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河北省27家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学臣 杜宏伟 +33 位作者 田慧 赵东强 陈雷 纪晨光 姜慧卿 于卫芳 于永礼 王军民 王丽华 兰永臻 刘丽波 刘改芳 刘国祥 闫再宏 李志婷 李建辉 李炳庆 吴明利 沈毅慧 张向梅 张杰 张金宝 周胜云 孟杰 赵俊精 姜东春 徐超 高会斌 郭永泽 韩占波 靳海峰 熊英 冯志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河北省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方式,对河北省27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查,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月1日—4月10日)与2019年同期河北省消化内镜诊疗工作开展情况及变化...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河北省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方式,对河北省27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查,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月1日—4月10日)与2019年同期河北省消化内镜诊疗工作开展情况及变化。结果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化内镜检查总量同比减少46.0%,内镜治疗量同比减少40.9%,以2月降低最为明显。急诊胃镜诊疗总量下降,但急诊胃镜在所有内镜检查中的占比较2019年同期显著增高(2.0%vs.1.8%,P<0.0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内镜治疗中占比较2019年同期显著增高(14.8%vs.11.4%,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河北省消化内镜检查量及治疗量均较2019年同期显著下降,但急诊胃镜和ERCP比率同比增长,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危急重症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诊治。本研究为今后国家医疗系统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内镜 急诊胃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疫情防控
下载PDF
医院消化内镜消毒与管理
2
作者 赵东强 姜慧卿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内镜消毒 消化内镜 管理 医院 临床应用 消毒灭菌 内镜检查 医疗安全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婕琳 赵东强 《胃肠病学》 201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全世界范围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诸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改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预测和评估作用,抗氧化应激有望成为消化...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全世界范围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诸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改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预测和评估作用,抗氧化应激有望成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靶点。本文就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氧化性应激 活性氧 食管肿瘤 胃肿瘤
下载PDF
TFF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冯丽英 马丽 秦玉彩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82-85,共4页
TFF是一族主要表达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分子多肽,包括乳腺癌相关肽、解痉多肽和肠三叶因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黏膜的完整性和促进损伤黏膜的修复。近年研究发现TFF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TFF是一族主要表达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分子多肽,包括乳腺癌相关肽、解痉多肽和肠三叶因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黏膜的完整性和促进损伤黏膜的修复。近年研究发现TFF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对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进一步研究TFF在消化系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将为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 肽类 消化系统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与上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飞 姜慧卿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3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抗血小板药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常规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以消化道出血为突出表现的小肠间质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晓鹏 牛宏垚 +3 位作者 郭昱 姚冬梅 张晓岚 任锡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15-1215,共1页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出血
下载PDF
212例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霍晓霞 张晓岚 +1 位作者 赵玉斌 田慧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3期2063-2064,共2页
关键词 胃肠出血 结肠镜检查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2与几种消化系统疾病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 戴二黑 姜慧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00-407,共8页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包括内源性大麻素物质、特异性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和CB2.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众多的生理效应和病理生理角色.本文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包括内源性大麻素物质、特异性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和CB2.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众多的生理效应和病理生理角色.本文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CB2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胰腺炎、肝脏疾病及消化系肿瘤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2 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性肠病 胰腺炎 肝脏疾病 消化系肿瘤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姜慧卿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内镜诊断
下载PDF
规范内镜操作,提高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丽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5期445-445,共1页
在当前上消化道肿瘤临床研究中,中晚期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10%-20%,而早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5%,只要通过相应的内镜治疗,可彻底扫除病灶使病情得到有效遏制。癌症防治的唯一出路为"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世... 在当前上消化道肿瘤临床研究中,中晚期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10%-20%,而早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5%,只要通过相应的内镜治疗,可彻底扫除病灶使病情得到有效遏制。癌症防治的唯一出路为"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早期发现是提高癌症治疗率的关键。只要早期发现,90%的癌症完全可以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肿瘤 电子染色内镜 化学染色
下载PDF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循证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慧卿 刘学臣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12期36-40,共5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急性大量失血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其中而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大部分系由静脉曲...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急性大量失血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其中而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大部分系由静脉曲张破裂所引起的。肝硬化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早期病死率为30%~50%,幸存者中再出血的发生率高达70%。近来也有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高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循证治疗 门脉高压性胃病 上消化道大出血 食管胃底 常见并发症 肝硬化患者
