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家族热休克蛋白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君岚 黄善生 凌亦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9-549,共1页
当细胞处于高温(40~43℃)、严重缺氧、缺血、内毒素作用及紫外线照射等应激刺激时,可以激活“应激蛋白”(stresprotein,SP)或“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的合成。它能够... 当细胞处于高温(40~43℃)、严重缺氧、缺血、内毒素作用及紫外线照射等应激刺激时,可以激活“应激蛋白”(stresprotein,SP)或“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的合成。它能够快速、短暂调整应激过程中细胞存活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HSPS 生理功能 病理意义
下载PDF
转移抑制基因KAI1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娟 王秋红 汤春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3443-3446,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KAI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1i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45例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卵巢上皮癌组织进行KAI1标记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KAI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1i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45例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卵巢上皮癌组织进行KAI1标记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KAI1基因表达与肿瘤体积、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均呈明显的相关关系。I~Ⅱ期表达显著高于Ⅲ~Ⅳ期(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KAI1表达率高于转移组,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未复发组强阳性表达率为40.74%,显著高于复发组(P〈0.01)。高分化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P〈0.05)。结论:KAI1基因调节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其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可作为估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基因 KAI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与预后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艳玲 段惠军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23期1104-1104,F003,共2页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病理 NS 预后
下载PDF
一氧化碳在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4
作者 孟祥艳 凌亦凌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66-268,共3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 血红素氧化酶 肺动脉高压 肺损伤 哮喘
下载PDF
p16、p21^(WAF1/CIP1)、CyclinD1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建国 段惠军 王玉珍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7,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分型、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和ER、PR与p16、p2 1WAF1/CIP1和CyclinD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5 0例术前均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16、p2 1WAF/CIP1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表...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分型、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和ER、PR与p16、p2 1WAF1/CIP1和CyclinD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5 0例术前均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16、p2 1WAF/CIP1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5 8 0 % (2 9/ 5 0 ) ,在浸润性导管癌Ⅱ级与Ⅲ级之间p16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阳性率分别为 75 0 %、41 7%。p16、p2 1CyclinD1蛋白表达 ,p2 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30 0 % (15 / 5 0 ) ,p2 1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 ,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32 0 % (16 / 5 0 )。与临床病理特征、ER和PR未见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和p2 1蛋白可作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16 P21^WAF1/CIP1 CYELIND1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铜网造成透射电镜样品污染的探讨
6
作者 孟丽 崔芳 +5 位作者 周晨明 闫静 杜春阳 杨琰 吴婷 朱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7期13-16,共4页
样品污染问题在电镜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一直是一个影响高分辨成像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电镜下观察发现,铜网上脱落颗粒可造成切片污染。铜网使用前,先将其超声清洗15min,再使用浓硫酸酸蚀10s,超纯水清洗后使用,可明显降低切片污染的发生... 样品污染问题在电镜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一直是一个影响高分辨成像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电镜下观察发现,铜网上脱落颗粒可造成切片污染。铜网使用前,先将其超声清洗15min,再使用浓硫酸酸蚀10s,超纯水清洗后使用,可明显降低切片污染的发生概率,对于提高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的质量和准确性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镜 污染 铜网
下载PDF
TAK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7
