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中楼 崔坤 孟晋启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9期855-860,共6页
本文总结了近5年运动对心血管疾病保护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不同类型运动对心血管参数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运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可能作用机制和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制定原则等方面探讨运动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运动 心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 个性化运动方案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金鑫 李拥军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女性不同肥胖测定指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兰所 郝玉明 +8 位作者 崔炜 刘凡 祖秀光 刘素云 刘金明 王珊 郑群 薛燕 牟丽娜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评估女性中腰围(WC)、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与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不同危险因素的筛选切点。方法:选择在我院女性体检者共1 298名,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估WC、WHR、BMI与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评估女性中腰围(WC)、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与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不同危险因素的筛选切点。方法:选择在我院女性体检者共1 298名,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估WC、WHR、BMI与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筛选切点,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年龄因素影响。结果:WC、WHR、BMI均与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密切,三者对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相似,对女性人群中至少一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筛选切点分别为83.0cm、0.824、24.69kg/m^2。结论:在女性中WC、WHR、BMI是预测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三者对其预测能力没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 血脂紊乱 2 型糖尿病 腰围 腰臀比 体重指数
下载PDF
别嘌呤醇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增新 李拥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772-773,共2页
关键词 别嘌呤醇 尿酸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结局:GLP-1RA与SGLT-2i可联合应用吗?
5
作者 王景如 刘素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8期739-742,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一个关键目标,现有证据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是两类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降糖药物,联合应用是...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一个关键目标,现有证据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是两类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降糖药物,联合应用是否可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上取得更大获益,现就其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心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王鸿超(综述) 郭炳彦(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特异性并发症,是独立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心肌损伤。心肌细胞的代谢异常和受损细胞器的聚集与DCM的发病机制有关。自噬通过降解和回收受损...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特异性并发症,是独立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心肌损伤。心肌细胞的代谢异常和受损细胞器的聚集与DCM的发病机制有关。自噬通过降解和回收受损细胞器,在维持细胞稳态中起着关键作用。糖尿病心肌细胞中存在自噬紊乱,有针对性的调节适宜的自噬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DCM的发生发展。本文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自噬状态作一综述,探讨DCM中调控自噬变化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介绍了DCM治疗方面靶向自噬的潜在药物治疗策略,旨在为DCM的早期干预和药物研发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自噬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平板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苑 任鹏涛 +1 位作者 王自辉 杨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参数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50例,硝酸酯类药物及溶栓、降脂、降压、降糖等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地奥心血康胶囊,疗程28 d,疗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参数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50例,硝酸酯类药物及溶栓、降脂、降压、降糖等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地奥心血康胶囊,疗程28 d,疗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运动平板试验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9例次(87.5%),对照组总有效36例次(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后观察组运动平板试验阳性7例(12.5%),低于对照组运动平板试验阳性例数14例(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时间、运动量、代谢当量,改善缺血性心电图ST-T段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奥心血康胶囊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运动平板试验 地奥心血康胶囊
原文传递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石鑫 台立稳 +4 位作者 刘素云 张瑞宁 王蕾 裴观辉 张雪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490-493,498,共5页
目的评估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合并脑血管病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OSAS)患者临床事件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3年1月合并脑血... 目的评估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合并脑血管病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OSAS)患者临床事件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3年1月合并脑血管病的OSAS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失访2例,对照组患者失访4例。试验组(n=38)接受CPAP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n=36)仅接受药物治疗。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5年,试验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总数9例(非致死性卒中8例,心血管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总数17例(非致死性卒中12例,致死性卒中1例,非致死性心血管病3例,心血管死亡1例)。试验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7%比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给予CPAP治疗后,患者血压在12个月及24个月时较初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并脑血管病的OSAS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合并高血压的OSAS患者的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柳 张瑞宁 +3 位作者 田小超 郭炳彦 刘素云 李拥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将冠心病患者...