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闫江泓 贾莉 +7 位作者 李文辉 杨硕 严小桐 赵梦川 郭巍巍 刘颖业 刘泽昊 王乐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EBV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0~14岁EBV感染住院患儿的全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EBV衣壳抗原(VCA)Ig...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EBV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0~14岁EBV感染住院患儿的全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EBV衣壳抗原(VCA)IgG及IgM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G抗体和抗核抗原1(NA1)IgG抗体,以检测结果为研究样本的抗体谱。根据4种EBV抗体的检测结果分为现症感染(抗VCA-IgM抗体阳性,抗NA1-IgG抗体阴性、抗VCA-IgG抗体、抗E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亚急性感染(抗VCA-IgG抗体阳性,抗VCA-IgM抗体、抗NA1-IgG抗体、抗E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既往感染(抗NA1-IgG抗体阳性,抗VC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其他抗体均为阴性)和未感染(4种抗体均阴性)。按照患儿年龄、检出月份和性别分析各组的阳性率。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样本4 451例,其中3 257例(73.17%)抗体谱提示EBV感染,包括现症感染380例(8.54%)、亚急性感染616例(13.84%)、既往感染2 261例(50.80%)。不同年龄组原发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前(>3岁)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不同检出月份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份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E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0例现症感染患儿的疾病谱以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BV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为主,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其他疾病谱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及血流感染、肾病综合征、川崎病。结论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V阳性检出率有年龄和检出月份差异,现症感染以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为主,医院应根据流学病学特征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流行病学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冯志山 李贵霞 +3 位作者 郭映辉 杨硕 严小桐 王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29-833,共5页
目的采用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2种方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差异原因。方法连续入选因疑似呼吸道感染就诊患儿9339份血清标本,年龄0~13岁,分别采集其血清和呼吸道分泌物,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用多... 目的采用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2种方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差异原因。方法连续入选因疑似呼吸道感染就诊患儿9339份血清标本,年龄0~13岁,分别采集其血清和呼吸道分泌物,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用多重PCR或RNA恒温扩增技术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肺炎支原体核酸。结果剔除第二份血清标本抗体滴度无变化的标本428例,共入组8911例血标本和4065例分泌物标本。在抗体检测的8911例标本中,女性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抗体检出阳性率越高,门诊患者支原体抗体检出阳性率高于住院患者,秋冬季节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春夏季节(P<0.05);在核酸检测的4065例标本中,年龄越大支原体核酸阳性率越高,秋冬季节核酸检出阳性率高于春夏季节(P<0.05),而不同性别以及住院和门诊患者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患者在抗体滴度为1∶320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滴度(14.7%,1310/8911)。以核酸检测为金标准,分别对抗体滴度为1∶160和1∶640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抗体滴度为1∶640时,一致性较1∶160更好;抗体滴度为1∶640时,敏感度较1∶160降低,但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较抗体1∶160时升高。结论对比抗体核酸检测结果确有差异,且门诊患儿或当血清滴度为1∶320时应注意结合2方法共同判定肺炎支原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感染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3种检测方法在儿童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硕 李贵霞 +4 位作者 李文辉 郭映辉 黄慧 张文超 王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及结核抗体(TB-Ab)检测对儿童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IGRA及TST在不同年龄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就诊的疑似结核患儿367例资料,其中临床诊断结核病患儿113...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及结核抗体(TB-Ab)检测对儿童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IGRA及TST在不同年龄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就诊的疑似结核患儿367例资料,其中临床诊断结核病患儿113例,非结核病患儿254例。分析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等。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不同亚组(0~<2岁组、2~<6岁组、6~<10岁组、10~15岁组),分析IGRA及TST在各组中的参数。结果IGRA的灵敏度(90.1%)高于TST(77.9%)及TB-Ab检测(7.9%);TB-Ab检测的特异度(98.6%)高于IGRA(91.7%)及TST(83.5%)。IGRA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次为TST、TB-Ab检测(Kappa值分别为0.800、0.598、0.087)。IGRA准确度最高,其次为TST、TB-Ab检测,AUC分别为0.910、0.807及0.533。4个年龄组间IGRA(Kappa值分别为0.784、0.867、0.744、0.770)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均高于TST(Kappa值分别为0.459、0.548、0.736、0.567)。6~<10岁组IGRA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TST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A对儿童活动性结核病的检测价值较高,TB-Ab检测诊断价值较低;联合使用IGRA及TST可以更好地提高各年龄段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结核病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结核抗体
