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调经系列方周期给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杜惠兰 闫华 +3 位作者 白凤楼 宋翠淼 李惜芳 张俊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系列方周期给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1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补肾调经系列方(治疗组174例)及西药(对照组142例)治疗。对两组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系列方周期给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1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补肾调经系列方(治疗组174例)及西药(对照组142例)治疗。对两组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酮(P)及血浆、子宫内膜、经血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Hb值均上升(P<0.01);两组血浆E_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经血6-keto-PGF_(1α)及FD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补肾调经系列方有调节卵巢功能,改善子宫内膜局部纤维溶解和止血功能及补益精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调经系列方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血红蛋白 生殖激素 前列环素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产妇焦虑与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7
2
作者 龚护民 张文真 许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分娩期产妇焦虑状态与血液中3-0-甲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催产素、催乳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至5月成功阴道分娩、孕足月、单胎、无产科合并症,既往无精神病史产妇52例,根据HAD量表分成焦虑组(22例... 目的:探讨分娩期产妇焦虑状态与血液中3-0-甲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催产素、催乳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至5月成功阴道分娩、孕足月、单胎、无产科合并症,既往无精神病史产妇52例,根据HAD量表分成焦虑组(22例)和无焦虑组(30例),宫口开全时抽产妇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3-0-甲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催产素、催乳素水平。结果:焦虑组产妇血液中3-0-甲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01),而血液中催产素及催乳素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P<0.001);产妇焦虑评分与血液中3-0-甲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呈正相关(P<0.001),与血液中催产素及催乳素呈负相关(P<0.001);焦虑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4种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以为分娩期产妇焦虑提供神经生化方面病因学的基础,积极防治产妇焦虑,可以降低因为产妇情绪异常而产生的产科不良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焦虑 甲基福林 去甲肾上腺素 催产素 催乳素
下载PDF
DahlS高血压大鼠卵巢细胞凋亡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莫中福 殷秀玲 +3 位作者 尹青 刘岩 杜心欣 徐素欣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时卵巢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以日本引进DahlS高血压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生化等技术,对DahlS高血压大鼠卵巢细胞凋亡与Bcl-2、iNOS及NO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随高血压病情加重,卵巢细胞凋亡率逐... 目的:探讨高血压时卵巢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以日本引进DahlS高血压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生化等技术,对DahlS高血压大鼠卵巢细胞凋亡与Bcl-2、iNOS及NO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随高血压病情加重,卵巢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与之伴随Bcl-2表达率逐渐下降,iNOS表达率逐渐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2)11周龄实验组血清NO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两者比较差别显著,P<0.01;而随高血压病情加重,实验组NO含量逐渐增高,反而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MDA)随高血压病情加重逐渐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结论:随血压升高,卵巢细胞凋亡加重与Bcl-2调控及iNOS、NO直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hIS 高血压 大鼠 卵巢细胞 实验研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腹腔镜行卵巢囊性畸胎瘤切除术术式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惠兰 陈素芹 +3 位作者 吴燕菁 赵素芬 赵屹 王振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27-328,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下卵巢囊性畸胎瘤治疗的手术方式。 方法  6 7例卵巢囊性畸胎瘤行腹腔镜手术 ,其中囊肿直径 >8cm者 2 7例 ,2 3例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4 4例行囊肿剥除术。术中使用标本袋并以大量的温盐水冲洗腹腔 ...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下卵巢囊性畸胎瘤治疗的手术方式。 方法  6 7例卵巢囊性畸胎瘤行腹腔镜手术 ,其中囊肿直径 >8cm者 2 7例 ,2 3例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4 4例行囊肿剥除术。术中使用标本袋并以大量的温盐水冲洗腹腔 ,对较大的囊肿均行穿刺抽液 ,囊肿缩小后经腹壁戳口取出。 结果 卵巢囊肿剥除术中有 17例 (17/ 4 4 )囊肿破裂 ,卵巢囊肿切除或附件切除中无 1例囊液大量外溢。手术时间为 (34± 19)分钟 ,无 1例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化学性腹膜炎发生。结论 电视腹腔镜下卵巢囊性畸胎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较大的囊肿也能经腹腔镜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卵巢囊性畸胎瘤 切除术 术式 探讨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陈旧子宫切口妊娠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屹 张丽娟 何向群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6-438,共3页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 陈旧子宫切口妊娠 并发症
下载PDF
外源性bFGF对DahlS高血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莫中福 殷秀玲 +3 位作者 尹青 刘岩 杜心欣 徐素欣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4-247,T004,共5页
