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存活心肌及心功能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亮 吴伟力 +4 位作者 苗青 薛玲 范卫泽 王聪 卫瑞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459-346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伴和不伴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存活心肌、心功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78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根据是否患糖尿病(糖尿病病程1年以上)分为糖尿病组(35例)和非糖尿病组... 目的对比分析伴和不伴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存活心肌、心功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78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根据是否患糖尿病(糖尿病病程1年以上)分为糖尿病组(35例)和非糖尿病组(43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系统(QCA)行量化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于PCI术后1 w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和m99Tc-MIBI SPECT,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LVEDV、LVESV均以体表面积(BSA)校正为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评价存活心肌和心功能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两组6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来评价预后,包括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冠脉搭桥、心肌梗死的发生。结果糖尿病组1级及2级侧支循环比率大于非糖尿病组(P<0.05),其他临床资料及介入治疗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1 w时左室功能指标LVEDVI、LVESVI、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随访时,两组LVEF较前显著增加(P<0.01)。两组静息及硝酸甘油介入后放射性缺损面积像素值无差异(P>0.05);两组静息时及硝酸甘油介入后病变区域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再次行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SPECT与1 w时比较:两组缺损面积像素值均明显减低(P<0.01);而两组缺损区域放射计数百分比均明显增高(P<0.05)。随访6个月,糖尿病组总的MACE与非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无论是否患糖尿病,如证实存在存活心肌且无明确禁忌,均应行再灌注介入治疗挽救存活心肌,改善心功能并减少中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塞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存活心肌
下载PDF
冠心病心室收缩同步性变化及其与心室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亮 傅向华 +5 位作者 马宁 吴伟力 李世强 张斌 杨新毅 魏玲格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室收缩同步性变化 心室功能 平衡结核素心室显像
下载PDF
有和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心功能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傅向华 刘君 +5 位作者 吴伟力 李亮 马宁 李世强 谷新顺 姜云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比较国人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和收缩同步性功能的变化。方法 连续入院的 16 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其中STEMI患者 116例和NSTEM... 目的 比较国人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和收缩同步性功能的变化。方法 连续入院的 16 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其中STEMI患者 116例和NSTEMI患者 5 2例 ,于梗死后 72h内行定量冠脉造影分析 (QCA) ,1周后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ERNA)和心室相位分析 (PA) ,测定左室功能参数。结果  (1)NSTEMI组中有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发作的比率显著高于STEMI组(30 77%vs 10 34% ;34 6 2 %vs 14 6 6 % ;6 1 5 4 %vs 2 4 14 % ,P均 <0 0 1) ,而心力衰竭并发率低于STEMI组 ,且CK和CK MB峰值分别较STEMI组低 5 5 33%和 5 8 6 0 % (P <0 0 5 )。 (2 )NSTEMI组多支病变、90 %~ 99%严重狭窄、C型病变和梗死相关血管 (IRA)TIMI Ⅲ级血流的比率均高于STEMI组 (P<0 0 5 ) ,而急性室壁瘤形成率低于STEMI组 (3 85 %vs 2 3 2 8% ,P <0 0 1)。 (3)NSTEMI组心室舒张功能参数PFR较STEMI组低 7 36 % (P <0 0 1) ,TPFR较STEMI组明显延长 4 75 % (P <0 0 1) ,心室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分别明显低于STEMI组 15 0 5 %、15 84 %、2 7 0 4 % (P <0 0 1)。结论 NSTEMI多支复杂血管病变明显高于STEMI并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心室功能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冠心病心室收缩同步性与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4
作者 李亮 傅向华 +4 位作者 杨新毅 魏玲格 吴伟力 刘君 苗青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心室收缩同步性(VSS)与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室相位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的定量测定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静息状态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较正...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心室收缩同步性(VSS)与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室相位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的定量测定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静息状态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较正常组存在VSS降低峰相位标准差(PSD)(16±8)°vs(9±4)°;心室相角程(PS)(65±24)°vs(36±9)°;FWHM(33±17)°vs(13±5)°,均P<0.01),而冠心病心绞痛(AP)的VSS早于LVSF受损,并且随着心肌缺血和坏死程度加重,VSS损伤越明显;AMI组PSD、PS、FWHM与LVEF有密切相关(r=-0.54,-0.66,均P<0.01)。