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中bcl-2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1
作者 祁哓莉 戴洁 +2 位作者 张祥宏 薄爱华 王淑强 《神经药理学报》 2000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bcl-2、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bcl-2、c-myc基因蛋白的检测,并对两种基因的生物学和临床病理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 目的:研究bcl-2、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bcl-2、c-myc基因蛋白的检测,并对两种基因的生物学和临床病理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组织依据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与癌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P<0.01)。bcl-2的表达强度在癌组织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P<0.01),癌和移行粘膜显著高于受侵粘膜(P<0.05)。c-myc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67.5%,癌旁组织为57.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82.1%)和胃癌组织均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41.7%)有明显差异(P<0.01、P<0.05)。移行粘膜(84.0%)和受侵粘膜(67.9%)与胃癌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myc表达强度在胃癌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显著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P<0.05);而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表达 BCL-2 C-MYC 基因蛋白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胸腺和脾脏转录因子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亚玲 邢欣 +5 位作者 邢凌霄 姚志刚 王娟 严霞 王俊灵 张祥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4,共7页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ST3,30,300和3000μg·kg-1组。小鼠ip给药24h后,处死取胸腺和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和脾脏细胞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ST3,30,300和3000μg·kg-1组。小鼠ip给药24h后,处死取胸腺和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和脾脏细胞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转录因子Foxp3阳性(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腺和脾脏组织中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RT-PCR分别测定胸腺和脾脏组织中Foxp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溶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胸腺和脾脏CD4+,CD8+和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无明显差异。与溶剂对照组比较,ST3μg·kg-1组胸腺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ST3和30μg·kg-1组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ST300和3000μg·kg-1组胸腺和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在ST3~3000μg·kg-1内,胸腺和脾脏细胞中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胸腺和脾脏组织内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Foxp3蛋白和mRNA表达均随ST浓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ST可诱导小鼠淋巴器官内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影响机体免疫耐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转录因子 胸腺 脾脏
下载PDF
大鼠非特异性睾丸炎模型的建立及生精上皮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薛丽英 殷秀玲 +2 位作者 李杰 修贺明 王更新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生精上皮在非特异性炎症状态下的变化。方法:20只成年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实验组注射细菌内毒素(LPS),剂量为1 mg/kg,两组均隔1 d注射1次,距第1次注射10 d后取... 目的:探讨大鼠生精上皮在非特异性炎症状态下的变化。方法:20只成年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实验组注射细菌内毒素(LPS),剂量为1 mg/kg,两组均隔1 d注射1次,距第1次注射10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生精上皮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连接素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睾丸组织有明显炎性改变;生精上皮内PCNA表达量显著降低:每个生精小管(仅精原细胞着色的小管)阳性细胞个数为(59±5)个,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这种小管占总管数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为0.673±0.054;实验组大鼠睾丸内α连接素表达量亦减少(P<0.01),阳性反应颗粒平均光密度为0.150±0.014。结论:睾丸炎症时精原细胞增殖和生精上皮内细胞间粘附力度均减弱,这可能是睾丸炎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炎 细菌内毒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α连接素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灌胃后小鼠脉络丛细胞超微结构和TNF-α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4
作者 郝庆卯 张祥宏 +5 位作者 薛丽英 严霞 邢凌霄 王俊灵 张志刚 申海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6,共5页
本研究观察了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对小鼠脉络丛细胞超微结构和TNF-α表达的影响。给BALB/c小鼠一次灌胃ST3000μg/kg,分别于灌胃后0.5,1,2,4,8和16h处死动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脉络丛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且用原位杂交方法... 本研究观察了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对小鼠脉络丛细胞超微结构和TNF-α表达的影响。给BALB/c小鼠一次灌胃ST3000μg/kg,分别于灌胃后0.5,1,2,4,8和16h处死动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脉络丛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脉络丛细胞TNF-α的表达。结果显示:ST灌胃1h后脉络丛细胞上出现火山口样改变,并且分泌颗粒增多,分泌颗粒在处理4h后最多,处理8h后分泌颗粒明显皱缩,处理16h后分泌颗粒明显减少。TNF-α在对照组和处理组各时间点脉络丛细胞均有表达,但处理组在ST灌胃0.5h后TNF-α表达迅速增加,4h达最高峰,之后开始下降,16h后下降到最低点。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1)。上述结果表明,单次ST灌胃后对脉络丛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而TNF-α在脉络丛细胞损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TNF-Α 扫描电镜 原位杂交 脉络丛 小鼠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小脑Purkinje细胞TNF-α和TGF-β_2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郝庆卯 姚荣芬 +4 位作者 张祥宏 邢凌霄 严霞 夏建春 许力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4-517,共4页
