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康复干预措施治疗内侧间室变窄型退变性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建业 李亚萍 +2 位作者 张峰 董芳 张静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观察内侧间室变窄型退变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接受手法复位后佩戴支具并配合康复训练这一系列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将70例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的退变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以理疗及健康宣教,B组在... 目的观察内侧间室变窄型退变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接受手法复位后佩戴支具并配合康复训练这一系列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将70例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的退变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以理疗及健康宣教,B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手法治疗后指导佩戴支具并配合康复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VAS、JOA、KSS的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JOA评分中各项指标,包括疼痛和步行距离、上下楼梯情况、肿胀情况、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及KSS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结论手法复位后佩戴支具并配合运动训练这一治疗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内侧间室变窄型退变性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相关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具 膝骨关节炎 康复训练 手法治疗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不对称性与平衡及步行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肖政华 马将 +6 位作者 李红 王方 郭立颖 陶晓琳 张峰 李亚永 闫晓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膝关节力量不对称与平衡、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的相关性,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2-12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根据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将患者分为A...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膝关节力量不对称与平衡、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的相关性,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2-12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根据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BBS评分≤20分,n=23)和B组(BBS评分>20分,n=23);对比两组双侧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及差值。采用等速技术评估患者在60°/s、120°/s时双侧膝关节峰值力矩的差值,采用BBS、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估患者平衡、步行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并对双侧膝关节峰值力矩及其差值与3个功能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60°/s时膝屈肌、膝伸肌的峰值力矩均明显小于B组(P<0.05);在60°/s、120°/s时,A组膝屈肌、膝伸肌健患两侧的峰值力矩差值均大于B组(P<0.05)。60°/s时,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膝伸肌峰值力矩差值与BBS、FAC和FMA-LE评分均呈负相关(r=-0.569、-0.582、-0.606,P<0.01);双侧膝屈肌峰值力矩差值与BBS、FAC和FMA-LE评分均呈负相关(r=-0.534、-0.386、-0.458,P<0.05)。120°/s时,双侧膝伸肌峰值力矩差值与BBS、FAC和FMA-LE评分均呈负相关(r=-0.304、-0.304、-0.443,P<0.05);双侧膝屈肌峰值力矩差值与BBS、FAC和FMA-LE评分均呈负相关(r=-0.337、-0.349、-0.370,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膝关节力量不对称与平衡及步行能力呈负相关,两侧力量的差值可能成为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膝关节 力量不对称 平衡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杜向一 董璐 +4 位作者 闫恩阳 孟景红 孙涛 张仲 赵海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4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跖筋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治疗的跖筋膜炎患者200例,按照一般基线资料组间匹配的原则,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100例)和联合组(100例)...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跖筋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治疗的跖筋膜炎患者200例,按照一般基线资料组间匹配的原则,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100例)和联合组(100例)。单一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联合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加体外冲击波。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足部疼痛程度、足踝功能、筋膜厚度、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单一组(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联合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筋膜厚度、降钙素原、淀粉样蛋白A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跖筋膜炎患者接受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加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筋膜厚度,提高机体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筋膜炎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体外冲击波 足踝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对预防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小亮 郭玉红 +3 位作者 李蔚 胡文清 李赛 常利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0期3181-3184,共4页
目的通过联合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和膀胱容量测量仪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观察对降低间歇导尿的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10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常规操作基... 目的通过联合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和膀胱容量测量仪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观察对降低间歇导尿的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10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常规操作基础之上,使用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由护士使用膀胱容量测量仪测量膀胱尿量并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间歇导尿时间,最后由患者/家属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进行导尿。对照组采用按需导尿方法即每4~6小时导尿1次,导尿前护士使用碘伏棉球进行会阴部尿道口消毒,待干后再进行无菌导尿操作。比较2组患者的2周导尿次数、单次导尿量、尿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单次导尿量300~500ml,次数为4141次,对照组为261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3%,远低于对照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使得导尿时机合理化,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护理方法 清洁间歇导尿 尿路感染
下载PDF
膀胱尿压视觉反馈训练在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小亮 郭玉红 +1 位作者 李蔚 胡文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978-981,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行视觉反馈膀胱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歇导尿操作方法;研究组除常规清洁间歇导尿外,另行膀胱容量视觉反馈训练1次/d。比较2组恢...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行视觉反馈膀胱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歇导尿操作方法;研究组除常规清洁间歇导尿外,另行膀胱容量视觉反馈训练1次/d。比较2组恢复自行排尿情况、尿路感染和肾积水发生率。结果 2组排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路感染和肾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视觉反馈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膀胱容量感知程度,避免膀胱容量过大,从而降低泌尿感染和肾积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反馈 感觉