目的 :研究外源性 b FGF对 Dahl S高血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Dahl S高血压大鼠 ,应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生化等技术 ,观察施以外源性 b FGF后的卵巢组织形态学、细胞凋亡率、b FGF、i NOS表达率的变化以及其对血清 NO、MD... 目的 :研究外源性 b FGF对 Dahl S高血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Dahl S高血压大鼠 ,应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生化等技术 ,观察施以外源性 b FGF后的卵巢组织形态学、细胞凋亡率、b FGF、i NOS表达率的变化以及其对血清 NO、MDA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 :施以外源性 b FGF后 ,血压明显下降 ,卵巢形态学发生了与 b FGF相关的改变 ,卵巢组织 b FGF表达率增加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 ,P<0 .0 1 ;而卵巢组织细胞凋亡率 ,i NOS表达率下降、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 ,P<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hlS大鼠 高血压 卵巢 凋亡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骶前孔阻滞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娟 石崇俭 +2 位作者 刘广召 刘劲松 王殿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骶前孔阻滞 治疗 痛经 临床研究
下载PDF
E-cadherin表达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秀芬 陈素琴 +1 位作者 张杰英 张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864-1866,共3页
目的:探讨E-cadherin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34例葡萄胎患者随访>2年10例发生恶变(恶变组),24例未发生恶变(未恶变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葡萄胎恶变组与未恶变组石蜡包埋标本E-cadherin的表达状况。结果:恶变组E-cadheri... 目的:探讨E-cadherin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34例葡萄胎患者随访>2年10例发生恶变(恶变组),24例未发生恶变(未恶变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葡萄胎恶变组与未恶变组石蜡包埋标本E-cadherin的表达状况。结果:恶变组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低于未恶变组(P=0.014),恶变前后E-cadherin的表达无差异(P=0.457)。结论:E-cadherin的表达与其侵袭性相关,是葡萄胎恶变发生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E-CADHERIN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郭海英 马秀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年第6期501-504,共4页
胎膜早破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常对母婴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找出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弄清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是预测、预防胎膜早破发生的依据,也对临床上正确处理胎膜早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至今虽未完全明确,但... 胎膜早破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常对母婴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找出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弄清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是预测、预防胎膜早破发生的依据,也对临床上正确处理胎膜早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至今虽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是多因素造成的。近年来,对感染、胎膜酶、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细胞凋亡、基因多态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等与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显示,胎膜破裂与胎膜本身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有关胎膜早破发病因素的探讨已进入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基质金属蛋白酶 氧化应激 基因的多态性 细胞凋亡 绒毛膜羊膜炎
下载PDF
E-cadherin及nm23-H_1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秀芬 陈素琴 +2 位作者 张杰英 张丽华 尹桂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E-cadherin及nm23-H1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葡萄胎(随访2年以上未发生恶变)、15例侵蚀性葡萄胎、15例绒毛膜上皮癌、18例正常绒毛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E-cadherin和nm23-H1基因的... 目的探讨E-cadherin及nm23-H1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葡萄胎(随访2年以上未发生恶变)、15例侵蚀性葡萄胎、15例绒毛膜上皮癌、18例正常绒毛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E-cadherin和nm23-H1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E-cadherin的表达在正常早孕绒毛高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P<0.01),葡萄胎高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P<0.05)。nm23-H1的表达正常早孕绒毛明显高于恶性滋养细胞疾病(P<0.01),葡萄胎高于侵蚀性葡萄胎(P<0.01)和绒毛膜癌(P<0.05)。在葡萄胎和恶性滋养细胞疾病中E-cadherin和nm23-H1基因的表达均为正相关。结论滋养细胞疾病E-cadherin和nm23-H1表达与其侵袭性相关,二者可能成为葡萄胎预后的标志物。在侵袭转移过程中细胞滋养细胞较合体滋养细胞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NM23-H1 滋养细胞疾病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上皮癌 免疫组化 检测
下载PDF
乳酸杆菌在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杀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逯彩虹 程建新 +5 位作者 孙富国 王海波 赵素芬 田瑛 闫西红 田学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在树突状细胞(DC)诱导抗肿瘤免疫杀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ELISA法分别测定经乳酸杆菌作用后的冻融宫颈癌抗原负载DC体外刺激T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IL-12)与γ干扰素(...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在树突状细胞(DC)诱导抗肿瘤免疫杀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ELISA法分别测定经乳酸杆菌作用后的冻融宫颈癌抗原负载DC体外刺激T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IL-12)与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噻唑蓝法(MTT法)测定乳酸杆菌冻融抗原致敏DC激活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与单纯冻融抗原、单纯乳酸杆菌致敏DC比较,经乳酸杆菌作用后的冻融宫颈癌抗原负载DC在体外明显增强T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增加上清液中IL-12与IFN-γ的含量(P<0.05);与单纯冻融抗原、单纯乳酸杆菌致敏DC比较,乳酸杆菌明显增强冻融抗原致敏DC激活的CTL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力(P<0.05)。结论乳酸杆菌可以增强树突状细胞诱导的对宫颈癌细胞的肿瘤免疫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
