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淋巴瘤亚型构成比及病理形态单中心研究
1
作者 宋晓昕 郭丽改 +4 位作者 杨蕾蕾 李媛 刘江英 侯君 苗杰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部位分布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头颈部淋巴瘤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分布等特点进行回顾性。结果该组病例共197例,其中男129例,女68例;年龄3~87岁,... 目的分析头颈部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部位分布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头颈部淋巴瘤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分布等特点进行回顾性。结果该组病例共197例,其中男129例,女68例;年龄3~87岁,平均年龄58.39岁;51~80岁为发病高发年龄。可明确分型192例,未能明确分型5例。明确分型的病例共14种不同的病理类型,除1例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外,其他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比前三位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6例(28.4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48例(24.37%),结外NK/T细胞淋巴瘤44例(22.34%);发病部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眼眶(24.87%)、鼻腔(24.87%)、扁桃体(13.2%),其中15例为多发病灶。结论在头颈部淋巴瘤中,NHL发病率远高于HL,B细胞淋巴瘤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好发于扁桃体。其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好发于眼眶。T或NK细胞淋巴瘤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好发于鼻腔;罕见类型为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头颈部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亚型分布
下载PDF
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博 李永才 许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15-217,共3页
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spleen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IM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交界性肿瘤,偶有转移或局部复发报道。SIMT最初由Contelingam和Jaffe于1984年报道,国内于1997年由刘润华等首次报道,至2013年共有114例报道^(... 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spleen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IM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交界性肿瘤,偶有转移或局部复发报道。SIMT最初由Contelingam和Jaffe于1984年报道,国内于1997年由刘润华等首次报道,至2013年共有114例报道^([1]),至今报道例数略有增加,约达120例(不含本例)。本文报道1例SIMT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诊断
原文传递
胃癌中Ezrin、MMP-14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苗杰 许欣 +1 位作者 徐国萍 马沛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观察Ezrin、MMP-14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40例异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和198例胃癌组织中Ezrin、MMP-14蛋白的表达。结果 Ezrin、MMP-14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 目的观察Ezrin、MMP-14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40例异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和198例胃癌组织中Ezrin、MMP-14蛋白的表达。结果 Ezrin、MMP-14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依次增高。Ezrin和MMP-14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27.5%、76.3%和10%、32.5%、81.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zrin、MMP-14在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未侵及浆膜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P<0.01)。Ezrin在食管胃连接部的表达高于胃部胃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rin与MMP-14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Ezrin和MMP-14在胃癌中均高表达,且Ezrin和MMP-14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ZRIN MMP-14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氯霉素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秀锋 孙瑞雪 +3 位作者 崔福生 付琳 王芳 张艳玲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210-2213,共4页
目的观察氯霉素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患儿入院... 目的观察氯霉素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即停用原有无效抗生素方案,改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颅内压升高者对症给予甘露醇注射液,对照组患儿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霉素,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为7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2.02±0.44)d vs(3.68±0.56)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98±0.60)d vs(4.46±1.07)d]、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14.42±3.22)d vs(22.66±3.85)d]及停药时间[(15.02±3.26)d vs(23.50±4.16)d]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2周TNF-α水平[(19.02±5.34)pg/m L vs(42.24±7.67)pg/m L]、LDH水平[(30.06±6.15)U/L vs(54.11±7.74)U/L]、CRP水平[(24.97±5.62)mg/L vs(42.01±8.08)mg/L]、NSE水平[(22.82±5.20)μg/L vs(50.08±8.17)μg/L]、GCS评分[(10.06±3.01)分vs(14.88±3.12)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周脑脊液外观浑浊率和脑脊液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食欲下降发生率和白细胞轻度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醒脑静基础上加用氯霉素能够显著提高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治愈率,缩短用药时间,改善脑脊液和血常规指标,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醒脑静 氯霉素 疗效
下载PDF
Fasc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姚冬颖 张华英 许欣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3089-3091,共3页
