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润斌 李国梁 +3 位作者 刘小平 陈康 韩广普 赵建勇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l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60例,其中男9例,女51例;年龄65~84(72.69±8.14)岁;左侧18例,右侧42例;摔伤5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l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60例,其中男9例,女51例;年龄65~84(72.69±8.14)岁;左侧18例,右侧42例;摔伤55例,车祸伤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男4例,女26例;年龄(72.54±8.67)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61±2.17)kg·m^(-2);左侧10例,右侧20例;摔伤27例,车祸伤3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男5例,女25例;年龄(72.76±7.23)岁;BMI(20.82±2.03)kg·m^(-2);左侧8例,右侧22例;摔伤28例,车祸伤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 d、12周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变化及腕关节患者自行评分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4.50±2.78)周。两组术后2d及12周同术前比较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d时两组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周时两组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及12周PRW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d时两组间PRW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周时两组间PRW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可提高C1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的可靠性,阶段性拆除固定装置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 单臂外固定架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基于临床缺陷改进桡骨远端骨折3D打印夹板:设计及快速无网格分析
2
作者 李国梁 赵建勇 +4 位作者 吕德梁 苏聚玥 刘其林 王铁强 王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123-7129,共7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面临着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传统夹板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固定不牢固、易于发生压疮等缺陷。采用快速无网格仿真技术验证改进的3D打印夹板的效能,有望为...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面临着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传统夹板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固定不牢固、易于发生压疮等缺陷。采用快速无网格仿真技术验证改进的3D打印夹板的效能,有望为桡骨远端骨折带来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探索基于临床缺陷改进的桡骨远端骨折3D打印夹板的设计方法,并采用快速无网格分析验证其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的临床缺陷,并针对性改进设计3D打印夹板,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制作出传统夹板和改进的新型3D打印夹板的数字模型。使用快速无网格分析工具进行仿真分析,计算总体、骨骼、软组织及夹板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传统夹板相比,改进的新型3D打印夹板对皮肤的压力比较均衡,具有较好的体表贴合性,没有明显的应力集中;位移更小、移动范围更合理;②通过对临床缺陷进行分析可以设计改进桡骨远端骨折3D打印夹板,快速无网格分析结果验证了改进3D夹板的优势,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夹板 3D打印 快速无网格分析 临床缺陷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3
作者 吕德梁 李国梁 +6 位作者 赵建勇 王鑫 袁野 王铁强 王旭洋 刘文东 沈润斌 《中医正骨》 2025年第1期9-19,25,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关于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关于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6月1日。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依据文献检索及筛选方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后,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5.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对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腕关节桡偏、尺偏、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活动度进行网状Meta分析,并根据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the 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对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排序。采用比较-校正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检索到10320篇文献,通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34篇文献,涉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局部植骨6种手术方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疗效优良率方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排序为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99.90%)>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49.80%)>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SUCRA=41.50%)>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SUCRA=8.80%);在腕关节桡偏活动度方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排序为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85.10%)>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SUCRA=84.70%)>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SUCRA=41.90%)>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36.20%)>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SUCRA=2.00%);在腕关节尺偏活动度方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排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86.90%)>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SUCRA=67.90%)>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SUCRA=43.50%)>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SUCRA=36.90%)>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14.70%);在腕关节掌屈活动度方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排序为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87.10%)>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SUCRA=65.90%)>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SUCRA=62.30%)>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34.00%)>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SUCRA=0.70%);在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方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排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90.80%)>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SUCRA=69.40%)>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SUCRA=33.90%)>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SUCRA=32.90%)>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23.10%);在腕关节旋前活动度方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排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93.50%)>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SUCRA=59.00%)>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SUCRA=41.30%)>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SUCRA=32.50%)>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23.80%);在腕关节旋后活动度方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排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89.80%)>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SUCRA=55.80%)>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SUCRA=54.80%)>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SUCRA=27.60%)>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22.00%);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安全性排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局部植骨(SUCRA=85.70%)>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71.40%)>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SUCRA=58.30%)>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SUCRA=47.30%)>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SUCRA=25.00%)>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SUCRA=12.30%)。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优选手术方法,能够改善腕关节活动度,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腕关节镜技术、局部植骨等手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伊利扎罗夫技术 网络Meta分析
下载PDF
数字处方指导手法复位穿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0例
4
作者 刘小平 沈润斌 +3 位作者 石龙涛 李建华 李博 李国梁 《光明中医》 2025年第3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处方量化指导下中医手法复位闭合穿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1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应用CT采集患者骨折数据,三维建模后模拟复位并... 目的探讨数字处方量化指导下中医手法复位闭合穿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1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应用CT采集患者骨折数据,三维建模后模拟复位并形成“数字处方”,以此指导中医手法复位,并用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结果30例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术后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优于术前(P<0.05)。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6.7%。结论数字处方量化指导下手法复位闭合穿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复位质量高,骨折愈合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数字骨科 中医手法整复 内固定 外固定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贫血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孙东月 李云 +2 位作者 王春艳 李圣民 张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220-220,222,共2页
探寻治疗贫血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贫血症患者90例,根据患者就诊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将所选患者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结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有效率差异。结果... 探寻治疗贫血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贫血症患者90例,根据患者就诊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将所选患者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结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有效率差异。结果:中西结合组患者经治疗,其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增高,且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显著(P<0.05)。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贫血,能显著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贫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贫血 疗效 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