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 被引量:5
1
作者 郭非 赵庆荣 +2 位作者 张玉淼 任力 杨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脑外伤常规药物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的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压疮。患者随意自我锻炼。...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脑外伤常规药物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的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压疮。患者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和ADL的评定。结果康复组的FMA、ADL、LOTCA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康复
下载PDF
丰富康复训练与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38
2
作者 孙咏虹 吴冰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35-637,共3页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特性。神经可塑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出现在数周或数月内,通常归因于脑神经的可塑性。已证实将丰富环境和一般康复训练相结...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特性。神经可塑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出现在数周或数月内,通常归因于脑神经的可塑性。已证实将丰富环境和一般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丰富康复训练可以使大脑达到最佳的功能恢复。如何掌握丰富康复训练的时机和持续时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可塑性 丰富环境 康复训练 综述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惠莉 李玉敏 +1 位作者 赵巧艳 李红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737-73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早期综合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康复组早期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及治疗12周对患者进行运...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早期综合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康复组早期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及治疗12周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治疗12周时运动功能评级、日常生活能力评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综合康复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心脏术后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冰洁 李玉敏 李红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术后护理 康复 冠状动脉搭桥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肢体瘫痪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红玲 袁正华 +2 位作者 赵然 岳崴 王马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对痉挛性肢体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 TENS 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由专业治疗师一对一为患者进...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对痉挛性肢体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 TENS 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由专业治疗师一对一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40~60 min/次,1次/d,6次/周,共5周。TENS 组在应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患侧上下肢痉挛肌之拮抗肌(肱三头肌、伸指伸腕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等)的 TENS 治疗。采用波宽0.1 ms,频率100Hz 的方波脉冲电流刺激,刺激强度为患者耐受量、感觉舒服,并出现腕部背屈、踝、趾背屈,而不引起上下肢协同运动,1次/d,30 min/次,30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 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和 MAS 评定等级比较无差异,治疗后30d TENS 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张力下降,运动功能改善,各项评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NS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肌张力,改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康复 脑性瘫痪
下载PDF
视空间忽略症的康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红玲 孔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1 定义 视空间忽略症,主要以视觉形式表现,对身体一侧的事物,通常是左侧视野中的事物不注意[1,2].如请他读一张报纸上的通栏标题时,他只读右半侧而忽略了左侧半.
关键词 视空间忽略症 康复 临床表现 病因 发病机制 脑卒中
下载PDF
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红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分为超早期组 (病后 7天之内开始康复 ,47例 )和早期组 (病后 7~ 2 9天开始康复 ,46例 ) ,全部患者在病情稳定 ,生命体征平稳后 ,按早...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分为超早期组 (病后 7天之内开始康复 ,47例 )和早期组 (病后 7~ 2 9天开始康复 ,46例 ) ,全部患者在病情稳定 ,生命体征平稳后 ,按早期康复程序进行床边训练 ,每天 1次 ,每次 30min ,其余时间由患者家属帮助练习。结果 :治疗前两组资料可比 ,经平均 35天治疗后 ,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ADL及继发性损伤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部分脑卒中病例如在 1个月内开始康复 ,其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干预时间 偏瘫 中风 预后
下载PDF
河北省过敏性紫癜状况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3
8
作者 康天 孙伟力 +8 位作者 路晓飞 王丹 马银轩 郑有宁 翟晓颖 蒋秀芳 邵毅 刘虎 王新良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2期3502-3505,共4页
目的了解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性别、地域、年龄分布、主要感染诱因及分型变化趋势,分析环境、食品污染与过敏性紫癜疾病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的2008至2016年以人群为基础,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患过敏性紫癜的监测资料,计算... 目的了解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性别、地域、年龄分布、主要感染诱因及分型变化趋势,分析环境、食品污染与过敏性紫癜疾病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的2008至2016年以人群为基础,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患过敏性紫癜的监测资料,计算并分析过敏性紫癜儿童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分布情况及其主要感染诱因、分型构成的变化。结果 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女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10~14岁(年龄段)过敏性紫癜逐年增加;河北省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邯郸,其次为石家庄、唐山,最低为秦皇岛,其次为承德、张家口,各地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0.05);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患过敏性紫癜儿童首要感染诱因由细菌逐渐演变为支原体和病毒;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腹型紫癜的比例逐年上升,肾型紫癜的比例下降。结论随着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水平的加快,过敏性紫癜(尤其腹型紫癜)逐年增加,且污染严重地区较低污染地区过敏性紫癜发病率高,考虑空气、水源、食品污染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疾病的一系列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过敏性紫癜首要感染诱因有所变化,需要进一步重点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过敏性紫癜 河北省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变及外周血BCL-2、BAX、Caspase-3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玉淼 王红莲 +2 位作者 周宏斌 刘畅 樊金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03-2005,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流变学及外周血BCL-2、BAX、Caspase-3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流变学及外周血BCL-2、BAX、Caspase-3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测定血流变学指标及外周血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含量。结果:(1)治疗4周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而FMI、MBI和SIS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2)治疗4周时观察组患者HCT、ESR、WBV和FIB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3)治疗4周时观察组患者外周血BCL-2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而BAX和Caspase-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与Caspase-3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改善患者血流变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临床疗效 血流变 BCL-2蛋白 BAX蛋白 CASPASE-3蛋白
