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1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曲云霞 谷美林 +2 位作者 高铁红 张建辉 邱瑛 《教学研究》 2015年第3期62-65,共4页
针对高等教育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工科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根据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围绕本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提出"一线三段"的教育改革思路,构建"3+1"课程... 针对高等教育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工科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根据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围绕本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提出"一线三段"的教育改革思路,构建"3+1"课程群模式,实现高等教育工科专业向工程教育模式的渐进转变,培养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手段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的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实现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工科教学
下载PDF
回归工程背景的课程内涵研究与建设——以河北工业大学测量技术及信号处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邱瑛 曲云霞 +1 位作者 张建辉 魏智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2-105,108,共5页
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基准,针对专业课程当前存在的内容较陈旧、缺少创新和活力以及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测量技术及信号处理课程为实例,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教材、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 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基准,针对专业课程当前存在的内容较陈旧、缺少创新和活力以及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测量技术及信号处理课程为实例,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教材、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建设方案,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面向工程教育编写了相应教材,并进行了课程同步检测应用。实践结果说明,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内涵建设是构建完整的机械类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为后续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示范,促进工程应用回归课程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技术及信号处理 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 课程内涵 测试技术
下载PDF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
3
作者 孙立新 任丽辉 +3 位作者 刘力松 韩炜 陈宏江 张明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53-755,共3页
针对LOM快速成形机存在的火灾隐患,对其防火报警系统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一套LOM快速成形机火灾报警系统。采用紫外火焰传感器作为火灾检测的传感元件,系统不但具有声光显示、报警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传感器自检、与快速成形机的控制... 针对LOM快速成形机存在的火灾隐患,对其防火报警系统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一套LOM快速成形机火灾报警系统。采用紫外火焰传感器作为火灾检测的传感元件,系统不但具有声光显示、报警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传感器自检、与快速成形机的控制计算机进行通讯等功能;通过采用看门狗技术、软件去抖滤波技术以及硬件滤波等技术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根据火灾信号特点,采用模糊神经网络自动生成隶属函数和提取模糊规则,可明显提高火灾探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降低了火灾报警的误报率,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的火灾报警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M快速成形机 紫外线火焰传感器 智能防火报警系统 抗干扰性 模糊神经网络
下载PDF
机械工程基础试题库软件系统的开发
4
作者 郭兰申 曲云霞 刘瑞素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开发研制了一套试卷生成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级弹出式菜单,人机对话.程序结构 采用多级的子程序模块与函数模块,功能调用关系清晰,源程序加以注释,提高了程序的 结构性与可读性.在试卷生成时兼顾了随机数的选取的各种制约因素和以... 开发研制了一套试卷生成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级弹出式菜单,人机对话.程序结构 采用多级的子程序模块与函数模块,功能调用关系清晰,源程序加以注释,提高了程序的 结构性与可读性.在试卷生成时兼顾了随机数的选取的各种制约因素和以往出题的概率, 具备了合理性和随机性.本系统出题快速、灵活、可操作性强,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系统 数据结构 高校 试题库 机械工程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工科课程教学新体系探索——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5
作者 邱瑛 曲云霞 李姗姗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4期46-49,共4页
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对学科交叉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分析了多学科交叉复合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必要性,以解决交叉学科难题、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阐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路线,并给出了课程范例... 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对学科交叉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分析了多学科交叉复合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必要性,以解决交叉学科难题、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阐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路线,并给出了课程范例,为交叉学科教学及其可持续建设提供可行方式,希望对相同或相似类型的工科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教学体系 工程问题 创新人才
下载PDF
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机械装备智能化设计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陶渊 刘福聪 赵楠 《机械制造》 2022年第8期1-6,共6页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由于自身海量性、多样性、高速性特点,已逐渐渗透至机械设计领域。从基于个性化需求数据、基于工况数据、基于维护维修数据三方面介绍了面向数据采集的机械装备,从装备智能设计和装置智能设计...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由于自身海量性、多样性、高速性特点,已逐渐渗透至机械设计领域。从基于个性化需求数据、基于工况数据、基于维护维修数据三方面介绍了面向数据采集的机械装备,从装备智能设计和装置智能设计两方面对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机械装备智能化设计进行了综述。装备智能设计包括通用机床设备、工业机器人,装置智能设计包括齿轮传动装置、主轴部件、直线运动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数据 机械装备 智能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聚类椭球模型的机械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7
作者 马正琰 欧阳衡 +2 位作者 郝志杰 高硕 刘宝会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机械系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随机载荷、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系统响应常产生偏差,严重影响其运行稳定性与系统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高质量采集复杂机械系统的数据非常困难,获取的数据样本量通常较小,... 机械系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随机载荷、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系统响应常产生偏差,严重影响其运行稳定性与系统可靠性。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高质量采集复杂机械系统的数据非常困难,获取的数据样本量通常较小,难以通过概率模型描述其不确定性。此外,当机械系统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运行时,数据可能集中在某些区域,呈现一定的聚类特征,导致该条件下机械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与度量存在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椭球模型的机械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来准确度量具有聚类特征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实现系统响应不确定性的快速评估。为了准确量化具有聚类特性的小样本数据,采用聚类椭球模型对其进行不确定性建模;根据参数区间信息,开展机械系统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机械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结合聚类椭球模型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获取机械系统响应的上、下边界,实现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传播;通过3个数值算例和1个雷达系统工程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小样本条件下机械系统性能不确定性问题时,超椭球聚类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传播 聚类椭球模型 功能度量法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3C模式下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新探索——以机械设计类专业为例