目的探讨Fasc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Fascin蛋白在130例大肠癌组织和30例大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Fasc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 目的探讨Fasc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Fascin蛋白在130例大肠癌组织和30例大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Fasc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4.6%,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率(16.7%)。在大肠癌中,Fasc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Fascin蛋白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Fascin蛋白的阳性表达组的生存时间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Fascin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对评价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FASCIN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CD151、MT1-MMP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苗杰 郭秀芳 +5 位作者 许欣 姚冬颖 刘晓丽 齐蕾 付琳 李永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观察CD151、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该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黏膜组织、40例异型增生黏膜组织和172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CD151、MT1-MMP的表达。结果CD151和MT1-MMP在正... 目的观察CD151、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该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黏膜组织、40例异型增生黏膜组织和172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CD151、MT1-MMP的表达。结果CD151和MT1-MMP在正常黏膜组织、异型增生黏膜组织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0.0%、78.3%和13.3%、22.5%、79.1%,二者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151、MT1-MMP在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未侵及浆膜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151与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D151和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且CD151和MT1-MMP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参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胃交界部 CD151 MT1-MMP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后使用苯甲酸雌二醇涂抹阴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董丽霞 陈娜 +2 位作者 李娜 李豪苏 许欣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214-215,共2页
腹膜阴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常见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们对手术微创要求的不断提高,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应用日渐广泛。腹膜具有吸收、渗透功能,且愈合能力强,接触面光滑,是人工阴道成形术较理想的覆盖物。
关键词 腹膜阴道成形术 腹腔镜技术 苯甲酸雌二醇 临床疗效 人工阴道成形术 术后 先天性无阴道 接触面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CHK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闫静波 卫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CHK1蛋白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41例正常胃黏膜、112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及14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CHK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征特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CHK1蛋白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41例正常胃黏膜、112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及14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CHK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征特的关系。结果从正常胃黏膜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HK1蛋白表达分别为9.22%、22.73%、48.53%、79.43%及1、2.40±0.11、5.39±0.37、9.01±1.52,CHK1蛋白表达逐渐上升(P<0.05)。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CHK1蛋白表达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相关(P<0.05)。结论 CHK1蛋白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上皮内瘤变 CHK1 WESTERN BLOT
下载PDF
胃癌中HER-2、MT1-MMP及CD14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苗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观察HER-2、MT1-MMP及CD14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和178例胃癌组织中HER-2、MT1-MMP和CD147蛋白的表达。结果 HER-2、MT1-MMP和CD147蛋白在正常胃组织... 目的观察HER-2、MT1-MMP及CD14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和178例胃癌组织中HER-2、MT1-MMP和CD147蛋白的表达。结果 HER-2、MT1-MMP和CD147蛋白在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它们在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未侵及浆膜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P<0.01)。在胃食管连接部的HER-2蛋白表达高于胃部胃癌,HER-2与MT1-MMP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有相关性,但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301(P=0.05)。CD147与MT1-MMP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亦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7(P<0.01)。结论 HER-2、MT1-MMP及CD147蛋白在胃癌中均高表达,HER-2蛋白、CD147蛋白的表达均与MT1-MMP的表达相关,三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147 MT1-MMP HER-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苗杰 孙晓芳 +3 位作者 吴殿超 付琳 李辉 岳振营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患者女性,4l岁。无明显诱因黑便20天伴上腹部阵发性隐痛,间断头晕、气短、恶心呕吐4天。查体:贫血貌,腹部脐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4次/分。余脏器未见异常。血常规:红细胞2.2×10^12/L,血红蛋白67g/L... 患者女性,4l岁。无明显诱因黑便20天伴上腹部阵发性隐痛,间断头晕、气短、恶心呕吐4天。查体:贫血貌,腹部脐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4次/分。余脏器未见异常。血常规:红细胞2.2×10^12/L,血红蛋白67g/L。大便潜血(+)。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光滑,胃窦充血、水肿明显,部分区域呈花斑样;十二指肠球腔变形,左侧壁可见黏膜隆起,大小3cm×2.5cm×1.5cm,质软,中央可见凹陷性溃疡,周边黏膜粗糙,肠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Brunner瘤 诊断
