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用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申伟 王锡育 +2 位作者 佟立新 解从君 陈白丽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359-1360,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双环醇 干扰素
下载PDF
营养支持联合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和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海舫 杨大伟 +5 位作者 贾蓓 张岁 柳立平 马文波 解从君 刘明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联合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对肝功能、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0例,被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美他多辛片或美他多辛联合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者为给予35...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联合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对肝功能、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0例,被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美他多辛片或美他多辛联合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者为给予35~40 kcat·kg^(-1)·d^(-1)的热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血清ALT、GGT和TBIL水平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和TT均明显缩短,FIB显著升高;治疗前,两组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BC、HGB和HCT均显著上升,RDW和MCV显著下降;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PLT显著上升,MPV和PDW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以上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联合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提示营养支持治疗可能更重要,需要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美他多辛 营养支持 肝功能 红细胞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肝病患者输血过程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红 王相红 窦亚平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7期2693-2694,共2页
过程管理是ISO9001:2000的核心理念之一,它以过程为管理对象,系统地应用过程方法对各种过程进行识别管理,使组织的各个过程相互协调和兼容,从而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它侧重于通过过程控制来预防非预期结果的出现,输血面... 过程管理是ISO9001:2000的核心理念之一,它以过程为管理对象,系统地应用过程方法对各种过程进行识别管理,使组织的各个过程相互协调和兼容,从而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它侧重于通过过程控制来预防非预期结果的出现,输血面临着诸多不安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输血 过程 管理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4
作者 段卫 郭力红 柳立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9-301,共3页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比例风险度模型 预后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在肝病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5
作者 刘桂茹 李菲 刘明书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6期388-390,共3页
目的总结在肝病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经验及效果观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优质护理前后出院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目的总结在肝病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经验及效果观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优质护理前后出院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自身的满意度分别为99.6%、100%、100%。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成效较为显著,医患关系融洽,护患关系和谐,护理团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并确保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肝病 满意度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张明明 张瑛琪 +4 位作者 邵琰 陈莹 游道锋 籍文强 张岁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等,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研究组给予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均治疗2个月,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异常情况;记录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统计2组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发生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组NSE、S100β蛋白、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减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EG异常情况改善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明显显著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EACMP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安全且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脑损伤,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EEG异常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亚低温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_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郭力红 张岁 +3 位作者 刘静 段卫 李保欣 佟立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408-2410,共3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46例C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应用胸腺肽α11.6 mg/次,2次/周,皮下注射,持续6个月;同时肌肉注射干扰素300万U,隔日...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46例C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应用胸腺肽α11.6 mg/次,2次/周,皮下注射,持续6个月;同时肌肉注射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口服利巴韦林0.4 g/次,2次/d。对照组20例,仅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用量、用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CHC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随着抗病毒、免疫调节的治疗,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干扰素α 利巴韦林 胸腺素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水平 被引量:15
8
作者 郭力红 张岁 +2 位作者 刘英辉 刘静 佟立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147-414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行介入治疗的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41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行介入治疗的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41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4、8、12 w的血清TNF-α及IL-10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TNF-α及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8 w及12 w低于治疗前,高复发倾向患者术后8 w、12 w的血清TNF-α及IL-10水平高于低复发倾向患者,老年患者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年轻患者(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同时老年患者的变化幅度要小于年轻患者,在复查的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下载PDF