VSS降低对LVSF有负性影响。结论VSS是反映冠心病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VSS变化在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价上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性核素血管显影术 心室收缩同步性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及侧支循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伟力 傅向华 +6 位作者 马宁 李世强 谷新顺 薛玲 刘君 苗青 李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17-722,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产生的缺血预适应独立于或协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发病6 h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梗死前48 h内有无心绞痛分成2组,有梗死前48 h内心...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产生的缺血预适应独立于或协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发病6 h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梗死前48 h内有无心绞痛分成2组,有梗死前48 h内心绞痛(PA)组24例、无梗死前48 h内心绞痛(NPA)组20例,每组再按有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管分成两亚组,PCI完成后对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进行TIMI分级评价,同时左心室造影,记录室壁运动记分(WMS)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监测心肌酶48 h,PCI完成后1周、4周末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比较前后显像缺损程度记分(SS)的变化,计算并比较两组及亚组间心肌挽救指数(MSI),第2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比较两组及亚组间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心室收缩同步性(LVSS)的差异。结果 PA组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显著低于NPA组[(1172±985)U/L比(2291±1267)U/L,P<0.05;(197±102)U/L比(316±144)U/L,P<0.05],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显示两组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无差异,PCI完成时PA组IRA无再流(no-reflow)发生率显著低于NPA组(8.3%比20%,P<0.05),WMS和INEDP也显著低于NPA组[分别为(5.39±0.91比7.11±1.27),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预适应 心绞痛 CK—MB PA 保护作用 同工酶 标记物 水平
原文传递
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6 位作者 杨新毅 魏玲格 李亮 马宁 吴伟力 李世强 张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方法 将 10 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0例、卡托普利治疗组 40例、氯沙坦治疗组 40例 ,并于AMI后 1周、4...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方法 将 10 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0例、卡托普利治疗组 40例、氯沙坦治疗组 40例 ,并于AMI后 1周、4周、2 8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和心室相位分析 ,测定左室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左室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 ,了解二者对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 ⑴AMI后 2 8周时卡托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 ,且卡托普利与氯沙坦作用相似。⑵AMI后 2 8周时 ,氯沙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32 .3 %(P <0 .0 1) ,左室峰射血率时间下降 15 .3 % (P <0 .0 5 ) ,同时左室高峰充盈率升高 44 .8% (P <0 .0 1) ,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下降 2 1.3% (P <0 .0 1)。⑶AMI后 2 8周时氯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相位延迟减轻 ,左室相角程、左室半高宽、左室峰相位标准差亦明显减少 ,且两药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AngI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 ,阻抑左室重塑过程 ,提高左室收缩的同步性 ,改善左室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疗法 氯沙坦 卡托普利 左室重塑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薛玲 吴伟力 李世强 谷新顺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通过ERNA,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直接行PCI和易化PCI3种治疗方式对AMI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AMI(前壁)患者2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70例、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3组患者于AMI后1周和28周分别... 目的通过ERNA,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直接行PCI和易化PCI3种治疗方式对AMI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AMI(前壁)患者2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70例、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3组患者于AMI后1周和28周分别行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峰射血率(PER)、峰射血率时间(TPER)]、舒张功能参数[峰充盈率(PFR)、峰充盈率时间(TPFR)]及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及自身前后比较行t检验。