本研究观察了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对小鼠Purkinje细胞TNF-α和TGF-β2 mRNA表达的影响。给予BALB/c小鼠一次灌胃ST(3000μg/kg),分别于灌胃后0.5、1、2、4、8和16h处死动物,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Purkinje细胞TNF-α和TGF-β... 本研究观察了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对小鼠Purkinje细胞TNF-α和TGF-β2 mRNA表达的影响。给予BALB/c小鼠一次灌胃ST(3000μg/kg),分别于灌胃后0.5、1、2、4、8和16h处死动物,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Purkinje细胞TNF-α和TGF-β2 mRNA的表达。TNF-α和TGF-β2mRNA在对照组和处理组各时间点的Purkinje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和TGF-β2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上述结果说明单次ST灌胃后TNF-α和TGF-β2 mRNA在Purkinje细胞表达明显增加,TNF-α和TGF-β2在ST对脑组织的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TNF-Α TGF-Β2 原位杂交 Purkinje细胞 小鼠
原文传递
TAP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GES-1细胞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邢凌霄 邢欣 +4 位作者 万晓伟 薛丽英 张祥宏 严霞 王俊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构建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TAP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人TAP1基因全长的pcDNA3.1/V5-His-TAP1真核表达质粒,并采用细胞转染、RT-PCR、Western blot以及流式细胞术(FCM)观察TAP... 目的:构建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TAP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人TAP1基因全长的pcDNA3.1/V5-His-TAP1真核表达质粒,并采用细胞转染、RT-PCR、Western blot以及流式细胞术(FCM)观察TAP1转染对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HLA-I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为模板,经RT-PCR反应获得人全长TAP1基因,以pcDNA3.1/V5-HisB为载体,经酶切、连接、转化等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含人TAP1基因全长的pcDNA3.1/V5-His-TAP1质粒,并经测序结果证实。以GES-1作为靶细胞进行转染,经RT-PCR和Westernblot证实,转染后TAP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细胞适于所构建的TAP1质粒的转染。进一步检测了TAP1转染对GES-1细胞HLA-I类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TAP1转染组HLA-A、HLA-B、HLA-C(重链)在mR-NA水平表达明显增加,β2m(轻链)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FCM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AP1转染可以上调HLA-I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TAP1真核表达质粒,细胞转染后TAP1表达的增加,可引起细胞表面HLA-I分子表达的相应增加,从而证实了TAP1在HLA-I抗原表达以及抗原递呈途径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I分子 TAP1 GES-1细胞
原文传递
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中bcl-2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祁晓莉 戴洁 +2 位作者 张祥宏 薄爱华 王淑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bcl 2和c myc基因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对 8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cl 2、c myc及两者共同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分别为 46 .3 %、6 7.5 %、37.5 % ;在癌旁移行粘膜中... 目的 探讨bcl 2和c myc基因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对 8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cl 2、c myc及两者共同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分别为 46 .3 %、6 7.5 %、37.5 % ;在癌旁移行粘膜中分别为 6 8.0 %、84.0 %、6 8.0 % ;在受侵粘膜中分别为 3 .6 %、6 7.9%、3 .6 % ;在癌旁伴癌前病变粘膜中分别为 5 7.1%、82 .1%、5 7.1% ;在癌旁不伴癌前病变粘膜中分别为 0、41.7%、0。其中bcl 2单独表达或与c myc共同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在胃癌、移行粘膜、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均显著高于受侵粘膜和不伴癌前病变粘膜 (P <0 .0 1) ,而c myc在癌变前即表达增高 ,且距癌越近 ,表达率越高。bcl 2和c myc蛋白表达在癌旁伴癌前病变粘膜和移行粘膜呈正相关 (γ =0 .5 17,γ =0 .6 36 ,P <0 .0 5 )。结论 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 ,bcl 2、c myc基因蛋白具有协同作用 ,可能bcl 2表达增高比c myc的意义更大。联合检测bcl 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BCL-2蛋白 C-MYC蛋白 癌旁粘膜组织
下载PDF
JNK信号传导通路在赭曲毒素A体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8
