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方法的承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1
作者 张胜 张涛 +4 位作者 段雯瑜 徐利 顾金洋 张炜 李思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水质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以及加权平均综合评价原则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并与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评价承德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2021年承德地区地表水水...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水质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以及加权平均综合评价原则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并与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评价承德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2021年承德地区地表水水质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除7—9月的部分断面水质为较差外,其余断面水质均在Ⅰ~Ⅲ类;影响承德地区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子为COD_(Mn)和TP;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无法反映整体水质状况,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相较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兼顾了各污染因子间相互作用,并弱化了个别水质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且能够对同一类别水质进行排序,更适用于承德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承德地区
下载PDF
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裴宏伟 刘孟竹 +3 位作者 李雅丽 张红娟 肖雨霄 杨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9,205,共9页
为了揭示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北坝上地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4种与生态修复措施对应的情景,结合InVEST模型分析了生态修复措施... 为了揭示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北坝上地区200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4种与生态修复措施对应的情景,结合InVEST模型分析了生态修复措施对该区3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水源涵养、生境质量、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0—2018年坝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以草地大量缩减以及林地显著扩张为主(>500 km 2),期间,水源涵养量下降7.03%,碳储量、生境质量分别增长2.82%,1.29%;(2)相比林地缓冲带、植树造林情景,开垦荒地和综合发展情景对上述3个生态系统服务的提高更为显著;(3)水源涵养、碳储量均与生境质量呈较强协同作用(r>0.42),碳储量与水源涵养呈较弱协同作用(r<0.24)。综上分析,生态修复措施能够提高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但以造林为主的生态修复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仍需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坝上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生态修复措施
下载PDF
大学专业建设的“水质工程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3
作者 郝桂珍 王雪峰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3期120-122,共3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通过学校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以适应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路径。课程作为专业的基本要素,是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我校“水质工程学”课程组在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课MOOC资源”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微信雨... 本文着重分析了通过学校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以适应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路径。课程作为专业的基本要素,是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我校“水质工程学”课程组在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课MOOC资源”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微信雨课堂(Rain Classroom),结合学校实际对“水质工程学”课程进行改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确保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雨课堂 智慧教学 混合式学习
下载PDF
高校教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研究
4
作者 邓大鹏 董惠芳 代学民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动态发展,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发生改革与变化。应用型高校在构建各学科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助推专业教育内容与世界先进水平趋近,并在结合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建设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应用型高...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动态发展,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发生改革与变化。应用型高校在构建各学科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助推专业教育内容与世界先进水平趋近,并在结合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建设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应用型高校教育体系。本文以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为课题重点研究内容,首先对教育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分析了高校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并在教育生态视域下,深入探究了优化应用型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策略与手段。高校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完善,必将为我国高校教育带来更加良好的动态平衡与正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系统 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 人本制度
下载PDF
“环境工程原理”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
5
作者 李润玲 龚建英 吴永强 《中国建设教育》 2023年第2期58-60,共3页
