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探索——以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数据库程序设计》为例
1
作者 李静 王冬利 +2 位作者 赵安周 赵玉玲 王贺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136-140,共5页
本文围绕OBE教育理念,基于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背景,选择《数据库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索了以成果导向为目标、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全覆盖的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发现,重新凝练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加精... 本文围绕OBE教育理念,基于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背景,选择《数据库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索了以成果导向为目标、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全覆盖的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发现,重新凝练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加精准的对标毕业要求各指标点,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更加契合课程教学目标。《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达成度再次评价的结果显示,革新后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加有力地支撑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达成。本研究对高校贯彻OBE教育理念的教学实施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积极作用,亦对高校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OBE教育理念 数据库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
作者 杨凯悦 王冬利 +1 位作者 张兆江 李卫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0期70-73,共4页
在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驱动下,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在毕业生、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和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测绘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的要求,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 在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驱动下,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在毕业生、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和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测绘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的要求,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在掌握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以期达到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为高校提供课程改革参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测绘工程 课程体系改革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育人新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贺封 曹媛 李喜盼 《大学教育》 2022年第10期38-41,共4页
课题组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行业及区域发展需求,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了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并实... 课题组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行业及区域发展需求,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了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并实践了“四位一体”测绘工程专业育人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新工科 培养模式 工程实践
下载PDF
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测绘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安周 张安兵 赵玉玲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工程教育认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流新工科建设的点睛之笔。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定适合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结合河北工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从人才定位、课程教学体... 工程教育认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流新工科建设的点睛之笔。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定适合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结合河北工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从人才定位、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确定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地方同类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认证 测绘工程 教学改革 四位一体
下载PDF
基于PCA-SaDE-ELM优化算法的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世伟 赵家鑫 +3 位作者 孙利辉 袁乐忠 杨江华 王中海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69-73,共5页
基于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实测结果统计分析,通过优化数据样本空间,引入自适应差分进化改进的极限学习机算法,构建了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模型,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并应用于云驾岭煤矿9^(#)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 基于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实测结果统计分析,通过优化数据样本空间,引入自适应差分进化改进的极限学习机算法,构建了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模型,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并应用于云驾岭煤矿9^(#)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0.7 m,相比现有其他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精度提高约70%;云驾岭煤矿19101、19103和19105这3个典型工作面的破坏深度分别为10.80、10.94、11.34 m,介于规范方法和滑移场理论预测结果之间,进一步反映了模型的可靠性;建议对9#煤层底板加固改造后再进行回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煤层底板破坏风险管理和煤炭资源的优化回采布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极限学习机 底板破坏深度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RSEI的长时序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太行山区河北段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贝贝 张晓楠 +2 位作者 张启斌 李悦 宋宏利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以太行山区河北段为研究对象,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进而识别生态源地,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坡度等多源空间数据进行综合阻力评价,采用电路理论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构... 