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改性方法对生物砂滤池生物膜特性及处理受污染原水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李思敏 王彦飞 +3 位作者 唐锋兵 许铮 郭沛然 李乐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通过对普通石英砂(QS)进行氨基及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制得氨基改性砂(AMS)和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砂(CAS),分别以QS、AMS、CAS为滤料填充滤池进行挂膜,研究了不同石英砂表面的生物膜量、生物活性、胞外聚合物(EPS)的特性及对受污染原水的... 通过对普通石英砂(QS)进行氨基及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制得氨基改性砂(AMS)和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砂(CAS),分别以QS、AMS、CAS为滤料填充滤池进行挂膜,研究了不同石英砂表面的生物膜量、生物活性、胞外聚合物(EPS)的特性及对受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挂膜成功后CAS表面的生物活性最高,为42.00 mgO_(2)/(g·h),生物膜量和胞外聚合物的含量最大,分别为12.43 mg/g、105.09 mg/(g·SS),对COD_(Cr)、NH^(+)_(4)-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58.20%、89.50%;AMS表面的生物活性、生物膜量、EPS平均含量分别为32.97 mgO_(2)/(g·h)、9.07 mg/g、93.41 mg/(g·SS),对COD_(Cr)、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54.60%、85.10%。三种石英砂表面生物量分布均沿水流方向递减,EPS的含量从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L-EPS)到紧密附着性胞外聚合物(TB-EPS)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砂 生物砂滤池 挂膜 生物膜特性 受污染原水
原文传递
BER-BCO耦合工艺净化模拟微污染河水及除磷机理研究
2
作者 孙广垠 潘晓敏 +1 位作者 马柏龙 王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 针对传统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河水脱氮除磷效率不佳的问题,设计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生物接触氧化(BER-BCO)装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了不同碳源、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比对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阳极附近沉淀物表面特征官能团,探究系统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在使用乙酸钠为碳源、电流密度为0.09 mA/cm^(2)、水力停留时间控制为24 h、填料比为40%的条件下,BER-BC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得到了显著优化;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0%、56.46%、97.93%;最终出水除TN外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质标准;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阳极附近形成的含磷沉淀物中含有Fe-O键、P-O键、Fe-OH键,表明铁阳极具有高效除磷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法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河水 脱氮除磷 铁阳极
原文传递
剩余污泥改良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径流控制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炜 韩成梅 +5 位作者 李橙 刘晓萌 代梦德 张星辰 贠茜 李思敏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3,共8页
为应对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及污水厂剩余污泥处置问题,用剩余污泥改良生物滞留设施基质,通过理化特性分析筛选适宜的掺泥比例范围,并考察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的雨水径流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上层15cm基质掺入比例≤44.8%的剩余污泥... 为应对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及污水厂剩余污泥处置问题,用剩余污泥改良生物滞留设施基质,通过理化特性分析筛选适宜的掺泥比例范围,并考察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的雨水径流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上层15cm基质掺入比例≤44.8%的剩余污泥可有效提升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径流调控能力。基质中掺泥比例越大,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径流总量调控效果越优,而出水污染物浓度则呈现略有上升的趋势。与砂土基质相比,40%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的次径流总量削减率可提高16.9%,出水COD、TN、NH4+-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9.10 mg/L、3.25 mg/L、1.66 mg/L和0.093 mg/L,可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ΙⅤ类、Ⅴ类、Ⅴ类和Ⅱ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剩余污泥基质 理化性质 径流总量削减 面源污染控制
下载PDF
基于改进方法的承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4