在当前“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对标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在当前“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对标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使课程教学能更好地支撑毕业学生达到工程行业认可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原理 课堂教学 内容优化 教学方式
原文传递
进水底物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郝桂珍 赵勇 +3 位作者 陆江锋 王佳伟 李振河 徐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为了研究进水底物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特性的影响,通过接种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以生活污水和模拟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底物,对AGS形成过程中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以模拟生活污水为进水底物,发现颗粒污泥内... 为了研究进水底物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特性的影响,通过接种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以生活污水和模拟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底物,对AGS形成过程中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以模拟生活污水为进水底物,发现颗粒污泥内部以丝状菌为框架,通过对污泥的截留逐渐形成AGS,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随着AGS的形成胞外聚合物(EPS)组分中蛋白质(PN)含量增加显著,PN/PS由1.77上升至5.80,促进了AGS的形成和稳定性,且EPS含量与Zeta电位、污泥沉降指数呈负相关。连续投加Fe(OH)_(3)胶体抑制了NOB菌的活性,导致生活污水阶段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AGS形成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上升,特别是氮、磷污染物。生活污水阶段Candidatus_Microthrix菌属引起了系统内丝状菌膨胀,同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逐渐降低。模拟生活污水阶段具有疏水性和分泌EPS功能的菌属丰度占比持续上升,例如:unclassified_o__Saccharimonadale(33.%→22.0%)、Zoogloea(3.0%→6.0%)、unclassified_f__Sphingomonadaceae(0.87%→3.1%)菌属等;促进了污泥颗粒化;同时随着污泥颗粒化程度提高,具有反硝化和除磷功能的菌属丰度占比持续上升,保证了AGS系统高效的脱氮除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生活污水 模拟生活污水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大汶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及生态空间多情景模拟
7
作者 罗义 刘伟强 +2 位作者 祁爱华 曲烨瑛 刘文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多情景模拟土地利用演变为大汶河流域土地管理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大汶河流域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研究区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和相关驱动机制,从地理环境... 多情景模拟土地利用演变为大汶河流域土地管理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大汶河流域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研究区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和相关驱动机制,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交通路网三方面选取12个驱动因子,设置生态保护、耕地优先和经济发展3种情景,利用PLUS模型模拟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及对比分析各情景模拟差异。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耕地面积减少明显,达630 km^(2);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长且增幅较大,占比从8.8%增至16.7%。②2020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Kappa系数为0.89,总精度为93.15%,均高于标准,PLUS模型满足大汶河流域土地利用模拟要求。③综合3种情景模拟结果发现,耕地优先情景下,耕地面积总量得到有效保护,相对限制建筑用地面积的增长,同时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都得到较好保障。因此耕地优先情景更符合大汶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土地利用 驱动因子 多情景模拟 大汶河流域
下载PDF
滇东断陷盆地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地下河水文动态特征与资源量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一 李衍青 +2 位作者 李军 刘鹏 蓝芙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332,共9页
本文对滇东断陷盆地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各地下河的水文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了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根据岩性构造、地下河发育以及补径排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采用降雨入渗系数法和径流模数法对南洞岩溶地下水... 本文对滇东断陷盆地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各地下河的水文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了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根据岩性构造、地下河发育以及补径排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采用降雨入渗系数法和径流模数法对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天然资源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35610.7万m^(3)/a和33460.2万m^(3)/a。用枯季径流模数法对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可采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23407.3万m^(3)/a,其可开采资源量巨大。南洞地下河在没有天然补给量的情况下,120天消耗的调蓄量为4503.3万m^(3),南洞地下河日允许开采资源量为49.4万m^(3)/d。二号暗河建库蓄水条件下库区上游的日允许开采量为75.9万m^(3)/d,蓄水库容来源于工程设计,资源保证程度高。本次研究可为南洞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洞地下河 岩溶地下水系统 水文动态特征 水资源评价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清水河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12
9
作者 郝桂珍 宋凤芝 +1 位作者 徐利 朱贵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13919-13927,共9页
