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吕洲 朱海生 刘青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具有溶栓条件的ACI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5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具有溶栓条件的ACI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5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比较两组HT发生率,评价NIHSS评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血管内皮细胞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d、7d和14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血清炎症因子、MDA、ET-1、MMP-9、c-Fn和GFAP水平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NO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ACI能降低HT发生率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机制与抗炎、抗氧化应激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丁苯酞 出血性转化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2
作者 贾亚琼 李大伟 +1 位作者 刘峥 董会卿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病理确诊的8例占位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5—2020年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PACNS患者8例,其中淋巴细胞型血管炎5例、坏死型血管炎3例,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占位性病... 目的探讨经病理确诊的8例占位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5—2020年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PACNS患者8例,其中淋巴细胞型血管炎5例、坏死型血管炎3例,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占位型PACN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8例PACNS患者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者最多(4例),亚急性、慢性起病者各2例。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包括肢体无力(2例)、癫痫发作(3例)、语言障碍及肢体无力(1例)、头晕(1例)、头痛(1例),病程进展中出现精神异常及认知障碍1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明显高颅压表现2例。8例患者中头颅MRI示病灶均位于幕上,单发3例、多发5例,累及单侧5例,累及双侧3例;5例淋巴细胞型血管炎中单发占位性病变3例,累及双侧幕上跨脑叶的大病灶2例;3例坏死型血管炎患者均为跨脑叶的大病灶,有明显占位效应伴大脑镰下疝形成;8例中4例伴少量出血,增强扫描后多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样或线样强化,1例有软脑膜强化。8例患者均糖皮质激素(后文简称“激素”)冲击治疗有效,淋巴细胞型血管炎患者中4例激素冲击治疗疗效较好,1例确诊时间晚,激素治疗后留有后遗症;3例坏死型血管炎激素冲击治疗有效,但均复发,2例使用环磷酰胺后病情趋于稳定。结论本组占位型PACNS患者急性起病者最多,首发症状主要为肢体无力、癫痫发作。MRI均表现为幕上占位性病变,可单发或多发,累及单侧或双侧,跨脑叶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可伴少量出血;增强扫描表现为斑片样或线样强化,可伴有软脑膜强化。激素冲击治疗有效,坏死型血管炎可能复发。占位型PACNS易被误诊为肿瘤,尽早活检病理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老年胃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障碍间的中介效应
3
作者 王敏 李来有 +5 位作者 李晓杰 王静茹 李晓娜 吕景霞 许夕霞 李勇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老年胃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障碍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246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老年胃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障碍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246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别调查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韧性和认知功能。结果PSQI、CD-RISC和简MMSE得分分别为(5.63±1.41)、(60.31±7.85)和(17.56±2.97)分,PSQI总分与MMSE评分、CD-RISC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1、-0.542,P<0.05),MMSE总分与CD-RISC总分呈正相关(R=0.874,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在认知功能和睡眠障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贡献率为71.28%。结论认知功能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胃癌术后 心理弹性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继 王建军 +2 位作者 李烨 张文宁 赵静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89-592,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筛选出卒中后抑郁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未用过任何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剂治疗,每天早餐后口服10mg,连用24周;对照组同时加用安慰剂治疗,每次1片,早餐后口服,连用2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24周时分别使用HAMD、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抑郁状态、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并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认知障碍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下载PDF
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姜晔 刘青蕊 董小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37-238,共2页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重型脑血管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恶化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主要与血肿的占位效应、毒性产物的释放、继发性脑水肿形成有关,还可能与血肿周围的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重型脑血管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恶化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主要与血肿的占位效应、毒性产物的释放、继发性脑水肿形成有关,还可能与血肿周围的缺血性损害有关。本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患者 神经功能恶化 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重型脑血管病 血肿周围 脑水肿形成 缺血性损害 高死亡率 预后不良 占位效应
下载PDF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冯海燕 李月红 +3 位作者 靳跃 刘云峰 张国红 刘青蕊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下载PDF
肿瘤医院实施压疮管理三级质控的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来有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5期497-498,共2页
我院从2005年起实施压疮管理的压疮护理专业小组、护士长、护理部三级质控,健全压疮管理组织结构,制定压疮管理流程。建立压疮护理专业小组及培训基地,对压疮护理专业小组成员进行压疮基本知识的培训,用最新理念和方法指导压疮的预防与... 我院从2005年起实施压疮管理的压疮护理专业小组、护士长、护理部三级质控,健全压疮管理组织结构,制定压疮管理流程。建立压疮护理专业小组及培训基地,对压疮护理专业小组成员进行压疮基本知识的培训,用最新理念和方法指导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制定全院统一的压疮评估表、记录表和上报表,规范全院压疮患者护理记录,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防范意识及护理水平,有效降低了压疮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医院 压疮 护理 管理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丽 李晨曦 +1 位作者 解燕昭 刘青蕊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31-233,252,共4页
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MRSI)是生物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的重要检测工具之一,是分子医学、基因疗法等医学前沿的首选监控技术[1],它可以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对人体的生化环境、组织代谢等进行无创定... 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MRSI)是生物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的重要检测工具之一,是分子医学、基因疗法等医学前沿的首选监控技术[1],它可以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对人体的生化环境、组织代谢等进行无创定量分析。一、磁共振波谱(MRS)分析原理MRS是一种可以观察活体细胞代谢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现象是它的关键,这两种现象形成了频谱的精细结构。波谱的水平轴代表共振频率,用每百万单位(ppm)表示,波峰高度或峰下面积与受检原子核数量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成像技术 无创伤性检测 分子水平 医学研究 检测工具
下载PDF