HBsAg负载DC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应及血清Th1/Th2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文波 张明辉 +5 位作者 王海舫 刘静 贾蓓 佟立新 刘树贤 南月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93-1395,共3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DC疫苗对乙肝患者血清Th1/Th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7例,抽取患者外周血,分离树突细胞行体外培养、扩增后以表面抗原致敏,制备成特异性DC疫苗,自体回输,回输2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w),每位... 目的研究特异性DC疫苗对乙肝患者血清Th1/Th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7例,抽取患者外周血,分离树突细胞行体外培养、扩增后以表面抗原致敏,制备成特异性DC疫苗,自体回输,回输2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w),每位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月后的肝功能、HBV-DNA。留取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的血清,冻存于-86℃冰箱备用,采用ELISA法集中检测IL-4、IFN-γ水平变化。结果血清ALT、AST水平及HBV-DNA载量在特异性DC疫苗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Th1/Th2失衡可得到改善(P<0.01)。结论特异性DC疫苗可有效改善乙肝患者的肝功能、细胞免疫及病毒的清除,为重建细胞免疫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Dc疫苗 IFN-γ1 IL4 树突细胞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两种恩替卡韦制剂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保欣 张岁 +5 位作者 段卫 杨大伟 郭力红 王海舫 贾蓓 佟立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恩替卡韦制剂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7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5例,其中54例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润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51例服用恩替卡韦片(博路...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恩替卡韦制剂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7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5例,其中54例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润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51例服用恩替卡韦片(博路定)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清HBV DNA、肝功能变化的差异,以及12周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载量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第12周HBV DNA载量<500 copies/ml的比例为72.22%(39/54),对照组为72.55%(37/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86);与治疗前比,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下降至(66.59±10.78)μmol/L、(68.32±11.57)U/L和(46.77±18.82)U/L,血清白蛋白上升至(37.18±4.29)g/L,PT缩短至(15.34±1.28)s,对照组上述指标变为(65.32±9.18)μmol/L、(67.07±9.62)U/L、(44.17±14.18)U/L、(37.51±4.30)g/L和(15.68±1.27)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末,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1.48%(17/54)和31.37%(1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8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与恩替卡韦在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疗效
下载PDF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医疗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及其防范策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俊青 卢艳娥 郭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669-3671,共3页
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院内感染、用药错误、意外伤害等,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既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满意度,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国内... 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院内感染、用药错误、意外伤害等,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既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满意度,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国内外调查发现[2-3],医疗不良事件可以通过制订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显著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构成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不良事件 老年患者 住院期 影响因素 相关危险因素 治疗满意度 院内感染 用药错误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保欣 李俊红 +4 位作者 张丽霞 马文波 郭力红 申伟 佟立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3460-3463,共4页
目的:讨论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联用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自2011-01/2013-12收治的68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治疗之后,治疗组乙型肝炎病毒(h... 目的:讨论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联用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自2011-01/2013-12收治的68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治疗之后,治疗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水平变化(t=18.615,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13.385,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16.521,P<0.05)及不良反应几率(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延缓患者肝硬化的速度,切实提升患者的肝功能与睡眠质量,降低肝癌的发生几率,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失代偿性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下载PDF
献血人群HCV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适恒 刘丽娟 +1 位作者 李保欣 宋任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46-2347,共2页
目的:了解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血源招募和降低输血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平行检测,任一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即判该份标... 目的:了解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血源招募和降低输血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平行检测,任一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即判该份标本为抗-HCV阳性。结果: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8%,呈逐年上升趋势(χ2=36.10,P<0.05)。39~55年龄段献血人群和初次献血者感染率分别高于18~29年龄段献血人群和重复献血者(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较低,有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的趋势,并与献血次数呈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献血人群 抗-HCV 分布及流行趋势
下载PDF
阿德福韦联合特异性树突细胞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与Th细胞因子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力红 张岁 +3 位作者 刘静 李保欣 段卫 佟立新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4期2162-2163,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由于病毒持续复制及免疫功能紊乱使肝细胞不断受损害,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是通过竞争脱氧腺苷三磷酸底物,使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链终止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慢性乙型肝炎(CHB)由于病毒持续复制及免疫功能紊乱使肝细胞不断受损害,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是通过竞争脱氧腺苷三磷酸底物,使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链终止而抑制病毒的复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树突细胞 阿德福韦 TH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肝细胞体外诱导分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文艳 刘树贤 姜慧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464-2469,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拟中药干预组.采用CCl4乳剂皮下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干预组采用丹...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拟中药干预组.