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NA35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的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冯钰瑾 杨晓云 +3 位作者 赵昆 刘芬 宗美男 王一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由胶原结合蛋白35(CNA35)介导的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PFP-NPs),探讨其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经荧光标记的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人肾小管... 目的制备一种由胶原结合蛋白35(CNA35)介导的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PFP-NPs),探讨其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经荧光标记的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间质转化,发生胶原沉积,然后分别将非靶向PFP-NPs和CNA35靶向PFP-NPs与细胞共同孵育,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上PFP-NPs荧光信号。建立DN大鼠模型,分为非靶向组和靶向组,每组各10只,分别静脉注射非靶向PFP-NPs与CNA35靶向PFP-NPs,应用超声分子成像检测两组DN大鼠静脉注射PFP-NPs后10 min、30 min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然后处死DN大鼠并取肾脏组织,检测肾脏组织PFP-NPs荧光信号强度及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分析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与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的相关性。结果CNA35靶向PFP-NPs孵育的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上的荧光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PFP-NPs孵育的细胞(388.21±15.28 vs.25.7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组DN大鼠肾脏组织PFP-NPs荧光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946.02±83.55 vs.73.69±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组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强度与非靶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9.07±96.67 vs.943.39±106.18),且CNA35靶向PFP-NPs荧光信号与Ⅰ型胶原荧光信号区域重合。体内超声分子成像显示,靶向组DN大鼠静脉注射PFPNPs后10 min、30 min肾脏组织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均高于非靶向组(8.37±1.27 vs.1.92±0.25、9.73±1.25 vs.2.08±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N大鼠肾脏超声分子成像信号强度与Ⅰ型胶原染色面积占比呈正相关(r=0.838,P<0.001)。结论成功制备了CNA35靶向PFP-NPs,其能够靶向结合大鼠肾脏胶原高表达部位,实现了对DN大鼠肾脏纤维化的靶向超声分子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子成像 CNA35 液态氟碳纳米粒 靶向 肾纤维化 糖尿病肾病 大鼠
下载PDF
D-dimer及hsCRP变化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结局关系
2
作者 陈慧 张曼莉 +3 位作者 赵昆 尹化 聂德正 佟飞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2145-2148,共4页
目的探讨D-dime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趋势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结局之间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50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结局,以及入院时和入院48 h后的D-dimer及hsCRP水平,分析其... 目的探讨D-dime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趋势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结局之间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50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结局,以及入院时和入院48 h后的D-dimer及hsCRP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与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50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0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时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时的死亡组hs-CRP水平、入院48 h后的D-dimer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48 h后的D-dimer及hsCRP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5);而存活组入院48 h后的D-dimer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1)。结论死亡组患者的D-dimer及hsCRP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注意动态监测患者的D-dimer及CRP变化,以早期分辨高危患者,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HS-CRP 主动脉夹层 预后 临床分型
下载PDF
超声联合低频重复电刺激在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肌无力中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赵昆 李璇 +5 位作者 王一 陈慧 张曼莉 王霞 鲁明 佟飞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低频重复电刺激在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肌无力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ICU收治的85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均在入住ICU 24 h内行超声与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测,待患者意...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低频重复电刺激在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肌无力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ICU收治的85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均在入住ICU 24 h内行超声与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测,待患者意识清醒后依据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定量表(MRC)评估肌力,根据是否发生获得性肌无力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四头肌厚度、肱二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测结果,应用Pearson分析股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与MRC评分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获得性肌无力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测预测获得性肌无力的价值。