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层纸素A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凋亡
1
作者 赵焕焕 焦煜茜 +9 位作者 乔若琪 白雪 王娜 田芸婕 范文玲 李利 苏素文 付炎 张辉 杨红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560,共6页
目的研究千层纸素A(oroxylin A,OA)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Ishikaw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OA(0、4、8、10、12、20 mol·L^(-1))处理Ishikawa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 目的研究千层纸素A(oroxylin A,OA)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Ishikaw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OA(0、4、8、10、12、20 mol·L^(-1))处理Ishikawa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与Bcl-2同源的水溶性相关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PI3K/AKT、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B1(recombinant cytochrome P4501B1,CYP1B1)、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O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OA浓度的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OM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YP1B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I3K/AKT:补充IGF-1(PI3K激动剂)后出现逆转作用,COM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YP1B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OA可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抑制P1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 千层纸素A 凋亡 P13K/AKT CYP1B1 COMT
下载PDF
优化术前肠道准备流程对妇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康会霞 马俊英 +4 位作者 赵彦丽 冯宝杰 刘昭 郭静 秦立君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2611-2614,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术前肠道准备流程,细化禁食禁饮及口服碳水化合物环节对妇科恶性肿瘤行择期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43例,2018年3~12月的72例术前肠道准备沿用传统方法作为对照组,2019年1~10月的71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优化术前肠道准备流程,细化禁食禁饮及口服碳水化合物环节对妇科恶性肿瘤行择期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43例,2018年3~12月的72例术前肠道准备沿用传统方法作为对照组,2019年1~10月的7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前肠道准备取消经肛门灌肠,优化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补充碳水化合物饮料。观察2组患者术前30 min主观感受、术后第1天血钾、血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术前30 min焦虑、口渴、饥饿主观感受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血钾、血钠水平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术前肠道准备流程,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改善了患者术前30 min的主观感受,防止患者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加速康复外科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多原发癌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闫西红 宋立新 +3 位作者 王海波 范金兰 周爱玲 刘丽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提高对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多原发癌的认识。方法对19例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时性恶性肿瘤9例,第一原发癌发生年龄25-52岁,中位年龄41岁,两癌发生中位间隔时间为5年,发生部位在子宫、乳腺、输尿... 目的提高对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多原发癌的认识。方法对19例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时性恶性肿瘤9例,第一原发癌发生年龄25-52岁,中位年龄41岁,两癌发生中位间隔时间为5年,发生部位在子宫、乳腺、输尿管、卵巢、结肠、甲状腺。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10例,发病年龄19~68岁,中位年龄51.5岁,发生部位在卵巢、子宫、宫颈、胃、肺。本组多原发癌的治疗,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应的化疗和(或)放疗。随访的14例中,仍存活8例,另6例第2原发癌后的生存时间为1.5~6年。结论重视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多原发癌,对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肿瘤患者应进行定期、全面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原发性 生殖器肿瘤 女性 治疗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康会霞 马俊英 +2 位作者 秦立君 冯宝杰 郭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23期23-26,共4页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国内妇科及妇科肿瘤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上尚处于研究阶段,一些具体措施仍借鉴于外科的研究经验。通过综述ERAS在妇科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要点,可探讨ERAS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应用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力求为临...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国内妇科及妇科肿瘤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上尚处于研究阶段,一些具体措施仍借鉴于外科的研究经验。通过综述ERAS在妇科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要点,可探讨ERAS理念在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应用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力求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妇科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综述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与妇科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静 程建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854-856,共3页
  肿瘤疫苗即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体外分离、提取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制备不同形式的疫苗,由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提呈,使机体T淋巴细胞致敏、活化,生成...   肿瘤疫苗即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体外分离、提取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制备不同形式的疫苗,由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提呈,使机体T淋巴细胞致敏、活化,生成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专一地结合并杀伤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是新一代的肿瘤疫苗,其特点是采用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作为疫苗载体(或称佐剂),以肿瘤抗原体外冲击使其致敏,不仅可以保证肿瘤抗原被有效地摄取,而且可以提供所需的共刺激信号,显示了优于"常规"疫苗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疫苗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举宫器与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安全性
6