以太行山区河北段为研究对象,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进而识别生态源地,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坡度等多源空间数据进行综合阻力评价,采用电路理论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构建“源地-廊道-节点”的长时序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2021年的RSEI均值分别为0.507、0.538、0.554、0.493、0.541,20年间RSEI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2)研究区源地总面积逐期增加,初期至末期面积增加5705 km^(2),面积占比由2.66%增加至18.56%,源地斑块RSEI均值由0.774上升为0.834;(3)研究区主要生态廊道呈现南北纵向分布,研究末期识别生态源地16个,生态廊道21条,生态夹点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遥感生态指数(RSEI) 电路理论 太行山区
下载PDF
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启发式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7
作者 张健 周平平 +1 位作者 牛玉芬 孙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7期17-20,共4页
《工程测量》是水利、土木、地质等工科类非测绘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开设可为相关专业开展专业课教学提供重要支撑。传统授课以灌输式课堂居多,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知识体系难以形成系统,对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造成长久的负面影... 《工程测量》是水利、土木、地质等工科类非测绘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开设可为相关专业开展专业课教学提供重要支撑。传统授课以灌输式课堂居多,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知识体系难以形成系统,对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造成长久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启发式教学,以工程测量课程知识框架为体系,结合非测绘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瞄准专业应用目标需求,研究并实践《工程测量》启发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启发引导、兴趣激发为特色来构建授课环节,形成极具互动特色、课堂活泼、授课效果优良的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学启发式教学模式,为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测量 启发式教学 测量学 非测绘专业
下载PDF
融合多源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综合干旱监测模型构建——以河北省为例
8
作者 王晓 刘海新 +2 位作者 孙振宇 王佳璘 朱研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9,共13页
基于遥感数据、再分析数据以及土壤墒情站点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和极限学习机(ELM)4种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2001—2022年河北省不同生态分区植被生长季月际尺度的综合干旱监测组合... 基于遥感数据、再分析数据以及土壤墒情站点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和极限学习机(ELM)4种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2001—2022年河北省不同生态分区植被生长季月际尺度的综合干旱监测组合模型,并结合Sen趋势揭示了河北省干旱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F、RBFNN和SVM的拟合效果在生长季不同月份以及不同生态分区下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ELM拟合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基于不同生态分区选取RF-RBF-SVM组合模型来构建河北省综合干旱监测模型;该模型的拟合性能在湿润环境下监测能力表现更优,时间范围上以植被生长季中期监测能力表现更优;模型的总体平均精度为85.15%,模拟值与站点实测值的年变化趋势一致性较高;研究时段内SM 10的Sen趋势度的空间变化均值为0.174/a,土壤相对湿度呈增大趋势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7.21%,干旱情况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土壤相对湿度 机器学习 干旱监测 河北省
下载PDF
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的土地利用效率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9
作者 赵博凡 王贺封 +2 位作者 郭岚瑄 于锐 赵金山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5-90,84,共7页
论文选取河北省11个市级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2021年为研究阶段,以产出为导向,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河北省市级单元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研究表明:在静态的角度下,河北省市级单元2008... 论文选取河北省11个市级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2021年为研究阶段,以产出为导向,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河北省市级单元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研究表明:在静态的角度下,河北省市级单元2008—2021年平均土地利用效率为0.895,整体处于中高效率水平,且市级之间效率值差异较大;在动态角度下,河北省市级单元土地利用效率呈增长趋势,平均增幅为3.3%,有3个时间段效率呈负增长趋势,是由于技术变化出现下降所造成的。文章为改善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完善产业形态和资源配置转型、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 非期望产出 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西部矿区弱胶结地层工程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纪洪广 孙利辉 +3 位作者 宋朝阳 张月征 王九红 孟志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我国西部矿区开采地层主要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构成,该地层岩石总体表现为强度低、胶结性差、易崩解等特性,属于弱胶结岩石。弱胶结地层工程围岩与中东部矿区地层岩石差异性较大,工作面顶板控制、巷道围岩控制等采用传统的控制技术很... 我国西部矿区开采地层主要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构成,该地层岩石总体表现为强度低、胶结性差、易崩解等特性,属于弱胶结岩石。弱胶结地层工程围岩与中东部矿区地层岩石差异性较大,工作面顶板控制、巷道围岩控制等采用传统的控制技术很难有效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常出现巷道大变形失稳、工作面压架、突水、溃沙、冲击地压等灾害。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室内试验,获得弱胶结岩石抗拉、抗压等力学指标远小于中东部矿区同类岩石力学指标,建立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弱胶结岩石的变异程度评估指标体系,初步获得了典型矿区弱胶结岩石的变异性程度。以红庆河煤矿弱胶结岩石为例,发现了弱胶结岩石在力、水等载荷作用下,具有“类相变”现象,分析了胶结度对类相变现象的影响,给出了弱胶结粗粒砂岩的“类相变”状态特征及其敏感性参数。分析了导致工作面支架压架、突水溃沙灾害发生的覆岩垮落带、断裂带动态发育规律以及巷道围岩大变形规律,推演了弱胶结地层大采高工作面不同开采阶段垮落带动态变化表达式,建立了支架-围岩相互作用模型,给出了工作面来压和非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针对弱胶结地层的松散弱特性,提出了巷道围岩双壳加固技术,可为工作面安全开采和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岩石 围岩控制 围岩稳定性 岩石力学 双壳支护