下载PDF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老年人肌少症改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温鹏天 张瑞丽 +3 位作者 胡文清 王娴 吴景梅 李慧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91-1298,共8页
目的评价单一和多种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肌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7个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7月发表的关于探讨单一与多种运动对老年人肌少症改善效... 目的评价单一和多种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肌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7个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7月发表的关于探讨单一与多种运动对老年人肌少症改善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检索与筛选,并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816例患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一运动(MD=-0.05,95%CI-0.14~0.04,P>0.05)和多种运动(MD=0.15,95%CI-0.01~0.31,P>0.05)对骨骼肌质量指数的效果不显著;单一运动(MD=2.06,95%CI 0.25~3.87,P<0.05)和多种运动(MD=2.36,95%CI 1.10~3.63,P<0.001)能改善最大握力;多种运动能显著改善膝关节伸展肌力(SMD=0.49,95%CI 0.26~0.73,P<0.001)和步速(SMD=0.24,95%CI 0.19~0.29,P<0.001)。结论单一运动能改善肌少症老年人的最大握力,多种运动能改善最大握力、膝关节伸展肌力和步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老年 运动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足底压力特征分析和平衡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倩倩 孟宪中 +2 位作者 颜雯婷 任凤 胡文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6-181,共6页
目的 探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差异,以及患者疼痛症状、腰椎灵活性、腹肌耐力、总体功能、生存质量和恐惧逃避心理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康复评价。方法 选... 目的 探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差异,以及患者疼痛症状、腰椎灵活性、腹肌耐力、总体功能、生存质量和恐惧逃避心理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康复评价。方法 选取34例CNLBP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34例无腰痛史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足底压力测量系统采集两组受试者静止站立时前足/后足压力比、足底压力中心位移路径长度(L)、前后向位移长度(L_(AP))、侧向位移长度(L_(ML))、平均速度(v)、前后向位移速度(v_(AP))、侧向位移速度(v_(ML))、椭圆摆动面积(S)。另外,实验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指地距离(finger floor distance,FFD)、1 min卷腹个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survey,SF-36)和恐惧-回避信念问卷(fear avoidance beliefs questionnaire,FABQ)进行评估,并与足底压力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受试者各项足底压力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前足/后足压力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L_(AP)、L_(ML)、v、v_(AP)、v_(ML)和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睁闭眼时,实验组VAS评分和L、L_(AP)、L_(ML)呈正相关关系(P<0.05),FFD、FABQ评分分别和L、L_(ML)呈正相关关系(P<0.05);睁眼时,ODI和L、L_(AP)、L_(ML)呈正相关关系(P<0.05),SF-36评分和L、L_(ML)呈负相关关系(P<0.05);闭眼时,1 min卷腹个数和L_(AP)、S呈负相关关系(P<0.05),ODI和L、L_(ML)呈正相关关系(P<0.05),SF-36评分和L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NLBP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下降,且与疼痛症状、腰椎功能、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功能活动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足底压力 平衡能力 视觉模拟评分法
原文传递
双侧膝骨关节炎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及平衡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颜雯婷 杨倩倩 +2 位作者 任凤 胡文清 董钊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6-699,共4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指发生于膝关节的关节软骨变性、破坏,以相邻软骨下骨板骨质增生、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性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我国55岁以上人群KOA的患病率为13.2%,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1]。KOA的临床表现...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指发生于膝关节的关节软骨变性、破坏,以相邻软骨下骨板骨质增生、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性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我国55岁以上人群KOA的患病率为13.2%,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1]。KOA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疼痛、僵硬、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变性 关节疾病 骨质增生 软骨下骨板 活动受限 足底压力分布 KOA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倩倩 颜雯婷 +2 位作者 任凤 孟宪中 胡文清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0期603-606,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影响。方法:选取CNLBP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NF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影响。方法:选取CNLBP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NF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疗效及功能进行评估,表面肌电图仪采集竖脊肌、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的肌电信号,分析均方根值(RMS)和平均肌电值(AEMG),并计算屈曲-放松比值(FRR)。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SF-36评分和竖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的RMS值及竖脊肌FR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PNF训练可显著改善CNLBP患者的功能,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屈曲-放松比值
下载PDF
重复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金金 宋娜(综述) +1 位作者 胡文清 马琪(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93-496,共4页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传统治疗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临床研究正在积极探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复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对膀胱功能改善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在着重学习相关文献后对重复磁刺激的机制、治...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传统治疗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临床研究正在积极探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复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对膀胱功能改善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在着重学习相关文献后对重复磁刺激的机制、治疗部位,以及重复磁刺激在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反射减退或无反射等神经源性膀胱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磁场疗法 膀胱 神经源性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机制及效果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倩倩 任凤(综述) +1 位作者 颜雯婷 胡文清(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症候群,可伴有腰椎灵活性、平衡功能、总体功能和生存质量、呼吸功能及心理状态的改变。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可增强核心肌群力量、强化腰椎骨性结构和改善协调控制能力,近年来在慢性非特...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症候群,可伴有腰椎灵活性、平衡功能、总体功能和生存质量、呼吸功能及心理状态的改变。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可增强核心肌群力量、强化腰椎骨性结构和改善协调控制能力,近年来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中得到一定应用。本文将从脊柱三亚系模型角度、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作用机制,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本体感觉 脊柱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文清 吕杭州 +2 位作者 张仲 曹建业 董利薇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0-862,共3页