下载PDF
腺苷脱氨酶及其联合外周血T-SPOT.TB对儿童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硕 李文辉 +2 位作者 张文超 黄慧 王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与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对于儿童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139例因胸腔积液入院患儿资料,根据最终诊断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结核组)66...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与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对于儿童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139例因胸腔积液入院患儿资料,根据最终诊断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结核组)66例与肺炎旁胸腔积液组(肺炎组)73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DA及T-SPOT.TB对结核组与肺炎组及不同年龄亚组(0~<6岁组55例、6~<11岁组56例、11~<16岁组28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等,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儿童结核性胸腔积液ADA最佳临界值。结果患儿胸腔积液ADA水平结核组[49.50(19.50)U/L]显著高于肺炎组[38.00(35.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6岁及6~<11岁患儿ADA水平结核组与肺炎组[47.50(14.75)U/L与41.00(43.00)U/L,50.00(23.00)U/L与44.00(28.50)U/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16岁结核组[58.00(19.00)U/L]显著高于肺炎组[22.00(21.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患儿、0~<6岁、6~<11岁及11~<16岁组ADA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8.5、24.5、38.5及43.0,AUC为0.655、0.566、0.630及0.844,灵敏度为83.3%、100.0%、87.0%及80.0%,特异度为50.7%、37.0%、39.4%及84.6%。ADA与T-SPOT.TB并联试验时,各组灵敏度为98.5%、100%、100%及100%;特异度分别为49.3%、37%、36.4%及84.6%;AUC分别为0.739、0.685、0.682及0.923。串联试验时,灵敏度分别为81.8%、92.9%、87%及80%;特异度分别为93.2%、96.3%、90.9%及92.3%;AUC分别为0.875、0.946、0.889及0.862。结论ADA对11岁以上患儿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肺炎旁胸腔积液具有一定价值,其联合外周血T-SPOT.TB可显著提高11岁以下患儿的诊断效能,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结核 胸膜 腺苷脱氨酶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下载PDF
河北地区腺病毒致儿童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邱方洲 赵梦川 +5 位作者 李贵霞 王乐 严小桐 郭巍巍 杨硕 冯志山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2-907,共6页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由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致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AD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痰液标本,经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由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致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AD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痰液标本,经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筛选出ADV阳性标本并用巢氏PCR方法对其六邻体基因进行扩增且测序分型。结果8839份标本中,共检出353份ADV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99%。ADV阳性检出率在不同性别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3,P=0.99),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9,P<0.001)。353份ADV阳性标本包括11种血清型,259例混合感染标本。11种血清型占比分别为1型16.15%(57/353)、2型35.98%(127/353)、3型21.25%(75/353)、4型1.13%(4/353)、5型11.33%(40/353)、6型3.97%(14/353)、7型8.22%(29/353)、31型0.28%(1/353)、41型0.28%(1/353)、55型0.28%(1/353)、57型1.13%(4/353)。259份混合感染标本中常见的是ADV与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占35.52%,AD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占12.74%,其中33.20%发生了三重及以上混合感染。ADV常年可检出,其中9月与4—5月检出率偏高,主要以1、2、3型检出为主。发生ADV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的两组人群年龄分别为(27.56±24.67)个月和(21.33±20.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ADV2型单独感染率(25.77%,25/97)比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率(39.84%,102/256)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14),ADV7型单独感染率(16.49%,16/97)比其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率(5.08%,13/25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6,P<0.001)。结论河北地区2017年6月—2018年5月ADV感染主要以1、2、3型为主,且常年可检出,9月与4—5月检出率偏高,年龄越小检出率越高。ADV2型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ADV7型不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且HRV与ADV的混合感染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儿童 分子流行病学 混合感染
原文传递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水平及意义
6