下载PDF
开采井周边储层渗透率演变对天然气水合物产能影响机理研究
11
作者 申鹏飞 侯嘉欣 +4 位作者 吕涛 毕昊媛 何娟 李小森 李刚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7,共12页
水合物储层采用压裂技术改造增产已被证明具有水合物生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分析两个生产井之间相互作用下的储层产气规律,获得生产井之间的最佳距离。本文以祁连山冻土区DK-2站位的水合物赋存参数为基础,以双水平井形式对开... 水合物储层采用压裂技术改造增产已被证明具有水合物生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分析两个生产井之间相互作用下的储层产气规律,获得生产井之间的最佳距离。本文以祁连山冻土区DK-2站位的水合物赋存参数为基础,以双水平井形式对开采井外储层进行压裂,并以数值模拟的方式评估了此方法开采冻土区水合物沉积物的生产潜能。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水力压裂方法提升开采井周边储层的渗透性突破了仅采用降压法开采水合物的技术瓶颈,产气率和累积释放气体量均高于传统降压法,并且平均气水比得到显著上升。水平井周围的岩石基质破裂后,会增加压裂区的流动特性,进而促进压降的传播距离,有效降低储层内冰赋存与聚集。水平生产井之间水合物分解区域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分解气体和水流向生产井。此外,水力压裂方法对固有渗透率低于1 mD的水合物储层是十分有效的,生产井之间的最佳距离建议为45~6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储层改造 渗透率 冻土区 井距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艳萍 郝彬彬 王春红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论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出发,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性,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路...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论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出发,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性,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路径,包括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意识的培养、设置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地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创新创业 教育 改革
下载PDF
海河流域饱和水汽压差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3
作者 赵安周 李子洋 承达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394,共10页
基于海河流域1980—2022年126个观测站点数据计算的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评估了CRU TS 4.07、ERA5⁃Land和MERRA23套全球网格数据计算的VPD在海河流域的适用性,并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年和季节VPD时... 基于海河流域1980—2022年126个观测站点数据计算的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评估了CRU TS 4.07、ERA5⁃Land和MERRA23套全球网格数据计算的VPD在海河流域的适用性,并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年和季节VPD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ERA5⁃Land数据集计算的海河流域VPD相较于其他2套网格数据的偏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更小,拟合优度更好(R^(2)=0.9851),表明ERA5⁃Land数据集更适用于海河流域VPD长期变化研究;②1980—2022年海河流域年VPD值呈显著增加趋势(Trend=0.027kPa/10a,P<0.01),VPD在春季的增加速率最快,秋季和冬季的增速较慢;③海河流域86.28%的区域年VPD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VPD呈显著上升的面积占比分别为87.59%、63.57%、30.76%和77.48%;④海河流域年和季节VPD与饱和水汽压(Saturation Vapor Pressure,SVP)的相关性高于实际水汽压(Actual Vapor Pressure,AVP),VPD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绝对值高于气温,表明相对湿度对海河流域VPD的贡献高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水汽压差 精度评价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海河流域
下载PDF
新常态下采矿工程专业三位一体创新教学实践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洛锋 侯玮 崔景昆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为解决煤炭形势新常态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以采矿实训基地为平台,以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支撑,以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为纽带,提出了"物理实训-虚... 为解决煤炭形势新常态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以采矿实训基地为平台,以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支撑,以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为纽带,提出了"物理实训-虚拟仿真-工程实践"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分别针对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优化,建立"课程-实训-案例"交叉课程安排标准,努力提高学生对矿井三维空间知识体系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大工程"理念的认识,增强学生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将为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实训 虚拟仿真 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下载PDF
煤矿矿区地面生态环境特征模型及损伤阈值界定研究
15
作者 张健 黄辉 +3 位作者 赵家巍 周平平 白冰 王紫鑫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
煤矿开采活动对地表的主要扰动包括地表变形、水资源变化和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地裂缝、塌陷坑、地下水位下降及煤矸石污染等问题。为阐明矿区地表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生态损伤阈值设定方法,介绍了涵盖土地利... 煤矿开采活动对地表的主要扰动包括地表变形、水资源变化和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地裂缝、塌陷坑、地下水位下降及煤矸石污染等问题。为阐明矿区地表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生态损伤阈值设定方法,介绍了涵盖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地表水系等综合量化指标体系。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了矿区地表生态评价模型,针对矿区地表建筑物、道路、农田等关键区域的生态损伤阈值的设定提出见解。以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开采为例,分析地表生态元素特征及损伤保护模型,展示了该技术理念的应用优势。基于研究结果,采用合理阈值和动态监测能够有效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矿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生态环境模拟 植被损伤 保护阈值
下载PDF
充填开采视阚下的河北省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丽 何团 李新旺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年第7期17-19,共3页
