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大分医科大学整形外科最新进展
1
作者 姚晓光 张英泽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7-267,共1页
关键词 日本 大分医科大学 整形外科 新进展 运动性外伤 人工关节置换术 风湿性关节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2009年至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胫骨平台骨折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2
作者 宇文培之 李栋正 +3 位作者 吕红芝 闫晓丽 杨娜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3-698,共6页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胫骨平台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按照入...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胫骨平台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按照入院年份划分为前、后5年2组: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骨折Schatzker分型,总结出10年期间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胫骨平台患者1 936例,男1 352例,女584例;男女比为2.32∶1。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其中男性为40~49岁,女性为50~59岁。A组793例,男女比为1.89∶1;B组1 143例,男女比为2.69∶1。A、B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发年龄段40~49岁(25.09%,199/793),B组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23.27%,266/1 143)。A、B两组≥50岁年龄段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均为体力劳动者占比最高,分别为57.12%(453/793)、52.58%(601/1 143)。A、B两组间职业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1 837例患者明确致伤原因,所有患者中跌落和室内活动损伤占比最高(41.92%,770/1 837)。A组交通事故伤占比最高(33.25%,248/769),B组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占比最高(48.88%,522/1 068)。两组致伤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调取了1 658例胫骨平台患者的X线片,其中高发骨折类型为Ⅱ型和Ⅵ型。A组Ⅵ型骨折占比最高(25.70%,157/611),B组Ⅱ型骨折占比最高(34.19%,358/1 047)。A、B两组的各骨折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流行病学特点为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为高发职业,跌倒和室内活动为最常见致伤原因,好发骨折类型为SchatzkerⅡ、Ⅵ型。前、后5年对比结果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有老龄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流行病学 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胫骨平台骨折
原文传递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田野 王娟 +12 位作者 陈伟 张飞 刘勃 刘松 杨光 陈霄 杨宗酉 张迪 孙家元 刘磊 殷兵 张如云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问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及Schatzker分... 目的 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问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及Schatzker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结果 共统计2 004例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占同期成人胫腓骨骨折的10.87%(2 004/18 432),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1.86% (2004/107648).男l 425例,女579例,男女比为2.46∶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 50岁(25.65%).高发骨折类型:AO分型为41-B型(67.91%),Schatzker分型为Ⅵ型(22.31%).A组1 033例,B组971例,分别占同期成人胫腓骨骨折的10.09%、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1.86%、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51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31.93%)、AO分型41-B型骨折构成比(71.06%)及Schatzker分型Ⅲ型、Ⅳ型骨折构成比(22.35%、19.88%)均显著高于A组(24.20%、64.96%、14.52%、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胫骨平台骨折占同期成人胫腓骨骨折的10.87%,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1.86%;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 50岁,AO分型41-B型骨折多见与前5年相比,后5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占同期成人胫腓骨骨折的比例、≥51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AO分型41-B型骨折构成比及Schatzker分型Ⅲ型、Ⅳ型骨折构成比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
原文传递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腕骨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松 陈伟 +13 位作者 朱燕宾 李彦森 殷兵 王海立 刘磊 孙家元 刘勃 杨宗酉 陈霄 张飞 田野 姬晨妮 李佳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腕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成人腕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类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腕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成人腕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类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腕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统计1181例成人腕骨骨折患者,占同期手部骨折的5.99%(1181/19712),占同期全身骨折的1.10%(1181/107648)。男967例,女214例,男女比为4.52: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30岁(33.28%);腕舟骨骨折构成比最高(72.99%)。A组453例,男女比为6.68:1,中位年龄为29岁,高发骨折类型为腕舟骨骨折(83.89%);B组728例,男女比为3.70:1,中位年龄为34岁,高发骨折类型为腕舟骨骨折(66.21%)。B组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和腕舟骨骨折所占比例显著低于A组,中位年龄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腕骨骨折占同期手部骨折的5.99%,占同期全身骨折的1.10%。成人腕骨骨折男性多见,好发于21—30岁;腕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骨骨折。