结果(1)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2)首次CAG结果显示,直接PCI组在PCI前CAG所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8.45%,6/71)明显低于溶栓组(31.43%,22/70)和易化PCI组(30.56%,22/72),Х^2=11.69和11.09,P均〈0.01。易化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O级率(98.61%,71/72)高于直接PCI组(88.73%,63/71),Х^2=4.35,P〈0.05。(3)AMI后随访28周,易化PCI组LVEF和PER为(50.45±6.23)%和(2.68±0.11)EDV/s,直接PCI组为(42.75±3.47)%和(2.18±0.08)EDV/s,t:2.08和2.13,P均〈0.05;TPER、PS、PSD前者分别为(151±16)ms、(41.92±16.75)。和(9.14±1.28)°,后者为(168±15)ms、(46.28±12.33)°和(10.77±4.26)°,t=2.10、2.19和2.45,P均〈0.05°(4)随访28周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6/72)和8.45%(6/71),溶栓组为54.29%(38/70),X^2=35.05和34.49,P均〈0.001。结论经桡动脉易化PCI治疗可在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AMI早期阻抑急性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功能和收缩的同步性,其效应优于直接PCI和单纯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收缩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性核素 心室显像术
原文传递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2 位作者 薛玲 吴伟力 李世强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Ⅱ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5例首次前壁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5例、卡托普利治疗组30例、缬沙坦治疗...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Ⅱ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5例首次前壁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5例、卡托普利治疗组30例、缬沙坦治疗组30例,并于AMI后1和28周分别行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左室整体收缩功能(LVSF)和左室局部射血分数(LrEF1~9),了解2种药物对AMI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计量资料组间及自身前后比较行t检验.结果 (1)AMI后28周时,缬沙坦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59.4±8.6)%与(44.9±8.4)%,t=3.87,P<0.01],左室峰射血率(LPER)升高[(3.89±1.01)舒张末期容积(EDV)/s与(2.84±1.05)EDV/s,t=4.16,P<0.01],LPER时间(LTPER)下降[(116±16)ms与(137±20)ms,t=2.16,P<0.05],而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1.09,1.77,P<0.05).(2)AMI后28周与1周比较,缬沙坦组不同部位左室局部射血分数LrEF2、LrEF4、LrEF5和LrEF6均明显升高[(71.6±18.8)%与(57.0±11.4)%,t=2.11 (78.1±16.8)%与(68.9±21.0)%,t=2.06 (70.5±16.9)%与(59.9±23.4)%,t=1.99 (58.1±9.0)%与(46.0±18.9)%,t=2.43 P均<0.05].AMI后28周时,缬沙坦和卡托普利组LrEF2、LrEF3、LrEF4、LrEF5、LrEF6、LrEF7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所提高(t=1.96~2.27,P均<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1.77,P均>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明显减轻前壁AMI后LVSF和LrEF的下降,且其效果与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功能 受体 血管紧张素 拮抗剂和抑制剂 卡托普利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与左室室壁瘤形成和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李世强 谷新顺 薛玲 赵运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左室室壁瘤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 AMI 患者64例,经左心室造影后分为左室室壁瘤组31例和无左室室壁瘤组33例。分别于发病后6 h、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左室室壁瘤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 AMI 患者64例,经左心室造影后分为左室室壁瘤组31例和无左室室壁瘤组33例。分别于发病后6 h、12 h、18 h 和1 d、2 d、3d、5 d 及24周采血检测 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再行左心室造影,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左室室壁瘤组发病后6 h、第5 d 和第24周血浆 BNP 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均为 P<0.05)。在相同血流动力学情况下,无论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是否升高(≥18 mm Hg),左室室壁瘤组患者 BNP 的峰值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患者。PCI 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每一节段室壁运动记分(WMS)和 LVEDP 各参数均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室壁瘤组 BNP 峰值水平与 PCI 后即刻 LVESVI、LVEDVI、WMS 和 LVEDP 呈显著正相关(r=0.56、0.60、0.52、0.77,均为 P<0.01),与 LVEF 呈显著负相关(r=0.72 P<0.01)。左室室壁瘤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患者(均为 P<0.05),且 BNP 峰值水平与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亦有显著相关(r=0.58,P<0.05)。结论血浆 BNP 水平在 AMI 后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中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者,且与左室重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提示 AMI 后 BNP 的过度分泌参与了 AMI 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室壁瘤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室壁瘤 利钠肽
原文传递
