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新密煤田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
1
作者 李铎 魏爱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01-105,共5页
为了解决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中,有些价值系数难以量化的问题,以郑州煤田水资源优化调度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采用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通过比较确定诸因数之间的重要性,按重要程度进行总排序,将决策者的... 为了解决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中,有些价值系数难以量化的问题,以郑州煤田水资源优化调度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采用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通过比较确定诸因数之间的重要性,按重要程度进行总排序,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经归一化计算,使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价值系数定量化。对郑州煤田水资源进行优化调度,其最优结果是裴沟煤矿排水除供本矿用外,还可供给新密市10000m3/d,余下的供新密电厂。其它各水源除供本部门用外,其余均供给电厂。电厂可获得供水54000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系数 层次分析法 标度法 水资源优化 新密煤田
下载PDF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以“同位素水文地质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鹿帅 李铎 +1 位作者 燕良东 周亚红 《唐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9-103,共5页
文章基于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及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分析了构建“同位素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基于典型性、启发性和关联性原则,通过案例库构成分析、素材收集与选取、案例制作、平台选取、... 文章基于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及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分析了构建“同位素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必要性;基于典型性、启发性和关联性原则,通过案例库构成分析、素材收集与选取、案例制作、平台选取、案例库维护及教学组织实施等环节,构建了“同位素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开放式新型案例库,并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案例库
下载PDF
AM真菌对小麦根系土壤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3
作者 赵志瑞 胡紫如 +3 位作者 刘慧 李硕阳 左天源 孟祥源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以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3株原位AM真菌探究Cd胁迫下接种AM真菌后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及形态变化和AM真菌对小麦生长及其吸收转运重金属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AM真菌对Cd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接种AM真菌可以有效促进小麦植株... 以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3株原位AM真菌探究Cd胁迫下接种AM真菌后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及形态变化和AM真菌对小麦生长及其吸收转运重金属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AM真菌对Cd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接种AM真菌可以有效促进小麦植株株高和生物量的增长,降低土壤pH值,对土壤总Cd去除率为0.13%~47.81%,且可以促进Cd向更稳定的形态转变;在一定Cd浓度范围内AM真菌增大了小麦根系的富集系数,降低了小麦的转运系数。确定出异形球囊霉和苏格兰球囊霉分别在中低Cd浓度下和高Cd浓度对土壤环境修复及小麦生长促进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重金属镉 迁移转化 小麦 根系土壤
下载PDF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地热资源特征及储量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闫佰忠 孙剑 +2 位作者 江海洋 李迎鹏 安娜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22-27,共6页
论文首先分析了研究区东营市东营区地热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热水取样和测试工作,查明了地热水化学特征、补给来源和年龄,最后利用储量模型法计算了东营区的地热资源储量。结果表明:馆陶组地热水中以Cl-及Na^+、Ca^2+离子占优势... 论文首先分析了研究区东营市东营区地热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热水取样和测试工作,查明了地热水化学特征、补给来源和年龄,最后利用储量模型法计算了东营区的地热资源储量。结果表明:馆陶组地热水中以Cl-及Na^+、Ca^2+离子占优势,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为主;东营组地热水中离子以Cl^-、Na^+和Ca^2+离子占优势,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Cl-Na·Ca型为主;研究区地热水来源为大气降水与沉积水或封存水混合作用形成的;地热水年龄在54a以上;研究区馆陶组地热流体储量为551.16×10^8m^3,热储量2112.02×10^16J;东营组地热流体储量为568.51×10^8m^3,热储量为2963.51×10^16J,研究区地热流体总储量为1119.67×10^8m^3,总热储量5075.53×10^16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特征 同位素组分 储量评价 东营区
下载PDF
NH4+迁移室外实验方法探讨
5
作者 李铎 李方红 +1 位作者 李安娜 毕攀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5-59,共5页
论文通过野外实验,将钢管从地表压入地下,保持土层不扰动的基础上形成5个垂直土柱,配制成定浓度溶液在表层向下连续入渗,实验结束后取不同深度土样,进行室内浸泡,测试水中NH4+浓度,换算土中NH4+含量,应用数值法计算模拟NH4+在地下水中... 论文通过野外实验,将钢管从地表压入地下,保持土层不扰动的基础上形成5个垂直土柱,配制成定浓度溶液在表层向下连续入渗,实验结束后取不同深度土样,进行室内浸泡,测试水中NH4+浓度,换算土中NH4+含量,应用数值法计算模拟NH4+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和土层中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单次灌溉对地下水不会构成威胁;(2)同浓度不同时间以及同时间不同浓度下,氨氮迁移随深度增加减弱,为氮的污染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 室外实验 含水介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氨氮在含水介质中吸附特性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俊峰 周亚红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79-83,共5页
