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年代皮肤科的杰出人才——黄丙丁博士
1
作者 林元珠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56-156,共1页
黄丙丁,福建晋江人,1901年8月7日出生,1925年毕业于南满医学堂(现在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1930-1933年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留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9月14日遭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暗害,葬身福州闽江,时年38岁,他短暂的一生,... 黄丙丁,福建晋江人,1901年8月7日出生,1925年毕业于南满医学堂(现在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1930-1933年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留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9月14日遭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暗害,葬身福州闽江,时年38岁,他短暂的一生,为皮肤科学事业和福建省立医院的筹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 皮肤科学 丙丁 人才 中国医科大学 省立医院 福建 医学
下载PDF
Wood灯、皮表透光显微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对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兴 王文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是一类以色素减退或缺失为主的皮肤疾病,包括白癜风、无色素痣、老年性白斑等。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仅靠临床表现与病史难以诊断明确,容易将各种色素减退性皮肤病进行混淆,造成误诊,因此辅助检查的应用十分重要。皮肤... 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是一类以色素减退或缺失为主的皮肤疾病,包括白癜风、无色素痣、老年性白斑等。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仅靠临床表现与病史难以诊断明确,容易将各种色素减退性皮肤病进行混淆,造成误诊,因此辅助检查的应用十分重要。皮肤影像技术作为无创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相比于有创检查具有快捷、依从性高等优点。该文综述了Wood灯、皮表透光显微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应用,对皮损的基本色调、色素结构、图像模式、折光度等无创检测结果进行描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详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减退性皮肤病 皮肤影像技术 无创检测 诊断
原文传递
表现为面部孤立结节的传染性软疣
3
作者 胡彩霞 赵璐 +3 位作者 韩晓梅 崔瑜 程毅 王文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68,共2页
患者女,19岁。主诉:右侧颞部结节4个月。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右侧颞部出现米粒大丘疹,缓慢增大,未发生破溃,无疼痛及瘙痒,于2020年10月来我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右侧颞部一黄豆大肤色结节,表面光滑,界限清... 患者女,19岁。主诉:右侧颞部结节4个月。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右侧颞部出现米粒大丘疹,缓慢增大,未发生破溃,无疼痛及瘙痒,于2020年10月来我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右侧颞部一黄豆大肤色结节,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图1),质韧,表面有针尖样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疣 传染性
原文传递
石家庄市大学生痤疮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知晓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丽娟 宋适恒 +3 位作者 蔡丽 张国强 宣晓梅 李英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大学生痤疮患病率及其对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中抽样,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危险因素认知情况资料,并检查其痤疮患病情况,用SPSS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大学生痤疮患病率及其对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中抽样,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危险因素认知情况资料,并检查其痤疮患病情况,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石家庄市大学生痤疮危险因素知晓率24.49%(227/927),患病率为39.49%(293/742)。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专业和生源地知晓率和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患病率与其危险因素知晓率呈负相关。结论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痤疮患病率较高,知晓率较低。加强健康教育和提高对痤疮危险因素的认知度可能是降低痤疮患病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痤疮 患病率 危险因素 认知
原文传递
NB-UVB联合卤米松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胡亚红 苗国英 +1 位作者 朱敬先 王琪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对照组58例,仅予局部外用卤米松治疗...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对照组58例,仅予局部外用卤米松治疗,在治疗第4,8和12周末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4,8和12周末时,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8.39%,61.29%和79.03%,对照组分别为39.66%,48.28%和58.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疗效优于单用卤米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UVB 卤米松软膏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
原文传递
河北地区人群中波高能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的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国强 王曙霞 +4 位作者 胡彩霞 程毅 康瑞花 张燕 高顺强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人群中波高能紫外线(MW high-energy UV)条件下的最小红斑量(MED)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以美国DuaLightTM高能紫外线治疗仪UV120-2型为光源,测定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的范...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人群中波高能紫外线(MW high-energy UV)条件下的最小红斑量(MED)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以美国DuaLightTM高能紫外线治疗仪UV120-2型为光源,测定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的范围。结果 90例健康受试者的MED值为(175±49)mJ/cm2。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发现,男性组的MED值为(171±48)mJ/cm2,女性组为(180±49)mJ/cm2,2组ME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37);按皮肤类型进行分层发现,Ⅳ型组的MED值(183±49)mJ/cm2高于Ⅲ型组(156±42)mJ/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进行年龄与MED值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未发现MED值与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r2=0.32,P=0.18)。结论初步掌握河北地区人群的高能中波紫外线下最小红斑量值的正常值范围,发现其与皮肤日光反应型有显著关系,但与年龄、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值 河北地区 皮肤损伤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皮肤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万力 高顺强 万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2,共2页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皮肤肿瘤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33例皮肤良恶性变。结果显示:EGFR的相对含量荧光指数(FI)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1)。提示EGFR在肿瘤的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皮肤肿瘤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33例皮肤良恶性变。结果显示:EGFR的相对含量荧光指数(FI)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1)。提示EGFR在肿瘤的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良恶性肿瘤 EGFR 脂溢性角化病 角化棘皮瘤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敬先 张鹏 +1 位作者 高顺强 林元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应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鉴定临床常见皮肤癣菌。