作者 刘颖业 李军 +4 位作者 闫江泓 王晓娟 赵梦川 王乐 郭巍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8期2694-26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1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1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查结果,将IM患儿分为肝功能正常组(ALT≤50 U/L)和肝功能异常组(ALT>50 U/L)。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及血清SA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IM患儿血清ALT水平与各项检验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患儿分别有51例、80例。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SAA、ALT水平高于肝功能正常组,HDL-C、ApoA1水平低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患儿血清ALT水平与SAA水平呈正相关(r_(s)=0.295,P<0.05),与HDL-C、LDL-C水平呈负相关(r_(s)=-1.800、-0.173,P<0.05)。结论IM患儿SAA水平与并发肝功能异常有关,对于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的患儿,临床医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A1 儿童
下载PDF
2010-2020年石家庄地区儿童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硕 李贵霞 +2 位作者 郭映辉 张文超 王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儿童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病例资料,分析患儿特征、发病时间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阳性率等。结果共...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儿童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病例资料,分析患儿特征、发病时间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阳性率等。结果共纳入结核病患儿559例,男女比例1.96∶1,城乡比例0.58∶1;肺内结核334例,肺外结核218例,病灶部位不明7例;中位年龄3岁(15 d至17岁), 0~岁患儿占比最高(45.08%),不同年龄段患儿性别及结核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外结核最常累及部位为淋巴结、脑、骨关节。春季(3~5月)报告病例数高于其他三季,年度报告病例数与肺外结核数量呈下降趋势。体液样本抗酸染色阳性率0%~60.00%,免疫学方法检测阳性率T-spot.TB(80.34%)高于TST(77.02%)及结核抗体试验(14.29%);T-spot.TB阳性率肺外结核(64.52%)低于与肺内结核(8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结核病临床特点多样,春季高发;病原学诊断阳性率不高,应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临床特征 儿童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活动性结核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硕 严小桐 +5 位作者 刘腾 赵梦川 刘泽昊 李贵霞 冯志山 王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6例活动性结核病患儿(结核病组)和106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 目的分析儿童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6例活动性结核病患儿(结核病组)和106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病组患儿外周血CD3^(+)T、CD4^(+)T、NK细胞、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Z=-3.783,P=0.000;Z=-5.401,P=0.000;Z=-3.434,P=0.001;Z=-2.014,P=0.044);双阴性T(DNT)细胞及B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Z=2.765,P=0.006;Z=6.880,P=0.000);两组间CD8^(+)T及双阳性T(DP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0~<3岁,3~<6岁,6~<10岁,10~<16岁)结核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不同,CD3^(+)T、DNT及B细胞在不同年龄组间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081,P=0.018;H=14.583,P=0.002;H=8.498,P=0.037)。肺外结核病组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低于肺内结核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68,P=0.002),两组间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可导致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明显紊乱,动态监测结核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能更好地评估免疫状态,有助于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结核病 流式细胞术 儿童
原文传递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1例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9
作者 刘玉 蒲伟丛 +4 位作者 王乐 郭映辉 焦建成 夏耀方 马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578-583,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结果,为精准治疗、优化病原学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分析采用常规及分子生物学技... 目的分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结果,为精准治疗、优化病原学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分析采用常规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出脑脊液病原学情况,比较不同种类病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共纳入101例患儿,中位出生胎龄为38.8(36.2,39.6)周,早产儿27例(26.7%),男婴68例(67.3%),中位发病日龄为9(2,14)d。血培养阳性19例(18.8%),其中17例细菌,2例真菌。自脑脊液直接检出病原体者33例(32.7%),其中细菌13例,病毒19例,真菌1例。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是前2位细菌,检出最常见的病毒是肠道病毒。脑脊液病原体检出方式:细菌培养检出7例(7/101,6.9%)、脑脊液涂片检出2例(2/21,9.5%)、单病毒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共检出22例(22/45,48.9%)、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4例(4/7,57.1%)。自脑脊液检出细菌/真菌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水平以及血C-反应蛋白均较检出病毒者高(P<0.05)。98例(97.0%)患儿临床好转或治愈后出院,2例放弃治疗,1例好转后转院。结论联合采用常规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显著提高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出率,病毒感染所致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不少见,本研究对优化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的检测策略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