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评估视域下中医药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与路径研究
1
作者 王杰鹏 王少贤 +4 位作者 闫翠环 梁玉磊 王香婷 于文涛 方朝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5年第2期78-81,共4页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环节,学科评估导向着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向,是评价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文章通过解析学科评估体系衍变与内涵,思考学科评估背景下中医药...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环节,学科评估导向着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向,是评价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文章通过解析学科评估体系衍变与内涵,思考学科评估背景下中医药研究生培养需求,提出思想铸“魂”、专业强“魄”和实践壮“志”的研究生培养路径,以期为推动中医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评估 中医药 研究生 培养质量 策略与路径
下载PDF
理肺解毒益髓汤对晚期肺癌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
作者 闫红倩 裴玉蓁 +6 位作者 耿立梅 宿英豪 于向艳 聂佳 康增路 刘云 赵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5-9,共5页
目的:探究理肺解毒益髓汤对晚期肺癌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收治的80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则在对照... 目的:探究理肺解毒益髓汤对晚期肺癌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收治的80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理肺解毒益髓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17及γ干扰素(IFN-γ)]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免疫因子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4、IL-6、IL-10、IL-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肺解毒益髓汤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突出,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因子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肺解毒益髓汤 晚期肺癌 化疗 增效减毒 机制
下载PDF
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3
作者 黄玲玲 王基传 +4 位作者 赵男 王红霞 裴林 孙国强 方朝义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和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以0.9%氯化钠溶液代替... 目的探讨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和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以0.9%氯化钠溶液代替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并滴鼻激发以诱导建立哮喘模型。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2.95,25.90,51.80 g·kg^(-1)·d^(-1)灌胃;孟鲁司特钠组予1.3 mg·kg^(-1)·d^(-1)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0.2 mL 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组给药均在滴鼻激发前,每日1次,连续7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等病理改变;采用PAS染色法观察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化生及黏液分泌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3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气道及其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内可见明显杯状细胞化生和黏液分泌,血清IL-6、IL-13及TNF-α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各剂量组和孟鲁司特钠组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及杯状细胞化生程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高剂量组和孟鲁司特钠组小鼠血清IL-6、IL-13及TNF-α含量降低(P<0.05或P<0.01),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低剂量组小鼠血清IL-6、IL-13含量降低(P<0.05或P<0.01),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L-13含量降低(P<0.01),其中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L-6含量较高于孟鲁司特钠组和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高剂量组(P<0.05)。结论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而降低由细胞因子介导的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杏润肺化浊解毒汤 支气管哮喘 气道炎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3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芍药八味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浩 方芳 +6 位作者 王杰鹏 刘惠聪 苏小霞 李宓 甄晓静 胡薇薇 方朝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0-572,663,共4页
目的:观察芍药八味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 目的:观察芍药八味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促生长素(growth hormone,GH)的影响。方法: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CAG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芍药八味汤高、低剂量组和维酶素组,灌胃30 d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CNA、EGF、VEGF与GH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胃黏膜PCNA、VEGF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CNA、VEGF与EGF水平明显升高,GH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PCNA、VEGF与EGF水平明显降低,GH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芍药八味汤可通过调节PCNA、EGF、VEGF与GH变化对CAG大鼠胃黏膜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八味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保护机制
下载PDF
基于AGEs/RAGE/NF-κB通路探讨补肝散改善D-半乳糖致衰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 王硕 +2 位作者 王杰鹏 方芳 方朝义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7-327,共11页