与前5年比较,后5年骨折患者年龄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增高,多发腕骨骨折呈明显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 骨折 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松 陈伟 +13 位作者 朱燕宾 李彦森 殷兵 王海立 刘磊 孙家元 刘勃 杨宗酉 陈霄 张飞 田野 姬晨妮 李佳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统计30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占同期肱骨远端骨折的5.29%,占同期肘部骨折的3.39%,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24%。男197例,女106例,男女比为1.86:1。高发年龄段为青壮年,占63.70%;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高发类型为13-C2型(44.00%)。A组171例,B组132例,分别占同期肱骨远端骨折的5.40%、5.17%,占同期肘部骨折的3.72%、3.05%,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26%、0.22%,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男女比分别为1.44:1、2.67:1,青壮年患者构成比分别为58.48%、70.45%,13-C1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35.83%、18.10%,13.C3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14.17%、44.76%,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问骨折多见于青壮年人群,男性约是女性的2倍。与前5年相比,后5年患者男女比、青壮年及13-C3型骨折患者构成比均升高,而13-C1型骨折患者构成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流行病学 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原文传递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松 陈伟 +13 位作者 朱燕宾 李彦森 殷兵 王海立 刘磊 孙家元 刘勃 杨宗酉 陈霄 张飞 田野 姬晨妮 李佳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调查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者资料定为B组,统计性别、年龄、... 目的调查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者资料定为B组,统计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诊治肱骨髁上骨折3111例,占同期肱骨远端骨折的54.4%(3111/5723),占肘部骨折的34.8%(3111/8932),占全身骨折的2.5%(3111/126479)。男2018例,女1093例,男、女性患者1-10岁年龄段分别为1554、854例,构成比均最高,分别为77.0%(1554/2018)、78.2%(854/1093)。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分别为2693例(86.6%)和418例(13.4%),男女比分别为2.0:1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分别为1902例和1209例,分别占同期肱骨远端骨折的60.0%(1902/3168)和47.3%(1209/2555),占肘部骨折的41.4%(1902/4199)和27.9%(1209/4333),占全身骨折的2.9%(1902/65267)和2.0%(1209/61212),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男女比分别为1.9:1和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岁年龄段构成比分别为75.0%(1426/1902)和81.2%(982/1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伸直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85.4%(1624/1902)和88.4%(1069/1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本研究提示了10年间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伸直型骨折占多数。前、后5年相比,1~10岁年龄段构成比和伸直型骨折构成比升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流行病学 儿童 成年人
原文传递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松 陈伟 +13 位作者 朱燕宾 李彦森 殷兵 王海立 刘磊 孙家元 刘勃 杨宗酉 陈霄 张飞 田野 姬晨妮 李佳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及骨折分型等...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及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患者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段分布和骨折类型,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10年间共采集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378例,占同期手部骨折的1.92%,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35%。男311例(82.28%),女67例(17.72%)。青年组254例,构成比最高(67.20%)。右侧286例(75.66%),左侧92例(24.34%)。关节外骨折198例,构成比最高(52.38%)。A组200例,男女比为6.14:1,中位数年龄为34岁,青年组构成比最高(73.50%),A1型骨折构成比最高(53.50%);B组178例,男女比为3.56:1,中位数年龄为40岁,青年组构成比最高(60.11%),A1型骨折构成比最高(51.12%)。与A组比较,B组患者女性构成比高、年龄大、老年组构成比高、青年组构成比低、c1型骨折构成比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占手部骨折的1.92%,占全身骨折的0.35%。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好发于16~44岁,约3/4位于右侧。前、后5年比较,女性及老年患者呈增多趋势,青年患者及cl型骨折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
原文传递
2008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腕舟骨骨折的流行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松 杨宗酉 +16 位作者 陈伟 张如云 朱燕宾 殷兵 孙然 孙涛 赵海涛 王海立 程家祥 李彦森 刘磊 孙家元 刘勃 陈霄 田野 张飞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7-880,共4页
目的 调查并分析成人腕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5年间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成人腕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合并损伤、骨折类型... 目的 调查并分析成人腕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5年间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成人腕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合并损伤、骨折类型等数据,总结并分析成人腕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结果 5年间共诊治成人腕舟骨骨折482例,占同期腕骨骨折的66.21% (482/728),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0.92% (482/52 225).男389例,女93例,男女比为4.18∶1.男性和女性腕舟骨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21 ~30岁,骨折按AO分型,B型患者最多,占所有腕舟骨骨折的69.29%;AO分型A型、B型和C型男女比分别为1.75∶1、4.96∶1和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骨折按Herbert分型:B2型患者最多,占39.00%;Herbert分型A型和B型男女比分别为2.50∶1和5.35∶1,中位年龄分别为35岁和30岁,以上项目A型与B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159例患者合并同侧前臂及手腕部其他部位骨折,占所有腕舟骨骨折的32.99%.