结果发生组机械通气时间、制动时间长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股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低于未发生组,低频重复电刺激阳性率高于未发生组(P<0.05);股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P<0.05);控制了机械通气时间、制动时间后,股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是获得性肌无力的相关保护因素,低频重复电刺激阳性是获得性肌无力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股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联合低频重复电刺激阳性预测获得性肌无力的AUC最大。结论超声检测股四头肌厚度、胫前屈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联合低频重复电刺激阳性均与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肌无力发生有关,可作为预测获得性肌无力的一个方案,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低频重复电刺激 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 获得性肌无力
下载PDF
老年ICU-AW患者超声测得四肢骨骼肌厚度与MRC评分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ROC曲线分析
4
作者 赵昆 佟飞 +3 位作者 李璇 陈慧 张曼莉 王一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cquiredweakness,ICU-AW)患者超声测得四肢骨骼肌厚度与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量表评分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cquiredweakness,ICU-AW)患者超声测得四肢骨骼肌厚度与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量表评分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ICU-AW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老年ICU接受机械通气无ICU-AW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超声测得四肢骨骼肌厚度、MRC评分,分析四肢骨骼肌厚度与MRC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四肢骨骼肌厚度、MRC评分,分析四肢骨骼肌厚度、MRC评分与老年ICU-AW患者预后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及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ICU-AW患者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P<0.05);病死患者28 d时机械通气天数高于生存患者,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及MRC评分均低于生存患者(P<0.05);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及MRC评分均为老年ICU-AW患者预后保护性因素(P<0.05);MRC评分、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胫前屈肌厚度预测老年ICU-AW患者预后为病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5、0.837、0.648、0.785、0.799,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873。结论老年ICU-AW患者四肢骨骼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四肢骨骼肌厚度与MRC评分联合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无力 超声 骨骼肌厚度
下载PDF
脓毒症猪舌下微循环与肠系膜微循环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威 段美丽 +4 位作者 翁以炳 沈佳伟 张雷 甄根深 李昂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7-983,I0002,共8页
目的探究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时舌下微循环与肠系膜微循环的关系,以及舌下、肠系膜微循环与整体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12头五指山近交系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脓毒症组(n=6)。采用自体粪便注入腹腔方法制备腹膜炎脓毒... 目的探究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时舌下微循环与肠系膜微循环的关系,以及舌下、肠系膜微循环与整体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12头五指山近交系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脓毒症组(n=6)。采用自体粪便注入腹腔方法制备腹膜炎脓毒症模型。对照组仅做肠扰动。两组皆连续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每小时尿量。实验组猪模型制备完成后,分别于0、4、8、12h采用旁流暗视野技术(sidestream dark field imaging techniques,SDF)采集舌下及肠系膜微循环图像,猪休克后[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分别采集0、2、4h舌下及肠系膜微循环图像,微循环采用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作为观察指标,微循环指标由AVA3.0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留取动脉血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乳酸(Lac),相同时间点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结果①脓毒症模型制备8h后实验组猪舌下微循环和肠系膜微循环PPV和MFI与基线比较明显下降(〉30%,P〈0.05),实验组猪在出现感染性休克时舌下和肠系膜微循环PPV和MFI下降更为明显(〉50%,P〈0.05)。PVD较晚出现明显差异,舌下微循环和肠系膜微循环分别在制模12h及休克后0h出现;舌下微循环和肠系膜微循环TVD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猪舌下微循环和肠系膜微循环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MFI:r=0.60,P〈0.01;TVD:r=0.284,P〈0.01;PVD:r=0.492,P〈0.01;PPV:r=0.705,P〈0.01)。③实验组猪休克前,CI与舌下微循环及肠系膜微循环PPV、MFI均存在相关性。休克后CI与舌下微循环及肠系膜微循环各指标均无相关性。休克前后舌下微循环及肠系膜微循环与MAP均无相关性。在脓毒症模型制备后12h,MAP〉100mmHg,舌下微循环及肠系膜微循环PPV、MFI均在模型制备后8h出现明显下降。微循环改变发生在MAP下降之前。