原文传递
食管胃连接部癌中Ezrin、AQP5的表达
11
作者 苗杰 许欣 +4 位作者 李永才 李辉 齐蕾 李瑞冰 苗振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Ezrin、AQP5蛋白在冀南地区食管胃连接部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40例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165例食管胃连接部癌组织中Ezrin、AQP5蛋白的表达。结果Ezrin、AQP... 目的观察Ezrin、AQP5蛋白在冀南地区食管胃连接部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40例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165例食管胃连接部癌组织中Ezrin、AQP5蛋白的表达。结果Ezrin、AQP5蛋白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食管胃连接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0%、45%、72.7%和20%、32.5%、65.5%。二者在三组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zrin、AQP5蛋白在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层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胃连接部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未侵及浆膜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Ezrin与AQP5在食管胃连接部癌中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Ezrin和AQP5在食管胃连接部癌中均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参与食管胃连接部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连接部肿瘤 EZRIN AQP5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丁酸钠通过AMPK通路调控LPS造成牛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林 曹萌 +3 位作者 宫彬彬 赵梅 王婕 张晓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21-3230,共10页
通过向脂多糖(LPS)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脂代谢紊乱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8、16μmol·L^(-1))的丁酸钠,探讨其对细胞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炎症损伤的修复作用。分别用1 000 ng·mLLPS刺激MAC-T细胞9 h后,检测细胞脂滴面... 通过向脂多糖(LPS)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脂代谢紊乱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8、16μmol·L^(-1))的丁酸钠,探讨其对细胞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炎症损伤的修复作用。分别用1 000 ng·mLLPS刺激MAC-T细胞9 h后,检测细胞脂滴面积及三酰甘油(TG)含量;用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刺激MAC-T细胞1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试验共分为5组:对照组、LPS处理组、2μmol·L^(-1)丁酸钠+LPS处理组、8μmol·L^(-1)丁酸钠+LPS处理组和16μmol·L^(-1)丁酸钠+LPS处理组,分别对细胞TG含量、AMPK信号通路蛋白、脂代谢关键基因以及相关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PS会造成MAC-T细胞总脂滴面积显著下降(P<0.05),TG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对MAC-T细胞凋亡率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TG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P-AMPK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C、SCD-1以及FAS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CPT-1、CPT-2以及ACO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LPS处理组相比,(2、8、16μmol·L^(-1))丁酸钠+LPS处理组TG含量有一定程度上升,P-AMPK表达水平下降,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上升,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下降,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下降。本研究表明丁酸钠会通过AMPK通路激活脂合成代谢,调控TG的合成,并且对MAC-T细胞的炎症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丁酸钠 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 脂代谢紊乱
下载PDF
乙酸钠对油酸诱导的BRL-3A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林 宫彬彬 +2 位作者 王广力 赵梅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50-4460,共11页
通过向油酸诱导的大鼠肝成纤维细胞(BRL-3A)脂肪变性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4、8 mmol·L^(-1))的乙酸钠,探讨其对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油酸(0、0.03、0.06、0.12、0.24... 通过向油酸诱导的大鼠肝成纤维细胞(BRL-3A)脂肪变性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4、8 mmol·L^(-1))的乙酸钠,探讨其对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油酸(0、0.03、0.06、0.12、0.24、0.48)mmol·L^(-1)刺激BRL-3A细胞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相对活力、总脂滴面积、三酰甘油(TG)含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建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2)向BRL-3A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3)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和0.12 mmol·L^(-1)油酸共同孵育BRL-3A细胞,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油酸处理组、2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4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和8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分别对细胞脂滴、TG含量、AST、ALT活性、AMPK信号通路蛋白以及脂代谢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用0.12 mmol·L^(-1)油酸处理BRL-3A细胞24 h,成功建立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2)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对BRL-3A细胞凋亡率没有影响;3)4、8 mmol·L^(-1)乙酸钠处理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后,与油酸处理组相比,细胞总脂滴面积、每平方毫米脂滴数、TG含量、AST和AL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P-AMPK表达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升;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C、FAS以及SCD-1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CPT-1、CPT-2以及ACO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本研究表明,乙酸钠会通过AMPK通路激活脂分解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质蓄积,并且对油酸诱导的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损伤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L-3A细胞 乙酸钠 脂肪变性细胞模型 脂代谢
