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临床营养会诊531例次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伟 李增宁 +1 位作者 骆彬 石汉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2-584,共3页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临床营养科会诊病例的年龄特点、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营养治疗方式应用情况,为建立与健全规范化临床营养会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6—12月临床营养科会诊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会诊共531例次,...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临床营养科会诊病例的年龄特点、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营养治疗方式应用情况,为建立与健全规范化临床营养会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6—12月临床营养科会诊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会诊共531例次,≥60岁老年组人数最多(313例,58.95%);申请营养会诊的临床科室17个,占全院业务科室的65.38%,排在前3位的是建立有营养支持小组(NST)的神经内科(79例,14.88%)、内分泌科(77例,14.50%)、肿瘤科(70例,13.18%);申请营养会诊的病种共有38种,排在前3位的疾病是糖尿病(59例,11.11%)、脑卒中(35例,6.59%)、颅脑损伤(29例,5.46%);营养治疗方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196例,36.91%)、肠内营养(267例,50.28%)、治疗膳食(68例,12.81%)。结论会诊制度是医院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之一,积极开展并推动临床营养会诊工作,可以有效提高非临床营养专业医生对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识别率,对于提高综合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临床营养 会诊
下载PDF
多模态大模型营养诊断在临床营养教学和实践中的运用探索
2
作者 李增宁 宋世明 +2 位作者 杜红珍 张彩妍 李超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2期47-50,共4页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类学科,是临床教学与诊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由于我国临床营养学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临床营养教育与诊疗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不断作用于医学发展,多模态大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展现出较...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类学科,是临床教学与诊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由于我国临床营养学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临床营养教育与诊疗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不断作用于医学发展,多模态大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展现出较大潜力。为有效执行营养治疗方案,改善营养处方干预效果,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开发了便捷高效的营养处方管理系统,为临床营养医师制订营养治疗方案提供动态的数据记录,为营养处方应用精准性与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建立数字化营养监控系统,提高了营养监控的精确性和及时性。此外,应用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诊断营养不良,提高了营养不良诊断准确性。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营养辅助诊断系统为医疗领域带来变革和机遇,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将有望为临床营养诊断及其人才培养带来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的方案,实现各种临床营养资源的互联互通,促进临床营养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大模型 临床营养 教学 营养诊断
原文传递
关于加强临床营养教育的若干建议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增宁 许红霞 +13 位作者 任雨薇 杜红珍 贾平平 陈伟 秦侃 余震 陈莲珍 汪敏 姚庆华 张片红 吕全军 王昆华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学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教育是依靠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程,为培养更加专业的临床营养学人才开展的一门新的教育课程.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对临床营养学课...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学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教育是依靠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程,为培养更加专业的临床营养学人才开展的一门新的教育课程.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对临床营养学课程重视不够,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方面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借鉴国外营养教育制度,并结合国内临床营养人才需求现状,应注意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日后工作对临床营养的需求,逐渐开展临床营养学必修课教学,加强营养在临床应用的实践教学;并完善毕业后教育体系,对所有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增加要求到临床营养科轮转培训且不少于1个月,对非临床医学的营养师要求到临床科室轮转至少2个月.提高进修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及培训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临床营养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仍需我们不断完善理论体系,积极践行学科理论和知识,满足我国临床营养的人才需求,使社会认识到临床营养对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营养学 营养教育 教育改革
下载PDF
人体成分分析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宋世明 胡环宇 +1 位作者 杜红珍 李增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68-973,共6页