下载PDF
盆腔痛骶前孔神经阻滞疗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丽娟 石崇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妇科神经解剖学角度入手,探索一种新的阻滞方法,简便有效地治疗盆腔痛。方法:以尸检、解剖学基础为依据,提出骶前孔阻滞法,并与多种相关的方法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结果:骶前孔阻滞疗法,影像学观察药物分布及临床效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妇科神经解剖学角度入手,探索一种新的阻滞方法,简便有效地治疗盆腔痛。方法:以尸检、解剖学基础为依据,提出骶前孔阻滞法,并与多种相关的方法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结果:骶前孔阻滞疗法,影像学观察药物分布及临床效果优于其他相关方法。结论:骶前孔阻滞操作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痛 骶前孔 神经阻滞
下载PDF
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_(12)对围绝经期妇女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华 王菊荣 +1 位作者 郭淑青 尹桂然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叶酸 维生素B12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人胚中央前回神经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14
作者 李陈莉 曹玉纯 +2 位作者 侯广棋 钱雪松 闫华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76-77,共2页
人胚中央前回神经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李陈莉曹玉纯侯广棋钱雪松闫华*(河北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微量元素与人体代谢中央前回为躯体运动区,管理躯体各部的运动,该处神经细胞发育成熟程度与... 人胚中央前回神经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李陈莉曹玉纯侯广棋钱雪松闫华*(河北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微量元素与人体代谢中央前回为躯体运动区,管理躯体各部的运动,该处神经细胞发育成熟程度与功能有密切联系。本研究利用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发育 中央前回 超微结构观察 突触结构 人胚 河北医科大学 核周质 神经纤维 突触间隙 突触发育
下载PDF
早期异位妊娠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新萍 阎华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异位妊娠(EP)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早期EP诊断标志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常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P)外,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8、-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胎盘蛋白(Gly-某codel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异位妊娠(EP)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早期EP诊断标志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常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P)外,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8、-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胎盘蛋白(Gly-某codel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肌酸激酶(CK)、CA125等对早期EP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就此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标志物 EP 早期异位妊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 CA125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蛋白 肌酸激酶
下载PDF
Nanog和PLK4蛋白表达在卵巢上皮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丽云 杜泽清 +1 位作者 王文莉 安艳玲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47-25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Nanog和PLK4蛋白表达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及4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Nanog和PLK4的表达,研究Nanog和PLK4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 目的探讨Nanog和PLK4蛋白表达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及4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Nanog和PLK4的表达,研究Nanog和PLK4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Nanog和PLK4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χ~2=33.885,39.596,P<0.01),IGO分期Ⅲ~Ⅳ期者Nanog和PLK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χ~2=8.286、4.322,P<0.05),病理低分化程度者Nanog和PLK4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者(χ~2=4.268、4.268,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anog和PLK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10.667、6.000,P<0.05)。结论Nanog和PLK4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有关,两者可能在卵巢组织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NANOG Polo样蛋白激酶4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血小板L-arg/NO通路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菊荣 闫华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血小板内存在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o/NO)通路,血小板能利用左旋精氨酸(L-arg)和氧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催化下生成NO,激活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鸟苷增多,胞浆内钙离子水平降低,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功能。