作者 张胜 张涛 +4 位作者 段雯瑜 徐利 顾金洋 张炜 李思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水质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以及加权平均综合评价原则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并与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评价承德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2021年承德地区地表水水...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水质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以及加权平均综合评价原则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并与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评价承德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2021年承德地区地表水水质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除7—9月的部分断面水质为较差外,其余断面水质均在Ⅰ~Ⅲ类;影响承德地区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子为COD_(Mn)和TP;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无法反映整体水质状况,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相较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兼顾了各污染因子间相互作用,并弱化了个别水质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且能够对同一类别水质进行排序,更适用于承德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承德地区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水务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思敏 产青青 +5 位作者 金鑫 杨晶 路恒通 张家旋 碗莹 杨一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算法,近年来水务行业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加,以机器学习为主流算法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务行业中的应用逐步得到拓展。综述了机器学习在我国水务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机器学习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挖...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算法,近年来水务行业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加,以机器学习为主流算法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务行业中的应用逐步得到拓展。综述了机器学习在我国水务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机器学习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在水资源优化调度、水处理厂运维、管网运维及城市雨洪管理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水务信息化和数据资源深度挖掘与整合利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未来机器学习能够助力双碳背景下污水厂提标改造,持续推动水务信息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水务行业 智慧水务 人工智能算法
原文传递
水体磷酸盐O同位素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6
作者 李思敏 李素妹 +3 位作者 金鑫 张祺 杨晶 杜成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磷酸盐O同位素(δ18OP)技术是识别水体P源及探究P迁移转化过程的新工具。为全面深化对δ18OP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认识,提高δ18OP技术在P源识别及P迁移转化过程领域的应用水平,有力支撑我国水体治理及管理措施的精准施策,综述了水体δ18O... 磷酸盐O同位素(δ18OP)技术是识别水体P源及探究P迁移转化过程的新工具。为全面深化对δ18OP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认识,提高δ18OP技术在P源识别及P迁移转化过程领域的应用水平,有力支撑我国水体治理及管理措施的精准施策,综述了水体δ18OP值测定方法的发展历程,明确了该技术在P源识别以及探究P迁移转化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现阶段δ18OP技术面临前处理方法繁琐、应用基础争议以及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在内陆水体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广阔。δ18OP技术正朝方法简单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该技术在大尺度δ18OP空间变化信息的收集、获取以及可视化、指标化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磷酸盐O同位素 P源识别 P迁移转化
下载PDF
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
7
作者 张炜 顾金洋 +4 位作者 孙也 代梦德 张星辰 贠茜 李思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67,22,共5页
为探究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质状况及污染特征,选取承德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站2017~2020年29个断面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总体来看2017~2020年... 为探究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质状况及污染特征,选取承德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站2017~2020年29个断面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总体来看2017~2020年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整体水质较好;从时间上来看,2019、2020年承德地区主要水系水质较2017、2018年有较为明显提升;从空间上来看,宫后和承钢大桥断面污染相对较为严重。承德地区水系水质主要受总磷、COD和高锰酸盐指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市 水质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原文传递