以石家庄滹沱河流域的含水介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粗砂、中砂、细砂对氨氮的吸附影响。3种砂样吸附能力大小排列为:细砂>中砂>粗砂;在NH4+浓度为20 mg/L、100 mg/L、200 mg/L时,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150 min,均符合二... 以石家庄滹沱河流域的含水介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粗砂、中砂、细砂对氨氮的吸附影响。3种砂样吸附能力大小排列为:细砂>中砂>粗砂;在NH4+浓度为20 mg/L、100 mg/L、200 mg/L时,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150 min,均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而在NH4+浓度为50 mg/L、150 mg/L时,3种砂均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粗砂370.370 mg/kg、中砂263.158 mg/kg、细砂555.556 mg/kg。拟合方程分别为1/S=0.0027+1.122(1/C)、1/S=0.0038+0.6598(1/C)、1/S=0.0018+0.2614(1/C),说明细砂的防污效果最强,中砂次之,粗砂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曲线
下载PDF
群矿开采条件下山西潞安矿区的地下水流场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代锋刚 张发旺 +3 位作者 王滨 韩占涛 么红超 胡博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102,共9页
煤炭开采导致区域含水层结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区域地下水循环演化态势,是煤矿区地下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本文以山西长治盆地潞安矿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群矿开采驱动下含水层结构破坏对地... 煤炭开采导致区域含水层结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区域地下水循环演化态势,是煤矿区地下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本文以山西长治盆地潞安矿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群矿开采驱动下含水层结构破坏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通过砂槽模拟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煤层开采形成采动裂隙发育基本限制在完整基岩内,使得隔水底板黏土岩发生弯曲变形,承压含水层水位下降形成层间疏干区,对第四系潜水含水层流场影响甚微,潜水水位没有明显下降;2)隔水层有效厚度变薄的局部地区,由于采动裂隙切穿隔水层,导致该区潜水含水层消失;3)采煤造成的类似"溯源侵蚀",引发原本隔离的地下水系统间的地下水袭夺现象,矿井水补给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物理模拟 相似材料模型 群矿开采 含水层结构
下载PDF
含水层结构变异对区域地下水循环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代锋刚 张发旺 +2 位作者 王滨 么红超 陈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64-68,共5页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是限制煤矿区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煤炭资源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矛盾将日益加剧。我国富煤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仅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四省自治区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就占全国的73.1%,这些...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是限制煤矿区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煤炭资源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矛盾将日益加剧。我国富煤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仅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四省自治区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就占全国的73.1%,这些富煤地区多是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全国86个重点矿区缺水的占71%,严重缺水的占40%,而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矿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结构变异 群矿开采 地下水 数值模拟 长治盆地
下载PDF
基于Modflow-Hydrus耦合模型的改良盐碱土水平井排水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代锋刚 王晓燕 +2 位作者 谷明旭 余婉露 连鹏达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7,74,共8页
为了提高盐碱土改良水平,确定科学合理的灌排工程设计方案,建立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移Modflow-Hydrus耦合模型,对试验区不同情景水平井的排水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时,季节变化对地下水综合补给强度有明显影响... 为了提高盐碱土改良水平,确定科学合理的灌排工程设计方案,建立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移Modflow-Hydrus耦合模型,对试验区不同情景水平井的排水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时,季节变化对地下水综合补给强度有明显影响,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6 m,不同时段地下水综合补给强度均趋于常数,当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时,通过厚层包气带的降水补给均匀;断续排水时单个水平井400 m控制范围内,潜水位显著下降,具有良好的疏干效果,降深与水平井的年抽水强度成正相关;天然环境条件下,区内降水入渗补给和潜水蒸发保持平衡,以试验区中心向外扩展,排水试验有效改善8倍试验区面积范围内降水入渗-潜水蒸发环境,使包气带土壤水分进入饱水带,潜水水位呈下降趋势.研究成果为盐碱土壤改良的水平井施工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水平井 Modflow-Hydrus耦合 排水效果
下载PDF
基于随机模拟的地下水污染物最优水力截获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晓刚 唐仲华 +2 位作者 吕文斌 王小明 闫佰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21-3428,共8页
水力截获技术是净化或抑制地下水污染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而该技术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最优水力截获量是其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传统确定性方法计算最优水力截获量不合理的问题,从水文地质参数的随机性出发,应用基于随... 水力截获技术是净化或抑制地下水污染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而该技术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最优水力截获量是其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传统确定性方法计算最优水力截获量不合理的问题,从水文地质参数的随机性出发,应用基于随机理论的蒙特卡罗方法,通过实例来研究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对地下水污染物水力截获系统的影响,并寻求估算最优水力截获量的新方法.通过研究表明:基于确定性方法计算出最优水力截获量为110m^3/d时恰好能完全截获污染区的污染物;应用随机模拟研究含水层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对水力截获系统的影响,发现当以传统确定性方法所计算的最优水力截获量(110m^3/d)抽水时,并不能总是完全截获地下水污染物,其面临的稳定平均风险率高达24%;充分考虑了含水层渗透系数空间变异的Monte Carlo方法较以往传统确定性方法更为可靠,为此本文提出利用随机方法从截获系统可接受风险角度确定最优截获量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拟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空间变异性 水力截获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被引量:18