目的 探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59例和常规对照组53例,常规对照组的治疗以卧床休息和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组采用运动疗法、短... 目的 探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59例和常规对照组53例,常规对照组的治疗以卧床休息和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组采用运动疗法、短波、中频电和超声波等综合康复疗法.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体系进行量化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术后2周,综合康复组JOA评分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和24个月,综合康复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12和24个月,综合康复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效果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综合康复 预防
原文传递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向北 张英泽 +4 位作者 潘进社 王志红 马利杰 王建朝 王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95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划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及非高龄组(年龄〈80岁)。于手术前发给每位患者一本康复指导手册,主要向患者介绍手术...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95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划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及非高龄组(年龄〈80岁)。于手术前发给每位患者一本康复指导手册,主要向患者介绍手术前后康复训练要点。在康复医师指导下,2组患者于手术前后参照该手册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本研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分别采用WOMAC量表和SF-36量表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全身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栓塞性并发症。通过比较WOMAC评分结果发现,2组患者髋关节疼痛、功能、僵硬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除高龄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僵硬评分显著优于非高龄组外(P〈0.05),其它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SF-36评分结果发现,2组患者健康状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除情感职能、精神状态评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及非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疗效相当,均能显著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康复 高龄 肺栓塞
原文传递
双极射频技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杜向一 董璐 +4 位作者 闫恩阳 孟景红 孙涛 张仲 赵海涛 《四川医学》 2025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双极射频技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双极射频技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适应证,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就诊患者,收集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 目的通过观察双极射频技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双极射频技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适应证,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就诊患者,收集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极射频术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计观察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足踝功能评分(FAAM)、压痛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65,P=0.023)。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压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FAAM及AOFA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血清CRP、SAA、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CRP、SAA、PCT水平改善明显(P<0.05)。结论双极射频技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射频技术 体外冲击波 跖筋膜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比较 被引量:30
15
作者 毛桂华 吕军 +2 位作者 胡文清 张伟 杨伟庆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1958-196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4例CSR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4)采用拔罐联合中频治疗,观察组(n=50)给予曲度牵引联合中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4例CSR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4)采用拔罐联合中频治疗,观察组(n=50)给予曲度牵引联合中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积分和颈椎活动度积分分别为(0.84±0.52)、(0.71±0.45)分,对照组分别为(2.04±0.87)、(1.13±0.69)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积分和颈椎活动度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肌力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拔罐联合中频治疗CSR,曲度牵引联合中频治疗CSR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综合疗法 曲度牵引 中频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髌股关节炎的病因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宋娜 蒋金金 +1 位作者 马琪 胡文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7-480,共4页
髌股关节炎是膝骨关节炎的一种类型,是造成膝前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髌股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对于预防、治疗髌股关节炎,防止其进展为膝骨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了中外相关文献,旨在阐述髌股关节解剖结构与运动生理学特点... 髌股关节炎是膝骨关节炎的一种类型,是造成膝前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髌股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对于预防、治疗髌股关节炎,防止其进展为膝骨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了中外相关文献,旨在阐述髌股关节解剖结构与运动生理学特点,从髌骨位置、股骨滑车、Q角、髂胫束、内侧髌股韧带等静力结构异常和肌肉力量与协调性、膝周肌肉协同收缩率等动力结构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髌股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炎 生物力学 病因
原文传递
多靶点重复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金金 尹凯月 +2 位作者 宋娜 焦姣姣 胡文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观察初级运动皮质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4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骶神经根重复磁刺激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初级运动皮质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4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骶神经根重复磁刺激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双侧初级运动皮质(M1区)重复磁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压力指标、残余尿量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 两组患者最大膀胱压力、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182.5±42.3)ml]、残余尿量[(179.0±85.4)ml]及生活质量评分[(3.0±1.1)分]较对照组改善优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膀胱压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运动皮质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能够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膀胱的感觉功能, 减少残余尿量, 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磁刺激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初级运动皮质 骶神经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