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右室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6 位作者 杨新毅 魏玲格 李亮 马宁 吴伟力 李世强 张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AIIA)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卡托普利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右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75例首次前壁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15例 )、卡托普利组 (30例 )和氯沙坦组 (30例 ...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AIIA)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卡托普利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右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75例首次前壁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15例 )、卡托普利组 (30例 )和氯沙坦组 (30例 ) ,并于AMI后 1、4、2 8周分别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ERNA)及心室相位分析 (PA) ,测定右室收缩功能 (RVSF)、右室舒张功能 (RVDF)和右室收缩同步性功能 (RVSS) ,了解两药物对AMI后右室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AMI后 2 8周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氯沙坦组右室射血分数和右室平均充盈率分别增加 12 .19%和 19.12 %(P <0 .0 5 ) ,右室高峰射血率时间、右室高峰充盈率时间分别降低 16 .2 1%(P <0 .0 1)、2 4.38%(P <0 .0 5 ) ,且氯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AMI后 2 8周时 ,氯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相位延迟减轻 ,氯沙坦组右室相角程、半高宽和峰相位标准差分别较常规治疗组降低 13.92 %、2 3.12 %和2 4.84%(P <0 .0 1,<0 .0 5和 <0 .0 1)。结论 :氯沙坦能明显减轻前壁AMI后右室功能的下降 ,提高右室收缩的同步性 ,且其效果与卡托普利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右室功能 氯沙坦 卡托普利 影响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军红 刘君 +4 位作者 傅向华 李世强 谷新顺 薛玲 赵运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梗死相关动脉校正的TI MI血流记祯法(CTFC)将同期入院的AMI患者(267例)经PCI治疗后分为有复流组(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梗死相关动脉校正的TI MI血流记祯法(CTFC)将同期入院的AMI患者(267例)经PCI治疗后分为有复流组(205例)和无复流组(62例)。测量2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同步性功能参数。结果:无复流组较有复流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延迟(17·01±11·33)∶(12·56±9·27)h,P<0·05;心肌酶肌酸激酶(CK)峰值明显增高(4283±3098)∶(2285±1586)I U/LP<0·01;糖尿病比例、侧支循环良好比例明显降低,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比例、室壁瘤发生率、Killip分级≥2级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直接支架术治疗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左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且无明显侧支循环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病理性Q波导联数、心肌酶CK峰值为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显示无复流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大于有复流组,P<0·05。无复流患者的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均明显受损(P<0·05,P<0·01);心室收缩同步功能亦明显下降,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左前降支近段闭塞且无明显侧支循环、病理性Q波导联数、CK峰值、无梗死前心绞痛明显相关;PCI后无复流现象增加梗死面积,影响AMI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室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原文传递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阻抑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薛玲 吴伟力 李世强 谷新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通过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方法,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易化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发病10h内的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3例,随机分... 目的:通过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方法,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易化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发病10h内的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3例,随机分为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另选择同期入院且一般临床资料匹配,但仅行溶栓治疗的70例患者为溶栓组。3组患者分别于AMI后1周、28周行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及反常容积指数(PVI),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①直接PCI组在PCI前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明显低于溶栓组和易化PCI组(8.45%:31.43%,χ2=11.69;8.45%:30.56%,χ2=11.09;均P<0.01)。易化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3级率高于直接PCI组(98.61%:88.73%,χ2=4.35,P<0.05)。②AMI后28周随访时,易化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PER)较溶栓组增高(t=2.21、2.29,均P<0.05),同时左室峰射血率时间(TPER)、PVI降低(t=2.41、2.37,均P<0.05);易化PCI组LVEF、PER较直接PCI组增高(t=2.08和2.13,均P<0.05),同时TPER、PVI降低(t=2.10、2.49,均P<0.05)。