结论①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猪存在微循环改变,且在感染性休克时微循环障碍更严重;②舌下微循环与肠系膜微循环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SDF技术监测舌下微循环间接反映脏器微循环的变化;③微循环的改变发生在MAP下降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旁流暗视野技术(SDF) 微循环 整体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菌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吕翠环 李玉静 +3 位作者 郑立恒 刘俊平 杜月菊 马玉腾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脑脊液细胞数变化,探讨其与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1例...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脑脊液细胞数变化,探讨其与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1例,应用全自动血液-体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脑脊液细胞总数计数、离心甩片作脑脊液细胞涂片,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分类计数,应用FQ-PCR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Q-PCR法检测TB-DNA阳性率为50.6%(41/81),其中FQ-PCR阳性组中自细胞总数高于阴性组(P<0.05)。且白细胞数与FQ-PCR拷贝数呈正相关。FQ-PCR阳性中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以混合型细胞反应为主,其中淋巴细胞比例0.590,中性粒细胞比例0.366。结论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大多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脑脊液白细胞数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与FQ-PCR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白细胞增多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内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檀红玲 梁丹 +4 位作者 檀国军 马玉腾 韩梅 高梦颖 张军立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261-1265,共5页
目的探究α-硫辛酸(α-L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内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2019年1—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实验。选择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C... 目的探究α-硫辛酸(α-L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内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2019年1—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实验。选择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6只,不予任何处理。余大鼠36只用新鲜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诱导免疫,建立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待大鼠发病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E组、α-硫辛酸组(α-LA组),每组18只;α-硫辛酸组每日腹腔注射α-硫辛酸,NC组、EAE组每日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均干预7 d。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观察脊髓腰膨大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脊髓腰膨大组织中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EAE组比较,α-LA组大鼠发病后0、7及14 d时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F=47.763、37.101、51.620,P均<0.001)。与NC组比较,EAE组NF-κB表达明显升高,IκB表达明显降低;与EAE组比较,α-LA组各时期NF-κB表达均降低,IκB表达均升高(F/P=86.431/<0.001,32.921/0.003)。与NC组比较,EAE组血清IL-2、IL-1β和TNF-α水平均升高;与EAE组比较,α-LA组各时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F=26.288、211.859、38.378,P均<0.01)。结论α-硫辛酸可明显减轻EAE大鼠神经损伤,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表达,并上调I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核因子-ΚB IΚB 大鼠
下载PDF
体验式教学在ICU护士执行身体约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彦芝 马玉腾 +3 位作者 王国英 陈贺 康金 吴兆纯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ICU护士执行身体约束规范性的临床效果有无不同及效果差距。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在河北省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就诊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和2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ICU护士实际工作分组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ICU护士执行身体约束规范性的临床效果有无不同及效果差距。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在河北省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就诊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和2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ICU护士实际工作分组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护士每组11例,患者每组100例。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培训方式,试验组护士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培训患者身体约束知识。结果2组护士在培训前后身体约束理论成绩、身体约束正确率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护士理论成绩、身体约束正确率提升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护士照护的患者其满意度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士在培训后同理心得分均有提升(P<0.05),并且试验组护士同理心提升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在培训后对身体约束的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ICU护士对于身体约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正确率,并且还能感同身受的体会身体约束行为,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和自身同理心水平,值得在同类型科室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身体约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剂量硫辛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内NF-κB表达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檀红玲 张军立 梁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硫辛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的80只Wistar大鼠EAE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为EAE模型组,B、C、D组为硫辛酸干...