妊娠高血压综合... 血小板内存在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o/NO)通路,血小板能利用左旋精氨酸(L-arg)和氧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催化下生成NO,激活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鸟苷增多,胞浆内钙离子水平降低,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功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时血小板内。NOS活性低下,NO生成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强。妊娠后血小板活性的增加是PIH的一个危险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L-arg/NO通路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鸟苷酸环化酶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蜕膜NK细胞与自然流产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燕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1998年第3期149-152,共4页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妊娠早期蜕膜内最丰富的淋巴细胞。正常妊娠中NK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经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毒性因子激活后杀伤滋养层细胞而导致自然流产。
关键词 蜕膜 NK细胞 自然流产 淋巴因子
下载PDF
院内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9
作者 李永凯 李转运 +7 位作者 何小静 李丹丹 袁新 李昕 江树青 夏来百提姑·赛买提 徐军 杨建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和验证院内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患者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和验证院内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患者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观察结局为患者在24 h内发生心脏骤停。按照7∶3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因素,并构建院内急诊抢救室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共纳入784例急诊抢救室患者参与研究,发生心脏骤停患者384例。最终筛选出10个变量并构建心脏骤停风险预测模型:Logit(P)=-4.503+2.159×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评分+2.095×胸痛+1.670×腹痛+2.021×呕血+2.015×手脚湿冷+5.521×气管插管+0.388×静脉血乳酸-0.100×白蛋白+0.768×血K^(+)+0.001×D-二聚体。建模组AUC为0.984(95%CI:0.976~0.993),验证组的AUC为0.972(95%CI:0.951~0.993),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区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MEWS评分、胸痛、腹痛、呕血、手脚湿冷、气管插管、静脉血乳酸、白蛋白、血K^(+)和D-二聚体构建院内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预测模型,预测急诊抢救室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概率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急诊 Nomogram图 预测模型 LASSO回归
原文传递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20
作者 林建华 林其德 +14 位作者 刘兴会 严建英 贺晶 李力 古航 孙丽洲 张建平 于松 马玉燕 牛建民 夏泳 赵三存 李望 王惠兰 王柄顺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07年4至8月,选择全国15所三级医院440例因产科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益母草...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07年4至8月,选择全国15所三级医院440例因产科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益母草组147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mg,术后2h开始,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20mg/12h,共3次;益母草+缩宫素组144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mg及缩宫素10u,术后2h开始,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20mg/12h,共3次;缩宫素组149例,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10u,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术后2h开始,缩宫素臀部肌内注射,10U/12h,共3次。观察:(1)产时出血量、产后2、6、12、24、48h的阴道出血量;(2)产后24h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3)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差值;(4)不良反应。结果(1)出血量:平均产时出血量益母草组为(368±258)ml,缩宫素组为(269±141)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255±114)ml,3组的产时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6、12、24、48h各组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24h总出血量:产后24h总出血量益母草组平均为(480±276)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361±179)ml、缩宫素组为(381±179)ml,3组术后24h总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益母草组为32.0%(47/147)、益母草+缩宫素组为11.1%(16/144)、缩宫素组为18.8%(28/149),益母草+缩宫素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最低,而益母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各组产后与产前比较,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益母草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3±0.5)×10^12/L,血红蛋白差值为(9±13)g/L;益母草+缩宫素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2±0.4)×10^12/L,血红蛋白差值为(6±10)g/L;缩宫素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2±0.4)×10^12/L,血红蛋白差值为(7±30)g/L,缩宫素组、益母草+缩宫素组分别与益母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母草+缩宫素组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最低。(5)不良反应:3组中共有2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明显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且药物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产后出血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