③随访28周,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MACE发生率均低于溶栓组(8.33%:54.29%,χ2=35.05;8.45%:54.29%,χ2=34.49;均P<0.01);3组间主要脏器大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入径易化PCI治疗可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AMI早期阻抑AMI急性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其效应优于直接PCI和单纯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心室重构 血管成形术 易化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内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马宁 吴伟力 李世强 李亮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 6h内的C反应蛋白 (CRP)水平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76例首次前壁AMI患者于发病 6h内测定血浆CRP水平 ,分为A组(CRP≥ 3mg/L ,2 0例 )和B组 (CRP <3mg/L ,5 ...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 6h内的C反应蛋白 (CRP)水平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76例首次前壁AMI患者于发病 6h内测定血浆CRP水平 ,分为A组(CRP≥ 3mg/L ,2 0例 )和B组 (CRP <3mg/L ,5 6例 ) ,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每例均随访 6个月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CAG)行定量CAG分析 (QCA)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期间和 6个月随访时主要恶性心血管事件 (MACE ,急性支架内再闭塞、再梗死、靶血管重建、心源性死亡 )的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多于B组 (2 5 .0 0 %∶ 0 % ,P <0 .0 1) ,6个月随访CAG最小管腔直径(MLD)明显小于、晚期丢失明显高于B组 [(1.80± 0 .5 7)∶(2 .2 3± 0 .31)mm ,(0 .96± 0 .37)∶(0 .5 1± 0 .18)mm ,均P <0 .0 5 ],再狭窄率A组明显高于B组 (4 1.18%∶16 .0 7% ,P <0 .0 5 )。且经多因素相关分析AMI发作后 6h内CRP≥ 3mg/L是住院期间MACE的惟一独立预测因子 (OR =6 .98,P <0 .0 1)。结论 :AMI发作后 6h内CRP水平对直接PCI术后的近期和远期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其与室壁瘤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薛玲 吴伟力 李世强 谷新顺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IL-8浓度水平变化结合同时导管法左心室造影(LVG)心室容积、压力及形态的变化,探讨IL-8在AMI后急性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IL-8浓度水平变化结合同时导管法左心室造影(LVG)心室容积、压力及形态的变化,探讨IL-8在AMI后急性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将首次前壁AMI患者62例根据入院即刻LVG结果分为LVA形成组(29例)和无LVA组(33例)。均于发病后6、12、18、24、48、72h采血检测IL-8。于PCI完成后即刻及6个月复查时行LVG,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记分(WMS)、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随访6个月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LVA形成组自AMI发作至再灌注时间较无LVA组明显延长(t=2.35,P〈0.05),同时KillipⅢ级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A组(x^2=12.63,P〈0.05)。②LVA形成组血浆IL-8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无LVA组[(0.64±0.08)μg/L与(0.53±0.09)μg/L,t=2.17,P〈0.05],同时峰值时间显著早于无LVA组[(8.12±2.01)h与(10.5±2.65)h,t=2.42,P〈0.05]。③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LVA组LVEF、LVESVI、LVEDVI、WMS和LVEDP各参数均优于有LVA形成组[t值分别为2.57,2.02,2.32,2.43,1.99;2.55,2.41,2.22,2.17,2.62,P均〈0.05)。④LVA形成组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间梗死后心绞痛、NYHAI〉3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无LVA组患者[(18.51%与3.03%,x^2=14.92;40.74%与18.18%,x^2=23.27;17.24%与3.03%,x^2=16.01;P均〈0.05)。结论血浆IL-8水平在AMI后LVA形成患者中明显高于无LVA者,且与左心室重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提示心肌血管免疫炎症递质IL-8的过度激活参与了AMI后LVA的形成过程,并影响着AMI后左心室重枸和LVA的主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壁瘤 白细胞介素-8 心功能
原文传递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判定存活心肌的价值
16
作者 吴伟力 傅向华 +6 位作者 马宁 谷新顺 李世强 李亮 刘君 姜云发 郝国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 应用99mTc MIBI心肌断层显像 (SPECT)评价冠状动脉内心电图 (IC ECG)判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5 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 (LAD)达到TIMI3... 目的 应用99mTc MIBI心肌断层显像 (SPECT)评价冠状动脉内心电图 (IC ECG)判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5 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 (LAD)达到TIMI3级血流后IC ECG自PTCA导引导丝尾端引出作为参照基线 ,在进一步球囊扩张时IC ECGST段再次抬高大于 0 2mV时认为具有判定梗死相关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意义。测定并比较急性期及恢复期左心室梗死相关区域节段性缩短率 (LVSS)与射血分数 (LVEF) ,梗死区域存活心肌通过恢复早期静息与硝酸甘油介入两次99mTc MIBISPECT量化判定。结果  41例病人 (A组 )行直接PTCA时IC ECGST段明显抬高 ,15例 (B组 )未出现相应变化 ,A组LVSS、LVEF在恢复期均显著大于B组 ,两次99mTc MIBISPECT显示 ,硝酸甘油介入后显像A组梗死缺损区面积明显减少 ,核素放射性计数百分比亦明显增加 ,B组则无明显改变 ,说明A组梗死区域有较多存活心肌 ,与IC ECTST段抬高意义一致。结论 直接PTCA过程中可通过球囊扩张时IC ECGST段抬高变化初步判定梗死相关区域的心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心肌梗塞 心肌活性 PICA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