8
作者 王荣 刘伟 段书用 《高教学刊》 2025年第5期161-164,共4页
围绕国家需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机械设计类专业特色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人才培养参与度不高,以企业-高校-科研团队合作为基础,推行本科生“双导... 围绕国家需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机械设计类专业特色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人才培养参与度不高,以企业-高校-科研团队合作为基础,推行本科生“双导师”多元协同育人3C(Corporation-College-Community)模式,将产业、教育和科研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完善双向需求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此类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人才共育”校企协同育人的产教研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有效提高机械设计类本科生专业素质与素养,进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以及就业素质和就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研融合 协同育人 创新人才 特色课堂 人才培育
下载PDF
学科交叉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联合培养探讨
9
作者 程业红 黄传进 +1 位作者 张鹏 魏强 《高教学刊》 2025年第12期134-137,共4页
在学科交叉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联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探讨如何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性的改革。首先,分析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强调在课程... 在学科交叉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联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探讨如何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性的改革。首先,分析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强调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形成具有鲜明交叉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其次,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具备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还强调校企合作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联合培养中的重要性,建立跨学科校企导师组,通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智能制造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联合培养
下载PDF
机械类专业“课课协同,学科共融”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水清 程立金 +1 位作者 欧阳衡 王耀 《高教学刊》 2025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多学科、多模式、多维度交叉融合是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针对机械类专业跨学科教师团队缺乏、课程易交叉难融合和学生水平一致性差等问题。依托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建立新老教师双向协同,多学科教师同参与、齐出力... 多学科、多模式、多维度交叉融合是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针对机械类专业跨学科教师团队缺乏、课程易交叉难融合和学生水平一致性差等问题。依托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建立新老教师双向协同,多学科教师同参与、齐出力的跨学科教师培养机制;以人才需求、共建项目为导向,构筑双课堂协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分层化教学和开设开放性实验,形成从群体过渡到个体的渐进式培养体系。为机械类专业“课课协同,学科共融”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打造出一支跨学科教师和校企双师深度联合的教师团队,开辟学生个体阶梯化提升路径,助力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科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 跨学科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学科融合
下载PDF
现代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仕庚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4期53-53,共1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和科技也在不断发展。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是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的必要手段,农业机械制造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力,还能节约资源,进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对现代技术的特点进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和科技也在不断发展。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是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的必要手段,农业机械制造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力,还能节约资源,进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对现代技术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对现代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农业机械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设计技术 农业机械工程设计 应用
下载PDF
基于耦合驱动关节的机械臂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12
作者 邓飞 卢浩 +2 位作者 陈力 朱德良 郭士杰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针对传统机器人关节构型无法满足大负载人机交互作业任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耦合驱动关节及机械臂设计方案,并进行耦合驱动原理和运动学特性分析。根据作业要求和人机相容性设计需求,确定关节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传动方案,完成肩、肘、腕... 针对传统机器人关节构型无法满足大负载人机交互作业任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耦合驱动关节及机械臂设计方案,并进行耦合驱动原理和运动学特性分析。根据作业要求和人机相容性设计需求,确定关节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传动方案,完成肩、肘、腕关节的设计。通过ADAMS软件验证了关节的耦合驱动原理,通过改进D-H法建立机械臂坐标系,推导了运动学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同时采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操作空间和奇异性。搭建机器人平台进行运动解耦和负载试验,验证了研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机器人 耦合驱动 机械臂设计 运动学分析
原文传递
工程仿生在农业机械减阻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栾芸 侯晓婷 +2 位作者 刘伟 曹国忠 马宏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9期245-249,258,共6页
当今世界的发展使得化石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气候条件恶化和能源短缺的问题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而随着国家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机械的应用越发广泛。当前的农业机械的柴油消耗已达国内柴油消费的30%,在我国节能减排战略中占据... 当今世界的发展使得化石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气候条件恶化和能源短缺的问题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而随着国家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机械的应用越发广泛。当前的农业机械的柴油消耗已达国内柴油消费的30%,在我国节能减排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为针对农机化过程中节能减排研究提供方法与指导,总结国内外针对农机化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研究方法的相关成果,分析我国农机化节能减排实施的主要技术难题,通过一些实例分析仿生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并结合系统仿生的一般思想提出面向农业机械的节能减排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农业机械 系统仿生 应用展望