合并损伤患者和未合并损伤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7岁和2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腕舟骨骨折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30岁,B型骨折最常见;约1/3成人腕舟骨骨折合并同侧前臂及手腕部其他部位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 舟骨 骨折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1年至2013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雨雪天气下尺、桡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弛 杨宗酉 +6 位作者 刘勃 刘松 王娟 陈伟 刘月驹 王海立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调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雨雪天气下收治的尺、桡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尺、桡骨骨折。将雨雪天气诊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资料定为A组,... 目的调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雨雪天气下收治的尺、桡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尺、桡骨骨折。将雨雪天气诊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资料定为A组,非雨雪天气诊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资料定为B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AO/OTA分型、Colles分型及Smith分型等项目,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并对两组尺、桡骨骨折构成进行对比。结果共收治24997例骨折,尺、桡骨骨折3944例,左侧2097例,右侧1847例;男女比为1.11:1,平均年龄40.2岁。尺、桡骨骨折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50岁以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损伤部位以远端骨折最多(65.16%,2570/3944),Colles骨折占38.15%(1505/3944),Smith骨折占4.74%(187/3944)。A、B组尺、桡骨骨折分别为971、2973例,男女比分别为0.99:1和1.15:1;A组患者平均年龄[(41,5±21.8)岁]大于B组[(39.8±22.8)岁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4,P=0.032)。A、B组尺、桡骨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51~60岁,与B组比较,A组51-6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率较高,11~2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尺、桡骨远端骨折高发类型均为23.A型,损伤高发亚型为23.A2型。结论石家庄地区雨雪天易发生尺、桡骨骨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大的患者更易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流行病学研究 小地区分析
原文传递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3-2012年成人胫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松 杨宗酉 +8 位作者 陈伟 殷兵 刘磊 孙家元 王海立 朱燕宾 李彦森 赵海涛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调查成人胫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诊治的胫骨近端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3—200... 目的调查成人胫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诊治的胫骨近端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3—2007年资料定为Ⅰ组,2008—2012年资料定为Ⅱ组,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共诊治成人骨折107648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8432例,胫骨近端骨折3655例,占同期胫腓骨骨折的19.8%(3665/18432),占全身骨折的3.4%(3655/107648)。3655例成人胫骨近端骨折中,男性占70.5%(2575/3655),31~40岁组共707例,构成比最高(27.5%);女性占29.5%(1080/3655),41~50岁组共224例,构成比最高(20.7%)。按AO分型,41-A1型1227例,构成比最高(33.6%)。关节内骨折1651例,其中男1150例,女501例;关节外骨折2004例,男1425例,女579例,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918, P〉0.05)。Ⅰ、Ⅱ组分别为1909例和1746例,分别占同期胫腓骨骨折的18.7%(1909/10234)和21.3%(1746/8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364, P0.05)。Ⅰ、Ⅱ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5:1(1371/538)和2.2:1(1204/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583, P〉0.05);60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分别为8.4%(161/1909)和12.8%(224/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8.697, P〈0.01)。Ⅱ组41-B型构成比(39.5%,690/1746)高于Ⅰ组(35.1%,671/1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45, P 〈0.01);Ⅱ组41-C 型构成比(16.1%,281/1746)低于Ⅰ组(19.0%,362/1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77, P〈0.05)。结论近10年,成人胫骨近端骨折占胫腓骨骨折的19.8%,占全身骨折的3.4%。男性约占70%,多见于31~40岁;女性约占30%,多见于41~50岁。前后5年相比,60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升高了4.4%,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的构成比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飞 董天华 +8 位作者 陈伟 刘勃 田野 朱燕宾 陈霄 杨宗酉 杨光 刘松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性别、合并骨折及骨折类型构成的差异,为此类骨折的诊治、预防等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成人(...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性别、合并骨折及骨折类型构成的差异,为此类骨折的诊治、预防等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成人(≥16岁)浮膝损伤患者资料,排除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及假体周围骨折等。所有影像资料由经过培训的4名本院骨科住院医师进行整理分型,并由本院2名骨科主任医师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进行监督检验,统计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45岁患者为青年组,〉45岁患者为中老年组。