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数据库河北省银屑病共病研究
1
作者 赵伊珂 魏凤 +3 位作者 张晓光 王博 邱其其 李艳玲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统计河北省银屑病常见共病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一般情况、疾病及共病情况数据,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纳入1487例河北省银屑病患者,男性患者65.8%,平均年龄(37.6... 目的统计河北省银屑病常见共病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一般情况、疾病及共病情况数据,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纳入1487例河北省银屑病患者,男性患者65.8%,平均年龄(37.62±14.73)岁。银屑病分型以寻常型最多,中重度患者占比65.57%。河北省患共病的患者占比11.8%,以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为主,高龄、体重异常且未患高脂血症更易患高血压,高龄、早期发病、中重度银屑病且为红皮病型或脓疱型更易患2型糖尿病。结论河北省银屑病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超重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共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超重 河北省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损伤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卿 王大虎 +3 位作者 王爱学 郭兵申 王宁 李玉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451-3456,共6页
背景: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异常,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也有差异,但有关银屑病患者皮肤损伤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银屑病... 背景: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异常,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也有差异,但有关银屑病患者皮肤损伤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银屑病患者损伤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和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外周血T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与结论:(1)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和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T细胞自然增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2)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组上清液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高于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组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低于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3)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为皮损处微环境中生长因子水平失衡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 间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分化 皮肤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增殖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抗5种皮肤癣菌实验观察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春平 赵淑肖 +4 位作者 陈强 南国荣 王凤荣 四荣联 王刚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癣菌 皮肤 盐酸小檗碱 黄柏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4
作者 郝子佳 邢倩 +2 位作者 胡丹丹 剧宁 张洁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目的探究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增生性瘢痕组,102例伤口痊愈后未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变量,... 目的探究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增生性瘢痕组,102例伤口痊愈后未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变量,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因素;相关性E值法对研究结果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将多因素分析结果中的β值代入回归方程y=1-1(/1+e^(-z)),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9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瘢痕史、家族瘢痕史、创面愈合不良史、辛辣饮食习惯、伤口类型为烧伤、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升高等,是导致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采取瘢痕预防措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E=1.984,95%CI下限为1.216,研究结果的灵敏度较高;当模型预测增生性瘢痕形成概率为0.85时,约登指数最高(74.38),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3%、85.73%、88.6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CI:0.782~0.913,P<0.001),区分度较好;十字交叉试验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模型参数的拟合度较高(Nagelkerke R2=0.602),模型较稳定。结论年龄、瘢痕史、饮食习惯、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关,临床上应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以降低增生性瘢痕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十字交叉试验
下载PDF
银屑病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及可能机制
5
作者 耿璐 王丽娟 鲁静朝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63-167,173,共6页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炎症反应可通过影响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参与心房颤动的诱发与维持。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通过免疫介导全身炎症反应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部分临床研究发现银屑病和心房颤动的发病风险...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炎症反应可通过影响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参与心房颤动的诱发与维持。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通过免疫介导全身炎症反应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部分临床研究发现银屑病和心房颤动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与各类免疫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有关,引起心房电-机械活动异常、内分泌代谢失调、机体内环境紊乱,从而诱发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银屑病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凤 王凌 +3 位作者 张晓光 王爱学 王卿 李艳玲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859-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联合红光的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红光组和每只小鼠背部皮肤3块相等面积区域分别外敷3%、5%、10%的光敏剂。