活化过一硫酸盐强化调理污泥脱水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海慧 蓝梅 +1 位作者 应媛媛 黄文清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强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改善污泥调理的效果,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采用Fe(Ⅱ)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市政污泥进行调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以毛细吸水时间(CST)降低率为响应值,对PMS搅拌转速、PMS搅... 为强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改善污泥调理的效果,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采用Fe(Ⅱ)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市政污泥进行调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以毛细吸水时间(CST)降低率为响应值,对PMS搅拌转速、PMS搅拌时间、FeSO_(4)搅拌转速、FeSO_(4)搅拌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PMS搅拌转速为100r/min,PMS搅拌时间为19min,FeSO_(4)搅拌转速为230r/min,FeSO_(4)搅拌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CST降低率可达到59.94%,表明过硫酸盐体系的搅拌优化对于污泥调理环节有着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污泥脱水 响应曲面法 硫酸根自由基
下载PDF
生物砂滤池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9
作者 许铮 王彦飞 +1 位作者 李思敏 唐锋兵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2期10-13,58,共5页
生物砂滤池是对传统石英砂滤池进行生物强化,在石英砂滤料表面培养附着生物膜,具有运行管理简便、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可用于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但石英砂滤料的表面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砂滤池的挂膜效果与除污效能。综述了生物砂... 生物砂滤池是对传统石英砂滤池进行生物强化,在石英砂滤料表面培养附着生物膜,具有运行管理简便、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可用于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但石英砂滤料的表面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砂滤池的挂膜效果与除污效能。综述了生物砂滤池工艺的特点、成膜行为及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论述了石英砂滤料的改性方法,并对改性砂滤池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砂滤池的系统深入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砂滤池 污水厂尾水 改性石英砂 生物膜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广垠 张冬翠 +2 位作者 宋吉娜 李思敏 李芳德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1293-1296,1301,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混凝工艺优化处理。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混凝剂投加量、反应搅拌时间及反应搅拌速度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最显...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混凝工艺优化处理。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混凝剂投加量、反应搅拌时间及反应搅拌速度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最显著,反应搅拌速度对其影响最弱。经过优化后得出最佳混凝工况:混凝剂投加量为22.78 mg·L^(-1)、反应搅拌时间为25.35 min及反应搅拌速度为61.46 r·min^(-1),此时的浊度去除率可达到86.82%。经验证,响应面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混凝 浊度去除率 响应面法(RSM)
下载PDF
生物炭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晶 李丽 +1 位作者 季必霄 杜成瑜 《能源环境保护》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基于生物炭在废水重金属吸附领域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影响生物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提高吸附能力的方法。分析认为:原材料、制备方式和外界因素(溶液pH、生物炭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均会对生物炭吸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优化外界因素的... 基于生物炭在废水重金属吸附领域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影响生物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提高吸附能力的方法。分析认为:原材料、制备方式和外界因素(溶液pH、生物炭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均会对生物炭吸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优化外界因素的控制可进一步提高生物炭的吸附能力。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更为绿色、高效的制备工艺,加强混合生物炭吸附性能的研究,促进该技术在自然水体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 吸附 改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通风频率控制的好氧堆肥评价指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思敏 党娅倩 +1 位作者 唐锋兵 孟云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188,共7页
采用自动控制的精细化通风系统实现城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研究以城市污泥与蘑菇渣为原料,在SIEMENS-PLC自控一体化发酵桶内设计2组处理进行静态好氧堆肥试验,通过改变不同阶段的通风速率和单位时间内通风频率,分析其对堆肥过程... 采用自动控制的精细化通风系统实现城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研究以城市污泥与蘑菇渣为原料,在SIEMENS-PLC自控一体化发酵桶内设计2组处理进行静态好氧堆肥试验,通过改变不同阶段的通风速率和单位时间内通风频率,分析其对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堆肥混料含水率为60%±2%时,从氧气消耗、含水量、电导率、种子发芽指数、全氮损失和氨气累积排放量来看,处理1(阶段速率0.1、0.4、0.6、0.3、0.6 m3/h,通风单次15 min/h)堆肥效果较好;综合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确定了第一层级指标(温度、含水量、电导率、pH值)用于简便快速的产业化腐熟度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自动控制 参数优化 反应器堆肥
下载PDF
沉积物磷酸盐氧同位素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13
