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癌家族史发病年龄与食管鳞状上皮癌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温登瑰 张立玮 +3 位作者 赵秀清 魏丽珍 张健慧 王士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经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鳞状上皮癌患者首发年龄及预后的差别。方法:运用t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校正Wald检验分析比较了河北医科大学四院胸外科1985~1994年间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 目的:研究经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鳞状上皮癌患者首发年龄及预后的差别。方法:运用t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校正Wald检验分析比较了河北医科大学四院胸外科1985~1994年间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n=495)和阴性(n=1297)的来自高发区的食管鳞状上皮癌两组之间发病年龄和生存曲线的差别,并研究了两组病例年龄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尽管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的食管鳞状上皮癌患者与阴性者相比发病年龄显著提前(51.9±8.3比53.4±8.3,P<0.00),但前者的生存曲线低于后者,该生存曲线的差别在50岁以上组和UICC0~Ⅰ期组经Cox模型的校正Wald检验达显著水平(50岁以上组家族史阳性和阴性者相比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2比60.2、48.8比54.5、44.5比49.4,PWald=0.03;UICC0~Ⅰ期组家族史阳性和阴性者相比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5比94.7、87.5比91.6、87.5比91.6,PWald=0.02);按家族史分层分析年龄与预后的关系发现:家族史阳性组中50岁以下者生存曲线显著高于50岁以上者(两者相比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4比55.3、60.6比48.9、58.5比44.6,PWald=0.03);但家族史阴性组中50岁以下者与50岁以上者相比生存曲线无差别(二者相比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2.3比60.2、54.6比54.5、50.9比49.4,PWald=0.67),尽管两者平均发病年龄相差14.4岁。结论:就来自高发区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病例而言,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者比阴性者发病年龄显著提前,但预后较差,提示遗传背景对食管癌的发生和预后都有一定影响。另外发现家族史阳性组中50岁以下者的预后好于50岁以上者,提示早期发现可能有助于改善家族史阳性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上消化道癌家族史 发病年龄 预后 高发区
下载PDF
1 702例食管鳞状上皮癌家族史与发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温登瑰 王士杰 +3 位作者 张立玮 魏丽珍 邹文娣 秦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52-45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家族史阳性或阴性与食管鳞癌发病年龄、多原发癌灶以及预后的关系,揭示遗传易感性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手术切除的来自高发区的476例家族史阳性和1226例家... 目的:通过研究家族史阳性或阴性与食管鳞癌发病年龄、多原发癌灶以及预后的关系,揭示遗传易感性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手术切除的来自高发区的476例家族史阳性和1226例家族史阴性食管鳞癌的发病年龄、原发癌灶数量和生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病例家族性食管鳞癌比散发鳞癌发生年龄显著提前(51.9±8.2 vs 53.4±8.0,Pt-test=0.00),双灶鳞癌发生率显著升高(2.7%vs 1.2%,adiusted with TNM:χ^2MH=4.029,P=0.045);生存时间显著降低(Pwald=0.04).亚组分析多数显示家族性食管鳞癌与散发鳞癌之间发病年龄和生存曲线具有差别,发病年龄差别较大的亚组,生存率的差别较明显;发病年龄和预后的关系密切,如在Tis、T1N0M0、T2,3N0M0和T2-4N0M0组发病年龄差别的t检验、P值分别为0.01、0.01和0.09;生存曲线的ward检验P值分别为0.01、0.52和0.18.结论:本文用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证实,高发区食管鳞癌的发生存在遗传易感性.该遗传易感性可理解为肿瘤二次突变学说中的第一次突变,对食管鳞癌的发生和预后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家族病例 发生年龄 多灶同发 预后 散发病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