11
作者 闫佰忠 孙剑 安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69,共4页
为获得更加高效和稳定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基于安阳市8个地下水监测点的水质检测数据,利用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个地下水监测点的水质主... 为获得更加高效和稳定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基于安阳市8个地下水监测点的水质检测数据,利用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个地下水监测点的水质主要为Ⅱ、Ⅲ类水,其中位于安阳市汤阴县、内黄县、滑县的监测点水质较差,生活污染及工业污染是该区域导致水质变差的关键。通过对比两个模型评价流程及结果,发现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水质评价模型能够准确评价水质的同时,拥有更高训练效率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模型 神经网络 地下水水质评价 安阳市
原文传递
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政 范成博 +4 位作者 尚琳群 李铎 王亚会 刘洋 张可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1-79,共9页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对其进行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2021年6月份所采集的67组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方法全面分析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空间...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对其进行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2021年6月份所采集的67组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方法全面分析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型和HCO_(3)·SO_(4)-Ca·Mg型为主;西部山前及中部地区的水化学指标浓度相对较低,而东南排泄区水化学指标含量较高,其中TDS、SO^(2-)_(4)、HCO^(-)_(3)、Na^(+)在辛集市南部南智邱镇地区出现极大值;盐岩风化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组成的主要因素,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人为因素也对水化学组分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相关分析 石家庄平原区
下载PDF
山东烟台地区1956-202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毕攀 史帅帅 李方红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1-77,共7页
依据烟台市1956—2020年11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方法、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和R/S法等方法,分析了烟台市65年来降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烟台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3.0 mm,中位数为642.9 mm,年降水量波动幅度... 依据烟台市1956—2020年11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方法、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和R/S法等方法,分析了烟台市65年来降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烟台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3.0 mm,中位数为642.9 mm,年降水量波动幅度较大,最大降水量(1166.36 mm)为最小降水量(389.62 mm)的2.99倍;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下降率为16.34 mm/(10 a);夏秋两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降水一致。Mann-Kendall突变分析可知,在α=0.01的显著水平下,年及夏季降水量只有1972年、2006年发生突变,且突变后降雨量都减少了;小波分析显示年及春季、夏季及秋季降水量存在显著的4~7 a的短周期和17~27 a的长周期变化,冬季无显著的周期变化;R/S法分析显示年际以及春、夏、秋三季降水量继续维持原来的下降趋势,冬季降水量Hurst指数H(0.471)<0.5,则具有反持续性,即冬季降雨量呈弱减少趋势,与趋势分析结论相反,即冬季降水量未来呈不稳定变化趋势;且由V统计量可知年及四季降水量序列均具有周期型循环特征,降水量趋势维持时间分别为8、8、6、5、5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市 降水量 MANN-KENDALL法 MORLET小波分析 R/S法
下载PDF
河床沉积带潜流交换时空变化特征
14
作者 鹿帅 杨毅梦 +1 位作者 苏小四 王昕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8-71,共4页
以辽宁省境内辽河河段为试验场地,对河床温度进行为期一年的监测,采用热追踪方法分析河床沉积带潜流交换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河水温度波动影响,河床温度空间分布不均匀,随着深度的增加,存在明显的振幅衰减和滞后现象,且随时间推... 以辽宁省境内辽河河段为试验场地,对河床温度进行为期一年的监测,采用热追踪方法分析河床沉积带潜流交换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河水温度波动影响,河床温度空间分布不均匀,随着深度的增加,存在明显的振幅衰减和滞后现象,且随时间推移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明显;受河水流量、河水水位、区域地下水流场、河床地形和渗透性等共同影响,在监测期内不同区域潜流交换方向存在差异,垂向潜流通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沉积带 潜流交换 时空变化 热追踪方法
原文传递
石津灌区主要农作物需水规律及缺水敏感期 被引量:1
15
作者 连鹏达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48-51,共4页
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形势严峻,尤其在石津灌区,与农业灌溉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合理、高效率地利用现有水资源,对灌区内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小麦和玉米的需水量... 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形势严峻,尤其在石津灌区,与农业灌溉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合理、高效率地利用现有水资源,对灌区内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小麦和玉米的需水量,并结合每年的降水数据对农作物的缺水量和缺水时间进行了分析,得到在小麦生育期内适宜对灌溉水源进行管理的时段为3月中旬到小麦成熟,在玉米生育期内适宜对灌溉水源进行管理的时段为初始生长期,在这些时间段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能使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津灌区 需水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