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汤调控cAMP/PKA/PPARγ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武洪方 于静 +1 位作者 袁晓璞 杨丽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后...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H-89组(5 mg·kg^(-1))、血府逐瘀汤组(12 g·kg^(-1))、血府逐瘀汤+H-89组(12 g·kg^(-1)血府逐瘀汤+5mg·kg^(-1)H-89),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12周后,试剂盒检测血清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cAM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PKA、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主动脉斑块损伤比例、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主动脉组织中cAMP水平、PKA、PPARγ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组大鼠血清TC、TG、LDL-C、IL-6、IL-1β和TNF-α水平、主动脉斑块损伤比例、血管内膜-中膜厚度降低,血清HDL-C水平、主动脉组织中cAMP水平、PKA、PPARγ蛋白水平升高(P<0.05);H-89组上述指标呈相反变化(P<0.05);H-89可减弱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激活cAMP/PKA/PPARγ通路,改善血脂异常,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炎性损伤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大鼠
原文传递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武洪方 袁晓璞 +1 位作者 于静 杨丽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3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6例和研...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3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6例和研究组107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水平、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8.13%(105/107)明显高于对照组89.62%(9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FIB、PLT、ES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T、APTT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PT、APT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FIB、PLT、ES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PT、AP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IB、PLT、E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PCT、WB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NEU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CIVI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CIVI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皮肤麻木感、色素沉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腔内激光闭合术 血府逐瘀汤
下载PDF
金石清肺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及复发率观察
3
作者 李学明 聂金涛 +1 位作者 刘莎莎 武洪方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2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金石清肺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邯郸市中医院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儿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与治疗组(金石清肺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观察金石清肺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邯郸市中医院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儿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与治疗组(金石清肺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各60例,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淋巴细胞CD3+、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IL-1水平正向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石清肺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清肺口服液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阿奇霉素 疗效 复发率
原文传递
血府逐瘀汤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武洪方 史晓雪 +1 位作者 陈冰 赵国秀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2-155,1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及邯郸市中医院就诊的1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70,行大隐静脉高位结...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及邯郸市中医院就诊的1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70,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与治疗组(n=70,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瘀斑、肢体疼痛、肿胀消失时间,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瘀斑、肢体疼痛、肢体肿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瘀斑、肢体疼痛、肿胀等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闭合术 血府逐瘀汤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晓璞 史晓雪 +2 位作者 杨丽丽 付雪岩 武洪方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62-265,302,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70例。手术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瘀斑、肢体疼痛、肿胀消失的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手术组患者,术后瘀斑、肢体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手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血府逐瘀汤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腔内激光闭合术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6
作者 武洪方 于静 王洪霞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2)...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疼痛、瘀斑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可以降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腔内激光闭合术 血府逐瘀汤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性溶栓中的应用
7
作者 袁晓璞 杨丽丽 武洪方 《中国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腘静脉入路与膝下静脉入路行介入性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功能、细胞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78例DVT患者,按随机... 目的探讨腘静脉入路与膝下静脉入路行介入性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功能、细胞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78例DV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行腘静脉入路介入性溶栓术,对照组行膝下静脉入路介入性溶栓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血栓清除效果,比较手术前后患肢肿胀情况、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细胞黏附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P-选择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Villalta评分法评估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栓清除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7,P=0.951);术后1周两组患肢小腿、大腿周径差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周两组R值、K值较术前明显升高,Fib、D-D、VCAM-1、PECAM-1、P-选择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住院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6%vs 15.38%,χ^(2)=2.511,P=0.113)。随访1年Villalt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7,P=0.978)。结论经腘静脉入路与膝下静脉入路介入性溶栓术治疗DVT患者,均能有效清除血栓,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下肢肿胀程度,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尽管前者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性溶栓术 腘静脉入路 膝下静脉入路 血栓弹力图 细胞黏附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微型营养评分法的干预措施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于静 褚兆珍 +3 位作者 柴利娟 乔国勇 史计月 刘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6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型营养评分法(MNA)的干预措施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基于MNA的干预措施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43例为观察组,依据1∶1原则选择同期于本院接... 目的探讨基于微型营养评分法(MNA)的干预措施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基于MNA的干预措施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43例为观察组,依据1∶1原则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4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MNA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及切口皮肤坏死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高于本组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干燥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切口皮肤坏死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MNA的干预措施有利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切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质疏松 营养不良 微型营养评分法 蛋白质 热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