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股骨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股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肾衰竭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测量各组大鼠股骨的整体骨密度(Whole-bone mineral density,W-BMD)、松质骨骨密度(Trabecul...目的探讨股骨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股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肾衰竭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测量各组大鼠股骨的整体骨密度(Whole-bone mineral density,W-BMD)、松质骨骨密度(Trabecular-bone mineral density,T-BMD)、皮质骨骨密度(Cortical-bone mineral density,C-BMD),留取血清测定钙、磷等生化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股骨中Cbfa1蛋白的表达及松质骨和皮质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慢性肾衰竭模型组W-BMD、C-BMD降低,T-BMD升高(P<0.001);股骨松质骨Cbfa1表达增多,皮质骨Cbfa1表达减少(P<0.001);相关分析显示W-BMD与皮质骨Cbf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79,P<0.001),与松质骨Cbfa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74,P<0.001),与血清钙浓度呈正相关(r=0.730,P<0.001),与血清磷浓度呈负相关(r=-0.652,P<0.001)。结论 Cbfa1是肾性骨病导致的骨密度改变的预测因素,可能是Cbfa1对骨形态的影响而导致骨密度的改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D-loop(mt DNA D-loop)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CRCC)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59例CCRCC患者的mt 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将mt DNA D-loop区的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的剑桥序列(r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D-loop(mt DNA D-loop)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CRCC)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59例CCRCC患者的mt 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将mt DNA D-loop区的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的剑桥序列(r CRS)比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发病年龄关系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TNM分期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低于低TNM分期组;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发病年龄低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均P<0.05),单核苷酸多态位点16293A/G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有关,多态位点16293G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早于16293A基因型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高低、肿瘤直径大小、16293位点的多态性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多态性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的预测因素,同时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识别早发的肾透明细胞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股骨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股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肾衰竭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测量各组大鼠股骨的整体骨密度(Whole-bone mineral density,W-BMD)、松质骨骨密度(Trabecular-bone mineral density,T-BMD)、皮质骨骨密度(Cortical-bone mineral density,C-BMD),留取血清测定钙、磷等生化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股骨中Cbfa1蛋白的表达及松质骨和皮质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慢性肾衰竭模型组W-BMD、C-BMD降低,T-BMD升高(P<0.001);股骨松质骨Cbfa1表达增多,皮质骨Cbfa1表达减少(P<0.001);相关分析显示W-BMD与皮质骨Cbf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79,P<0.001),与松质骨Cbfa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74,P<0.001),与血清钙浓度呈正相关(r=0.730,P<0.001),与血清磷浓度呈负相关(r=-0.652,P<0.001)。结论 Cbfa1是肾性骨病导致的骨密度改变的预测因素,可能是Cbfa1对骨形态的影响而导致骨密度的改变。
文摘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D-loop(mt DNA D-loop)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CRCC)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59例CCRCC患者的mt 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将mt DNA D-loop区的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的剑桥序列(r CRS)比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发病年龄关系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TNM分期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低于低TNM分期组;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发病年龄低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均P<0.05),单核苷酸多态位点16293A/G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有关,多态位点16293G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早于16293A基因型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高低、肿瘤直径大小、16293位点的多态性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多态性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的预测因素,同时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识别早发的肾透明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