结合调查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采用Johnes经典输出系数模型估算2000、2005、2010、2015年清水河上游流域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并分析其时空... 结合调查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采用Johnes经典输出系数模型估算2000、2005、2010、2015年清水河上游流域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四个时期TN、TP的污染输出负荷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前者是后者的9.2~9.8倍;不同污染源类型对TN、TP负荷贡献率的影响规律相似,且土地利用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表现为耕地>草地>林地。从空间变化趋势上,TN、TP的污染负荷强度分布特征相似:整体分布不均,高负荷区集中分布在清水河支流水系两岸坡度较小的平原和丘陵区,低负荷区主要分布在耕地较少的源头区,且TN的负荷强度是TP的10倍左右。分别从土地利用、禽畜养殖和农村生活等角度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耕地,尤其是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禽畜养殖及居民生活是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系数 农业非点源 污染源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裴宏伟 张红娟 +3 位作者 张良 李雅丽 张高伟 刘孟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6-1473,共8页
城镇化扩张、农业活动和生态修复等人为因素给清水河流域土地格局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改变,评估并预测未来的土地格局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对于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A-Markov模型和GIS软件,以预测+设计的方式通过In... 城镇化扩张、农业活动和生态修复等人为因素给清水河流域土地格局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改变,评估并预测未来的土地格局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对于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A-Markov模型和GIS软件,以预测+设计的方式通过InVEST模型模拟了未来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结果显示:(1)清水河流域2000—2018年单位面积碳储量、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单位面积产水量分别为100.68 t/hm^(2)、800.62 t/hm^(2)、57.88 mm,除碳储量呈减小趋势外,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增长趋势;(2)2018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4.42亿元,比2000年减少了2.2%,分别为该区2018年农林渔牧业总产值、GDP的2.31、0.78倍;(3)未来在坡度大于15°的区域退耕还林条件下,除产水量显著减小外,流域碳储量、土壤保持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显著提升。研究表明,近20年清水河流域在气候均质条件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提升仍然不显著甚至有所下降,但在大于15°陡坡上的植树造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 CA-Markov模型 退耕还林
下载PDF
RZWQM2模型对河北坝上地区大白菜模拟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裴宏伟 李雅丽 +3 位作者 李赟 王海英 黄欣莉 张红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0,74,共6页
为明析根区水质模型(RZWQM2)对河北坝上地区蔬菜作物的适用性,以该地区膜下滴灌大白菜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运行的气象、土壤及作物数据库,模拟2018年和2019年大白菜生育期内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作物株高变化及最终产量,并通过实测值... 为明析根区水质模型(RZWQM2)对河北坝上地区蔬菜作物的适用性,以该地区膜下滴灌大白菜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运行的气象、土壤及作物数据库,模拟2018年和2019年大白菜生育期内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作物株高变化及最终产量,并通过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对该模型参数的校准,得到各土层(20 cm、40 cm及60 cm)土壤水分模拟结果RMSE(均方根误差)值位于1.00%~3.03%之间,d(一致性指数)值位于0.50~0.78之间;②在2018年和2019年,作物株高模拟结果RMSE值分别为0.87 cm和0.90 cm,d值均大于0.85,产量的d值达到了0.99和0.98。校准后的RZWQM2模型在河北坝上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该地区大白菜田间水分高效利用、不同灌溉制度等进一步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ZWQM2模型 大白菜 土壤水分 适用性 河北坝上
下载PDF
西南典型地下河系统无机-有机指标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丹尼 周长松 +4 位作者 李军 邹胜章 卢海平 樊连杰 林永生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3-475,共13页
岩溶地下水为全球约25%的人口提供饮用水源,地下河作为主要岩溶地下水类型,是中国西南岩溶区重要供水水源,掌握其水质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对岩溶区水资源保护与安全用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桂林会仙狮子岩地下河系统为例,采集... 岩溶地下水为全球约25%的人口提供饮用水源,地下河作为主要岩溶地下水类型,是中国西南岩溶区重要供水水源,掌握其水质污染状况及人体健康风险,对岩溶区水资源保护与安全用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桂林会仙狮子岩地下河系统为例,采集地下河水样品22组(无机和有机样品各11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测定11项无机离子、10项金属元素及41项有机指标的质量浓度,运用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研究区无机与有机指标分布、污染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狮子岩地下河水中无机超标指标有NH^(+)_(4)(1.33倍)、Fe(1.2倍)、Al(1.5倍)和Mn(1.01倍),超标点多位于地下河排泄区;检出18项有机物,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有机氯农药(OCPs)检出率分别为18.75%、30.77%和91.67%,研究区存在普遍的农药残留(49.14~109.83ng/L)。②与地下水对照值相比,研究区受到10项无机指标的轻度~中度污染、14项有机指标的轻度污染,个别采样点受到NO^(-)_(3)、Fe、Al和Mn的较严重~严重污染,一处采样点遭受苯并[a]芘的极严重污染。③经饮用水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暴露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成人9.98×10^(-3) a^(-1),儿童1.09×10^(-2) a^(-1))和致癌健康风险(成人1.33×10^(-7) a^(-1),儿童2.82×10^(-7) a^(-1))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认为研究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机和有机污染,但污染物指标对人体暂不构成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系统 无机指标 有机指标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河北省坝上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孟竹 王彦芳 裴宏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311,F0003,共10页