作者 杨晶 杜成瑜 +3 位作者 金鑫 路恒通 李素妹 李思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9-196,共8页
磷酸盐氧同位素(δ^(18)OP)技术是识别磷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的有效工具。为加深对δ^(18)OP技术及其在沉积物领域应用的认识,提高δ^(18)OP技术在沉积物领域的应用水平,文章综述了δ^(18)OP技术在沉积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前... 磷酸盐氧同位素(δ^(18)OP)技术是识别磷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的有效工具。为加深对δ^(18)OP技术及其在沉积物领域应用的认识,提高δ^(18)OP技术在沉积物领域的应用水平,文章综述了δ^(18)OP技术在沉积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前景。在沉积物样品δ^(18)OP比值测定方法方面,沉积物磷形态分级方法的不统一以及沉积物中大量存在的有机物及杂质离子干扰是制约现阶段沉积物δ^(18)OP比值测定的主要瓶颈。在沉积物磷源识别及迁移转化过程探究方面,δ^(18)OP技术发挥了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磷源定量识别及微生物作用下的磷迁移转化过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工具价值,但仍面临应用基础争议以及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未来沉积物δ^(18)OP技术的应用在多环境介质δ^(18)OP信息协同解译,沉积物δ^(18)OP信息的可视化表征以及深度挖掘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酸盐氧同位素 磷源识别 磷迁移转化
原文传递
承德某钼尾矿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李思敏 赵子兴 +3 位作者 徐利 张炜 何立新 唐锋兵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176,共8页
为掌握承德地区钼尾矿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以某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研究,考察了淋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Mo、Mn、Cu和Zn为该钼尾矿淋溶释放的主要重金属;当淋溶液呈弱... 为掌握承德地区钼尾矿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以某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研究,考察了淋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Mo、Mn、Cu和Zn为该钼尾矿淋溶释放的主要重金属;当淋溶液呈弱酸性或中性时,淋出液pH值均逐渐上升,并稳定在7.2~7.7,钼尾矿具有一定酸性缓冲能力;固液比越大、环境温度越高,尾矿中的重金属越容易释放;Mo、Mn和Cu动态淋溶释放动力学过程可用双常数速率方程描述,抛物线方程更适合描述Zn淋溶释放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尾矿 重金属 淋溶 影响因素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河北南部南水北调原水强化混凝效果及残余铝含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思敏 崔妍琰 唐锋兵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4,共6页
采用浓度分别为15、20、25 mg/L的聚合氯化铝(PAC)联合硅藻土强化混凝处理河北南部南水北调水源水,研究了对浊度、叶绿素a、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以及残余铝含量;通过改变硅藻土与PAC的投加时间和顺序,确定最佳混凝条件。结果表明:单... 采用浓度分别为15、20、25 mg/L的聚合氯化铝(PAC)联合硅藻土强化混凝处理河北南部南水北调水源水,研究了对浊度、叶绿素a、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以及残余铝含量;通过改变硅藻土与PAC的投加时间和顺序,确定最佳混凝条件。结果表明:单独投加PAC时,其最佳投加量为25 mg/L,对浊度、叶绿素a、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2%、86.7%、34%、30%;同时投加PAC和吸附剂硅藻土时,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有大幅度提高,强化混凝处理南水北调水源水的最佳药剂组合为15 mg/L的PAC和20 mg/L硅藻土,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均为93%,对CODMn及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1.4%和37.9%,残余铝含量降至0.179 mg/L;先投加PAC慢速搅拌10 min后再投加硅藻土进行混凝对各指标的去除率最高,对浊度、叶绿素a、CODMn及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4%、93%、41.8%、38.4%,残余铝含量低至0.176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水源水 强化混凝 聚合氯化铝 硅藻土 残余铝 叶绿素A
原文传递
基于HYDRUS-1D生物滞留设施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及率定
16
作者 张炜 李雨晴 +5 位作者 王浩远 李橙 邓凯予 贠茜 代梦德 李思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11803-11809,共7页
为验证HYDRUS-1D模拟生物滞留设施水文调控效应的可靠性,通过物模试验,采用修正Morris法对模型主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结合模拟值和实测值对筛选后的参数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及其各削减率输出结果的敏感... 为验证HYDRUS-1D模拟生物滞留设施水文调控效应的可靠性,通过物模试验,采用修正Morris法对模型主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结合模拟值和实测值对筛选后的参数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及其各削减率输出结果的敏感参数不尽相同,其中降雨量均为高敏感参数;利用变异系数法,判断参数的综合敏感程度,其主要敏感参数包括降雨量,蓄水层高度,种植土层和基质层的饱和含水率、饱和导水率和孔径分布参数;验证期内模型模拟和物模实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最高为0.131、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均低于6.92%、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E)和决定系数R2均为0.9以上,匹配度高,模拟结果可靠,为利用HYDRUS-1D改进生物滞留设施规划设计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 生物滞留设施 雨水水文调控 敏感性分析 参数率定
下载PDF