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将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分选出的CD14^++CD16^+单核细胞与健康志愿者的EPC体外共培养观察其对EPC的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后,将CD14^++CD16^+单核细胞与EPC共培养的细胞移植进入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观察其对大鼠缺血心肌新生血管密度、坏死心肌面积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与健康志愿者的EPC体外共培养后增殖能力、黏附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移植4周后模型组、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左心室梗死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且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模型组(P<0.05),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模型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升高,并抑制EPC修复及逆转左室重塑,改善心肌功能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CD14^++CD16^+单核细胞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性格及需要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振红 苏便苓 +2 位作者 李拥军 李素艳 闫丽娜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3期1800-1801,共2页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性格 需要 独生
下载PDF
河北省深泽县气温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汪雁博 王士敏 +4 位作者 王琦伟 张盼 赵伟强 苑建房 傅向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河北省深泽县气温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深泽县医院的AMI病例,调取深泽县气象台研究期间每日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当日温差以及前2日的温差.比较AMI发病日、... 目的探讨河北省深泽县气温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深泽县医院的AMI病例,调取深泽县气象台研究期间每日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当日温差以及前2日的温差.比较AMI发病日、AMI频发日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AMI发病日与无发病日的气温差异.建立多元回归分析的模型,分析气温变化与AMI发病的相关性.结果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深泽县医院累计收治AMI患者181例,其中男性139例、女性42例,≥65岁的患者98例.研究期间共计638d,有AMI发病天数为147d,无发病天数为491d.AMI发病当日低温和平均温度低于无发病日(P<0.05).AMI频发日当日高温、当日低温和当日平均气温低于非频发日(P<0.0l).男性AMI发病日前2日温差低于无男性AMI发病日(P=0.015).女性AMI和老年AMI发病日与无女性AMI发病日当日温度、前1日温度和前2日温度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年轻AMI发病日当日高温、当日低温、当日平均气温和前2日温差明显低于无年轻AMI发病日(P均<0.05).根据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为:y=0.196-0.003x2-0.022x4,b0=0.196,b2=-0.003,b5=-0.022,经检验,偏回归系数-0.003,-0.022的P值分别为0.042和0.021,按α=0.05水平判断显著性意义.结论AMI发病与气温因素相关,年轻AMI和男性AMI患者受气温因素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气温 男性 年龄 相关性
下载PDF
腰臀比对女性公务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预测力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兰所 郝玉明 +1 位作者 郑群 牟丽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评估女性公务员腰臀比(WHR)对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4153名高等院校2006年参加体检的女性公务员,按WHR值定义分为4个组:〈0.80、0.80-〈0.84、0.84~〈0.90、≥0.90。每个组以健康体检方案适应的规... 目的评估女性公务员腰臀比(WHR)对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4153名高等院校2006年参加体检的女性公务员,按WHR值定义分为4个组:〈0.80、0.80-〈0.84、0.84~〈0.90、≥0.90。每个组以健康体检方案适应的规则统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结果将WHR≥0.84与WHR〈0.80组比较,显示血压升高(收缩压)、血脂紊乱(TG升高和HDL—C降低)、空腹血糖升高;这些变量的OR值升高与WHR〈0.8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使校正吸烟、年龄、BMI后仍保持这种趋势。0.80≤WHR〈0.84组与WHR〈0.80组比较仅HDL—C显示降低。结论WHR≥0.84是一个警戒线,超过界限,预示增加了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臀比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临床预测力 女性公务员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的心血管损害与炎性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庆日 郑光波 张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3期71-72,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反应性自身免疫疾病。重症RA常合并关节外表现,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研究结果表明。RA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可能与RA患者的长期慢性...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反应性自身免疫疾病。重症RA常合并关节外表现,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研究结果表明。RA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可能与RA患者的长期慢性全身性炎性反应有关,炎性反应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发展。现对RA的心血管损害中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性炎性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损害 心血管系统损害 RA患者 自身免疫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关节外表现
原文传递
RNA干扰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现状和展望
14
作者 李淑琴 朱嘉宝 武宇洲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3-898,共6页
RNA干扰可特异性使目的基因沉默,具有高效、特异和低毒的特点,正逐渐成为研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重要工具。本文就RAN干扰的研究简史、作用机制、在心血管疾病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的研究、RNA干扰的局限性及改善策略和... RNA干扰可特异性使目的基因沉默,具有高效、特异和低毒的特点,正逐渐成为研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重要工具。本文就RAN干扰的研究简史、作用机制、在心血管疾病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的研究、RNA干扰的局限性及改善策略和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展望作一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RNA 小分子干扰 心血管疾病 肌细胞 心脏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血脂与心力衰竭风险的因果关系及冠状动脉疾病的中介作用: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航天 赵妍 +4 位作者 龚昂未 张帅丹 管成健 陈树晨 肖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究血脂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中介效应。方法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方法,对欧洲人群中的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究血脂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中介效应。方法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方法,对欧洲人群中的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与心力衰竭的因果关系进行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此外,采用中介分析方法探究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中介效应。结果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血脂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其中甘油三酯(OR=1.15,95%CI 1.09~1.2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15,95%CI 1.05~1.25)和载脂蛋白B(OR=1.16,95%CI 1.07~1.26)水平的升高与心力衰竭风险呈正相关。此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88,95%CI 0.84~0.93)和载脂蛋白A1(OR=0.92,95%CI 0.87~0.97)水平的升高与心力衰竭风险呈负相关。敏感性分析验证了以上结果的稳健性。中介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疾病在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心力衰竭风险的因果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分别为10.63%、16.72%、18.78%、16.14%和23.82%)。结论孟德尔随机化方法表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会增加心力衰竭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水平升高则可能降低该风险。冠状动脉疾病在这一因果联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心力衰竭 孟德尔随机化 中介分析