下载PDF
CHK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静波 李辉 +3 位作者 邱鹏 刘登湘 卫茹 窦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686-688,共3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但其恶性度低,总体预后好。目前国内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有10%~15%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时已经淋巴结转移[2]。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 1,CHK1)在肿瘤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但其恶性度低,总体预后好。目前国内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有10%~15%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时已经淋巴结转移[2]。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 1,CHK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耐药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升高,是一种细胞检验点的转导因子[3]。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CHK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正常甲状腺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HK1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征特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K1 甲状腺乳头状癌 WESTERNBLOT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静波 卫茹 +3 位作者 刘登湘 刘晓丽 齐蕾 邱鹏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7期2062-20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8例AEG患者的AEG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另选取130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51例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8例AEG患者的AEG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另选取130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51例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7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VEGF表达情况和MVD,并对VEGF表达和MVD与AEG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和MVD均低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和AEG组织;AEG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和MVD均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弥散型及混合型、浸润肌层和有淋巴结转移AEG患者AEG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高于高分化、肠型、浸润黏膜层和无淋巴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浸润肌层和有淋巴转移AEG患者的AEG组织中MVD值分别高于高分化、浸润黏膜层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G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与MVD值呈正相关(r=0.491,P﹤0.05)。结论AEG组织中VEGF和MVD表达升高,并且与AEG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
下载PDF
丁酸钠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炎性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林 宫彬彬 +4 位作者 许长锋 曹萌 李建嫄 赵梅 唐伟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6-1284,共9页
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丁酸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细胞)炎性损伤的修复作用,进一步从体外角度阐述丁酸钠对奶牛乳腺健康的调控机制。在MAC-T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0、1、10、100、1 000、10 000 ng/mL)的LPS,检测细胞... 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丁酸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细胞)炎性损伤的修复作用,进一步从体外角度阐述丁酸钠对奶牛乳腺健康的调控机制。在MAC-T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0、1、10、100、1 000、10 000 ng/mL)的LPS,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LPS的适宜浓度,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并进一步在MAC-T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0、2、4、8、16、32μmol/L)的丁酸钠,检测细胞凋亡率,以确定丁酸钠的适宜浓度。最终选用1 000 ng/mL LPS和16μmol/L丁酸钠用于本试验。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LPS处理组和LPS+丁酸钠处理组,分别对其细胞形态、氧化应激指标及凋亡蛋白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对照组MAC-T细胞呈扁平的无规则形态,贴壁状态良好;而LPS处理组MAC-T细胞核固缩、破裂,并出现大面积死亡脱落现象;LPS+丁酸钠处理组MAC-T细胞边缘清楚,胞内颗粒较少,死亡脱落现象明显减少。2)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MAC-T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处理组相比,LPS+丁酸钠处理组MAC-T细胞中SOD活性和T-AOC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MAC-T细胞中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半胱天冬蛋白酶-9(Caspase-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0.05或P <0.0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处理组相比,LPS+丁酸钠处理组MAC-T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丁酸钠对LPS造成的MAC-T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了一定的修复作用,减少了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LPS MAC-T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RAD5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转移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静波 李辉 +3 位作者 邱鹏 刘登湘 卫茹 