[目的]对河北省坝上地区近40 a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为该地区生态建设和治理、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坝上地区1980—2018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以及通过土地转移矩阵、空间相关性... [目的]对河北省坝上地区近40 a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为该地区生态建设和治理、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坝上地区1980—2018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以及通过土地转移矩阵、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和预测该区1980—202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评估该区生态风险水平。[结果]①整个研究期间,坝上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所占比例近50%,其中,1980—2018年,耕地、林地扩张面积均超过300 km 2,草地减少近616.60 km 2,水域面积缩减36.04%,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之间的互相流转程度较为剧烈,空间变化上表现为各地类的重心在2000—2010年明显迁移。②1980—2026年,坝上地区6个时期内生态风险值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均在0.500左右,其空间分布表现出较高的趋同集聚性。③近40 a来,坝上生态风险水平升至为高风险级,其区域增加了123.22 km 2,较高风险区域分布在城镇地区,据CA-Markov模型预测,未来坝上地区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区域持续扩张,丰宁县和围场县将分别出现小规模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结论]①近40 a来坝上地区草地退化严重,水域面积显著减少,原因系安固里淖干涸所致。②该区生态风险水平与土地格局分布具有较强相关性,且在未来会继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CA-Markov模型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河北坝上地区2000-2019年植被绿度动态及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归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彦芳 裴宏伟 赵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5-352,共8页
[目的]分析河北坝上地区植被绿度变化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旨在为区域生态建设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为土地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MODIS MOD13Q1 NDVI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Landsat土地利... [目的]分析河北坝上地区植被绿度变化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旨在为区域生态建设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为土地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MODIS MOD13Q1 NDVI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Landsat土地利用数据,使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了2000—2019年坝上地区植被绿度的年际变化趋势,并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其的影响。[结果]①河北坝上地区主要生长季(4—10月)多年平均植被绿度整体上呈现坝东高,坝西低的空间格局,且林地>草地>耕地;②研究时段坝上地区生长季NDVI最大值和平均值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速率分别为0.063/10 a和0.044/10 a,植被绿度显著提升区域比例为60%~83%;③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定量解析植被绿度年际变化发现,研究时段,坝上地区植被绿度变化量中,耕地的贡献率为50.51%~57.22%,其次,林地和草地的贡献率分别为21.73%~28.62%和14.41%~15.07%,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总贡献率在6%左右。[结论]2000—2019年,坝上地区植被绿度增加趋势中耕地的贡献最大,但贡献率呈下降趋势,林地和草地的贡献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MODIS 植被绿度 NDVI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河北省
下载PDF
1996-2017年张家口市区景观格局与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孟竹 李雅丽 +2 位作者 张红娟 王飞枭 裴宏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309,共7页
[目的]对河北省张家口市景观格局及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关系进行分析,为缓解城市热环境极端化给人居环境、工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提供策略。[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地表温度反演和移动窗口法分析张家口市区1996—2017年城... [目的]对河北省张家口市景观格局及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关系进行分析,为缓解城市热环境极端化给人居环境、工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提供策略。[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地表温度反演和移动窗口法分析张家口市区1996—2017年城市热环境和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关系。[结果]①1996—2017年,研究区景观格局主要变化为不透水面景观的增加(81.26 km^(2))以及植被景观的减少(61.78 km^(2));②研究区平均地表温度(LST)在1996—2017年增长了约3℃;不透水面和植被景观的平均LST为27.29℃和23.77℃,分别为城市热环境中的“热源”和“冷源”;③植被、水域景观面积比例每下降10%,对应的LST分别下降2.71℃和5.77℃;不透水面面积比例增长10%,LST则上升0.25℃;景观聚合度、景观形状指数、耕地面积比例均与LST保持非线性相关。[结论]1996—2017年张家口市热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主要与城市化扩张以及植被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遥感 景观格局 温度反演 张家口市
下载PDF
滦河上游流域水质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利 郝桂珍 +2 位作者 李思敏 段雯瑜 张亚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136-7144,共9页
滦河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域,精准分析其水质演变特征及污染来源,对于流域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滦河上游流域19个监测断面、8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采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 滦河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域,精准分析其水质演变特征及污染来源,对于流域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滦河上游流域19个监测断面、8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采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源解析模型确定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滦河上游流域属于弱碱性水体,大部分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数值丰水期变幅相对较大,年际超标率为7%,总氮(TN)浓度整体远大于氨氮(NH+4-N)浓度,且TN年际超标率高达94%,枯水期全样本超标,说明水体氮素污染较为严重。总磷(TP)全年均值为0.09 mg/L,年际超标11%,整体浓度相对较低。滦河上流流域全监测区域处于富营养、中营养以及重富营养等不同程度富营养化,且处于富营养状态区域占比高达78.94%。其中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重富营养化均出现于丰水期。根据污染源贡献率解析可知,对水体TN、NH+4-N贡献最大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支流还受到畜禽养殖及生活污水影响,干流TN有一部分潜在污染来源,TP和CODMn主要来自城市面源污染,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支流主要来自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干流区域来源相对较为复杂只受潜在污染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上游流域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污染源解析