原文传递
脑卒中实验动物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红玲 赵巧艳 +1 位作者 王红莲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0-562,共3页
关键词 行为学检测 实验动物 脑卒中 感觉运动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运动区 设计应用 脑损伤后 方法介绍 药物干预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红玲 刘亚玲 +2 位作者 任力 郭非 刘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3-475,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言语障碍的发病情况和有关因素。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00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失语症的筛查和有关功能评定。结果: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发生率达43%,多发生在左侧半球的皮层或皮下区域。结论:言语障碍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言语障碍的发病情况和有关因素。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00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失语症的筛查和有关功能评定。结果: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发生率达43%,多发生在左侧半球的皮层或皮下区域。结论:言语障碍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有无伴发病及日常生活活动无关,与意识、认知功能、病变所在侧别、颜面失用、言语失用、吞咽功能和上下肢运动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言语功能障碍 发生 影响因素 发病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肽Y和皮质醇水平动态变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玉淼 刘敏 +2 位作者 曹慧芳 王红莲 樊金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87-2389,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肽Y(NPY)和皮质醇的动态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因ACI发病入院的患者共5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ACI组在住院第1、7、14、28天,对照组在入组第1天分别测定其...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肽Y(NPY)和皮质醇的动态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因ACI发病入院的患者共5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ACI组在住院第1、7、14、28天,对照组在入组第1天分别测定其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同时测定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析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点NIHSS、MMSE和ADL评分与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住院第1、7、14、28天的CRP、NPY、皮质醇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入院后第7天的CRP、NPY和NIHSS评分最高,MMSE评分和ADL评分最低(P<0.05);ACI组入院后第1天皮质醇水平最高,之后逐渐降低(P<0.05)。ACI组住院第1天的NIHSS评分和血清CRP、NPY、皮质醇呈正相关(P<0.05);MMSE评分、ADL评分与血清CRP、NPY、皮质醇呈负相关(P<0.05)。ACI组住院第7、14、28天的NIHSS评分和血清CRP、NPY呈正相关(P<0.05);MMSE评分、ADL评分与血清CRP、NPY呈负相关(P<0.05),和皮质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较正常人群升高,同时伴随着疾病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动态变化,和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神经肽Y 皮质醇
下载PDF
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中的特征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3 位作者 岳崴 刘春辉 潘拴针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上肢给予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确定上述神经中哪些更容易引出H反射,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及其与MAS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均较易引出H反射,引出率100%。桡神经所支配的指总伸肌不易(3例/42例,引出率7.14%)引出H反射。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5.89±3.66)ms、(25.71±3.26)ms;健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6.60±3.11)ms、(26.44±2.87)ms。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max/Mmax比值均数用中位数表示,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85和0.217;健侧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26和0.112,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在MAS不同级别中没有差异,而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中有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以及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MAS不相关;而患侧上肢尺神经Hmax/Mmax比值与MAS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上肢H反射与MAS存在一定关系,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可以成为临床评价痉挛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上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吴冰洁 郭记宏 +2 位作者 岳崴 曹慧芳 刘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51-2753,2760,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单纯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于每日上午行肢体功能康复;综合康复组在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于每日下午行高频rTMS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单纯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1/30)。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1,P=0.044)。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460,P=0.020);单纯康复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117);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与单纯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389)。治疗前3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3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0 d后综合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0 d后综合康复组与单纯康复组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20 d后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康复组30例患者在高频rTMS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患者均能耐受并完成治疗。结论高频rTMS结合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尤其是上肢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腓总神经损伤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敏 李嵩 +2 位作者 刘春辉 李红玲 石汉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腓总神经损伤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8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超短波、调制中频电疗法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康复锻炼。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用... 