采用不同浓度光敏剂5-氨基酮...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联合红光的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红光组和每只小鼠背部皮肤3块相等面积区域分别外敷3%、5%、10%的光敏剂。采用不同浓度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作用于ICR小鼠背部皮肤,3组小鼠每2周给予一次相应处理,共3次。处理后第1、7、14、28天取同等大小ICR小鼠背部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片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面积百分比。结果与单纯红光组及3%、5%光动力组比较,10%光动力组促进ICR小鼠Ⅰ胶原增加作用更明显、持久(P<0.05)。光动力组ICR小鼠较单纯红光组更早表现出Ⅲ型胶原含量增加,且10%光动力组ICR小鼠在第14天、28天Ⅲ型胶原含量增加较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氨基酮戊酸联合红光的光动力疗法可促进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对皮肤老化的改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10%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改善较低浓度光动力组及单纯红光组更明显,可能为治疗皮肤老化的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老化 光动力疗法 5-氨基酮戊酸 红光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下载PDF
山苍子油对皮肤癣菌的药物敏感性及临床试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荣在丽 魏春波 +1 位作者 王刚生 刘洪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山苍子油 临床试验 皮肤癣菌 药物敏感性 微量液体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抗真菌药物 浅部真菌病 临床应用 观察疗效
下载PDF
黄褐斑相关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王博 赵伊珂 +1 位作者 邱其其 李艳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黄褐斑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5年-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黄褐斑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黄褐斑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5年-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黄褐斑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结果:共检索到1276篇黄褐斑相关文献,其中论著1067篇,综述209篇。这些文献来自63个国家的1662个机构的4853名作者,发表在278种期刊上。美国在出版物总数、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方面排名第一,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埃及知识库,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Helio Miot。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及防晒等方面。结论: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客观反映出2005年-2022年黄褐斑文献数量变化及分布情况。关键词涉及黑色素生成、对苯二酚、氨甲环酸、CO_(2)激光、Nd∶YAG激光等,黄褐斑的研究热点已从其机制研究及外用药物治疗逐渐转移到氨甲环酸、维生素C治疗及防晒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聚类分析 现状
下载PDF
皮肤癣菌病的某些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春平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8年第5期276-279,共4页
近年来皮肤癣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就皮肤癣菌与人类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皮肤癣菌某些少见结构的观察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作一概述,为进一步探讨皮肤癣菌病的发病与转归、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关键词 皮肤癣菌 电子显微镜 皮肤真菌病 宿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各种发病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郝高媛 王凌 +5 位作者 赵伊珂 邱其其 王博 肖凡雅 赵才郡 李艳玲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3323-3327,共5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抵御环境攻击的第一线防线。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cSCC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通路驱动基因的突变。最近的外显子组测序表明,cSCC的突变负担比任何已知...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抵御环境攻击的第一线防线。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cSCC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通路驱动基因的突变。最近的外显子组测序表明,cSCC的突变负担比任何已知的具有转移潜力的癌症都大,仅次于基底细胞癌(BCC)。目前针对cSCC的研究已经确定了NOTCH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CDKN2A通路等关键驱动环节的突变。本文综述cSCC发病机制中涉及的各种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发病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皮肤炭疽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师绍敏 刘强 《皮肤病与性病》 2017年第5期376-376,共1页
炭疽为典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为炭疽杆菌。人类炭疽常来源于病畜,多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菌而引起。笔者报道的1例患者曾于2016年8月27日屠宰一头病牛,而后发病。
关键词 皮肤炭疽 炭疽杆菌 传染病 病原体 病原菌
下载PDF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与银屑病、冠心病共病的相关性
12
作者 张丽华 李艳玲 +7 位作者 张晓光 周亚青 张远 魏凤 王凌 韩文瑞 荣蓉 郭兵申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598-3601,共4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及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即血液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MLR)与银屑病冠心病共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银屑病单病者61例,银屑病冠心病共病者64例的血常规、血脂、空腹血糖等资料,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及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即血液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MLR)与银屑病冠心病共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银屑病单病者61例,银屑病冠心病共病者64例的血常规、血脂、空腹血糖等资料,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MLR、TyG等指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银屑病冠心病共病与临床特征及MLR、TyG等指标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银屑病冠心病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不同变量对银屑病冠心病共病的诊断效能。