目的探讨人体成分分析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营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纳入住院精神疾病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招募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并对比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人体成分分析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营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纳入住院精神疾病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招募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并对比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病例组男性与女性的身体质量指数(21.05 vs.24.30;18.40 vs.23.30)、蛋白质(9.40 vs.10.70;6.85 vs.7.95)、无机盐(3.02 vs.3.74;2.48 vs.2.94)、骨矿物质含量(2.46 vs.3.10;2.05 vs.2.47)、上臂围度(28.85 vs.31.10;25.05 vs.28.60)、相位角(4.95 vs.6.00;4.70 vs.5.19)、身体细胞量(24.65 vs.35.45;24.50 vs.26.45)、细胞内水分比率(0.61 vs.0.62;0.61 vs.0.62)、去脂体重(38.25 vs.53.95;38.05 vs.40.75)、骨骼肌质量(20.45 vs.30.30;20.30 vs.22.10)、无脂肪质量指数(14.39 vs.18.80;14.57 vs.15.70)、骨骼肌质量指数(7.58 vs.10.50;7.78 vs.8.55)及身体脂肪量(11.45 vs.15.60;12.60 vs.17.95)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外水分比率(0.39 vs.0.38;0.39 vs.0.38)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的相位角与细胞内水分、细胞内外水分比率、蛋白质、骨骼肌质量及身体细胞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病例组男性与女性的人体成分分析结果较对照组差,因此可用于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营养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性障碍 人体成分分析 相位角
下载PDF
427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魏雨佳 闫超 +2 位作者 孙克娟 杜红珍 李增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其是否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及PG-SGA在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G-SGA对427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结果营养不良发生率在非老年与老年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其是否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及PG-SGA在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G-SGA对427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结果营养不良发生率在非老年与老年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PG-SGA分级(A、B、C)患者BMI、TSF、MAC等营养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G-SGA评分与各个指标呈负相关,进一步就性别进行分层分析,表明除Hb、MAMC两个指标外,女性PG-SGA评分与其他营养指标显著负相关,而男性PG-SGA评分与各个营养指标均呈负相关。结论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年龄差异。PG-SGA与传统营养指标之间具有良好关联性,但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 营养状况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营养治疗指南 被引量:42
6
作者 李涛 李宝生 +19 位作者 吕家华 陈俊强 陈克能 陈媛媛 丛明华 傅剑华 韩泳涛 李杰 李薇 李增宁 廖正凯 刘明 庞青松 曲宝林 孙新臣 邢力刚 许红霞 赵仁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32-42,共11页
食管癌是营养不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营养不良会降低食管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延长住院时间,延缓身体康复,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患者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因此,开展规范化的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食管癌是营养不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营养不良会降低食管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延长住院时间,延缓身体康复,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患者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因此,开展规范化的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均没有专门针对食管癌患者的营养治疗指南.因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营养与支持治疗学组的肿瘤营养专家,通过对食管癌营养治疗最新国内国外文献的全面检索与分析,并经过反复讨论与修改,制定了本指南.指南从食管癌患者的营养诊断、营养治疗适应证、治疗途径、治疗通路、营养素和疗效评价六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证据论述和意见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营养治疗 指南
下载PDF
肿瘤营养治疗示范病房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增宁 宋世明 +4 位作者 薛红妹 段宇豪 杜红珍 宋春花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658-666,共9页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营养示范病房的建设现状,为今后示范病房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方法于2023年2月至4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各示范病房的建设情况等相关资料。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单位的基本信息、临床与营养诊疗情况、营养小组...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营养示范病房的建设现状,为今后示范病房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方法于2023年2月至4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各示范病房的建设情况等相关资料。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单位的基本信息、临床与营养诊疗情况、营养小组人员组成与床位比情况以及营养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等。分类总结各示范病房的一般建设情况,同时对比分析示范病房建立前后营养筛评诊治工作提升情况等。结果本次调查最终共涉及94家单位,其中三级医院92家。各单位住院床位数大多集中在1000~2000张;示范病房的床位数大多集中在50张左右。示范病房成立后,平均每年开展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及营养会诊与治疗的人次数较成立前均有所提高,而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与医疗费用有所降低。大多数单位的临床医师(含营养医师)、营养(技)师不超过10人,营养专科护士不超过5人;医师与床位数比1∶20以下,营养师、营养技师与营养护士和床位数比约1∶20。每年举办的营养科普教育活动大多不超过20次。结论我国目前营养示范病房的建设存在医院等级及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示范病房建立后,各单位的营养筛查、评估、诊治水平有所提高,并且平均住院天数与医疗费用有所降低。大多数单位医护人员的数量有待增加,营养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疗 外科 营养 示范病房 建设现状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精准营养管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2
8