作者 王宇涵 赵莉 +2 位作者 吴贵恺 史永红 段惠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9-1833,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FALD)中的作用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80只5~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小鼠...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FALD)中的作用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80只5~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每周腹腔注射1 mg/kg和5 mg/kg的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持续饲养12周后,HE染色评估肝脏形态。测量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情况。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CD11c、CD206、IL-1β和IL-10 mRNA表达。ELISA检测小鼠肝脏组织IL-1β、IL-10、TNF-α和TGF-β1含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整齐,无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可见明显脂肪变性,NAFLD活动度积分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显著减少,NAFLD活动度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ALP、TC、TG和LDL-C含量均显著升高,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小鼠血清ALT、AST、ALP、TC、TG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M1/M2、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1c和IL-1βmRNA均明显升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和IL-10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M1/M2、CD11c和IL-1β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CD206和IL-10 mRNA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升高,IL-10和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IL-10和TGF-β1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TAK1抑制剂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肝脏炎症,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MMP-2与TI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段惠军 刘淑霞 +3 位作者 张玉军 刘青娟 何宁 李英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其组织抑制剂 2 (TIMP 2 )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侧肾切除大鼠ip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小球MMP 2及TIMP 2mRNA表达 ,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其组织抑制剂 2 (TIMP 2 )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侧肾切除大鼠ip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小球MMP 2及TIMP 2mRNA表达 ,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皮质TGFβ1,MMP 2 ,TIMP 2 ,IV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表达。 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MMP 2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而TIMP 2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 ,TGFβ1,IV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表达亦增加 ,肾功能恶化 ;葛根素用药组较糖尿病组肾小球MMP 2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 ,而TGFβ1,TIMP 2 ,IV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表达减少 ,肾功能改善。结论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除降低血糖外 ,调节肾小球MMP 2及TIMP 2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下载PDF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内毒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万梅 凌亦凌 +2 位作者 谷振勇 张君岚 黄善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6,共7页
本实验观察了家兔静脉内注入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PS)后平均动脉血压(MAP)、肺动脉压(PAP)及入、出肺血NO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静脉内预注入NO生成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LNNA)及诱生型NO生成... 本实验观察了家兔静脉内注入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PS)后平均动脉血压(MAP)、肺动脉压(PAP)及入、出肺血NO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静脉内预注入NO生成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LNNA)及诱生型NO生成抑制剂氨基胍(AG)后PAP和肺损伤的变化。结果观察到:家兔LPS注入后,MAP均明显下降,LPS注入后05、1、15、2hPAP明显增高(P<005)。LPS注入后PAP的高峰期(1h)入肺血NO含量明显降低,出肺血NO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LPS注入后3h出肺血NO含量和5h入、出肺血NO含量均明显增多。相关分析表明,兔LPS注入前和LPS注入后1hPAP与入肺血NO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而LPS注入后3h和5h两者相关不明显。静脉预注入LNNA后,LPS处理组的动物PAP明显增高,入、出肺血丙二醛(MDA)含量也明显增高,动物生存率明显降低。肺组织光镜下可见肺萎陷和小血管淤血加重,白细胞明显增加。静脉预注入AG后,LPS处理组的动物MAP在3~5h明显增高,此时PAP无明显改变,但5h时血中MDA含量明显减低,5h时与LPS组相比肺萎陷和小血管淤血减轻,白细胞也明显减少。以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肺动脉高压 肺损伤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MMP-10与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淑霞 陈志强 +3 位作者 何宁 刘青娟 李英敏 段惠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结构、功能及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10 (MMP-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TIMP- 1)表达的影响。方法  ip链脲佐菌素 (6 5 mg/ kg)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 ,每日 ip葛根素注射液 ,共 16周。给药...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结构、功能及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10 (MMP-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TIMP- 1)表达的影响。方法  ip链脲佐菌素 (6 5 mg/ kg)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 ,每日 ip葛根素注射液 ,共 16周。