目的探讨复方补肝散(BGSD)干预D-半乳糖致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GSD[14.06 g/(kg·d)]组和吡拉西坦[0.4 g/(kg·d)]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400 mg/(kg·d)]... 目的探讨复方补肝散(BGSD)干预D-半乳糖致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GSD[14.06 g/(kg·d)]组和吡拉西坦[0.4 g/(kg·d)]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400 mg/(kg·d)]建立衰老大鼠模型。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摄水量、摄食量和抓力;八臂迷宫和跳台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称取肝脏、胸腺、脾脏和脑组织重量以计算相应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海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κB(NF-κB)、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海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RAGE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补肝散可显著增加D-半乳糖致衰大鼠的摄食量、摄水量、体质量、抓力及脏器指数(P<0.05),减少八臂迷宫中工作记忆错误(WME)、参考记忆错误(RME)以及总记忆错误次数(TE)(P<0.05),降低跳台实验中错误次数并延长跳台潜伏期(P<0.05)。此外,补肝散可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下调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补肝散可显著降低海马AGEs、RAGE和NF-κB表达(P<0.05)。结论补肝散可通过抑制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调节D-半乳糖致衰大鼠神经炎症损伤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肝散 肝气虚 衰老 学习记忆 神经炎症 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化痰散瘀解毒法治疗痰热毒蕴证型慢阻肺合并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闫红倩 赵宣 +5 位作者 裴玉蓁 宿英豪 于向艳 高明 李家祥 耿立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3期27-31,共5页
目的探究化痰散瘀解毒法治疗痰热毒蕴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165例痰热毒蕴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中医辨证论治为痰热毒蕴证,以随机抽... 目的探究化痰散瘀解毒法治疗痰热毒蕴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165例痰热毒蕴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中医辨证论治为痰热毒蕴证,以随机抽签法分成两组开展研究,对照组80例,观察组85例。对照组仅行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化痰散瘀解毒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各项免疫指标、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各项免疫指标、SGR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散瘀解毒法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癌的临床效果突出,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肺功能,又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肺癌 化痰散瘀解毒法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索贝母瓜蒌散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王君宇 方朝义 +1 位作者 王杰鹏 张丽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6期52-56,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索贝母瓜蒌散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贝母瓜蒌散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的靶点信息,并利用GenGards与DisGeNET数据库获取治疗咳嗽的靶点信息。将贝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索贝母瓜蒌散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贝母瓜蒌散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的靶点信息,并利用GenGards与DisGeNET数据库获取治疗咳嗽的靶点信息。将贝母瓜蒌散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的靶点信息与治疗咳嗽的靶点信息录入至Venny平台取得交集靶点信息,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将交集靶点信息录入到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软件对筛选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利用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筛选出贝母瓜蒌散中有效活性成分33个,107个交集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得到580条;细胞组分得到77条;分子功能得到97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信号通路168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时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贝母瓜蒌散在治疗咳嗽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与优势,为进一步中医治疗咳嗽的临床用药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瓜蒌散 网络药理学 咳嗽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指标及中医病机演变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光熙 张洪春 +7 位作者 齐文升 耿立梅 闫红倩 赵玉斌 崔淑华 何萍 张玲 陈分乔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中医证候特点、发生重症的危险指标及中医病机演变过程,为早期发现重症,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2021年3月260例新冠...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中医证候特点、发生重症的危险指标及中医病机演变过程,为早期发现重症,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2021年3月26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中医证候、检查资料及病情进展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比较发生重症的危险指标及轻、重症组舌苔变化,总结轻症转为重症组的相关病机演变过程。结果新冠肺炎重症组(重型/危重型)53例(20.4%),轻症组(轻型/普通型)207例(79.6%)。重症组年龄中位数65(59,73)岁高于轻症组48(34,61)岁,重症组有基础疾病患病率(36/53,67.9%),高于轻症组(61/207,3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候特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舌诊表现为白腻或白厚、黄腻或厚(24.5%)的占比高于轻症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舌苔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患有基础疾病、炎症指标、舌苔变化是预测新冠肺炎病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轻型 重型 预警指标 病机演变
原文传递
喘可治注射液对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转化因子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9