结果银屑病冠心病共病组MLR、TyG均高于银屑病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银屑病冠心病共病与MLR、TyG呈正向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年龄、高血压病、MLR、TYG均为银屑病冠心病共病的显著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TYG为0.90时诊断银屑病冠心病共病效能最高,此时的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50.8%。MLR为0.18时诊断银屑病冠心病共病效能最高,此时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27.87%。结论银屑病冠心病共病组MLR、TYG较银屑病单病组明显升高,两者均为银屑病冠心病共病的危险因素,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冠心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口服低剂量甲氨蝶呤致化疗性口腔黏膜炎1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珊珊 马喜兴 +1 位作者 李艳玲 刘永红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9期660-666,共7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氨蝶呤导致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诊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报道银屑病患者短期应用低剂量甲氨蝶呤(1周内最高累积用药量为15 mg)导致重度化疗性口腔黏膜炎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例因低剂量应用甲氨蝶呤...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氨蝶呤导致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诊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报道银屑病患者短期应用低剂量甲氨蝶呤(1周内最高累积用药量为15 mg)导致重度化疗性口腔黏膜炎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例因低剂量应用甲氨蝶呤(第1、2、4周,隔天1次,每次口服2.5 mg;第3周,连续3天,每次2.5 mg,共2次,1周内最高累积用药量为15 mg)治疗银屑病,约在第3周不规律用药后,患者逐渐出现重度口唇糜烂、疼痛、进食困难以及双腿皮肤糜烂;入院后停用甲氨蝶呤,给予康复新液等局部对症治疗,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全身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患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和皮肤损害得到改善。文献回顾表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是高剂量应用甲氨蝶呤后的毒性反应,而低剂量应用甲氨蝶呤导致重度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病例较为少见。研究发现,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如口腔局部状况差以及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时,发生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程度越高。临床医师在应用化疗药物前要尽可能联合口腔医师处理相关口腔疾病;患者服用甲氨蝶呤时,应注意患者的全身状况及易感因素,规范给药频次和剂量,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患者详细的用药指导,防止用药错误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若出现甲氨蝶呤中毒,应及时停药、解毒,给予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口腔基础护理、冷冻疗法、激光疗法、营养支持、止痛药物等是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常用的治疗方法;当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可以考虑全身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结论临床上需警惕低剂量甲氨蝶呤导致重度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寻常型银屑病 骨髓抑制 慢性牙周炎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结节性黑素瘤1例
14
作者 尹鑫宇 马喜兴 +2 位作者 郝增方 郭兵申 刘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0-682,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48岁。因右侧腿部不规则结节逐渐增大伴痒感10个月余,于2021年9月29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4年前因右侧腿部黑色肿块于当地医院就诊并予手术切除,术后未行组织病理检查,患者术后自觉切口处瘙痒,间断性搔抓,局部... 1病历摘要患者女,48岁。因右侧腿部不规则结节逐渐增大伴痒感10个月余,于2021年9月29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4年前因右侧腿部黑色肿块于当地医院就诊并予手术切除,术后未行组织病理检查,患者术后自觉切口处瘙痒,间断性搔抓,局部组织增生,未予治疗,就诊前10个月痒感加重,局部隆起增大,表面无出血。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和其他慢性病病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系统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黑素瘤
原文传递
2005至2022年玫瑰痤疮文献计量学分析
15
作者 王博 赵伊珂 +1 位作者 邱其其 李艳玲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3327-3331,共5页
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玫瑰痤疮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5至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玫瑰痤疮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 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玫瑰痤疮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5至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玫瑰痤疮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结果 共检索到2 075篇玫瑰痤疮相关文献,这些文献来自于82个国家的2 508个机构的7 750名作者,发表在511种期刊上。美国在出版物总数、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方面排名第一。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Drugs in Dermatology》。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James Del Rosso,H指数最高的作者是Richard L.Gallo。通过CiteSpace突现词分析可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玫瑰痤疮共病及疾病负担。结论 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客观反映出2005至2022年玫瑰痤疮文献数量变化及分布情况,玫瑰痤疮的研究热点已从其病因及治疗逐渐转移到共病及疾病负担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尖锐湿疣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及分析
16