给药结束后 ,收集尿液 ,测定尿蛋白 (Upro) ,尿肌酐 (U cr)含量 ;腹主动脉取血 ,测定血糖(Glu) ,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 N)含量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小球 MMP- 10 ,TIMP- 1m RNA表达 ,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 MMP- 10、TIMP- 1及 型胶原、层黏连蛋白 (L N )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 MMP- 10、TIMP- 1m RNA及蛋白表达增加 ,肾皮质 MMP- 10 ,TIMP- 1及 型胶原、L N表达亦增加 ;反映肾功能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升高。葛根素用药组较糖尿病组 MMP- 10、TIMP- 1m RNA、蛋白及 型胶原、L N表达减少 ;肾功能有所改善。结论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结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除降低血糖外 ,调节肾小球 MMP- 10 ,TIMP- 1表达从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也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脂多糖诱导离体兔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谷振勇 凌亦凌 +2 位作者 孟爱宏 丛斌 黄善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与方法:为探讨胆囊收缩素(CCK)缓解内毒素休克时肺动脉压增高的作用机制,应用离体血管环技术观察CCK对内毒素主要成分脂多糖(LPS)诱导兔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结果:LPS(4μg/mL,2h)引起离体肺动脉... 目的与方法:为探讨胆囊收缩素(CCK)缓解内毒素休克时肺动脉压增高的作用机制,应用离体血管环技术观察CCK对内毒素主要成分脂多糖(LPS)诱导兔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结果:LPS(4μg/mL,2h)引起离体肺动脉对α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增强,降低对乙酰胆碱(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CCK-8(01μg/mL和05μg/mL)逆转了LPS的上述作用;CCK-8(05μg/mL,2h)本身对正常肺动脉舒缩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CCK通过保护肺内皮细胞、增强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而拮抗收缩反应,可能是发挥抗肺动脉压增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脂多糖 内毒素休克 胆囊收缩素
下载PDF
环氧化酶-2与p53在食管上皮癌变及鳞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林西 左连富 +3 位作者 齐凤英 林培中 刘江惠 刘淑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COX) 2基因表达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 ,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anti inflammatorydrugs ,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食管癌高发区人...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COX) 2基因表达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 ,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anti inflammatorydrugs ,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采集食管上皮细胞标本 ;并收集该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新鲜标本 7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COX 2及 p5 3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COX 2在食管脱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随异型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 ,在癌细胞组达最高 (FI=1.6 2± 0 .2 3) ;COX 2在高分化鳞癌组表达最高 (FI=2 .37± 0 .71) ,并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p5 3的表达在脱落上皮细胞中随细胞异型性的增高逐渐增多 ,在癌细胞组表达含量最高 (FI =2 .2 8± 0 .2 0 ) ;而在癌组织中的表达 ,则随分化程度的降低继续升高。对COX 2与p5 3表达的相关分析发现 ,从正常上皮至高分化鳞癌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42 4,P =0 .0 0 2 ) ;而在不同分化程度癌中的表达 ,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r =- 0 .345 ,P =0 .0 31)。结论 COX 2及 p5 3表达在食管上皮早期癌变进程中异常增高 ,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COX 2单独或与p5 3联合检测可以作为食管上皮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P53 流式细胞术 食管上皮 癌变
下载PDF
褪黑素改善内毒素血症大鼠血管反应性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邢邯英 凌亦凌 +2 位作者 孟爱宏 赵晓云 黄新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体循环和肺循环血管反应性失调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分为溶剂对照组、LPS组、LPS+MT组和MT组.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和肺动脉环,应用血管张力检测技术检测各... 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体循环和肺循环血管反应性失调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分为溶剂对照组、LPS组、LPS+MT组和MT组.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和肺动脉环,应用血管张力检测技术检测各组血管环对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反应性并绘制累积剂量反应曲线;制备各组血管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alondial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es,SOD)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 6 h后胸主动脉对PE的收缩反应减弱(P<0.01),对PE(1×10-8~1×10-5mol/L)累积剂量反应曲线下移;而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显著下降(P<0.01),对ACh(1×10-8~1×10-5mol/L)累积剂量反应曲线下移.加用MT可显著改善LPS诱导的胸主动脉对缩血管剂PE的低反应性,同时可逆转LPS对肺动脉舒张反应的抑制,LPS+MT组胸主动脉对PE的累积剂量反应曲线和肺动脉对ACh的累积剂量反应曲线位于对照组和LPS组之间;MT还可对抗LPS导致的脂质过氧化,使MDA含量减少,提高抗氧化酶SOD的活性.上述结果提示,MT可改善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血管反应性失调,抗氧化途径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脂多糖 肺动脉 主动脉
下载PDF
