床疗效。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和电视X线透视下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的吞咽功能,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期、咽期、误吸评分及VFSS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研究组血清NGF和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营养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困难 星状神经节阻滞
下载PDF
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武润桃 孙雪峰 陈兰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以物理因子结合康复手法为主的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和物理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面神...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以物理因子结合康复手法为主的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和物理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治疗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物理因子 康复手法 功能训练 心理治疗
下载PDF
群体式言语训练方法对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进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朱秀霞 孟朋民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7期2680-2682,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群体式的言语训练方式对脑卒中伴有言语功能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康复进度的影响。方法根据脑卒中伴有言语障碍的患者采用高氏汉语失语检查法评估失语类型,根据失语类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群体式的... 目的观察应用群体式的言语训练方式对脑卒中伴有言语功能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康复进度的影响。方法根据脑卒中伴有言语障碍的患者采用高氏汉语失语检查法评估失语类型,根据失语类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群体式的训练方法,在进行基本的言语训练治疗后由治疗师组织患者将所学内容以聊天或娱乐的方式进行有效交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训练,基本训练方法同观察组。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言语障碍的言语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体式的言语训练有力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情感寄托,使患者有归属感,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调动起患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进而提高了患者的言语功能的康复进度,值得值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式 脑卒中 失语 言语障碍 言语训练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伟 冯鹏超 +1 位作者 郑兴 靳文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蜡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峰值流速的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CA血流峰值流速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MCA血流峰值流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更低(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更高(97.50%比80.00%,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联合中药蜡疗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缓解患肢疼痛,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星状神经节阻滞 中药蜡疗 上肢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冻结与焦虑、抑郁相关性及疗效探讨
5
作者 闫昆 刘昌佳 +5 位作者 郝洁 白雪娇 靳文艳 王强 王健佼 陈兰英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步态冻结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探讨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案对患者步态冻结、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80例PD患者根据冻结步态调查问卷评测结果分为冻结步态组32例与非冻结步态组48例。通过抑...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步态冻结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探讨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案对患者步态冻结、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80例PD患者根据冻结步态调查问卷评测结果分为冻结步态组32例与非冻结步态组48例。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情绪状态;采用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案对步态冻结组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步态冻结、SDS、SAS变化。结果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SDS、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冻结步态组治疗后SDS、SAS、冻结步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冻结步态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821、0.639,P<0.05)。结论PD患者步态冻结与焦虑、抑郁状态呈正相关,通过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能够改善PD患者步态冻结及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步态冻结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预防及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雪峰 武润桃 +7 位作者 王佳旭 王会宾 李晓丽 陈宝霞 任辉 鲁蓓 高晓平 石玉宝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721-723,共3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预防及治疗增生性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确诊的增生性瘢痕疙瘩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32例。Ⅰ组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组,Ⅱ组为瘢痕软膏外用组(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治疗完成后...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预防及治疗增生性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确诊的增生性瘢痕疙瘩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32例。Ⅰ组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组,Ⅱ组为瘢痕软膏外用组(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治疗完成后6个月、1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进一步将对照组中增生瘢痕较为明显的12例患者应用手术切除后采用微创无痕缝合技术治疗,干预组应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预防瘢痕增生,对照组不采取治疗,6个月、1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6个月时Ⅰ组总有效率96.88%;Ⅱ组总有效率62.50%;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时Ⅰ组总有效率93.75%,Ⅱ组总有效率56.25%;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后干预组6个月无1例复发;12个月有1例轻度增生;对照组6个月有2例复发,1例轻度增生;12月有3例复发。结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预防及治疗增生性瘢痕疙瘩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曲安奈德 局部注射 微创无痕缝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微创无痕缝合技术联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孙雪峰 武润桃 +7 位作者 王佳旭 王会宾 李晓丽 陈宝霞 任辉 鲁蓓 高晓平 石玉宝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无痕缝合技术联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对预防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手术患者690例,随机分为常规缝合组、微创无痕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和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围瘢痕期干预),每组230例,术后6、12个月,应用温... 目的观察微创无痕缝合技术联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对预防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手术患者690例,随机分为常规缝合组、微创无痕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和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围瘢痕期干预),每组230例,术后6、12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法(VSS)结合应用超高频超声瘢痕厚度检测,定量评估皮肤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观察3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3组温哥华瘢痕评分比较,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P<0.05,P<0.01);超高频超声检测瘢痕厚度结果显示,6个月、12个月后3组比较,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P<0.05,P<0.01);12个月后皮肤愈合瘢痕明显减轻的顺序为: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P<0.01)。结论微创无痕缝合术结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预防瘢痕组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无痕缝合术 围瘢痕期 干预治疗 温哥华瘢痕评分 超高频超声 瘢痕厚度
下载PDF
坐立试验评估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信度和效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武润桃 孙雪峰 +4 位作者 季建中 鲁蓓 陈兰英 赵建昌 李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是康复医学重要内容,研究脑卒中患者计时"5次坐立"测试的信度、同时效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评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评估他们的计时"5次坐立"测试作... 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是康复医学重要内容,研究脑卒中患者计时"5次坐立"测试的信度、同时效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评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评估他们的计时"5次坐立"测试作为测评者间信度研究,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被同一医师再评估1次,以作为测评者内信度研究。利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FM-B)、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速度作为效标尺度,进行同时效度的研究。结果:在信度方面,在同一评定者的两次评定结果之间高度相关,组内相关系数(ICC)=0.982(95%CI:0.901~0.992);不同评定者的同一次评定结果之间也高度相关ICC=0.984(95%CI:0.889~0.995),同时在效度方面,计时"5次坐立"测试与BBS、FM-B、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速度之间有较好的的相关性(r=-0.872^-0.740,P<0.001)。结论:计时"5次坐立"测试方法用于评定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干扰因素少,可供国内同行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定量评定时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功能恢复 坐立试验