作者 康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自2018年NEJM发表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前瞻性临床试验(LACC)结果,以及2021年发在Am J Obster Gynecol上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后,有关以腹腔镜和机器人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相继... 自2018年NEJM发表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前瞻性临床试验(LACC)结果,以及2021年发在Am J Obster Gynecol上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后,有关以腹腔镜和机器人为代表的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相继受到质疑。然而,尽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存在不良预后,但并未明确导致不良预后的原因,而这些手术的共同特点是都使用了举宫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妇科肿瘤 回顾性研究 举宫器 子宫内膜癌 不良预后 子宫颈癌 前瞻性临床试验
下载PDF
肥胖人群要小心子宫内膜癌
7
作者 赵焕焕 《妈妈宝宝》 2024年第2期50-50,共1页
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中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为雌激素依赖型,占90%,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而Ⅱ型子宫内膜癌则为非激素依赖型,与雌激素刺激关系不大。通常认为,Ⅰ型子宫内膜癌是通过子宫内膜前体病变以及... 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中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为雌激素依赖型,占90%,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而Ⅱ型子宫内膜癌则为非激素依赖型,与雌激素刺激关系不大。通常认为,Ⅰ型子宫内膜癌是通过子宫内膜前体病变以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的累积而发展形成,体内雌激素水平的紊乱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增厚,甚至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体内雌激素 肥胖人群 妇科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刺激 代谢综合征 雌激素依赖型
下载PDF
LIMK1通过上调ROS/Src通路进而促进宫颈癌的进展
8
作者 贾亚静 杜耐一 +2 位作者 赵炜 李永萍 刘雅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目的探究LIMK1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进展的影响。方法构建LIMK1过表达人宫颈癌HeLa细胞及C-33A细胞,将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体积并以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瘤体细胞中NOX2、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 目的探究LIMK1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进展的影响。方法构建LIMK1过表达人宫颈癌HeLa细胞及C-33A细胞,将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体积并以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瘤体细胞中NOX2、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将LIMK1过表达HeLa细胞及LIMK1过表达C-33A细胞培养于5%O 2条件下,并加入抗氧化剂,以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LIMK1、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以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单克隆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接种LIMK1过表达HeLa细胞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增大,其NOX2、NOX4、p-Src、p-RUNX3以及MMP-9蛋白升高,而RUNX3蛋白表达降低;LIMK1过表达的HeLa细胞LIMK1、NOX4、p-Src、p-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升高,RUNX3蛋白表达降低,同时LIMK1过表达的HeLa细胞及LIMK1过表达C-33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而加入抗氧化剂后,细胞的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与LIMK1正常表达的细胞无显著差异。结论LIMK1通过促进ROS/Src通路进而促进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促进了宫颈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K1 ROS SRC 宫颈癌 RUNX3
下载PDF
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确诊15年后肺转移1例
9
作者 邓会岩 韩丹丹 +3 位作者 李芳 范元春 尹丹静 刘月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4-85,共2页
患者女性,59岁,2003年、2011年相继发现右侧、左侧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给予手术切除并化疗。2017-09-15,患者主因“发现左下腹包块5天余”于本院就诊住院。胸部及全腹增强CT(2017-09-18)示:左下腹软组织肿块,大小7.5 cm×6.5 cm&#... 患者女性,59岁,2003年、2011年相继发现右侧、左侧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给予手术切除并化疗。2017-09-15,患者主因“发现左下腹包块5天余”于本院就诊住院。胸部及全腹增强CT(2017-09-18)示:左下腹软组织肿块,大小7.5 cm×6.5 cm×4 cm,考虑为间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层细胞瘤 肺转移瘤 卵巢肿瘤 随访 治疗
原文传递
HE4、CA125及CA199在鉴别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病理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娜 郭云峰 +4 位作者 宋立芹 马俊英 何晶 仝彤 樊晓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探讨鉴别子宫内膜癌不同浸润深度及分期的血清分子标志物。方法:检测2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E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E4,HE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 目的:探讨鉴别子宫内膜癌不同浸润深度及分期的血清分子标志物。方法:检测2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E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E4,HE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724 (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HE4、CEA、CA125、CA199、CA724及AFP在子宫内膜癌不同浸润深度及分期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计算各指标单独与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诊断效能。结果:血清HE4、CA125和CA199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1/2肌层与浸润深度≥1/2肌层组间,及FIGO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HE4+CA125+CA199在诊断浸润深度≥1/2及Ⅲ/Ⅳ期组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相对较高。HE4+CA125+CA199联合诊断浸润深度≥1/2及Ⅲ/Ⅳ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HE4单项诊断、CA125单项诊断、CA199单项诊断、HE4+CA125联合诊断、HE4+CA199联合诊断、CA125+CA199联合诊断。结论:血清联合检测HE4、CA125及CA199表达量有助于鉴别预测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及较高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分子标志物 人附睾蛋白E4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原文传递
宫颈癌术后早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27
11