作者 姚志翠 谢颖 +3 位作者 杜红珍 李晓玲 胡环宇 李增宁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4期3-6,共4页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精准营养管理的模式,包括“互联网+”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延续性营养管理2部分。患者住院后,医院信息系统及消息管理系统会自动提取患者的相关信息,形成营养评估及诊断,并及时...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精准营养管理的模式,包括“互联网+”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延续性营养管理2部分。患者住院后,医院信息系统及消息管理系统会自动提取患者的相关信息,形成营养评估及诊断,并及时通过微信或APP进行个体化营养知识推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共享、远程服务及互联互通的作用,为患者提供精准、个性化的营养管理,以更好地服务患者,进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维持性血液透析 精准营养管理模式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低相位角与营养风险和住院时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宋世明 杜红珍 李增宁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相位角与营养风险和住院时间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5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进行营养...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相位角与营养风险和住院时间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5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同时收集患者血清ALB指标和住院时间。结果正常相位角组患者的BMI、ICW、FFM、SMM、BCM、蛋白质等均高于低相位角组(P<0.05);正常相位角组与低相位角组男性患者ICW、FFM、SMM、BCM、蛋白质等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相位角与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r=-0.346,P<0.05)、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r=-0.393,P<0.05)呈负相关,与血清ALB值呈正相关(r=0.363,P<0.05);与正常相位角组患者相比,低相位角组营养风险更高,计算相关风险比发现,按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价营养不良分组,发现存在营养风险(OR=3.7,95%CI=1.8~7.7),按PG-SGA评估分组,结果显示中度风险(OR=4.5,95%CI=2.1~9.4),重度风险(OR=12.6,95%CI=5.1~31.3),按血清ALB值分组,ALB<40g/L(OR=3.7,95%CI=2.1~6.4)(P<0.05);与正常相位角组患者相比,低相位角组住院时间较长,住院时间≥14d(OR=1.9,95%CI=1.0~3.3)(P<0.05)。结论低相位角与营养风险和住院时间密切相关。与正常相位角患者相比,低相位角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高,住院时间延长。因此对肿瘤患者进行相位角测量有助于快速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为及时进行营养干预的实施提供了客观依据,利于患者疾病控制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角 营养风险筛查2002 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 白蛋白 住院时间
下载PDF
中国肿瘤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调查报告
10
作者 宋春花 程好晴 +51 位作者 崔久嵬 许红霞 王昆华 翁敏 郭增清 周福祥 林源 巴一 袁凯涛 胡雯 马虎 李苏宜 冯长艳 李增宁 赵青川 李纪鹏 郑瑾 吕全军 李涛 陈俊强 贺英 高茜 吴静 王辉 姚庆华 杨家君 刘明 宋新霞 陈公琰 丛明华 马文君 余亚英 罗素霞 周岚 乔秋阁 王巍 冯永东 罗琪 邱红 施咏梅 姜海平 齐玉梅 管文贤 陈甲信 黄河 余震 方玉 陈子华 付振明 王畅 李薇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638-650,共13页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2019年肌肉减少症诊断标准诊断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情况。结果肿瘤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为18.1%(11175/61627)。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因肿瘤类型、TNM分期、年龄、性别、地理区域及治疗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较高,其中胰腺癌患者患病率最高[32.4%(311/961)];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随TNM分期增高而增大(P<0.05);70岁以上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最高[34.7%(3510/10129)];女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16.1%(5544/34381)比20.7%(5631/27246),P<0.05];东北地区的患者患病率最低[14.7%(2398/16300)],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患病率最高[22.1%(1635/7412)]。此外,在某些肿瘤类型中,不同医疗保险类型、职业、教育水平、民族、居住地的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水平低、农民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风险更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以大规模数据报告了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消化道系统、老年、农民、低教育水平及进展期肿瘤患者等是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肌肉减少症 四肢骨骼肌指数 现况调查 患病率 影响因素 老年 消化道系统
下载PDF
营养支持小组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晓伟 李增宁 +1 位作者 赵丽华 王庆丰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小组(NST)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先心病手术患儿60例,以2010年3月NST介入治疗时为界,分为介入前(BET组)和介入后(AET组)两组,对两组患儿营养...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小组(NST)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先心病手术患儿60例,以2010年3月NST介入治疗时为界,分为介入前(BET组)和介入后(AET组)两组,对两组患儿营养风险筛查比例、肠内营养应用比例、肠外营养“全合一”应用比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营养直接相关费用、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T介入前、后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中应用“全合一”的比率分别为13.3% (4/30)比100% (30/30),43.3% (4/30)比63.3% (19/30),35.3% (6/17)比100% (11/11),AET组较BET组提高(x2值分别为132.11、19.65、24.73,均P<0.05).介入前、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7.03±1.76)h比(8.09±2.56)h、入住ICU时间(24.81 ±2.52)h比(37.01 ±3.47)h、平均住院时间(17.96±4.03)d比(19.60±4.53)d,营养相关费用(4 132.27±416.27)元比(2 754.03±323.47)元,住院费用(25 725.11±515.68)元比(31 975.53±600.5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6、3.04、2.05、32.07、43.30,均P<0.05).结论 NST是推动临床工作中进行规范、有效营养支持治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小组 营养支持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婧然 骆彬 +4 位作者 王海燕 刘兵兵 石红梅 李国风 李增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是否可以减轻脓毒症小鼠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采取完全随机化方法将5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谷氨酰胺组腹腔注射内毒素5mL...