作者 闫红倩 耿立梅 +1 位作者 于向艳 马蕴蕾 《药物化学》 2021年第2期78-86,共9页
目的:通过喘可治注射液(CKZ)干预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Wi-38),测定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型胶原纤维蛋白(collagen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探讨CKZ在抑制细胞间质转化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Wi-38细胞随机分为6组:... 目的:通过喘可治注射液(CKZ)干预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Wi-38),测定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型胶原纤维蛋白(collagen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探讨CKZ在抑制细胞间质转化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Wi-38细胞随机分为6组:① 对照组,单独的DMEM培养;② 5 ng/mL TGF-β组,加入浓度为5 ng/mL的TGF-β孵育;③ 10 ng/mL TGF-β组,加入浓度为10 ng/mL的TGF-β孵育;④10 ul/mL喘可治注射液(CKZ)组,加入浓度为10 ul/mL CKZ的孵育;⑤ 20 ul/mL CKZ组,加入浓度为20 ul/mL CKZ的孵育;⑥ 10 ng/mL TGF-β + 20 ul/mL CKZ组,同时加入浓度10 ng/mL TGF-β和20 ul/mL CKZ孵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的方法检测孵育24 h、48 h、72 h的TGF-β、collagen 1、α-SM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加入TGF-β处理组细胞的α-SMA、Collagen 1的mRNA水平升高、TGF-β的mRNA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加入CKZ处理组细胞的α-SMA、TGF-β、Collagen 1的mRNA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加入TGF-β和CKZ处理组细胞的α-SMA、Collagen 1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与TGF-β处理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GF-β、collagen 1、α-SMA参与了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间质转化的病理进程,CKZ对这一进程起到了抑制作用,CKZ具有一定的抑制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可治注射液 Wi-38 TGF-Β Α-SMA Collagen 1 气道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叶天士透热养阴思想及用药规律浅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焕瑞 董增浩 +4 位作者 周爱民 周计春 张灵敏 靳红微 杨洪霞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第1期6-8,36,共4页
透热养阴思想是叶天士治疗温病最主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在《温热论》《幼科要略》《眉寿堂方案选存》《临证指南医案》等代表性著作均有呈现,本文从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分析叶天士透热养阴用药规律,阐明透热养阴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以... 透热养阴思想是叶天士治疗温病最主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在《温热论》《幼科要略》《眉寿堂方案选存》《临证指南医案》等代表性著作均有呈现,本文从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分析叶天士透热养阴用药规律,阐明透热养阴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以期为温病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透热养阴 温病 郁热 卫气营血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Rho/ROCK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探讨补肝散对衰老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德高 张月 +3 位作者 霍冉 王杰鹏 方芳 方朝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32-1039,共8页
目的观察衰老大鼠心肌损伤特征并探讨补肝散的干预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肝散组和维生素E组,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制备衰老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衰老大鼠心肌损伤特征并探讨补肝散的干预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肝散组和维生素E组,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制备衰老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当日起,补肝散组与维生素E组分别灌胃浓度为14.06 g·kg^(-1)的补肝散和27 mg·kg^(-1)的维生素E,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上均每日1次,连续8周,并于模型复制末日测定抓力。取血清及心脏组织,测定心脏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和纤维化情况;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观察Ras同源基因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特征;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RhoA、ROCK1、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改变,呈现嗜酸性变性,胞质染色不均,部分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和纤维化明显;抓力及心脏脏器指数降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AST、CK、LDH含量升高(均P<0.05);RhoA、ROCK1、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肝散组大鼠心肌细胞轻度嗜酸性变性,偶有坏死、肥大情况,心肌组织胶原沉积较少,偶有纤维化产生,损伤情况较轻;大鼠抓力及心脏脏器指数升高,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AST、CK、LDH含量降低(均P<0.05);RhoA、ROCK1、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结论补肝散可通过调节Rho/ROCK介导的凋亡途径减轻衰老大鼠的心肌损伤,此为探讨肝气虚致衰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RHO/ROCK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补肝散 大鼠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调控“肠-肺轴”微生态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理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云鹏 王翼轩 +2 位作者 闫亚男 刘娜 方朝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第5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调控“肠-肺轴”改变微生态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理。方法:查阅相关医籍文献和期刊论文,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肠-肺轴”学说指导下,收集整理参苓白术散治疗COPD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阐释参...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调控“肠-肺轴”改变微生态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理。