下载PDF
约束空间工业机器人姿态搜索及避障研究
14
作者 赵海文 罗元铭 +3 位作者 张雅丽 赵悦焜 杨冬 胡宁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为解决约束空间下机器人无碰撞目标姿态求解问题,提出一种机器人姿态快速搜索算法,并结合4种不同的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多目标路径规划。首先,对机器人运动框架初步配置完成后,通过计算位姿矩阵得到了场景内物体坐标的动态相... 为解决约束空间下机器人无碰撞目标姿态求解问题,提出一种机器人姿态快速搜索算法,并结合4种不同的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多目标路径规划。首先,对机器人运动框架初步配置完成后,通过计算位姿矩阵得到了场景内物体坐标的动态相对关系,并在ROS中搭建规划场景;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和机器人逆解的机器人姿态快速搜索算法RFP,并在RoboDK中对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最后,根据任务需求设计了路径规划流程并引入二次规划减少算法随机性的影响,提高规划成功率,应用了RRT等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RRT-connect算法的规划速度与成功率高于其它算法,为样机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路径规划 避障 约束空间 姿态搜索 ROS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5
作者 刘璇 李满宏 +1 位作者 刘茜 高春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5期0005-0008,共4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适应时代进程,车辆工程专业需加强对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本文提出基于车辆工程专业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通过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个人和团队目标,搭建... 在新工科背景下,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适应时代进程,车辆工程专业需加强对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本文提出基于车辆工程专业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通过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个人和团队目标,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平台,并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机制,实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制度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多学科交叉 专业培养
下载PDF
CDIO模式下校企联合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16
作者 刘晓昂 陈光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22期111-115,共5页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应主动探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以顺应技术革新的步伐并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毕业设计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针...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应主动探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以顺应技术革新的步伐并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毕业设计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校企联合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理念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教学改革,以车辆工程专业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为例,将质量提升的途径和机制作为切入点,对校企联合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工科类专业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引入CDIO教育教学理念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理念 校企联合毕业设计 车辆工程 质量提升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关节精密减速器加速寿命实验装置研制及教学应用
17
作者 王嘉 冯佳亮 +2 位作者 刘海龙 牛峰 张露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6,78,共5页
为了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交变载荷与多角度位姿变换并存的工况环境,研制了一种多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关节精密减速器加速寿命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由信号分析、数据处理、运动控制等模块组成,并用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机器人工程等相关学... 为了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交变载荷与多角度位姿变换并存的工况环境,研制了一种多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关节精密减速器加速寿命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由信号分析、数据处理、运动控制等模块组成,并用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机器人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相关理论知识,深入学习先进装备性能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关节精密减速器 加速寿命实验装置 实验教学
下载PDF
振动永磁式机械天线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张苗 王积硕 +2 位作者 宁慧铭 黄楷焱 袁卫锋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领域中,长波通信需要匹配大尺寸信号发射天线,制约了其在中小型平台上的应用。基于逆压电效应、振动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并研制了一种三自由度折返梁结构的振动永磁式机械天线原理样机,建立了电-机械-电磁能理论...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领域中,长波通信需要匹配大尺寸信号发射天线,制约了其在中小型平台上的应用。基于逆压电效应、振动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并研制了一种三自由度折返梁结构的振动永磁式机械天线原理样机,建立了电-机械-电磁能理论模型,研究了机械天线的辐射影响因素及其频率调制技术。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激发机械天线原理样机的不同振动模态可对电磁波信号进行频率调制,从理论和技术角度为低频段信号的通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天线 逆压电效应 多模态 频率调制
下载PDF
基于几何解析的偏转关节机械臂运动学分析
19
作者 宋广泽 李满宏 +3 位作者 焦鑫 赵政阳 吴健荣 樊继壮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高负载自重比机械臂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不可替代作用日益凸显,针对传统机械臂承载能力提升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偏转关节机械臂及其运动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关节轴线与相邻杆件之间的夹角对机械臂运动特性及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 高负载自重比机械臂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不可替代作用日益凸显,针对传统机械臂承载能力提升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偏转关节机械臂及其运动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关节轴线与相邻杆件之间的夹角对机械臂运动特性及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偏转关节布置形式并设计了偏转关节机械臂。将偏转关节机械臂抽象为等效简易串联机构,根据偏转关节运动特性提取了偏转关节运动方程,建立了机械臂末端位姿解算方法。通过将末端位置参数解耦至距离参量、高度参量、周转角参量,依次建立了关节转角求解公式,获取了偏转关节机械臂全部运动学解析逆解。偏转关节机械臂仿真结果验证了运动学解算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偏转关节 运动学分析 末端位姿
下载PDF
仿人机械手臂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20
作者 杨亚昆 张小俊 秦康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针对真人在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性能测试中重复性执行单一动作存在易疲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模拟驾驶员接打手持电话和抽烟等行为动作的仿人机械手臂。首先,基于外骨骼的设计方法,进行机械臂和仿生手的结构设计;然后,利用改进的D-H法建... 针对真人在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性能测试中重复性执行单一动作存在易疲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模拟驾驶员接打手持电话和抽烟等行为动作的仿人机械手臂。首先,基于外骨骼的设计方法,进行机械臂和仿生手的结构设计;然后,利用改进的D-H法建立机械手臂运动学模型,进行正逆运动学求解和工作空间分析,并在Adams软件中对机械手臂进行动力学仿真,获得了其运动特性与负载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械手臂结构设计合理,关节柔性执行器选型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手臂 结构设计 运动学 工作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