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是否可以减轻脓毒症小鼠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采取完全随机化方法将5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谷氨酰胺组腹腔注射内毒素5mL/kg制备脓毒症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成功后,谷氨酰胺组即刻尾静脉注射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0.75gag,模型组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6h后终止实验,眼眶取血后处死动物,取血清和肝、肾组织匀浆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肝、肾组织SOD活性、GSH—Px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谷氨酰胺组血清、肝、肾组织SOD活性、GSH—Px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血清SOD(U/mL):134.78±3.74比124.60±3.49,肝脏SOD(U/mg):56.71±1.35比49.84±0.86,肾脏SOD(U/mg):46.22±1.22比43.22±1.52;血清GSH—Px(U/mL):325.15±21.86比267.04±13.5,肝脏GSH-Px(U/mg):91.35±1.59比83.40±1.33,肾脏GSH—Px(U/mg):136.08±O.58比132.97±0.74;血清MDA(tamol/L):9.20±0.32比13.67±1.24,肝脏MDA(nmol/mg):1.85±0.10比4.88±0.17,肾脏MDA(nmol/mg):2.47±0.12比3.52±0.27,均P〈0.01]。结论脓毒症造成氧化应激与氧化损伤,使用谷氨酰胺可以提高抗氧化酶GSH—Px、SOD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代谢产物MDA含量,减少有毒代谢产物,从而起到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氧化应激 谷氨酰胺
下载PDF
姜黄素和姜黄素联氨基抗肝癌作用比较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冀安 崔丽敏 +3 位作者 董梁 聂文佳 刘文聪 李增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741-2750,共10页
目的:比较姜黄素(CUR)和其衍生物联氨基姜黄素(HZC)的体内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CUR或HZC(2.5、5、10、20、40、80μmol/L)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UR或HZC(10、20、40μmol/L)对HepG2细胞周... 目的:比较姜黄素(CUR)和其衍生物联氨基姜黄素(HZC)的体内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CUR或HZC(2.5、5、10、20、40、80μmol/L)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UR或HZC(10、20、40μmol/L)对HepG2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UR或HZC(10、20、40μmol/L)对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CUR对照组(n=10)、HZC对照组(n=10)、肝癌模型组(n=30)、CUR防护组(n=30)、HZC防护组(n=30)。CUR对照组和HZC对照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CUR或HZC(剂量均为80 mg/kg);模型组、CUR防护组和HZC防护组大鼠均腹腔注射对二乙基亚硝胺(50 mg/kg)建立肝癌模型,同时2种药物防护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CUR或HZC(剂量均为80 mg/kg),每周2次,连续给药12周。给药期间,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和死亡情况;24周后,计算大鼠肝脏指数并观察其外观,统计肝癌结节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肝癌细胞核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CUR和HZC均能显著升高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G0/G1期细胞周期百分比和凋亡率(P<0.05);均能显著降低细胞中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xl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胱天蛋白酶9(Caspase-9)、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PR)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且HZC的上述作用均显著强于CUR(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3个对照组大鼠无死亡,未发生肝脏癌变,肝脏外观和组织切片未见病理变化;体质量及增量、肝脏指数、癌细胞核分裂指数、肝组织PCNA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癌模型组比较,CUR防护组和HZC防护组大鼠的存活率均显著升高,肝癌发生率和癌结节数均显著降低(P<0.05);体质量及增量均显著升高,肝脏指数、癌细胞核分裂指数、肝组织PCNA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外观和组织切片均有一定程度病变,可见癌灶伴局灶性坏死或伴大斑片状坏死;但2种药物防护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ZC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和调节线粒体内源性通路的活化,发挥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且比CUR具有更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但与CUR比较,HZC对肝癌模型大鼠各项抗肝癌指标的改善未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姜黄素 联氨基姜黄素 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信号通路 HEPG2细胞 大鼠 核分裂指数 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下载PDF
AG490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冀安 穆秀娥 +4 位作者 董梁 孙会凤 周小慧 朱俊青 李增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0-586,共7页
目的: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在AG490干预下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凋亡的影响以及与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BALB/C-nu裸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按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浓度AG49... 目的: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在AG490干预下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凋亡的影响以及与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BALB/C-nu裸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按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浓度AG490组(浓度4 mg/kg的AG490)、高浓度AG490组(浓度为8 mg/kg的AG490),而后按照实验设计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AG490处理裸鼠。