作者 康会霞 马俊英 +1 位作者 冯宝杰 郭静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784-786,79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早期发生尿潴留(UR)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妇科收治的临床分期为ⅠA2~ⅡA2行宫颈癌手术的10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围手术期给予相同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术后早期尿潴留发生的相关...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早期发生尿潴留(UR)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妇科收治的临床分期为ⅠA2~ⅡA2行宫颈癌手术的10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围手术期给予相同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术后早期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中,40例出现术后尿潴留,发生率38.83%。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与术后早期尿潴留的关系,分析示年龄、手术方式、临床分期均为尿潴留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早期尿潴留是多因素影响的一种暂时性膀胱功能障碍的表现,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及强调三早,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后延续护理,控制尿路感染等是降低术后早期尿潴留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术后 尿潴留 护理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宫颈锥切术后需行补充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何晶 边亚静 +3 位作者 李会平 韩进思 张娜 高晓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宫颈锥切术后需行补充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Ⅲ及CINⅢ累腺宫颈锥切...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宫颈锥切术后需行补充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Ⅲ及CINⅢ累腺宫颈锥切术后需行补充全子宫切除术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4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82%(3/44)、23.26%(10/4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结论对宫颈锥切术后需行补充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宫颈锥切术 补充全子宫切除术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腺癌BRMS1、RIZ1和SATB1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军 马立 +4 位作者 李月红 赵喜娃 王恒树 崔爱荣 黄丽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BRMS1、RIZ1和SATB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卵巢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组织中BRMS1、RIZ1和SATB1蛋白的表达,对比分析三者在不同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规律,并... 目的探讨卵巢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BRMS1、RIZ1和SATB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卵巢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组织中BRMS1、RIZ1和SATB1蛋白的表达,对比分析三者在不同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规律,并应用Kaplan-Meier单因素统计法分析三者与不同级别浆液性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BRMS1、RIZ1和SATB1蛋白在高级别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9%、46.3%和51.2%;与对照组相比,BRMS1、RIZ1的表达明显降低,而SATB1明显升高(P<0.05)。低级别组中三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0.0%、35.0%和75.0%;交界性囊腺瘤中分别为55.6%、50.0%和55.6%;与对照组和囊腺瘤组比较,BRMS1、RIZ1的表达明显降低,而SATB1明显升高(P<0.05)。BRMS1、RIZ1和SATB1在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级别组BRMS1和RIZ1阳性患者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而SATB1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低级别组中二者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BRMS1和RIZ1表达降低,SATB1表达升高,它们既参与了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也参与了低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生,提示不同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生仍然存在一些相同的分子改变。三者表达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预后有关,而与低级别浆液性腺癌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腺癌 BRMS1 RIZ1 SATB1 预后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军 汪瑞雪 +4 位作者 樊晓妹 娄蕾 刘围娜 赵喜娃 李月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的差异和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卵巢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的差异和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卵巢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SP1、KLF4和p21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P1、KLF4和p21蛋白在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17.0%和11.7%,低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2%、34.8%和26.1%,与对照组相比,S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KLF4和p2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三者在高、低级别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P1、KLF4和p21蛋白表达与高级别液性腺癌FIGO分期密切相关,且SP1还与术后有无残留灶密切相关(P<0.05)。卵巢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表达与KLF4、p21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级别液性腺癌中SP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而KLF4和p21蛋白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和SP1高表达是影响高级别浆液性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SP1蛋白过表达以及KLF4和p21蛋白低表达,参与了高、低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生,三者表达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预后有关,且SP1是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腺癌 SPl KLF4 p21 预后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术后院外留置尿管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康会霞 马俊英 +1 位作者 冯宝杰 郭静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宫颈癌术后患者78例,按年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延续护理,首次复查时了解留置尿管并发症...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宫颈癌术后患者78例,按年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延续护理,首次复查时了解留置尿管并发症、盆底肌锻炼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尿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锻炼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的各维度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减少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并发症,提高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个人认知水平的同时提升了自我护理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术后 延续护理 留置尿管 影响
下载PDF