方法用引物AP3(5-′TCAC-GATGCA-3′)、任意引物ATG(5-′ATGGATCGGC-3′)、任意引物TCA(5-′TCACCACGGT-3′)和任意引物TCT(5-′TCTGTGCT-GG-3′)对常见皮肤癣菌进行任意引... 目的应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鉴定临床常见皮肤癣菌。方法用引物AP3(5-′TCAC-GATGCA-3′)、任意引物ATG(5-′ATGGATCGGC-3′)、任意引物TCA(5-′TCACCACGGT-3′)和任意引物TCT(5-′TCTGTGCT-GG-3′)对常见皮肤癣菌进行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46株须癣毛癣菌采用引物ATG和引物AP3进行AP-PCR,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扩增产物电泳分析发现不同菌种间产生的DNA带型存在明显差异,尤其用引物AP3和引物ATG扩增产生的DNA带型的种间差异最明显。46株须癣毛癣菌的表型,全部为粉型,且均产生具有明显的电泳带型,可分为2型。结论AP-PCR可作为常见皮肤癣菌的种间及种内鉴定的简单、快速、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 鉴定 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STAT3及p-STAT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乔丽 李新技 +2 位作者 杨志勇 张国强 刘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磷酸STAT3(pSTAT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转录表达,以及p-STAT3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磷酸STAT3(pSTAT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转录表达,以及p-STAT3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RT-PCR检测STAT3转录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对比分析p-STAT3阳性表达组患者和阴性表达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分化的差异。结果癌组织中STAT3转录水平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P<0.01),癌组织中STAT3和p-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癌组织p-STAT3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比较,患者在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分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存在STAT3的异常表达和活化,p-STAT3是评估患者预后可能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STAT3 P-STAT3 病理特征
下载PDF
伴皮肤损害的隐球菌病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曙霞 魏素平 +1 位作者 高顺强 林元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7-558,共2页
报告1例伴皮肤损害的隐球菌病。患儿女,15岁。以发热伴脐周疼痛5天就诊。1周后出现皮肤损害,不痒。皮损真菌学检查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病理切片可见散在带厚荚膜的厚壁孢子;X线两肺野可见点、条状高密度棉絮状阴影;B超示肝脾肿大、腹... 报告1例伴皮肤损害的隐球菌病。患儿女,15岁。以发热伴脐周疼痛5天就诊。1周后出现皮肤损害,不痒。皮损真菌学检查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病理切片可见散在带厚荚膜的厚壁孢子;X线两肺野可见点、条状高密度棉絮状阴影;B超示肝脾肿大、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病 皮肤损害
下载PDF
河北磁县食管癌胃癌高发人群口腔真菌分布的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政云 梁祖琪 +2 位作者 高顺强 林元珠 高建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3-324,共2页
应用常规方法随机研究食管癌、胃癌高发的磁县人群547例的口腔真菌。结果:1.口腔真菌阳性率为68.4%,食管真菌阳性率为47.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2.口腔真菌以念珠菌、曲霉菌和青霉菌为主,食管真... 应用常规方法随机研究食管癌、胃癌高发的磁县人群547例的口腔真菌。结果:1.口腔真菌阳性率为68.4%,食管真菌阳性率为47.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2.口腔真菌以念珠菌、曲霉菌和青霉菌为主,食管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和念珠菌占多数。3.口腔与食管内的产毒真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口腔真菌与上消化道癌及肿瘤的一级预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真菌 高发人群 上消化道癌 食管癌 胃癌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中EGFR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力 万欣 郑凤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角化棘皮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美洲 徐素芹 +3 位作者 高顺强 林元珠 刘海生 唐建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是一种少见的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血液病。笔者最近诊治1例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瘙痒
下载PDF
伴反复球结膜溢血的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明君 高顺强 王根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5-855,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全身出现红斑,伴瘙痒半月,眼结膜溢血1d。半月前患者腹部、双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小红点,瘙痒,有时出现直径〉5.0cm的大片红斑、风团。口服"依巴斯汀、曲克芦丁、消风止痒颗粒",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炉甘石洗...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全身出现红斑,伴瘙痒半月,眼结膜溢血1d。半月前患者腹部、双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小红点,瘙痒,有时出现直径〉5.0cm的大片红斑、风团。口服"依巴斯汀、曲克芦丁、消风止痒颗粒",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炉甘石洗剂",红斑、风团可消退,红点及瘙痒无明显减轻。自发病以来,曾2次出现眼结膜溢血,伴眼部轻微疼痛,且每次出现该症状时患者的皮疹处于红斑、丘疹和风团泛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溢血 球结膜 丁酸氢化可的松 反复 消风止痒颗粒 炉甘石洗剂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石家庄地区100例皮肤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曙霞 曹海育 +1 位作者 高顺强 林元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试验 皮炎 接触性 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 试剂盒 诊断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丽 丁政云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皮肤病 细胞外基质合成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蛋白成分 代谢平衡 生理过程
下载PDF
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9年概况(附102株细菌和真菌的药敏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敬先 张金艳 +2 位作者 李艳华 魏素萍 林元珠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9期692-693,共2页
关键词 感染性皮肤病 药物治疗 莫匹罗星软膏 百多邦 药理机制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以药疹首发的皮肤炎死亡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政云 林元珠 高顺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中成药 副作用 皮肌炎 死亡 药源性疾病
下载PDF
多发性先天性皮肤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美洲 安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5-305,共1页
先天性皮肤血管瘤为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头颈部皮肤,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皮损常为1个或数个,罕见皮损泛发于全身。我科最近诊治1例少见的泛发于全身的先天性皮肤血管瘤,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管瘤 皮肤 先天性
下载PDF
克霉唑、派瑞松和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皮肤真菌病的对比观察
20
作者 王曙霞 万力 +1 位作者 唐瑞峰 高顺强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05-705,共1页
2001年4月~2003年6月我们对比观察局部外用克霉唑软膏、派瑞松霜和口服伊曲康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浅部皮肤真菌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浅部皮肤真菌病 对比观察 派瑞松霜 克霉唑软膏 口服伊曲康唑 局部外用 疗效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