观察期间记录各组裸鼠体质量、瘤重、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JAK2、JAK2、p-STAT3、STAT3、MMP-2、Bcl-2、Bcl-xl及Bax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裸鼠瘤重、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抑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AG490组(73.98±0.90)%、高浓度AG490组(81.39±1.66)%的细胞周期G0/G1期较对照组(59.30±1.13)%明显增加(P<0.05),同样低浓度AG490组(33.32±1.16)%和高浓度AG490组(52.22±1.06)%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1.50±0.12)%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浓度AG490组(1.073±0.028)、(0.955±0.025)和高浓度AG490组(0.763±0.023)、(0.751±0.037)的p-JAK2,p-STAT3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1.265±0.012)、(1.477±0.020)明显降低(P<0.05)。同时下调通路下游蛋白MMP-2,Bcl-2,Bcl-xl和上调Bax表达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G490组移植瘤肿瘤组织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G490能够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人肝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增殖和侵袭作用达到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提示JAK2/STAT3通路在肝细胞癌恶性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STAT3信号通路 AG490 肝癌裸鼠移植瘤
原文传递
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细菌内毒素对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的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玲玲 郭英 +3 位作者 徐慧 杜红珍 李娜 薄常文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431-2434,243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肠道屏障功能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序贯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50例原发性肝癌且均需行局部放射治疗的患者。住院24 h内进行患者主观整体营... 目的探讨血清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肠道屏障功能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序贯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50例原发性肝癌且均需行局部放射治疗的患者。住院24 h内进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PG-SGA)、mGPS评分,并根据是否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分别取患者放疗开始前、放疗完成时以及放疗完成后1个月3个时间段的外周血,以检测血清中D-乳酸、DAO和细菌内毒素的水平。比较3组血清中D-乳酸、DAO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变化,进一步判断肝癌患者放疗前血清中D-乳酸、DAO和内毒素与PG-SGA、mGPS、胃肠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放疗开始前、放疗完成时及放疗完成1个月3组患者的血清中D-乳酸分别为[5.30(0.34~10.52)]mg/L、[16.25(14.73~20.01)]mg/L、[16.85(3.23~34.20)]mg/L,二胺氧化酶分别为[5.92(0.12~9.06)]U/L、[12.89(7.43~22.05)]U/L、[14.47(13.30~19.41)]U/L,细菌内毒素分别为[5.68(1.78~9.83)]U/L、[9.72(6.36~15.71)]U/L、18.45[(15.99~23.25)]U/L,3组间D-乳酸、DAO和细菌内毒素水平明显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发现D-乳酸及DAO水平在放疗开始前与放疗完成时、放疗完成1个月后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放疗完成时与放疗完成1个月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前胃肠功能障碍组的患者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及细菌内毒素水平分为(22.92±16.62)mg/L、(13.95±9.18)U/L、(32.08±21.85)U/L,均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即分别为(17.63±13.75)mg/L、(9.43±8.05)U/L、(10.95±10.14)U/L,且放疗前D-乳酸、二胺氧化酶、细菌内毒素水平与PG-SGA、mGP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血清中D-乳酸、DAO及细菌内毒素水平可作为评估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营养状况及炎症状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细菌内毒素 肠道屏障
下载PDF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玲玲 郑峥 +3 位作者 何丽 李娜 安永辉 李增宁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645-651,I0004,共8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比较有无肌肉减少症的患者之间人体成分、血清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数据。方法收集321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利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患者...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比较有无肌肉减少症的患者之间人体成分、血清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数据。方法收集321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利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患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依据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进行肌肉减少症诊断,并分为肌肉减少症组和无肌肉减少症组;营养状况评估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全身炎症反应评价采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欧洲生活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量表(QLQ-C30)。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因素。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体成分、血清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的组间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有102例患者诊断为肌肉减少症,发病率为31.78%;结果显示患者在不同PG-SGA、体质指数(BMI)、mGPS分组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BMI是影响其发病率的独立因素。肌肉减少症患者各体成分量及血红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低于无肌肉减少症患者,而细胞外水分比率高于无肌肉减少症患者;在生活质量中功能领域、症状领域评分低于无肌肉减少症患者,便秘、食欲减退评分高于无肌肉减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与PG-SGA、BMI、mGPS有关,其中BMI是影响发生率的独立因素;肌肉减少症导致患者各体成分量降低、营养状况差、全身炎症反应评分高、相位角水平低、生活质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肌肉减少症 人体成分 营养状况 全身炎症反应
下载PDF