方法:查阅相关医籍文献和期刊论文,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肠-肺轴”学说指导下,收集整理参苓白术散治疗COPD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阐释参苓白术散干预COPD的作用机理。结果:肠道微生态菌群介导的“肠-肺轴”是肺与大肠相表里传统理论的现代内涵;肠道菌群微生态紊乱致肌体阴阳失衡从而加重COPD的发生发展;参苓白术散可通过抗病毒、抗炎和抗氧化,激活菌群与免疫系统间的信号通路,进而调节肌体免疫,干预COPD进程。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COPD具有丰富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肠道菌群微生态变化引起的肌体免疫障碍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参苓白术散可通过抗炎、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对其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喘证 肺胀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肠-肺轴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微生态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模型大鼠制备与评价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媛媛 张碧涛 +2 位作者 范培健 崔子龙 王少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5-1113,共9页
目的 制备并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抑郁组(D组)、关节炎组(RA组)、模型组(RAD组),每组8只。N组正常饲养,D组施加1周孤养与3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 目的 制备并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抑郁组(D组)、关节炎组(RA组)、模型组(RAD组),每组8只。N组正常饲养,D组施加1周孤养与3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RA组予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方法建立关节炎模型,RAD组在建立CIA动物模型基础上施加1周孤养与3周CUMS建立RAD动物模型。通过观测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arthrits index, AI),滑膜、踝关节病理和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评价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是否制备成功;通过测定体重、摄食量、糖水偏好率、旷场行为学(运动总格数、直立次数),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皮质酮(corticosterone, CORT)水平及海马病理变化评价大鼠抑郁状态。模型大鼠同时符合上述抑郁状态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检测,则表明RAD动物模型制备成功。结果 与N组比较,RA组与RAD组大鼠足趾容积、AI评分及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关节间隙增宽,滑膜增生明显并延伸至关节腔,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D组与RAD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运动总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好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CRH、ACTH、CORT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神经元细胞减少,伴有部分细胞核萎缩,模型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联合孤养与CUMS可较好地模拟RAD模型动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指标变化,可为RAD疾病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抑郁症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模型评价
下载PDF
从微观血瘀角度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云鹏 田津 +4 位作者 刘立石 刘文雅 王翼轩 闫亚男 方朝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7-894,共8页
目的从微观血瘀角度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大鼠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尼达尼布组(0.1 g·kg^(-1))、补阳还五汤组(14.84 g·kg^(-1)),每组15只;... 目的从微观血瘀角度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大鼠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尼达尼布组(0.1 g·kg^(-1))、补阳还五汤组(14.84 g·kg^(-1)),每组15只;采用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联合施加限制食量、睡眠剥夺刺激因素,建立气虚血瘀IPF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8 d。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表征,对气虚血瘀症状进行量化评分;采用HE、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以Szapiel评分体系评价肺泡炎性程度,以Ashcroft评分体系评价大鼠肺组织纤维化情况;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指标;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计算HE染色切片中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以评价肺小动脉病理变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虚血瘀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结构有不同程度破坏,肺泡腔及肺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中可见明显的成纤维细胞聚集和大量的胶原沉积,Szapiel评分及Ashcrof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第28天的运动总距离、进入中央区次数及中心格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全血低切、中切和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电泳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均显著增加(P<0.01),肺小动脉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尼达尼布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的气虚血瘀证候评分显著下降(P<0.01);肺泡结构相对完整,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沉积和成纤维细胞聚积明显减轻,Szapiel评分及Ashcroft评分显著降低(P<0.01);第28天的运动总距离、进入中央区次数及中心格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P<0.01);全血低切、中切和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电泳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改善IPF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以及气虚血瘀状态,可能与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肺小动脉血管病变,从而增强肺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特发性肺纤维化 气虚血瘀 