窦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RAD5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37例正常甲状腺RAD5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征特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 目的探讨研究RAD5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37例正常甲状腺RAD5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征特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RAD51蛋白表达比正常甲状腺组升高(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AD51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结论 RAD5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51 Western Blot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TP53基因沉默介导PI3K/PTEN/AKT信号通路对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晓丽 庞文帅 +1 位作者 黄朝康 朱磊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5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蛋白p53基因(TP53)沉默介导PI3K/PTEN/AKT信号通路对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方法取6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免疫组化分析TP53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取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RLC-310进行细胞培养;细胞... 目的探讨肿瘤蛋白p53基因(TP53)沉默介导PI3K/PTEN/AKT信号通路对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方法取6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免疫组化分析TP53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取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RLC-310进行细胞培养;细胞转染表达载体分为空白组(A组)、阴性对照组(B组)、sh TP53组(C组)、PTEN抑制剂bpv组(D组)、phen+sh TP53组(E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P53、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TP53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的TP53,PI3K,AKT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TE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且细胞增殖能力、迁移率、侵袭率均显著下降(P<0.05);D组TP53,PI3K,AKT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TE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细胞增殖能力、迁移率、侵袭率均显著上升(P<0.05);同时,E组TP53下降(P<0.05),而其他指标与A组和B组相当(P>0.05)。结论沉默TP53基因抑制PI3K/PTEN/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浸润转移功能,并可逆转phen诱导的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基因沉默 PI3K/PTEN/AKT信号通路 肾透明细胞癌 侵袭转移
下载PDF
CHK1和RAD51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静波 李辉 +2 位作者 卫茹 齐蕾 王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 1,CHK1)和RAD5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3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CHK1和RAD51蛋白表达,并分析...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检验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 1,CHK1)和RAD5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3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CHK1和RAD51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HK1及RAD5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5)。CHK1及RAD51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相关(P<0.05);胰腺导管腺癌中CHK1表达与RAD51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HK1和RAD5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腺癌 CHK1 RAD51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下载PDF
基于AMPK信号通路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的调控机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林 李建嫄 +1 位作者 赵梅 唐伟斌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48,共8页
为了探讨脂多糖(LPS)对乳腺健康及乳脂合成的调控机制,本试验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为模型,通过向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PS(0 ng/mL、1 ng/mL、10 ng/mL、100 ng/mL、1 000 ng/mL、10 000 ng/mL),分别检测其细胞存活率、炎症因子... 为了探讨脂多糖(LPS)对乳腺健康及乳脂合成的调控机制,本试验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为模型,通过向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PS(0 ng/mL、1 ng/mL、10 ng/mL、100 ng/mL、1 000 ng/mL、10 000 ng/mL),分别检测其细胞存活率、炎症因子、甘油三酯(TG)含量、腺苷酸活化激酶(AMPK)信号通路蛋白及脂代谢调控关键基因;并向细胞中添加AMPK抑制剂,进一步检测TG含量及脂代谢调控关键基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浓度在1 000 ng/mL和10 000 ng/mL的作用下,刺激细胞9 h后细胞存活率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8(IL-6)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用10 000 ng/mL LPS刺激9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的白介素6(IL-8)含量显著上升(P<0.05)。用1 000 ng/mL和10 000 ng/mL LPS刺激9 h后,MAC-T细胞P-AMPK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0.05);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分别在100 ng/mL、1 000 ng/mL和10 000 ng/mL LPS刺激9 h后,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脂肪酸合成酶(FAS)在1 000 ng/mL和10 000 ng/mL LPS的刺激下显著降低(P<0.05);与LPS处理组相比,AMPK抑制剂组脂代谢相关基因ACC、FAS、SCD-1都显著上升(P<0.05),并且TG含量也显著上调(P<0.05)。研究表明,通过向MAC-T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LPS,不仅造成了细胞的活性下降,导致了细胞损伤,同时通过AMPK信号通路影响了脂肪酸和TG的合成,最终可能与乳脂合成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腺苷酸活化激酶 脂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