下载PDF
微创无痕缝合技术暨围瘢痕期干预治疗的临床应用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雪峰 武润桃 +7 位作者 王佳旭 王会宾 李晓丽 陈宝霞 任辉 鲁蓓 高晓平 石玉宝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08-111,116,共5页
瘢痕是人体在修复创伤时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有创伤必然有瘢痕。无论是国内和国外,大量学者都在进行研究,希望彻底消灭瘢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医学科学界尚未解决的疑难病症。目前,微创无痕这一手术方式在欧美正有蓬勃发展的趋势[1]。... 瘢痕是人体在修复创伤时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有创伤必然有瘢痕。无论是国内和国外,大量学者都在进行研究,希望彻底消灭瘢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医学科学界尚未解决的疑难病症。目前,微创无痕这一手术方式在欧美正有蓬勃发展的趋势[1]。如果谁的手术能真正做到微创无痕,也就达到美容外科的极致标准,这也将成为国际临床外科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瘢痕疙瘩 干预治疗 缝合技术 微创 成纤维细胞增殖 创伤愈合 创面愈合 伤口愈合 皮肤
下载PDF
物理治疗结合手法干预治疗瘢痕组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润桃 孙雪峰 +1 位作者 陈宝霞 王佳旭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4-86,共3页
创伤常伴随增生性瘢痕的出现,一般认为这是组织过度修复的一种表现,其病机多为皮肤损伤后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而形成,最终导致瘢痕增生和瘢痕挛缩,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们应用医学高分子生物材料,采用微创无痕... 创伤常伴随增生性瘢痕的出现,一般认为这是组织过度修复的一种表现,其病机多为皮肤损伤后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而形成,最终导致瘢痕增生和瘢痕挛缩,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们应用医学高分子生物材料,采用微创无痕缝合技术,从源头上预防较大疤痕形成,还对瘢痕组织采用物理因子结合手法干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物理因子 手法治疗 曲安奈德 局部注射
下载PDF
牵引、超短波加干扰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11
作者 武润桃 鲁蓓 李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9期261-262,共2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于颈枕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骨质增生、颈锥间盘变性、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等因素,造成椎动脉受压变形而引起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系列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于颈枕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骨质增生、颈锥间盘变性、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等因素,造成椎动脉受压变形而引起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系列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近年来由于工作性质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加大,本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我们在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牵引、超短波加干扰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牵引 超短波 干扰电疗法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影像特征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敦星 孙翾 +4 位作者 陈常玉 陈云飞 李鑫 孟朋民 苏心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0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特征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LDH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特征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LDH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MRI影像特征改变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8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膨出程度、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及血清P物质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JOA、SF-36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9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可显著改善LDH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P物质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有关。MRI影像特征改变可有效评定LDH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 热敏灸 MRI P物质 Β-内啡肽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推拿,功能锻炼加超短波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80例治愈39例,显效22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推拿加超短波、离子导入、功能锻炼治...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推拿,功能锻炼加超短波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80例治愈39例,显效22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推拿加超短波、离子导入、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推拿 中药离子导入 超短波 功能锻炼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联合铁蛋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周利飞 冯鹏超 +2 位作者 靳文艳 胡瑞静 梁素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74-77,82,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联合铁蛋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AIS患者25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AIS发病后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联合铁蛋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AIS患者25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AIS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入院时MHR、铁蛋白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入院时MHR、铁蛋白及二者联合对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255例AIS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83例,预后不良组72例。预后不良组有心房颤动史者占比、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者占比、入院时单核细胞计数、入院时MHR、入院时铁蛋白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72,95%CI(1.040~1.320)〕、入院时mRS评分〔OR=1.833,95%CI(1.205~2.789)〕、入院时MHR〔OR=31.639,95%CI(2.614~382.978)〕、入院时铁蛋白〔OR=1.006,95%CI(1.002~1.011)〕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MHR与入院时NIHSS、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铁蛋白与入院时NIHSS、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MH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702〔95%CI(0.623~0.780)〕,入院时铁蛋白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784〔95%CI(0.729~0.840)〕,二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5〔95%CI(0.821~0.910)〕。结论入院时MHR、铁蛋白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AIS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铁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丽军 艾雅琴 +3 位作者 朱红霞 孟朋民 王俐红 苏心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比较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单纯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符合不定陈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SGB,对照组为单纯行SGB。两组... 目的:比较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单纯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符合不定陈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SGB,对照组为单纯行SGB。两组患者均每周3次,9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治疗2个疗程,需时7周。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根据自觉症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自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自觉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自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症状的控制与改善显著优于单独采用SGB治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定陈诉综合征 人迎 体表电刺激 星状神经节阻滞
原文传递
脑弥散张量成像预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恢复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敦星 孙翾 +4 位作者 陈常玉 陈云飞 李鑫 孟朋民 苏心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及32例正常者,分别于术前与术后行颅脑和颈髓常规磁共... [目的]探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及32例正常者,分别于术前与术后行颅脑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 PrCG)、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PoCG)的激活体积(volume of activation, VOA)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ctional anisotrophy, FA)值。分析各DTI指标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分好转率间的相关性。行DTI指标预测CSM术后恢复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结果]术前CSM组PrCG显著大于健康人组,FA显著小于健康人组(P<0.05);DTI各项指标与术前JOA评分、术后评分好转率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VOA比值及FA值是预测CSM术后恢复不良的主要因素。且VOA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DTI技术中VOA比值及FA值是预测CSM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CSM) 磁共振成像(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 激活体积(VOA) 各向异性分数(F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