作者 王博 赵伊珂 +1 位作者 邱其其 李艳玲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尖锐湿疣(CA)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5~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尖锐湿疣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尖锐湿疣(CA)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5~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尖锐湿疣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结果共检索到2249篇尖锐湿疣相关文献,美国在出版物总数、总引用次数和H指数方面排名第一,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美国默克集团,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Vaccine,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Suzanne Garland。尖锐湿疣的研究热点已从发病机制、疫苗转向光动力治疗。结论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反映近20年尖锐湿疣相关文献的数量变化及分布情况。目前光动力疗法是尖锐湿疣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云 马喜兴 +4 位作者 王大虎 张环环 马耀辉 任翠敏 刘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胃给予0.1%麦胶蛋白(溶于6 mmol/L HCl酸化水),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水(40 mg/kg)封闭网状内皮系统的方法建立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采用印度墨水小鼠碳粒廓清法检...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胃给予0.1%麦胶蛋白(溶于6 mmol/L HCl酸化水),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水(40 mg/kg)封闭网状内皮系统的方法建立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采用印度墨水小鼠碳粒廓清法检测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采用微量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IL-1β、IL-6、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RES功能显著降低,血清CIC、AOPPs、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孟鲁司特组小鼠RES功能显著提高,血清CIC、AOPPs、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以减轻过敏性紫癜小鼠症状,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AOPPs的含量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提高RES功能和增强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消除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孟鲁司特 炎性因子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Tim-3mRNA表达和血清中IL-2和IL-4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强 王卿 +5 位作者 王欣欣 师绍敏 马海霞 崔光雪 郭兵申 王大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7-569,572,共4页
目的研究Tim-l,Tim-3及IL-2,IL-4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8例HSP患者分为单纯组和混合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 mRNA和Tim-3 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 目的研究Tim-l,Tim-3及IL-2,IL-4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8例HSP患者分为单纯组和混合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 mRNA和Tim-3 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和IL-4的含量,选取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HSP患者Tim-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RQ值分别为0.974(1.108)和0.760(0.514),P<0.05],而Tim-3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Q值分别为1.359(1.183)和1.604(1.177),P>0.05];Tim-1 mRNA,Tim-3 mRNA的表达在HSP单纯组和混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患者血清IL-2含量(188.517±12.867)较正常对照组(202.759±20.903)降低,IL-4含量(73.046±8.750)高于正常对照组(62.301±11.232),且HSP患者混合组IL-2含量低于单纯组,IL-4含量高于单纯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im蛋白可能参与HSP发病,但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IL-2和IL-4水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Tim—1 mRNA 白介素IL-2 白介素IL-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玫瑰糠疹表皮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爱学 李玉平 +3 位作者 胡玉贤 四荣联 李艳玲 刘亚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玫瑰糠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表皮内VCAM-l、ICAM-1的表达。结果: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表皮基底层、棘层表达高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及正...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玫瑰糠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表皮内VCAM-l、ICAM-1的表达。结果: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表皮基底层、棘层表达高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在皮损周围正常皮肤棘层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ICAM-1在皮损、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基底层的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在皮损棘层的表达高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结论:玫瑰糠疹表皮VCAM-1、ICAM-1的高表达可能与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糠疹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22检测与其PAS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罗寰 董萍云 +3 位作者 孟凡茹 褚京津 张元林 任占芬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1-943,共3页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22的水平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水平,并以1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21.255(37....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22的水平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水平,并以1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21.255(37.181)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464(29.880)pg/mL,IL-22的水平56.970(42.720)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0.943(62.120)pg/mL,进展期组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30.884(41.433)pg/mL高于静止期组患者的14.225(22.83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止期组银屑病患者血清IL-22水平56.974(64.394)pg/mL高于进展期组患者的52.876(43.015)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和IL-22水平与PASI评分结果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22水平上调,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但其与PASI评分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IL-17 IL-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ASI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