321例恶性肿瘤患者人体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玲玲 王丽娇 +3 位作者 杜红珍 李娜 安永辉 李增宁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成分结果,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全身炎性反应之间体成分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对纳入患者在入院24h之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人体成分分析、营... 目的调查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成分结果,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全身炎性反应之间体成分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对纳入患者在入院24h之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人体成分分析、营养状况评估、全身炎性反应评估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全身炎性反应之间体成分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321例,男性186例,女性135例。在不同年龄、性别间,不同体质指数(BMI)、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法(PG-SGA)间的细胞内外水分、蛋白质、体脂肪量、骨骼肌质量、上臂肌肉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仅细胞外水分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三组之间的细胞外水分比率、体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上臂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炎症程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不同性别、PG-SGA、BMI、mGPS分组对恶性肿瘤患者体成分影响较大,且随着患者营养状况变差、炎症程度加重,体成分相关营养指标恶化加重。尽早纠正患者存在的营养不良和炎症状况,可明显改善患者体成分组成,为有效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人体成分 营养状况 全身炎性反应 生物电阻抗法
下载PDF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兵兵 赵静 +1 位作者 冯玲 李增宁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9期972-977,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Google Scholar和Pubmed等,收集1999年1月至2013年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Google Scholar和Pubmed等,收集1999年1月至2013年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多个研究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其中高血压患者2 751例,对照组2 425例,中国人(黄种人)2 337例,白种人4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性模型携带GA+A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82倍(OR=1.82,95%CI=1.44~2.30,P=0.000);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白种人显性模型携带GA+A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38倍(OR=1.38,95%CI=0.73~2.63,P=0.324),中国人显性模型携带GA+A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88倍(OR=1.88,95%CI=1.47~2.42,P=0.000)。隐性模型携带A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GA+GG基因型的1.23倍(OR=1.23,95%CI=1.04~1.45,P=0.015);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白种人隐性模型携带A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GA+GG基因型的0.75倍(OR=0.75,95%CI=0.56~1.01,P=0.058),中国人隐性模型携带A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GA+GG基因型的1.54倍(OR=1.54,95%CI=1.26~1.89,P=0.000)。等位基因A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OR=1.62,95%CI=1.46~1.80,P=0.000)。结论人群中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的AA、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与高血压发病具有相关性,尤其在中国人中存在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受体 瘦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META分析
下载PDF
石家庄市裕华区7~13岁儿童肥胖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伟 骆彬 +3 位作者 王海燕 王静 胡环宇 李增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调查了解石家庄市裕华区7~13岁儿童肥胖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裕华区19所小学7~13岁(1岁为1个年龄组)的11 475例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 目的调查了解石家庄市裕华区7~13岁儿童肥胖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裕华区19所小学7~13岁(1岁为1个年龄组)的11 475例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为依据,对石家庄市裕华区7~13岁儿童肥胖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岁6个年龄组的男童肥胖率分别高于同龄女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市裕华区7~12岁儿童尤其是男童肥胖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营养调查 儿童
下载PDF
食欲素功能研究及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的前景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兵兵 杜红珍 +1 位作者 李增宁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阐述食欲素的生理功能以及与瘦素和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对其在肿瘤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方法回顾和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食欲素的生理作用,与瘦素和恶性肿瘤相关性的中英文相关文献。结果食欲素不仅可参与调节能量... 目的阐述食欲素的生理功能以及与瘦素和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对其在肿瘤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方法回顾和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食欲素的生理作用,与瘦素和恶性肿瘤相关性的中英文相关文献。结果食欲素不仅可参与调节能量代谢和摄食行为,还在睡眠-觉醒周期、应激、药物成瘾复吸、胰岛素分泌、胃酸分泌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已有文献证实食欲素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食欲和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食欲素在开发治疗糖尿病、药物成瘾和嗜睡症的新型药物及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食欲和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凋亡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欲素 食欲素受体 瘦素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