微观血瘀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炎性反应探讨冬病夏治对雾霾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方 耿立梅 +3 位作者 马蕴蕾 闫红倩 宿英豪 于向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747-751,755,共6页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对雾霾暴露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炎性因子影响,为防治雾霾暴露下致哮喘急性发作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20年5月1日—2020年7月10日期间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门诊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对雾霾暴露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炎性因子影响,为防治雾霾暴露下致哮喘急性发作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20年5月1日—2020年7月10日期间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门诊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贴敷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贴敷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冬病夏治贴敷治疗。以低浓度雾霾月份7月为暴露前,高浓度雾霾月份12月为暴露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暴露前后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问卷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 questionnaire, ACT)、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 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 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 PEF)]、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 EOS)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结果 治疗后贴敷组总有效率91.18%(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较暴露前降低,ACT评分较暴露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贴敷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后两组患FEV1、FEV1/FVC、PEF均较暴露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贴敷组FEV1、FEV1/FVC、P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后两组患者IL-4、IL-8、EOS水平均较暴露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贴敷组IL-4、IL-8、E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雾霾暴露下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ACT评分,降低血清EOS、IL-4、IL-8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雾霾 冬病夏治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逍遥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加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病情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媛媛 张碧涛 +2 位作者 崔子龙 范培健 王少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1-2218,共8页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加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病情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与模型组(32只),正常组正常饲养4周,模型组大鼠在建立CIA动物模型基础上施加1周孤养与...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加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病情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与模型组(32只),正常组正常饲养4周,模型组大鼠在建立CIA动物模型基础上施加1周孤养与3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立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RAD)动物模型。通过比较第0天与第28天体质量、摄食量、糖水偏好率、旷场行为学变化及足趾容积、关节炎评分(AI)共同判断RAD模型大鼠是否制备成功。RAD模型大鼠全部成模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正常组与模型组每天灌胃0.9%氯化钠溶液,甲氨蝶呤组每周灌胃2次甲氨蝶呤水溶液(1 mg/kg),逍遥散组与氟西汀组除每周灌胃2次甲氨蝶呤水溶液(1 mg/kg)外,同时逍遥散组每天灌胃逍遥散水煎液(19.27 g/kg),氟西汀组每天灌胃氟西汀水溶液(2 mg/kg),给药持续6周。通过比较用药前后各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糖水偏好率、旷场行为学及足趾容积、AI评分共同判断RAD大鼠抑郁与关节炎恢复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海马IL-1β、TNF-α、IL-6、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摄食量减少,糖水偏好率与旷场行为学异常,足趾容积与AI评分明显升高,兼具抑郁与关节炎外在表现,血清与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海马组织中TLR4、NF-κB P65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药物干预后,模型动物抑郁与关节炎表现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加入抗抑郁药物逍遥散与氟西汀后效果更佳。同时,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P<0.01),海马组织中TLR4、NF-κB P65 mRNA与蛋白表达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逍遥散可改善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同时减轻关节炎病情,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过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抑郁症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慢性心理应激 逍遥散 TLR4/NF-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逍遥散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媛媛 张碧涛 +3 位作者 范培健 李红红 崔子龙 王少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56-5862,共7页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连续6周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动物模型。...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连续6周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动物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每天灌胃0.9%氯化钠溶液,逍遥散组每天灌胃逍遥散水煎液(19.27 g/kg),氟西汀组每天灌胃氟西汀水溶液(2 mg/kg),连续用药6周。