目的观察腓总神经损伤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8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超短波、调制中频电疗法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康复锻炼。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下肢功能,采用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MCRR)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0.00%,对照组为50.00%(P<0.01)。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超短波 调制中频电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Fugl—Meyer评定法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大鼠出血性脑损伤BDN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红玲 王马魁 +2 位作者 任力 陈维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2-785,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ICH)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55只。其中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40)、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40)、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40只)。...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ICH)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55只。其中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40)、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40)、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40只)。各组又分为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5只用于RT-PCR检测。实验组大鼠于术后第72h开始跑笼训练,其余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另外35只随机分为脑出血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假手术和正常组,每组5只,用于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BDNF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围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脑出血后第12hBDNF曾一度升高,第72h基本恢复正常。实验组随运动训练时间延长表达有上调趋势,第28d达高峰,较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RT-PCR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BDNFmRNA表达(第21—28d)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DNF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发生,运动训练可促进BDN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脑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化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冰洁 顾平 +2 位作者 崔冬生 耿媛 王铭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3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与正常老化小鼠SAMR1,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EE)和标准环境组(SE)2组,分别在EE和SE条件下培养8周。采用跳台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学...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3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与正常老化小鼠SAMR1,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EE)和标准环境组(SE)2组,分别在EE和SE条件下培养8周。采用跳台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跳台实验SAMP8和SAMR1小鼠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EE组均优于SE组,记忆成绩改善显著(P<0.05)。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SAMP8和SAMR1小鼠EE组找到平台的平均潜伏期均较SE组缩短,但EE对SAMP8小鼠的影响显著(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SAMP8和SAMR1 EE组小鼠轨迹大部分位于原平台象限,而SE组轨迹呈随机分布于各象限之中。结论:丰富环境刺激能有效地改善快速老化小鼠SAMP8的学习记忆能力,尤其记忆能力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学习 记忆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治疗脑卒中及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非 张玉淼 +2 位作者 杨静 岳崴 任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0-631,共2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和脑卒中后存在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和对照组。BTXA组注射BTXA,两组患者均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2周、1个月、...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和脑卒中后存在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和对照组。BTXA组注射BTXA,两组患者均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评定情况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2周,BTXA组MAS评定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BTXA组与对照组MAS评定等级、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注射BTXA可降低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同时积极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脑卒中 脑外伤 肌肉痉挛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敏 李嵩 +2 位作者 刘春辉 李红玲 石汉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桡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EMG)、运动...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桡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患肢功能及EMG、MCV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明显改善桡神经损伤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运动疗法 肌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出血性脑损伤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红玲 葛艳萍 +2 位作者 刘春辉 岳崴 曹慧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先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32)、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32)、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32)。各...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先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32)、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32)、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32)。各组又分为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4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4只用于RT-PCR检测。实验组大鼠于术后第72小时开始跑笼训练,其余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再将另外64只随机分为脑出血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第7天,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4只分别用于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GAP-43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围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实验组于脑出血后第12小时开始上调,持续到第7天,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于运动后第14天出现上调,第28天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RT-PCR结果:脑出血后第12小时GAP-43 mRNA表达一度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之后维持较高水平,直到第14—28天。实验组表达于第14—28天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P>0.05)。结论:GAP-43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发生,运动训练可促进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洲练 脑出血 大鼠 生长相关蛋白-4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