采用CCl4乳剂皮下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干预组采用丹金舒肝胶囊药液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剖杀大鼠,留取大鼠肝脏标本,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改变.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各组大鼠的MSCs,经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的MSCs.各组纯化的MSCs采用HGF、FGF-4进行诱导培养.留取15、21、27d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检测;于27d收集细胞爬片,进行糖原染色和CK-1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3组15、21和27d各MSCs诱导组AFP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其中21dAFP水平最高(肝纤维化模型组:48.94±0.08vs9.90±0.09;中药干预组:49.86±0.29vs8.69±0.62;正常对照组:38.65±0.33vs9.04±0.11,均P<0.01);3组15d各MSCs诱导组与MSCs非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1d、27d各MSCs诱导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1.11±0.08vs0.32±0.00,1.25±0.04vs0.32±0.00,1.06±0.03vs0.33±0.00;1.52±0.02vs0.33±0.00,1.79±0.01vs0.31±0.03,1.63±0.04vs0.32±0.01,均P<0.01),27d最高.27d各MSCs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均阳性,而MSCs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均阴性.从AFP、Alb水平综合比较,3组诱导效果发现自拟中药干预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HGF、FGF-4可在体外诱导实验性大鼠的MSCs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自体MSCs可以作为治疗临床重症肝病的一种细胞来源,而临床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可能会使MSCs体外诱导的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类肝细胞 大鼠 放射免疫法 免疫细胞化学 肝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下载PDF
DC-CIK对肝癌患者免疫平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蓓 刘建宁 +2 位作者 张岁 马文波 柳立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40-444,共5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免疫平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在采用常规保肝治疗的同时联合DC-CIK免疫治...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免疫平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在采用常规保肝治疗的同时联合DC-CIK免疫治疗方法;另选择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甲胎蛋白的水平变化,并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3^+CD56^+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CD4^+/CD8^+比值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8^+、CD3^+CD56^+、CD4^+/CD8^+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IL-2)、γ干扰素高于治疗前,但低于对照组,IL-4低于治疗前,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IL-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胎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评估观察组生活质量,其中提高19例,稳定6例,下降5例,总提高率为63.3%(19/30)。结论 DC-CIK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带瘤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联合抗病毒治疗对HBV慢性感染者的临床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佟立新 刘树贤 +6 位作者 郭力红 段卫 陈白丽 王海舫 柳立平 申伟 王淑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应.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41例HBV慢性感染者在试验前均应用IFN-α-2b治疗6 mo,无应答者停药6 mo后继续IFN-α-2b治疗6 mo,同时联合自体DC回输治疗,...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应.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41例HBV慢性感染者在试验前均应用IFN-α-2b治疗6 mo,无应答者停药6 mo后继续IFN-α-2b治疗6 mo,同时联合自体DC回输治疗,回输两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1mo检测受试者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指标,在回输前后起始的检测指标均一致的基础上观察自身前后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扩增DC至第6天,HBsAg致敏形成特异性DC疫苗.DC回输后ALT和AST水平较回输前明显降低(t=2.976,P<0.01;t =2.049,P<0.05).HBV DNA应答率为53.7%,DNA拷贝数下降≥210g10.DC回输次数与病毒学应答反应没有相关性(r=0.048,P>0.05),HBV携带时间与病毒学应答反应亦没有相关性(r=0.137,P>0.05).结论:自体DC回输联合IFN-α-2b治疗HBV慢性感染者,生化学和病毒学单项应答反应均优于单纯IFN-α-2b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联合治疗 抗病毒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孔令波 佟立新 王锡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324-1328,共5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能够特异性地降低目的基因的表达,是目前最有效的基因沉默技术,体内外研究均证实了RNAi在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中的作用.近年来,为使RNAi更适应抗HBV感染临床应用的需要,许多学...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能够特异性地降低目的基因的表达,是目前最有效的基因沉默技术,体内外研究均证实了RNAi在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中的作用.近年来,为使RNAi更适应抗HBV感染临床应用的需要,许多学者针对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序列、转导方法、短发夹状RNA(shorthairpin RNA,shRNA)载体、各种联合策略的选择及化学修饰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RNAi技术,尤其是HBV特异shRNA在抗HBV感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乙型肝炎病毒 小分子干扰RNA 短发夹状RNA
下载PDF
丹金舒肝胶囊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 mRNA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瑞池 刘树贤 +5 位作者 佟立新 解从君 刘静 王锡育 朱振龙 陈白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丹金舒肝胶囊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Wiste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丹金舒...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丹金舒肝胶囊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Wiste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丹金舒肝胶囊低剂量治疗组(2.5g/mL)、丹金舒肝胶囊中剂量治疗组(5.0g/mL)、丹金舒肝胶囊高剂量治疗组(10.0g/mL)。造模结束后,剖取大鼠肝脏,采用RT-PCR产物半定量法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结果:丹金舒肝胶囊能明显下调TGFβ1mRNA水平,同时在肝纤维化大鼠一般情况、肝脏指数、HA、LN、III型前胶原肽血清学水平和病理指标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疗效。结论:丹金舒肝胶囊通过下调TGFβ1mRNA的水平,进而抑制静止的HSC转变为活化的MFB,减少ECM的合成,最终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金舒肝胶囊 WISTER大鼠 肝纤维化模型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散发性大肠癌抑癌基因FHIT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柳立平 苏彦欣 白文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FHIT与MMR基因蛋白在散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散发性大肠癌FHIT与MMR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所有正常/非瘤组织中FHIT、hMLH1和hMSH2蛋白都是阳性表达。②低分化癌中FHIT表达... 目的探讨FHIT与MMR基因蛋白在散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散发性大肠癌FHIT与MMR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所有正常/非瘤组织中FHIT、hMLH1和hMSH2蛋白都是阳性表达。②低分化癌中FHIT表达缺失率与高、中分化癌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低分化癌中hMLH1或hMSH2蛋白表达的缺失与高、中分化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FHIT与MMR蛋白表达缺失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1)。结论散发性大肠癌中FHIT蛋白表达的缺失与MMR基因蛋白表达的缺失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HMLH1 错配修复基因HMSH2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