通过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糖水偏好率及旷场行为学变化判断模型动物抑郁样改变;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IL-1β、TNF-α、IL-6、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体质量减轻,摄食量减少,糖水偏好率下降及旷场行为学异常等抑郁样行为,海马神经元细胞溶解、破裂,排列中断、紊乱,着色较浅,尼氏小体数量减少,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及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海马TLR4、NF-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抑郁样表现得到有效缓解,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逍遥散组血清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氟西汀组血清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两组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IL-6 mRNA水平皆显著降低(P<0.01),同时,海马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及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逍遥散可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抑郁症 逍遥散 TLR4/NF-κB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慢性心理应激肝郁脾虚证与微生物-脑-肠轴相关性及逍遥散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浩 王少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93-200,共8页
心理应激(压力)正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慢性难治性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反应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相关学者认为中医肝主疏泄是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慢性或反复的心理应激,机... 心理应激(压力)正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慢性难治性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反应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相关学者认为中医肝主疏泄是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慢性或反复的心理应激,机体可由最初的抑郁、焦虑情绪行为的改变,逐渐出现胃肠功能不适,这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乘克脾土-肝郁脾虚(肝脾不调)形成过程相似,肝郁脾虚亦为心理应激相关性疾病常见中医证候,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逍遥散已成为抗应激的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但参与消化道的运动、结构与功能,还可通过脑-肠轴影响宿主的大脑功能与行为,微生物-脑-肠轴已成为心理应激引发机体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大脑行为异常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心理应激,探讨了肝郁脾虚证与微生物-脑-肠轴的相关性及逍遥散的干预机制,以丰富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主疏泄 肝郁脾虚证 慢性心理应激 微生物-脑-肠轴
原文传递
补肝散调节R-spondin1/Wnt3a介导的肠道损伤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19
作者 王翼轩 霍冉 +4 位作者 田津 方芳 刘娜 王杰鹏 方朝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7,共9页
目的:基于R-脊椎蛋白1(R-spondin1)/Wnt3a信号途径探讨衰老大鼠消化吸收功能变化与肝虚状态关系及补肝散作用特点。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肝散低、中、高剂量组,维生素E组,各8只。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基于R-脊椎蛋白1(R-spondin1)/Wnt3a信号途径探讨衰老大鼠消化吸收功能变化与肝虚状态关系及补肝散作用特点。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肝散低、中、高剂量组,维生素E组,各8只。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400 mg·kg^(-1))制备衰老大鼠模型。造模当日起,补肝散低、中、高(7.03、14.06、28.12 g·kg^(-1))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水煎液,维生素E组灌胃维生素E混悬液(27 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0 mL·kg^(-1))。观察大鼠皮毛色泽、活动情况、体质量、饮水量及摄食量等一般生物学表征变化,结合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评估大鼠衰老状态;测定抓力及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和α-淀粉酶(AMY)活性,以评测大鼠肝气虚损状态;测定十二指肠组织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以评价肠道衰老情况,检测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血管活性肽(VIP)和D-木糖含量以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十二指肠病理形态以评估肠道损伤状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十二指肠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表达特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十二指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Bmi1和Lgr5 mRNA表达,以评估增殖与再生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十二指肠组织R-spondin1、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十二指肠组织R-spondin1、Wnt3a、β-catenin、p-GSK-3β蛋白表达,以分析衰老大鼠消化吸收功能障发生机制及补肝散作用特点。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饮水量、摄食量、抓力及血清SOD、GSH-Px、AMY活性及GLP-1、VIP、D-木糖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MDA、TBA含量及十二指肠组织β-gal活性明显升高(P<0.05);十二指肠肠绒毛长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绒毛/隐窝值(V/C值),Ki67、Lgr5、Bmi1、R-spondin1、Wnt3a、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GSK-3β、磷酸化(p)-GSK-3β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体质量、饮水量、摄食量、抓力及血清SOD、GSHPx、AMY活性和GLP-1、VIP、D-木糖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MDA、TBA含量及十二指肠组织β-gal活性明显降低(P<0.05);十二指肠肠绒毛长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V/C值,Ki67、Lgr5、Bmi1、R-spondin1、Wnt3a、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衰老大鼠在肝气虚损状态下呈现出明显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补益肝气法可通过调节R-spondin1/Wnt3a信号途径改善衰老大鼠肠道衰老损伤,进而增强机体消化吸收功能,从而达到延缓衰老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R-脊椎蛋白1(R-spondin1)/Wnt3a信号通路 肝气虚损 补肝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