辣椒秸秆生物炭对考马斯亮蓝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娟 孙宇 +3 位作者 黄贵琦 吴婉婧 李美玲 李思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以辣椒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对水中考马斯亮蓝(CBB)染料的吸附特性,并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700℃,烧制2 h下制备的辣椒秸秆生物炭对考马斯亮蓝的去除效果最好。在生物炭投加量为3 g/L,考马斯... 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以辣椒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对水中考马斯亮蓝(CBB)染料的吸附特性,并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700℃,烧制2 h下制备的辣椒秸秆生物炭对考马斯亮蓝的去除效果最好。在生物炭投加量为3 g/L,考马斯亮蓝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溶液pH为5,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在120 min左右达到平衡,去除率可达92.66%,最大吸附量为20.51 mg/g。该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辣椒秸秆生物炭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考马斯亮蓝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秸秆 生物炭 考马斯亮蓝 吸附
下载PDF
生物炭对污泥-菌渣堆肥腐殖化与重金属钝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思敏 张义竞 +3 位作者 唐锋兵 李思雨 王彦飞 许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65-1574,共10页
为探讨生物炭对市政污泥堆肥腐殖化和重金属钝化的影响,将市政污泥和菌渣按照湿质量比1∶0.7进行混合,设置3个堆体进行好氧堆肥:处理组堆体分别添加混料干质量5%和10%的生物炭(记为BC5、BC10);对照组(CK)堆体不添加生物炭。结果表明:添... 为探讨生物炭对市政污泥堆肥腐殖化和重金属钝化的影响,将市政污泥和菌渣按照湿质量比1∶0.7进行混合,设置3个堆体进行好氧堆肥:处理组堆体分别添加混料干质量5%和10%的生物炭(记为BC5、BC10);对照组(CK)堆体不添加生物炭。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延长高温时间,促进堆肥中富里酸向大分子胡敏酸转变,降低水溶性有机物含量,促进堆体腐熟。添加生物炭的堆体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均优于CK组,BC5对可交换态Cu、Pb钝化效果较好,钝化率分别为78.12%、97.82%,BC10对可交换态Cr、Ni、Zn钝化效果较好,钝化率分别为66.64%、5.88%、19.76%;堆肥后Cu、Pb、Cr残渣态分配率增加量大小顺序为BC10>BC5>CK,Ni、Zn残渣态分配率增加量大小顺序为BC5>BC10>CK。Cu、Cr、Pb、Zn可交换态分配率均与水溶性有机物和富里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胡敏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有利于堆体腐殖化和重金属钝化,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生物炭 好氧堆肥 重金属 钝化 腐殖化
下载PDF
不同化学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DBPsFP的去除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时真男 成瑞雪 +3 位作者 唐锋兵 张义竞 李思雨 李思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0,共5页
研究了化学预氧化联合混凝沉淀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sFP)的去除,以降低水处理工艺末端消毒副产物浓度。本试验选用南水北调(邯郸段)和滏阳河水2种水质差异较大的地表水水源水为试验用水,研究化学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三卤甲烷生... 研究了化学预氧化联合混凝沉淀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sFP)的去除,以降低水处理工艺末端消毒副产物浓度。本试验选用南水北调(邯郸段)和滏阳河水2种水质差异较大的地表水水源水为试验用水,研究化学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去除规律,选用KMnO_(2)、H_(2)O_(2)和NaClO这3种预氧化剂与混凝沉淀工艺联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种水源水中DBPsFP去除规律具有共性和差异性,综合考虑常规指标和DBPsFP的去除规律,优选H_(2)O_(2)为化学预氧化剂,最佳投加量为1.5 mg/L,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中DBPsFP的去除率为49.2%;滏阳河水水源水中DBPsFP去除率为39.9%。化学预氧化可降解或去除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同时强化混凝沉淀,提高DBPsFP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化学预氧化 消毒副产物 三卤甲烷生成势 卤乙酸生成势
下载PDF
辅料配比对市政污泥堆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思敏 赵阳悦 唐锋兵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4期564-567,571,共5页
以冀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原料,选用菌菇渣和玉米秸秆为辅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好氧堆肥。通过对温度、氧气百分含量、含水率、pH值、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考察不同辅料配比对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以冀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原料,选用菌菇渣和玉米秸秆为辅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好氧堆肥。通过对温度、氧气百分含量、含水率、pH值、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考察不同辅料配比对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48 d之后4个堆体的温度在55℃以上的天数分别为6、9、8、5d,均达到了国家无害化卫生标准,且均对植物的生长完全没有毒性(GI>80%),其中以堆体C效果最优。通过对辅料含量和多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辅料含量和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辅料含量的增加导致含水率和有机质呈明显下降趋势,硝态氮因铵态氮快速被硝化呈上升趋势,适当增加辅料有助于堆体的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好氧堆肥 辅料配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