定位定量电刺激治疗坐骨神经损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海燕 白雪 刘青蕊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36-238,共3页
周围神经损伤包括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种,临床上促进神经功能修复、避免失神经肌肉萎缩、恢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常见治疗方法有手术、物理、化学等疗法,其中电刺激疗法应用最为广泛,有高、中、低频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包括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种,临床上促进神经功能修复、避免失神经肌肉萎缩、恢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常见治疗方法有手术、物理、化学等疗法,其中电刺激疗法应用最为广泛,有高、中、低频电刺激,刺激方法有经皮式、植入式、术中超强电刺激等方法,经皮式刺激避免了体内埋置电极的烦琐操作和需再次手术取出针电极造成的创伤,具有方便、无痛和适应证广泛等特点,最容易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治疗 坐骨神经损伤 失神经肌肉萎缩 电刺激疗法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功能修复 手术取出 低频电刺激
下载PDF
青年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
10
作者 李凤銮 赵志江 白维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914-914,920,共2页
患者,男性,23岁,学生,主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伴走路不稳45d入院。4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尤其上下台阶时明显,后自觉双下肢无力,双手指尖麻木,未予重视。近30d来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不能从事体育运动,由开始上下楼梯... 患者,男性,23岁,学生,主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伴走路不稳45d入院。4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尤其上下台阶时明显,后自觉双下肢无力,双手指尖麻木,未予重视。近30d来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不能从事体育运动,由开始上下楼梯费力逐渐发展行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神经根性神经病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 青少年 诊断
下载PDF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地形图比较
11
作者 韩颖 李凤銮 李来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096-1097,共2页
关键词 脑电地形图 脑梗塞
下载PDF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例
12
作者 李凤銮 王勇征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66-167,共2页
患者,女性,55岁。主因四肢进行性肌无力伴肌萎缩半年余,加重1月余于2012年2月22日入院。患者缘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精细动作笨拙,灵活性降低,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上肢上举乏力及双下肢乏力,蹲起费力,左侧肢体... 患者,女性,55岁。主因四肢进行性肌无力伴肌萎缩半年余,加重1月余于2012年2月22日入院。患者缘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精细动作笨拙,灵活性降低,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上肢上举乏力及双下肢乏力,蹲起费力,左侧肢体较右侧重。曾就诊于某省医院,行腰穿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给予丙种球蛋白0.4d/kg/d静点5天,自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来我院就诊并收入院。查体: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双下肢乏力 进行性肌无力 脑脊液检查 丙种球蛋白 精细动作 活性降低 肌萎缩
下载PDF
诱发电位发生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彦敏 刘青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128-3129,共2页
诱发电位是指神经系统(包括外周或中枢、感觉或运动系统)接受内、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特定电活动,有其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波形稳定,可重复性好。临床应用主要参量有潜伏期和波幅,潜伏期主要反映被测试的感觉或运动系统的粗径有髓纤... 诱发电位是指神经系统(包括外周或中枢、感觉或运动系统)接受内、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特定电活动,有其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波形稳定,可重复性好。临床应用主要参量有潜伏期和波幅,潜伏期主要反映被测试的感觉或运动系统的粗径有髓纤维的传导功能,波幅一般反映受刺激后感觉或运动系统引起同步性放电神经元数量的多少。临床上,诱发电位可用来协助确定中枢神经系统的可疑病变,检出亚临床病灶,帮助病损定位,监护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诱发电位 电刺激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下载PDF
血清尿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14
作者 白海威 米小昆 +4 位作者 刘青蕊 祝琳 王英南 刘俊艳 韩颖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45-4551,共7页
背景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POAIS)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可增加手术死亡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缺乏相关研究。目的探讨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尿酸(SUA)对NSCLC患者发生PO... 背景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POAIS)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可增加手术死亡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缺乏相关研究。目的探讨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尿酸(SUA)对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肺部切除手术发生POAIS的25例NSCLC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后随机选取126例未发生POAIS的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术中数据及术后病理相关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UA对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预测价值。结果151例患者平均年龄(64±7)岁,男性占57.62%(87/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OR=0.990,95%CI(0.982,0.998),P=0.019]。ROC曲线结果显示,SUA预测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最佳临界值为307.40μmol/L,灵敏度58.7%,特异度76.0%。结论SUA水平是NSCLC患者出现POAIS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更高的SUA水平可能预示着更低的POAIS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缺血性卒中 尿酸 围手术期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
下载PDF
胃癌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英南 赵琦 +5 位作者 白海威 武丹娜 魏金梅 李省江 李锐凌 张瑞星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脑梗死(gastric cancer-complicated stroke,GCS)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响胃癌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并在诊治过程中新发脑梗死的胃癌患者(GCS组)42例,并选取...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脑梗死(gastric cancer-complicated stroke,GCS)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响胃癌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并在诊治过程中新发脑梗死的胃癌患者(GCS组)42例,并选取同期就诊并在诊治过程中未出现过新发脑梗死的胃癌患者(对照组)8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GCS患者临床特点,并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新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2例GCS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47~86岁,平均年龄(67.14±8.15)岁,所有胃癌患者病理类型均为腺癌。脑梗死发生在胃癌诊断后的0~985天,中位发病时间为38天,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颅内多个病灶、多部位受累22例(52.4%),因脑梗死后续未再进行胃癌的针对性治疗25例(59.5%)。GCS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及既往脑梗死病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组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及糖类抗原199水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组手术史及化疗史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梗死病史是GCS患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在胃癌诊断后的1~6个月内高发,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同样是胃癌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既往脑梗死病史是胃癌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对预防及降低GCS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脑梗死 CA-199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与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丹娜 沈瑞红 +1 位作者 赵伟鹏 张捧娃 《河北中医》 2023年第7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与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30例予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疼...