结果5年间共诊治成人浮膝损伤204例208侧,占成人全身骨折的0.40%(204/52225),占成人股骨骨折的3.93%(204/5196),占成人胫腓骨骨折2.49%(204/8199)。其中男173例,女31例;年龄16~85岁;青年组153例,中老年组51例。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0.20%(138/153)和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808,P0.05)。 FraserⅠ型骨折87侧,Ⅱ型骨折121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Fraser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分别是70、40、16、30侧和17、12、5、18侧,两组各型骨折构成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字2=5.502,P〉0.05);Ⅱ型骨折中Ⅱb型骨折最少(21侧),Ⅱa、Ⅱc型骨折所占比例相近,但青年患者Ⅱa型(46.51%,40/86)骨折多于Ⅱc型(34.88%,30/86)骨折,中老年患者中Ⅱc型(51.43%,18/35)骨折较Ⅱa型(34.29%,12/35)骨折更多。结论青年男性为浮膝损伤的高危人群,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胫骨平台较股骨髁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且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流行病学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2010年至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维忆 张宁 +3 位作者 周亚莉 尚美双 叶丹丹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年龄≥60岁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并进...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年龄≥60岁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例按照入院年份划分为前5年组(A组,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和后5年组(B组,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间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12例,占同期上肢骨折的1.2%(312/25764),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4%(312/88886)。男64例,女248例,男女比为0.26∶1;年龄为60~93岁。骨折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其中男性为60~69岁,女性为60~69岁;跌倒伤和室内活动损伤占比最高(71.2%,222/312);高发骨折类型为11-A2、11-A3型;体重指数评价为超重及肥胖患者总数占比最高(58.7%,183/312)。A、B组患者的男女比(0.37∶1、0.22∶1)和高发年龄段(60~69岁)所占构成比[42.7%(38/89)、55.2%(123/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和体重指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占同期上肢骨折的1.2%,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4%。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为女性多于男性,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为更常见致伤原因,复杂骨折、超重及肥胖患者比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老年人 性别分布 肱骨外科颈骨折
原文传递
2008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浮肘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13
作者 张飞 陈伟 +10 位作者 田野 陈霄 刘勃 朱燕宾 刘松 殷兵 孙家元 刘磊 杨光 杨宗酉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5年间诊治的成人浮肘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浮肘损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结果5年间共诊治浮肘损... 目的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5年间诊治的成人浮肘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浮肘损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结果5年间共诊治浮肘损伤188例,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31%,占同期肱骨骨折的4.07%,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2.15%。男116例,女72例。≤50岁的患者占79.79%,男性多于女性,其中11~20岁年龄段患者相对较少。〉50岁的患者女性较多,占50岁以上患者的65.79%。57例(30.32%)合并121处其他部位骨折,其中31例合并手部骨折,22例合并胫腓骨骨折,15例合并股骨骨折等。浮肘损伤根据自行定义的分型标准:Ⅰ型112例,多见于41—5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76例,多见于1~10岁和21~30岁年龄段。Ⅱ型中Ⅱc型最少(16例),但在31~40岁年龄段患者中最常见。51—6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患者以Ⅱb型最常见,其余年龄段患者以Ⅱa型最常见。Ⅱa型骨折患者男女比最低,Ⅱb型骨折患者的男女比最高。结论浮肘损伤常见小于50岁的男性患者,常合并手部骨折和胫腓骨骨折。根据自行定义的浮肘损伤分型标准,Ⅰ型骨折多见,Ⅱ型中以Ⅱa型骨折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2012年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调查
14
作者 田野 董天华 +11 位作者 殷兵 朱燕宾 张飞 刘勃 陈霄 杨光 刘松 杨宗酉 孙家元 刘磊 张晓琳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的年龄、性别特征及结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新鲜儿童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 目的调查并分析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的年龄、性别特征及结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新鲜儿童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3岁、3~6岁、7~11岁、12~16岁。记录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性别及骨折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儿童长骨骨折( AO/PCCF)分型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共诊治儿童骨折8987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163例,胫骨近端骨折118例;胫骨近端骨折占儿童全身骨折的1.3%(118/8987),占儿童胫腓骨骨折的10.1%(118/1163)。118例胫骨近端骨折患儿中,男性80例(67.8%),女性38例(32.2%),男性多于女性。随患儿年龄增加,其骨折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胫骨近端骨折男女高发年龄均为12~16岁,年龄段构成比52.5%(62/118)。骨折AO/PCCF分型中,41t-E型骨折78例(66.1%,78/118),其中41t-E/7型骨折最多,45例(38.1%,45/118);41t-M 型40例(33.9%,40/118),其中41t-M/2型和41t-M/7型较多,各17例(14.4%,17/118)。不同年龄段41t-E/7型、41t-M/2型骨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657, Hc=32.702, P值均〈0.05)。结论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12~16岁,高发骨折类型为41t-E型,尤其是41t-E/7型。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的重点预防人群为大龄男性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儿童 性别分布 AO分型