IGFBP-2、-3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液和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闫晓娟 田瑛 +3 位作者 王翠 王晓玲 底建敏 程建新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结合蛋白2,3(IGFBP-2,-3)在卵巢上皮性癌(简称卵巢癌)患者血液和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ligand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结合蛋白2,3(IGFBP-2,-3)在卵巢上皮性癌(简称卵巢癌)患者血液和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ligand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卵巢良性肿瘤10例,交界性肿瘤6例,卵巢癌10例,正常对照者10例)血清中IGFBP-2、IGFBP-3及IGF-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正常卵巢组织(4例)和卵巢肿瘤组织中(卵巢良性肿瘤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8例,卵巢癌23例,包括中度和高度分化者15例,低度分化者8例)IGFBP-2,-3的表达。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大片段以及成熟IGF-Ⅱ均明显降低,IGFBP-2水平明显升高,而IGFBP-3含量明显降低甚至消失,与相应正常对照组、良性或交界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卵巢癌IGFBP-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01或P<0.005),且随着卵巢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IGFBP-2的表达呈增强趋势;而IGFBP-3的表达随着卵巢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明显降低或呈阴性表达(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循环中IGFBP-3降解以及IGFBP-2明显升高的状况有可能导致IGF-Ⅱ生物学功能改变,并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洛铂腹腔化疗联合紫杉醇对老年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雅坤 马静 +1 位作者 王影 康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852-3855,共4页
目的观察洛铂腹腔化疗联合紫杉醇对老年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卵巢癌患者108例临床资料,将接受紫杉醇+洛铂静脉化疗的患者61例纳入对照组,将接受紫杉醇+洛铂腹腔化疗... 目的观察洛铂腹腔化疗联合紫杉醇对老年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卵巢癌患者108例临床资料,将接受紫杉醇+洛铂静脉化疗的患者61例纳入对照组,将接受紫杉醇+洛铂腹腔化疗的患者47例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3年无进展生存期及药物毒性反应。结果观察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CA125、人附睾蛋白(HE)4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老年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给予洛铂腹腔化疗联合紫杉醇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因子表达,缓解病情,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一定程度上提升生存率,且毒副作用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卵巢癌 洛铂腹腔化疗 紫杉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硕 张丽莉 程建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0-1611,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改变,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胃癌术后化疗中所起作用的机制和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8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组)后,4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未...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改变,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胃癌术后化疗中所起作用的机制和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8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组)后,4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未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空白组)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中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空白组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其中部分值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下降,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说明该药在胃癌术后化疗的作用机制与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参芪扶正注射液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漏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静 袁世发 +1 位作者 关丽云 黄丽珍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降低宫颈病变漏诊率的意义。方法对443例经高危型 HPV检测、阴道镜下活检及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不...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降低宫颈病变漏诊率的意义。方法对443例经高危型 HPV检测、阴道镜下活检及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不足者111例,占25.06%。高危型HPV阳性患者302例,其中,诊断不足者96例,占31.79%;HPV阴性141例,诊断不足者15例,占1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年龄分段,阳性组中诊断不足率呈现2个低谷的“N”型分布,≤30岁段与41~45岁年龄段较低,31~35年龄段与大于或等于51岁段者较高;阴性组中诊断不足率呈现2个高峰,≤30岁段较高,41~45岁呈一小高峰,其他年龄段较低;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30岁年龄段阳性组低于阴性组,41~45岁年龄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阳性组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以不同的HPV载量进行分组,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大,诊断不足率逐渐增加,1≤ HPV≤10组与10< HPV≤10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 HPV检测可降低宫颈病变漏诊率;并且与年龄和病毒载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漏诊 阴道镜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军 刘璐斌 +1 位作者 赵喜娃 李月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8-282,286,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8例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和40例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子宫颈小细胞癌的3年总生存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率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8例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和40例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子宫颈小细胞癌的3年总生存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率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明确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 18例子宫颈小细胞癌中位年龄39岁,40例鳞状细胞癌中位年龄47岁,小细胞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低于鳞状细胞癌(P<0.0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4.4%,脉管瘤栓发生率38.9%,复发率33.3%,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术后3年生存率为61.1%,鳞状细胞癌为92.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鳞状细胞癌(P<0.05)。临床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是影响子宫颈小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以上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子宫颈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相比,其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易复发,预后较差。临床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