下载PDF
承德某钼尾矿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李思敏 赵子兴 +3 位作者 徐利 张炜 何立新 唐锋兵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176,共8页
为掌握承德地区钼尾矿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以某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研究,考察了淋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Mo、Mn、Cu和Zn为该钼尾矿淋溶释放的主要重金属;当淋溶液呈弱... 为掌握承德地区钼尾矿中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以某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研究,考察了淋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Mo、Mn、Cu和Zn为该钼尾矿淋溶释放的主要重金属;当淋溶液呈弱酸性或中性时,淋出液pH值均逐渐上升,并稳定在7.2~7.7,钼尾矿具有一定酸性缓冲能力;固液比越大、环境温度越高,尾矿中的重金属越容易释放;Mo、Mn和Cu动态淋溶释放动力学过程可用双常数速率方程描述,抛物线方程更适合描述Zn淋溶释放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尾矿 重金属 淋溶 影响因素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GIS的张家口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18
作者 罗义 刘伟强 +1 位作者 王霞 刘文焕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0期31-34,51,共5页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分析技术,结合张家口市生态经济现状,选取植被覆盖度、坡度、水环境、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5个敏感性因子,运用单要素敏感性评价和综合敏感性评价2种方法对张家口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以厘...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分析技术,结合张家口市生态经济现状,选取植被覆盖度、坡度、水环境、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5个敏感性因子,运用单要素敏感性评价和综合敏感性评价2种方法对张家口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以厘清不同的土地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张家口市高度敏感区与中度敏感区面积为13922.97 km^(2),占总面积的38.5%;可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面积,低度敏感区面积共12217.16 km^(2),占总面积的33.7%;可适宜高强度开发利用的面积的极低敏感区面积共10080.8 km^(2),占总面积的27.8%,而作为重点保护区的面积为5120.69 km^(2),占总面积的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层次分析法 敏感性评价 张家口市
下载PDF
铁碳微电解材料微污染水体净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晓宇 张朋飞 +2 位作者 彭文启 骆辉煌 赵进勇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我国部分城市中小河湖由于流量小、补水少等原因,形成了微污染水体,此类水体自净能力弱,易发生富营养化和黑臭等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水体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使用功能。文中使用自制铁碳微电解材料开展微污染水体修复试验研究。首先通... 我国部分城市中小河湖由于流量小、补水少等原因,形成了微污染水体,此类水体自净能力弱,易发生富营养化和黑臭等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水体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使用功能。文中使用自制铁碳微电解材料开展微污染水体修复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小试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即材料投加比为10∶100(材料体积∶水体积)、反应初始pH值为7.0和反应时间为8.0 h,此条件下NO-3-N、TN、TP及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86.3%、99.1%和68.8%。随后利用该微电解材料开展实际自然景观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试验,通过铁碳微电解材料的投加,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大幅度减少,并可原位持续修复70 d以上,水体中氨氮、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94.9%、81.4%和高于91.0%。与此同时,微电解的电化学特性对藻类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叶绿素a质量浓度由初始的288.64μg/L降至59.60μg/L,去除率达到79.0%以上,并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含量持续降低。该研究扩大了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微污染水体净化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微污染水体 原位净化 富营养化控制 氮磷去除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土壤氨基糖的质量控制方法
20
作者 杨洋 张心昱 +2 位作者 张应华 于颖超 董欣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2-1159,共8页
利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土壤中4种氨基糖,即胞壁酸(MurN)、甘露糖(ManN)、氨基半乳糖(GalN)和氨基葡萄糖(GluN)的含量,并从样品出峰、理论塔板数、信噪比、检出限、定量限、样品的重复性、标准样品的线... 利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土壤中4种氨基糖,即胞壁酸(MurN)、甘露糖(ManN)、氨基半乳糖(GalN)和氨基葡萄糖(GluN)的含量,并从样品出峰、理论塔板数、信噪比、检出限、定量限、样品的重复性、标准样品的线性和加标回收率方面评估了检测过程中仪器和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检测过程中,4种氨基糖的出峰先后顺序为胞壁酸、甘露糖、氨基半乳糖和氨基葡萄糖;4种氨基糖的色谱峰峰形好,相邻两峰的分离度>1.5,相邻两峰能够完全分离;理论塔板数>2000,色谱柱的柱效高;胞壁酸、甘露糖、氨基半乳糖和氨基葡萄糖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0.030、0.300、0.150和0.150μmol/L,仪器定量限分别为0.100、1.000、0.500和0.500μmol/L,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0、1.500、0.100和0.100μmol/L,方法定量限分别为0.030、5.000、0.300和0.300μmol/L;除0~10 cm以下土层中的甘露糖外,其他土壤样品中氨基糖的信噪比均>10,仪器和方法的灵敏度高;氨基糖样品含量的重复性(标准样品平行样、土壤样品平行样和土壤样品重复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均<5%)较好,仪器和方法的精密度较高;标准样品的线性(R^(2)>0.9970)良好,空白加标回收率和土壤基质加标回收率为80%~94%,仪器和方法的准确度较高。总之,利用OPA柱前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氨基糖含量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精确地测定土壤中的氨基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A柱前在线衍生 微生物残体 灵敏度 精密度 准确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