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与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30例予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手水肿、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26/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肩手水肿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UE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联合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比联合针刺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针刺疗法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和奥拉西坦及尼莫地平对卒中后非痴呆性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米小昆 史健 +3 位作者 刘辉 王娇兰 崔鹏 韩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3-1297,共5页
背景卒中后非痴呆性认知障碍(PSCI-ND)主要表现为多个认知领域障碍。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6 个月、1 年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率则分别为 19.6%、13.1%。不同方法对不同认知领域的治疗作用不同,针对不同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 背景卒中后非痴呆性认知障碍(PSCI-ND)主要表现为多个认知领域障碍。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6 个月、1 年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率则分别为 19.6%、13.1%。不同方法对不同认知领域的治疗作用不同,针对不同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措施。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对 PSCI-ND 患者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3 年 1 月 2017 年 9 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PSCI-ND 患者 96 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 FNS 组、奥拉西坦组、尼莫地平组,每组各 32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FNS 组患者行 FNS,1 次/d,疗程 30 d;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口服,0.8 g/次,3 次/d,疗程30 d;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30 mg/次,3 次/d,疗程 30 d。同时监测各种不良反应。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总分及亚项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 组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记忆力、定向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MoCA 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MoCA 总分均低于 FNS 组,尼莫地平组 MoCA 总分低于奥拉西坦组(P<0.05)。FNS 组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定向力评分及 MoCA 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奥拉西坦组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评分及 MoCA 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尼莫地平组治疗后语言能力及记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 FNS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2%(2/32),奥拉西坦组为 9.4%(3/32),尼莫地平组为 9.4%(3/32),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FNS、奥拉西坦更能提高 PSCI-ND 患者的认知功能,FNS 对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及计算力方面的改善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非痴呆性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奥拉西坦 尼莫地平 认知
下载PDF
奥拉西坦对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8
作者 韩颖 刘青蕊 +2 位作者 李来有 史欣 王娇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5-848,共4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在治疗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CI患者60例,包括非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和血管性痴呆(vascul...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在治疗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CI患者60例,包括非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300,ERP-P300)及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MoCA均较前增高(VCIND:t=11.886,P<0.01;VD:t=2.242,P<0.05)。治疗后VCIND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t=5.799,P<0.01),波幅明显增高(t=17.6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VD患者P300无明显改变(潜伏期:t=1.414,P>0.05;波幅:t=1.069,P>0.05)。两组患者MoCA、ERP-P300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5、4.402、7.682,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对VCIND患者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血管性 奥拉西坦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疼痛与抑郁情绪的作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天燕 安波 杨娟丽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989-2991,共3页
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疼痛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60例有疼痛和抑郁情绪的癌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实施12次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进入治疗后... 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疼痛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60例有疼痛和抑郁情绪的癌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实施12次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进入治疗后第4、8、12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进行抑郁情绪和疼痛程度评定。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下降,但两组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9,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抑郁程度均明显下降,干预组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51,P〈0.05)。结论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缓解癌痛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疼痛 抑郁 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韩颖 崔鹏 +1 位作者 王娇兰 刘胥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09-2511,共3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及亚项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FNS组与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总分较前明显增高(P<0.01),但二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NS组定向力、计算能力、短程记忆力、空间能力4个亚项治疗后评分增高(P<0.05);奥拉西坦组定向力和短程记忆力治疗后评分增高(P<0.05);奥拉西坦组短程记忆力评分的改善优于FNS组(P<0.05),而定向力的改善与FNS组无明显差异(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前后MMSE总分及各亚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均能够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FNS对VD认知功能各领域的改善较为全面,奥拉西坦则在定向力和短程记忆力,尤其是短程记忆力方面的改善更为显著,而尼莫地平在研究期间未显示出对认知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