课题在充分调研河北省煤炭资源开发及充填开采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沉陷问题,提出在充填开采视阚下河北省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在矿井设计、环评阶段将矿井传统开采设计与充填开采设计理论贯穿融合,在矿井生... 课题在充分调研河北省煤炭资源开发及充填开采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沉陷问题,提出在充填开采视阚下河北省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在矿井设计、环评阶段将矿井传统开采设计与充填开采设计理论贯穿融合,在矿井生产阶段实现充填开采产能与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匹配,在矿井开采后期技术改造中依据开采现状更新充填开采技术与装备,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证整个区域生态的平衡性和健康性,并提出河北省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河北煤炭建设行业文明、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绿色发展 充填开采 矿区生态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华北平原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预测
17
作者 刘书雅 张安兵 +2 位作者 王贺封 刘佳 吴健达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50,共15页
探究华北平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并预测其未来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UH2数据估算未来土地需求量,运用PLUS模型预测SSP119、SSP245、SSP585情景下华北平原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利用InVEST模型和... 探究华北平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并预测其未来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UH2数据估算未来土地需求量,运用PLUS模型预测SSP119、SSP245、SSP585情景下华北平原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利用InVEST模型和景观指数评估2000—2020年及2030年不同情景下华北平原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演变,并进一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华北平原2000—2020年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耕地和草地-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导致区域内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多样化;不同情景下,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致使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程度不同,其中SSP585情景下景观破碎度高于SSP119、SSP245情景下。2)2000—2020年华北平原整体生境质量轻微下降;不同情景下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396(SSP119)、0.395(SSP245)、0.391(SSP585)。空间上,生境质量高和较高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北部林地和西部丘陵区及山东省中部和东部丘陵区,生境质量低和较低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南部耕作区及人口密集的城市区。3)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具有空间关联性,且与除IJI外的其余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性随时序逐渐减弱;不同情景下两者空间集聚性分异明显。综合来看,SSP119情景下生境质量退化得到缓解,SSP585情景下城市扩张加快,生态用地明显减少,生境质量退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SSP-RCP情景 景观格局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媒体融合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艳萍 郝彬彬 郭莎莎 《领导之友》 2017年第11期77-80,共4页
红色文化教育与媒体融合既有兼容性又有不兼容性,正确把握二者关系,对推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紧跟主流意识形态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媒体融合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红色文化教... 红色文化教育与媒体融合既有兼容性又有不兼容性,正确把握二者关系,对推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紧跟主流意识形态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媒体融合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效率,增强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应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媒体融合平台建设、注重新型红色文化教育的专业团队建设和不断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媒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红色文化教育 路径
下载PDF
以因子分析研究安全工程毕业生所需的职业素质
19
作者 丁慧哲 郭鑫禾 +1 位作者 侯玮 魏利娜 《安全》 2016年第12期58-60,共3页
为科学确定影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工作表现的影响因素,采用李克特式量表方式编制了调查问卷。按照因子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回收答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做好安全类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全面的综合素... 为科学确定影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工作表现的影响因素,采用李克特式量表方式编制了调查问卷。按照因子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回收答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做好安全类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专业教学外,还应合理增加其他素质环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便毕业生能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职业素质 因子分析 SPSS
下载PDF
基于岩层挠曲变形的“竖三带”理论判别方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伟强 郭文兵 +2 位作者 赵高博 马志宝 杨达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50,共9页
煤矿采动覆岩“竖三带”(垮落带、断裂带与弯曲下沉带)范围的合理确定,对瓦斯抽采、“三下”采煤和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基于岩层挠曲变形的采动覆岩“... 煤矿采动覆岩“竖三带”(垮落带、断裂带与弯曲下沉带)范围的合理确定,对瓦斯抽采、“三下”采煤和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基于岩层挠曲变形的采动覆岩“竖三带”的理论判别方法,并将该理论判别法进行工程应用。根据某矿采矿地质条件,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方法,从采动覆岩的离层、破断和垮落三方面系统分析了采动覆岩的破坏运移规律,得到了垮落带和断裂带的分界判别依据(破断岩层能否形成稳定“砌体梁”结构)、断裂带和弯曲下沉带的分界判别依据(岩层是否发生破断);基于上述分界判别依据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推导出了破断岩层的形成“砌体梁”的稳定条件和岩层破断临界条件下的挠度弯曲变形公式,提出了基于岩层挠曲变形的“竖三带”理论判别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该方法被应用于采动覆岩“竖三带”的理论计算与判别,并与现场双端堵水器观测法和钻孔电视观测法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提出的理论判别法计算得到了采空区上方垮落带高度、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弯曲下沉带厚度,该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近,验证了所提出采动覆岩“竖三带”理论判别法的合理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竖三带” 垮落带 导水裂缝带 岩层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