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硫辛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的80只Wistar大鼠EAE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为EAE模型组,B、C、D组为硫辛酸干预组,同时选取20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E组),B、C、D组大鼠在免疫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1 mL的50、100、200μmol/L浓度的硫辛酸进行干预(共21 d);A组和E组每日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比较4组大鼠EAE的发病情况及干预的第7、14、21天的NF-κB阳性细胞及NF-κB mRNA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随干预时间的延长,A、B、C、D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先升高后降低,第14天达到高峰,A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最高。且B、C、D组间随着硫辛酸浓度的升高,神经功能评分降低,潜伏期延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A、B、C、D组大鼠IL-2、NF-κB阳性细胞及NF-κB mRNA表达先升高后降低,第14天达到高峰,E组大鼠的IL-2、NF-κB阳性细胞及NF-κB mRNA表达最低,且B、C、D组随着硫辛酸浓度的升高,IL-2、NF-κB阳性细胞及NF-κB mRNA表达降低;IL-10水平先降低后升高,第14天达到最低值,E组大鼠的IL-10水平最高,且B、C、D组随着硫辛酸浓度的升高,IL-10水平升高。结论随EAE大鼠病情的进展,其神经功能降低,NF-κB阳性细胞及NF-κB mRNA表达升高;不同剂量的硫辛酸均可缓解EAE大鼠病情,且高剂量的硫辛酸作用效果较强,随着硫辛酸剂量的升高,EAE的发病潜伏期延长,NF-κB异常表达及机体炎症反应缓解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硫辛酸 核转录因子-ΚB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丹酚酸B对脓毒症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circACTA2在其中的作用
10
作者 张曼莉 赵景茹 +3 位作者 尹化 张曼娜 宋璇 佟飞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评价丹酚酸B(Sal B)对脓毒症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炎症反应的影响及circACTA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实验:健康雄性C57BL/6小鼠81只,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7):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Sal B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 目的评价丹酚酸B(Sal B)对脓毒症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炎症反应的影响及circACTA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实验:健康雄性C57BL/6小鼠81只,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7):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Sal B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Sal B组腹腔注射Sal B 7 mg/kg,1次/d,连续2 d。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用于造模后7 d内测定SBP、DBP、MAP、全血乳酸(Lac)浓度,记录生存情况。造模后48 h时每组随机取7只小鼠,取动脉血管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IL-1β表达,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法测定IL-1β、TNF-α、IL-6及其mRNA的表达,采用qRT-PCR法测定circACTA2的表达。细胞实验:小鼠动脉VSMC培养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3):对照组(C组)、LPS组、Sal B组、si-circACTA2+C组、si-circACTA2+LPS组和si-circACTA2+Sal B组。LPS组采用LPS(终浓度1 μg/ml)、Sal B组采用LPS(终浓度1 μg/ml)和Sal B (终浓度5 μmol/L)孵育24 h。si-circACTA2+C组仅用si-circACTA2转染VSMC。si-circACTA2转染VSMC 24 h后,si-circACTA2+LPS组用LPS (终浓度1 μg/ml)、si-circACTA2+Sal B组采用LPS(终浓度1 μg/ml)和Sal B (终浓度5 μmol/L)孵育24 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法测定IL-1β、TNF-α、IL-6及其mRNA的表达,采用qRT-PCR法测定circACTA2的表达。结果在体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SBP、DBP及MAP降低,全血Lac浓度升高,7 d生存率降低,动脉血管组织IL-1β、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上调,circACTA2表达下调(P<0.05),IL-1β荧光增强。与脓毒症组相比,Sal B组SBP、DBP及MAP升高,全血Lac浓度降低,7 d生存率升高,动脉血管组织IL-1β、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下调,circACTA2表达上调(P<0.05),IL-1β荧光减弱。细胞实验:与C组相比,LPS组IL-1β、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上调,circACTA2表达下调(P<0.05)。与LPS组相比,Sal B组IL-1β、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下调,circACTA2表达上调(P<0.05)。与si-circACTA2+C组相比,si-circACTA2+LPS组IL-1β、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si-circACTA2+LPS组相比,si-circACTA2+Sal B组IL-1β、T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l B可减轻脓毒症小鼠VSMC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促进circACTA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酸B RNA 环状 脓毒症 肌细胞 平滑肌 炎症
原文传递
一例重症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者的成功救治与管理
11