下载PDF
重视循证医学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慧卿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胃肠病学 肝病学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与消化系统疾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惠玲 姜慧卿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109-1112,共4页
  正常机体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存在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成分,对维持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关键词 连接蛋白类 消化系统疾病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并消化道出血1例
14
作者 高玲玲 解淑蕊 +2 位作者 房澍名 张晓岚 任锡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969-970,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肠出血 误诊
下载PDF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15
作者 石蕾 解淑蕊 +2 位作者 房澍名 张晓岚 任锡玲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5期446-447,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晓岚 王占魁 姜慧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疾病 氧化应激 HSC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细胞损伤 NAFLD 脂质过氧化 酒精性
下载PDF
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8
17
作者 周锦 高娉 +8 位作者 马宁 曹丹丹 谢颖 曹雯雯 周美琪 员美娜 杨慧 张雷 丁树荣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应用欧洲营养筛查方法(NRS 2002)分析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并探讨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合理性。方法:选取694例住院病人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调查,依据病人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和营养支持的类型,分析营养支持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目的:应用欧洲营养筛查方法(NRS 2002)分析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并探讨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合理性。方法:选取694例住院病人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调查,依据病人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和营养支持的类型,分析营养支持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在694例住院病人中,营养不良率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为14.0%和27.5%。有营养风险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的病人(P<0.01)。有营养问题的病人中接受营养支持者占总支持人数的81.7%,而无营养风险的病人中接受营养支持者占总支持人数的18.3%。在营养风险病人中,给予营养支持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在营养风险病人中,肠内营养(EN)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接受肠外营养(PN)者。结论:采用NRS 2002对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率的调查,可有效地鉴别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并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2002 住院病人 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黏着斑激酶酪氨酸磷酸化促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晓岚 霍晓霞 +2 位作者 申建刚 魏娟 姜慧卿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肝纤维化发生中,黏着斑激酶(FAK)酪氨酸磷酸化与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关系,并从细胞周期角度探讨其促HSC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BDL)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 目的探讨在肝纤维化发生中,黏着斑激酶(FAK)酪氨酸磷酸化与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关系,并从细胞周期角度探讨其促HSC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BDL)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AK(Tyr39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在肝组织中的含量。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有少量α-SMA分布,随着肝纤维化发展,α-SM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肝组织中p-FAK(Tyr397)、cyclin D1及CDK4蛋白表达逐渐增加,造模4周时达峰值。多元相关分析示α-SMA与p-FAK(Tyr397)正相关(r=0.964,P<0.01);α-SMA与cyclin D1、CDK4正相关(r=0.953,0.906;P<0.01);p-FAK(Tyr397)与cyclin D1、CDK4亦明显正相关(r=0.969,0.893;P<0.01)。结论FAK磷酸化促HSC增殖及肝纤维化形成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黏着斑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丹参单体IH764-3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房澍名 李春生 +4 位作者 安君艳 敦志娜 姚冬梅 刘蕾 张晓岚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单体IH764-3对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凋亡等细胞行为的影响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采用直接细胞计数法、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HSCs增殖;透射... 目的:探讨丹参单体IH764-3对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凋亡等细胞行为的影响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采用直接细胞计数法、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HSCs增殖;透射电镜、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HSCs凋亡;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ERK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①H2O2具有刺激HSCs增殖的作用;②丹参单体IH764-3剂量依赖性抑制H2O2刺激的HSCs增殖;③Annexin-V/PI检测显示,10 mg/L,20 mg/L,30 mg/L及40 mg/L IH764-3干预48 h后各组凋亡率分别为6.35%、9.28%、15.10%、19.69%,而H2O2组为2.30%;30 mg/L IH764-3干预HSCs不同时间(12 h、24 h、48 h)的凋亡率分别是6.73%、10.34%、15.10%,呈时间依赖性;④丹参单体IH764-3干预组,HSCs的ERK1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结论:丹参单体IH764-3可以抑制HSCs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种作用与其抑制ERK1蛋白和ERK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凋亡 丹参单体 IH764-3 过氧化氢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在肝纤维化患者和大鼠肝星状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新 姜慧卿 +3 位作者 杨路亭 王玉珍 扈彩霞 修贺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P75)在肝纤维化患者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的分布及作用机制。方法对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及肝穿刺获取的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大鼠离体培养的活化HSCs离心涂片,行...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P75)在肝纤维化患者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的分布及作用机制。方法对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及肝穿刺获取的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大鼠离体培养的活化HSCs离心涂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P75的表达分布。结果P75在大鼠离体培养的活化HSCs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在肝纤维化患者HSCs膜和肝细胞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在肝纤维化大鼠HSCs膜和肝细胞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在健康人和正常对照大鼠HSCs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表明人和大鼠活化的HSCs膜表达P75。结论P75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