HMGB1/TLR/NF-κB在狼疮性肾炎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淑霞 郝军 +5 位作者 郭惠芳 陈宁 刘青娟 唐丽娟 吴海江 段惠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HMGB1/TLR/NF-κB在狼疮性肾炎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周龄的雄性BXSB小鼠(狼疮性肾炎模型)和同周龄C57BL/6小鼠(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肾皮质中HMGB1 mRNA... 目的:探讨HMGB1/TLR/NF-κB在狼疮性肾炎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周龄的雄性BXSB小鼠(狼疮性肾炎模型)和同周龄C57BL/6小鼠(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肾皮质中HMGB1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组织中HMGB1、NF-κB、TLR2和PCNA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16周时,BXSB小鼠血清中BUN水平明显升高;(2)16周时,与正常的C57BL/6小鼠相比,BXSB基底膜明显增厚,部分足突融合,内皮细胞下可见团块状电子致密物沉积;(3)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组织的肾小球中可见较多的PCNA阳性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内也可见少量的表达;(4)与对照组相比,BXSB小鼠肾组织中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HMGB1蛋白尤其在细胞增生明显而肥大的肾小球呈高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细胞外;而在C57BL/6小鼠肾脏组织中以小管细胞核表达为主;(5)狼疮性肾炎模型组小鼠肾组织p-NF-κB和TLR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6)HMGB1蛋白与p-NF-κB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33,P=0.000);p-NF-κB蛋白与TLR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65,P=0.001)。结论:(1)HMGB1能促进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生,导致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形成;(2)HMGB1在小鼠狼疮性肾炎中的致炎作用可能部分通过结合其受体TLR2,激活NF-κB信号途径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HMGB1 NF-ΚB TLR2 细胞增殖
下载PDF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丽晖 段惠军 +2 位作者 史永红 刘青娟 高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下游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1)的表达特征及与细胞外基质重构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行右肾切除术2周后,随机均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CN组)和糖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下游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1)的表达特征及与细胞外基质重构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行右肾切除术2周后,随机均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CN组)和糖尿病组(DM组)。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并于注射后1、2、4、8、12周各宰取6只大鼠,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磷酸化p38MAPK(p p38MAPK)及其磷酸化CREB1(p CREB1)的表达特征,Westernblot检测肾皮质p38MAPK和CREB1磷酸化(活性),RT PCR检测p38MAPK、CREB1和纤维粘连蛋白(FN)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病组p p38MAPK在1、2、4和8周升高,在12周降至正常;p CREB1在2、4和8周增高,在12周时降至正常;FN于4周开始升高。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p38MAPK及CREB1的活性升高;p38MAPK途径的激活有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细胞外基质重构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 信号传导
下载PDF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16
作者 史中立 凌亦凌 +4 位作者 姚玉霞 张爱子 周君琳 谷振勇 黄新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1-454,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 -再灌注对脑的损伤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 (S)、后肢单纯缺血 (I)及缺血 -再灌注 (I-R)各时间点组。通过夹闭腹主动脉末端 4h、开放 2 - 2 4h复制I、I-R组模型。光、电镜...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 -再灌注对脑的损伤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 (S)、后肢单纯缺血 (I)及缺血 -再灌注 (I-R)各时间点组。通过夹闭腹主动脉末端 4h、开放 2 - 2 4h复制I、I-R组模型。光、电镜观察脑的病理变化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及免疫组化染色法 ,观察脑组织iNOS表达的变化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的硝基化产物硝基酪氨酸 (NT)的生成与分布 ;比色法测定脑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①I-R组脑组织水肿 ,神经元受损较重 ,S、I组未见异常 ;②S、I、I-R组iNOS均有表达 ,I -R 6h表达量最大。I-R组大脑皮质、海马等区可见弥散分布的NT阳性神经元 ;③I -R 6h组MDA含量显著高于N、S、I组 ,SOD活性显著低于这些组 (P <0 0 5 ) ;而N、S、I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肢体I -R能引发脑损伤 ,脑内高表达的iNOS-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四肢缺血 颅脑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葛根素减轻部分由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导致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英文)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郝丽娜 凌毅群 +4 位作者 罗秀梅 毛宇湘 毛绮妍 何守志 凌亦凌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4-592,共9页