作者 李佩 张松筠 +7 位作者 康宁林 焦丽静 李杰 李贵芝 孟凤苓 王莉华 佟飞 杨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5-338,共4页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是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可发生严重致死性急性发作。本文分享1例重症AIP患者的救治与管理经验。针对急性发作,提出:(1)规避诱因至关重要;(2)关注易被忽略的情绪问题;(3)长期规范随...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是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可发生严重致死性急性发作。本文分享1例重症AIP患者的救治与管理经验。针对急性发作,提出:(1)规避诱因至关重要;(2)关注易被忽略的情绪问题;(3)长期规范随访与患者教育可改善预后。针对慢性肾衰竭,于急性发作缓解期进行了肾穿刺活检,发现了既往文献未曾报道的偏振光显微镜下的红棕黄白色折光结晶,推测其为卟啉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情绪 肾活检 结晶
原文传递
评分目标导向镇痛镇静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管理的改良效果
12
作者 陈慧 尹化 +2 位作者 刘志宽 李璇 佟飞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评价评分目标导向镇痛镇静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管理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经主动脉CTA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10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5):常规组和目标导向镇痛镇静组。2组均进行常规术... 目的:评价评分目标导向镇痛镇静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管理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经主动脉CTA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10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5):常规组和目标导向镇痛镇静组。2组均进行常规术前管理。常规组静脉泵注芬太尼0.13μg/min,调整芬太尼给药速率维持静态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0~3分。目标导向镇痛镇静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0.02 mg·kg^(-1)·h^(-1)、芬太尼0.13μg/min,调整咪达唑仑和芬太尼泵注速率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2~0分,维持静态NRS评分0~3分。2组静脉泵注尼卡地平,调整给药速率维持SBP 100~120 mmHg,口服美托洛尔维持心率60~70次/min。记录达目标血压所需时间、24 h芬太尼及尼卡地平用量,记录镇痛镇静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围术期死亡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目标导向镇痛镇静组达目标血压所需时间缩短,24 h芬太尼及尼卡地平用量减少(P<0.05)。2组患者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未见围术期死亡发生。结论:评分目标导向镇痛镇静(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2~0分,静态NRS评分0~3分)可更好地控制血压和心率,有助于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镇痛 清醒镇静 手术前护理
原文传递
cPKCγ/GAP-43信号通路在氯胺酮致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离体实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培 郝子淼 +5 位作者 蒋素芳 李旭泽 薄立军 康荣田 董振明 黄立宁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评价经典型蛋白激酶C7/生长相关蛋白-43(cPKCγ/GAP-43)信号通路在氯胺酮致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以1×10。个/ml密度接种于培养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对照组(... 目的评价经典型蛋白激酶C7/生长相关蛋白-43(cPKCγ/GAP-43)信号通路在氯胺酮致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以1×10。个/ml密度接种于培养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对照组(C组)和氯胺酮组(K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K组加入氯胺酮,终浓度300μmol/L。于培养或孵育12h时,采用流式细胞术确定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PKCγ、GAP.43及磷酸化GAP-43(p-GAP-4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K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cPKC7、GAP-43及p-GAP-43表达下调(P〈0.01)。结论氯胺酮导致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PKCT/GAP-4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蛋白激酶C GAP-43蛋白 儿童发育 细胞凋亡 神经元
原文传递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应急接种专家共识 被引量:6
14
作者 向天新 刘洋 +30 位作者 程娜 俞云松 蒋荣猛 索瑶 施毅 张泓 谢宝松 周荣 孙运波 王伟 熊滨 赵鸣雁 孟庆兰 甘桂芬 李培杰 石荔 吴文娟 于湘友 高占成 林锋 佟飞 周玮 唐中建 郭述良 王永杰 章志丹 王崇刚 杨帆 梁宗安 叶贤伟 张伟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41-446,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承担着医疗救治的责任和医院感染防控的压力,故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疫苗接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国内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为确保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承担着医疗救治的责任和医院感染防控的压力,故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疫苗接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国内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为确保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分步走"的顺利进行,明确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应急接种顺序,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接种工作,特组织国内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和医院感染防控等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及我国相关政策规范,对医疗机构不同岗位新冠肺炎暴露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应急接种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接种 风险评估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