原文传递
悉尼儿童医院及骨科近况
15
作者 王汉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143-1144,共2页
关键词 儿童医院 骨科疾病 治疗 澳大利亚
下载PDF
膝关节失衡综合征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月驹 秦士吉 +3 位作者 李升 陈伟 王娟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98-598,共1页
1886年,英国的John K Spender医生首次提出了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的概念,主要用来描述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几百年来,人们对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主流观点均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 1886年,英国的John K Spender医生首次提出了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的概念,主要用来描述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几百年来,人们对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主流观点均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主要是由于组成膝关节的软骨面退变引起[1],以这个理论为指导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以膝关节置换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疾病 不均匀沉降 膝关节失衡综合征 骨关节炎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解读
17
作者 任国伟 耿林丹 +2 位作者 任栋 姚双权 王鹏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被称作“沉默的杀手”,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疼痛、脊柱畸形,进而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之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但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仍然很低。本文结... 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被称作“沉默的杀手”,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疼痛、脊柱畸形,进而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之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但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仍然很低。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意见,对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进行解读,旨在提升医生和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该病的早期预防、诊治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指南解读
下载PDF
脊柱骨科病房陪护现状调查及管理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秋玲 王静 +4 位作者 李宝丽 张圣涵 付瑞瑞 苏俊才 庞建华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调查脊柱骨科病房的陪护状况,分析、寻找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采取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由专人收集所需要的各信息,分析陪护人员的构成因素以及原因。结果脊柱科病房的陪护人员存在率高达137%,陪护人员接受过培... 目的调查脊柱骨科病房的陪护状况,分析、寻找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采取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由专人收集所需要的各信息,分析陪护人员的构成因素以及原因。结果脊柱科病房的陪护人员存在率高达137%,陪护人员接受过培训的护工和有陪护经历的人仅有43例,比率仅为12.4%。陪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结论加强陪护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减少由陪护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房的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病房 陪护率 陪护管理
下载PDF
血栓风险评估与处置表在骨科预防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纯玲 张淑环 +3 位作者 崔妹娟 孙蕰茹 张向宇 李淑青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风险评估与处置表在骨科预防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骨科患者手术前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将血栓易患风险分为四个等级,即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极高度风险。并根据四个评估等级制定了... 目的探讨血栓风险评估与处置表在骨科预防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骨科患者手术前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将血栓易患风险分为四个等级,即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极高度风险。并根据四个评估等级制定了相应的筛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处置措施。结果骨科患者血栓风险评估率由17.7%增加到80.82%(P<0.05),D-二聚体的检测率由11%增长到93.13%(P<0.05),多普勒超声检查率由25%增长到75.34%(P<0.05),药物预防的起始时间由入院后(6.6±3.9)d缩短到(1.59±1.22)d。结论通过5年的临床应用,强化了临床骨科医师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意识,较大程度规范了骨科预防静脉血栓塞症的诊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栓风险 书面评估 预防处置 路径指导
下载PDF
小儿骨科全麻术后误吸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改艳 林倩 柳岩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3期3660-3661,共2页
全身麻醉是小儿骨科手术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麻醉方式。由于小儿的年龄、解剖生理特性不同于成人,手术全麻的风险性更高。小儿全麻术后常突然发生呕吐误吸,导致患儿呛咳,严重的可引起气道阻塞或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发生窒息,危及患儿生... 全身麻醉是小儿骨科手术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麻醉方式。由于小儿的年龄、解剖生理特性不同于成人,手术全麻的风险性更高。小儿全麻术后常突然发生呕吐误吸,导致患儿呛咳,严重的可引起气道阻塞或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发生窒息,危及患儿生命。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小儿骨科发生小儿全麻术后误吸15例,经过及时救治和护理,均有效防止了窒息发生,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骨科 误吸 患儿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