作者 李增宁 邢凌霄 +5 位作者 崔晋峰 申海涛 丁涛 严霞 王俊灵 张祥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赭曲毒素A(OA)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0.04%乙醇)对照组、OA 1μmol·L-1处理组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阻断剂SP600125 0.5μmol·L-1预处理+OA组。细胞... 目的探讨赭曲毒素A(OA)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0.04%乙醇)对照组、OA 1μmol·L-1处理组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阻断剂SP600125 0.5μmol·L-1预处理+OA组。细胞处理24h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JNK的磷酸化水平(p-JNK)。结果O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4.24±0.17)%vs(1.06±0.14)%〕,SP600125预处理+OA组HKC凋亡率〔(2.44±0.38)%〕明显低于OA组。OA组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和p-JNK水平明显升高,SP600125预处理+OA组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和p-JNK水平较OA组明显降低。结论OA可能通过激活JNK,上调caspase 3蛋白的表达而诱导HKC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毒素A C-JUN氨基端激酶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NOD1,NOD2和NLRP3炎症小体与牙髓炎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雪纯 薛丽英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4期849-854,共6页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PAMP)激活固有免疫系统,是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PAMP)激活固有免疫系统,是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s,NODs)和NOD样受体蛋白3(NOD like protein 3,NLRP3)属胞质内PRR s家族。NOD1和NOD2激活NF-κB,MAPK,JNK,p38和ERK信号通路,促进TNF-α,IL-1β,IL-6,IL-8和IL-12等多种炎性因子的转录表达。NLRP3炎症小体激活caspase-1,并促进IL-18和IL-1β表达。牙髓位于低顺应性根管系统中,牙髓环境环境与机体其他组织不同。目前的研究表明NOD1,NOD2和NLRP3炎症小体与牙髓固有免疫及牙髓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1 NOD2 NLRP3炎症小体 牙髓炎 固有免疫
下载PDF
NOD1和NOD2与炎性肠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雪纯 薛丽英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5期1053-1057,共5页
NOD1和NOD2蛋白是一类新型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在宿主固有免疫和自噬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和黏膜屏障作用至关重要,研究表明NOD1和NOD2基因多态性和表达异常与炎性肠病的发生密切有关。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 固有免疫 自噬 炎性肠病 遗传易感基因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致严重皮疹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娜 薛丽英 +2 位作者 王晓宁 刘艳 李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2期3968-3969,3965,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特殊亚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10%,其发病机制存在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并编码PML-RARα融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特殊亚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10%,其发病机制存在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并编码PML-RARα融合蛋白,导致细胞分化阻滞和凋亡不足。APL具有较高的出血倾向,早期病死率高。随着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和反全式维甲酸这两种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目前APL已成为不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可治愈的白血病。ATO是治疗APL的关键药物,能特异性降解PML-RARα融合蛋白,同时有诱导细胞凋亡、自噬和部分细胞分化,抑制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等作用。ATO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轻度腹泻,以及药物慢性蓄积所致的毒副反应,如高白细胞血症、心脏毒性和肝肾损伤等,严重皮疹的情况并不多见。现报道1例ATO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皮疹的APL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皮疹 毒副作用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新生乳鼠致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凌霄 张祥宏 +6 位作者 申海涛 李月红 刘静 邢欣 周丙娟 严霞 王俊灵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5-266,共2页
我们采用单次杂色曲霉素灌喂新生乳鼠,以观察其诱发肺癌的作用。
关键词 杂色曲霉素 新生乳鼠 实验研究 致癌作用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中窖蛋白1和pERK1/2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宏侠 邢凌霄 +2 位作者 汪宏斌 杨俊泉 孙玉满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窖蛋白1与pERK1/2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0例NSCLC及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窖蛋白1与pERK1/2的表达。结果窖蛋白1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5.6%(10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窖蛋白1与pERK1/2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0例NSCLC及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窖蛋白1与pERK1/2的表达。结果窖蛋白1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5.6%(105/160)和100%(20/20),P=0.002。中一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56.8%(46/81)和75.7%(53/70),P=0.015;Ⅰ-Ⅱ期阳性率为58.2%(53/91),Ⅲ~Ⅳ期阳性率75.4%(52/69),P=0.024;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77.8%(56/72),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55.7%(49/88),P=0.003。窖蛋白1阳性患者1、3、5年生存率(71.4%、37.1%、17.1%)低于阴性患者(89.1%、69.1%、43.6%),P=0.000。pERK1/2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1.3%和0,P=0.000;中一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53.1%(43/81)和71.4%(50/70),P=0.021;Ⅰ~Ⅱ期阳性率为49.5%(45/91),Ⅲ-Ⅳ期阳性率76.8%(53/69),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0.6%(58/72),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45.5%(40/88),P=0.000。pERK1/2阳性患者1、3、5年生存率(74.5%、42.9%、19.4%)低于阴性者(82.3%、56.5%、37.1%),P=0.002。窖蛋白1与pERK1/2负相关,P=0.000。结论窖蛋白1在NSCLC中低表达,pERK1/2在NSCLC中高表达。窖蛋白1蛋白阳性表达和pERK1/2蛋白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及侵袭、转移相关。窖蛋白1和pERK1/2可作为NSCLC一个预后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窖蛋白1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