本研究观察葛根素是否减轻部分由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导致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um cell,LEC)凋亡。采用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36只... 本研究观察葛根素是否减轻部分由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导致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um cell,LEC)凋亡。采用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36只大鼠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他72只大鼠腹腔注射STZ(45mg/kg)后分为STZ组和STZ+葛根素组,每组36只。STZ注射3d后,STZ+葛根素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葛根素(140mg/kg)。于实验开始后第20、40和60天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的形态学变化后处死动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EC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晶状体中ONOO^-的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的表达,用基因芯片分析技术检测LEC凋亡相关基因iNOS等的表达。结果发现,对照组大鼠晶状体均透明,各项指标基本正常;STZ组大鼠第20天时即出现晶状体混浊,40-60d期间混浊不断加重;STZ+葛根素组大鼠20-40d时晶状体混浊呈加重趋势,但40-60d以后明显减轻。对照组LEC轻度凋亡,而STZ组凋亡细胞呈持续性增长,STZ+葛根素组大鼠20-40d时细胞凋亡呈增长趋势,但40-60d以后明显下降。对照组大鼠晶状体NT未见明显表达;STZ组大鼠NT表达明显加强;STZ+葛根素组大鼠20-40d时NT表达呈增长趋势,但40-60d以后明显下降。对照组凋亡相关基因未见明显变化,STZ组凋亡相关基因iNOS表达明显上调。其他凋亡相关基因如BCL-2、SOD表达明显下调,但NF-κB和TNFR1-FADD-caspase信号转导途径明显上调;STZ+葛根素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则呈相反改变。上述结果表明,在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中有ONOO^-的标志物NT表达,证明糖尿病大鼠LEC凋亡部分由ONOO^-诱导,这可能是氧化损伤导致白内障形成的新途径。葛根素能够部分逆转ONOO^-对LEC的致凋亡作用,提示葛根素可能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葛根素直接抑制凋亡和对抗ONOO^-对糖尿病大鼠LEC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晶状体上皮细胞 糖尿病 白内障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及其特有凋亡途径Caspase-12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固有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4
18
作者 曹延萍 郝咏梅 +3 位作者 刘青娟 王建 李航 段惠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ERS)标志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单侧肾切除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于8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RP78、Caspase-12、PCNA的表达与定位,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部位...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ERS)标志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单侧肾切除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于8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RP78、Caspase-12、PCNA的表达与定位,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部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并对GRP78、Caspase-12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观察尿蛋白、BUN、尿肌酐等反应肾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建模8周,糖尿病组大鼠较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GRP78、Caspase-12表达显著增强。PC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肾损害过程中,ERS被诱导并可能通过激活其特有的凋亡途径Caspase-12引起肾脏细胞过多丢失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及其TOLL样受体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淑霞 郭惠芳 +3 位作者 张玉军 刘青娟 唐丽娟 段惠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其受体TOLL样受体(TLR)-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ELISA检测12例健康对照组、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肾脏损害(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18例合并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其受体TOLL样受体(TLR)-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ELISA检测12例健康对照组、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肾脏损害(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18例合并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Lupus nephritis,LN)血清中HMGB1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LR-4和CD14/TLR-4表达情况;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T-PCR检测HMGB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血清中HMGB1蛋白在LN组明显高于SLE组和健康对照组,而SLE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N组患者HMGB1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SLE组患者;流式细胞术显示CD14+的单核细胞表面HMGB1受体TLR4在LN组表达最高(P<0.05),且与尿蛋白呈正相关(P<0.01),而CD3+的淋巴细胞表面HMGB1受体TLR4表达率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PBMC能主动合成、分泌HMGB1,使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MGB1可能部分通过TLR4激活PBMC,介导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秋红 张景坤 +1 位作者 刘淑霞 凌亦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Pur)对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每日腹腔注射Pur注射液,共16周,收集24 h尿液测定尿蛋白(Upro);腹主动... 目的:探讨葛根素(Pur)对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每日腹腔注射Pur注射液,共16周,收集24 h尿液测定尿蛋白(Upro);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糖(Glu)和血尿素氮(BUN)。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肾组织中的iNOS定位与分布。制备组织匀浆,以检测肾组织中的NO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出现肾功能下降、肾小球及肾小管肥大等异常表现,同时,iNOS表达及NO含量明显增加;应用Pur后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且iNOS表达及NO含量显著降低。结论:Pur可降低肾组织iNOS表达及NO含量从而减轻肾组织损伤,这可能是其减轻DM所致大鼠肾脏功能及结构异常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肾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