下载PDF
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2在疾病中的作用
16
作者 王科科 肖冰 鲁静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9-2386,共8页
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2(Poldip2)是由人Poldip2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最初因与人DNA聚合酶δ的p50亚基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结合而被发现。Poldip2与NADPH氧化酶4型亚基结合促进活性氧的产生,并在细胞骨架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P... 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2(Poldip2)是由人Poldip2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最初因与人DNA聚合酶δ的p50亚基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结合而被发现。Poldip2与NADPH氧化酶4型亚基结合促进活性氧的产生,并在细胞骨架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Poldip2参与DNA复制、DNA损伤修复、线粒体功能、细胞外基质调节、细胞周期、细胞黏附和迁移等多种细胞活动。本文总结了Poldip2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和内分泌疾病等疾病中的作用,为探索Poldip2作为疾病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2 活性氧 线粒体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代爱辉 刘德敏 谷国强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1-715,共5页
AGEs是还原糖与氨基酸、脂质或DNA之间的非酶糖基化反应形成的一组异质性化合物。高血糖时AGEs加速生成,参与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AGEs在T2DM心血管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糖尿病 2型 心血管并发症
原文传递
NF-κB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昌勇 尚海宠 王亚玲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6期568-571,共4页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一类广泛存在的、调控着多种基因转录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NF-κB是细胞中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通常以p50-p65异二聚体的形式与其抑制性蛋白结合而呈非活化状态。NF-κB的不适当表达和激活与...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一类广泛存在的、调控着多种基因转录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NF-κB是细胞中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通常以p50-p65异二聚体的形式与其抑制性蛋白结合而呈非活化状态。NF-κB的不适当表达和激活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以NF-κB为治疗靶点的药物研究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思路。本文就NF-κB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其与肝星形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NF-ΚB信号通路 肝星形细胞 髓样分化因素88 p50-p65异二聚体及其抑制性蛋白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付冰 谷新顺 +4 位作者 汪雁博 范卫泽 姜云发 李一 傅向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03至2015-12就诊的明确诊断为NSTEMI且行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TA组,n=40)和氯吡格雷组(CA组,n=40...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03至2015-12就诊的明确诊断为NSTEMI且行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TA组,n=40)和氯吡格雷组(CA组,n=40)。所有入选患者均择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CI相关参数、术前和术后24h、72h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分布比例、置入支架平均长度及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TA组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校正的TIMI帧数(CTFC)均小于CA组(P<0.05)。TA组左回旋支(LCX)的CTFC与C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及慢血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水平均低于C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和72hMDA水平均较基线水平上升(P<0.001)。术后24hTA组患者MDA水平明显低于CA组患者(P=0.023),术后72h,TA组患者MDA水平下降更明显(P=0.043)。两组患者术后24h和72hSOD水平均较基线水平下降(P<0.001)。术后24hTA组患者SOD水平明显高于CA组患者(P=0.013)。术后72h,两组患者SOD水平均有所上升,TA组患者MDA水平上升更明显(P=0.049)。随访30天内,两组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改善NSTEMI患者行PCI后心肌微循环状态,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3
20
作者 汪雁博 谷新顺 傅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83-2088,共6页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观察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AMI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文...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观察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AMI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文献,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5年9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按预先设计的表格提取资料,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治疗时间、年龄、样本量、剂量及评价指标。纳入文献首先进行异质性分析,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值)及其95%CI为合并效应量。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AMI患者875例,方法学质量评价均为B级。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AMI患者再通率〔OR=2.63,95%CI(1.95,3.54)〕、完全再通率〔OR=2.85,95%CI(2.09,3.89)〕高于尿激酶,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OR=0.42,95%CI(0.27,0.65)〕、轻微出血发生率〔OR=0.52,95%CI(0.33,0.81)〕、出血发生率〔OR=0.41,95%CI(0.28,0.62)〕低于尿激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尿激酶治疗AMI患者严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24,95%CI(0.05,1.12),P=0.07〕。结论与尿激酶相比,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AMI患者血管再通率高,MACE发生率低,出血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出血 META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