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毅立 田雅峰 +5 位作者 董军格 杨名帅 董少阳 薛鹏宇 陈宝生 樊金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期75-78,86,共5页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一科收治的60例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一科收治的60例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行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试验组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基础上配合复元活血汤,两组均6个月后拆除固定装置,试验组停止服药。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周、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1 d和术后1 d,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术后3、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周;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术后7、14 d时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术后3 d,术后14 d时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周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老年高危肱骨近端骨折,有助于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术后肿胀,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功能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复元活血汤 老年 高危 组合式外固定架
下载PDF
针刀联合滑膜炎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薛鹏宇 田雅峰 +5 位作者 董军格 杨名帅 董少阳 张毅立 陈宝生 樊金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7期137-140,15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滑膜炎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一科就诊的180例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刀组、中药组及联合组,各60例,分别给予针刀治...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滑膜炎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一科就诊的180例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刀组、中药组及联合组,各60例,分别给予针刀治疗、口服滑膜炎颗粒治疗及针刀联合滑膜炎颗粒治疗。三组均治疗8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白介素(IL)-1β、IL-6水平变化。结果三组治疗8周后,VAS、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针刀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1β、IL-6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针刀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刀组、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滑膜炎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IL-1β、IL-6水平,恢复日常活动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颗粒 针刀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反向穿针外固定术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血液系统评估及近期临床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名帅 田雅峰 +5 位作者 张毅立 薛鹏宇 陈宝生 樊金瑞 杨易朋 周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2期103-106,119,共5页
目的探讨反向穿针外固定术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血液系统评估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一科采用反向穿针外固定术治疗的28例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收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反向穿针外固定术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血液系统评估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一科采用反向穿针外固定术治疗的28例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收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外固定架拆除时间、并发症的相关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水平,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肩部手术系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肩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程度。结果2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6.57±18.0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02±2.52)ml,平均住院时间为(14.39±2.86)d,平均外固定拆除时间为(6.75±1.70)个月,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及其中疼痛、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各项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的肩部手术评分系统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反向穿针外固定术治疗高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血液系统评估稳定,术后近期临床效果满意,适合高危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骨折 反向穿针外固定术 恒定评分 血液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