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栓栓塞事件文献分析
1
作者 尹岳松 吴玉佩 +1 位作者 张丽娜 赵建群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14-152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致血栓栓塞事件(thromboembolic events, TEEs)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截至2023年2月28日),收集ICI致TEEs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致血栓栓塞事件(thromboembolic events, TEEs)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截至2023年2月28日),收集ICI致TEEs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5篇,涉及患者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8~83岁,其中超过60岁者14例;原发疾病以肺癌最多(11例)。20例患者共涉及5个品种的ICI,包括帕博利珠单抗13例、纳武利尤单抗3例、替雷利珠单抗1例,PD-L1抑制剂1例,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2例;17例患者有ICI用药至发生TEEs的时间记录,13例发生在首次用药3个月以内。20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7例次,动脉血栓栓塞15例次。经治疗和/或停用ICI等措施,20例患者中11例好转,5例死亡,4例未报告结局。结论:在免疫治疗早期,临床医师和药师应警惕TEEs的发生,并做好相关检查和常规监测,ICI相关TEEs对症治疗后是否重启ICI治疗需谨慎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血栓栓塞事件
原文传递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的数字化Mini卫生技术评估
2
作者 李宵 邱志宏 +1 位作者 于泽芳 董占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3-664,共12页
目的积极推进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的临床准入工作,促进二者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运用《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快速遴选指南(第二版... 目的积极推进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的临床准入工作,促进二者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运用《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快速遴选指南(第二版)》,对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进行有效性、药学特性、安全性、经济性、其他属性5大项内容量化评价。结果经优化后的评价体系评价后,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药学特性得分分别为24、22.8分,有效性得分分别为25、23分,安全性得分分别为13、14.9分,经济性得分分别为13、12.67分,其他属性得分分别为5.3、5分,总分分别为80.3、78.37分。结论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为口服给药,需严格按照体质量计算给药剂量进行每日给药,长期用药经济性不及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利司扑兰上市较晚,推荐的指南共识少于诺西那生钠,证据级别及强度均低于诺西那生钠。评价结果为医疗机构准入及临床合理使用2种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卫生技术评估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 诺西那生钠 利司扑兰
原文传递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心血管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3
作者 尹岳松 吴玉佩 +3 位作者 张丽娜 郭少伟 高飞 李庆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76-81,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CDK4/6)抑制剂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AEs)的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FAERS数据库提取自2015—2023年哌柏西利、瑞波西利和阿贝西利心血管AEs报告...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CDK4/6)抑制剂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AEs)的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FAERS数据库提取自2015—2023年哌柏西利、瑞波西利和阿贝西利心血管AEs报告数据,根据标准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分析查询入门指南(SMQ),将心血管AEs分为9个狭义的SMQ类别,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信号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与CDK4/6抑制剂心血管AE的报告7571份,其中哌柏西利4437份,瑞波西利2450份,阿贝西利684份,共涉及患者6417例。在SMQ层面,哌柏西利未检测到阳性信号,瑞波西利检测到心律失常(ROR=2.32;95%CI:2.17~2.47)和QT间期延长的阳性信号(ROR=6.14;95%CI:5.75~6.77),阿贝西利检测到栓塞和血栓事件的阳性信号(ROR=1.63;95%CI:1.49~1.78);在首选术语层面,3种CDK4/6抑制剂均发现了血栓形成、肺栓塞和肺水肿的阳性信号。结论不同CDK4/6抑制剂心血管AEs的临床表现及发生强度存在差异。医师使用CDK4/6抑制剂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生理状态,根据药物AEs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选择和AEs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心血管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肝炎的风险分析
4
作者 吴玉佩 尹岳松 +5 位作者 王泽普 关丽叶 张丽娜 方灵芝 薛苏娟 邸海灵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9期70-7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致肝炎的风险。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1年1月至2023年9月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致肝炎的药物不良事件(ADE)报告,采...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致肝炎的风险。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1年1月至2023年9月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致肝炎的药物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收集到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导致肝炎患者分别为1279、835、378、94、383例,共2969例,有可用数据的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1574∶1092=1.44∶1)。5种药物与肝炎均有统计学相关性,致肝炎的风险信号强度排序为伊匹木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亚组分析中,女性发生肝炎的风险信号强度高于男性,65岁以下者发生肝炎的风险信号强度高于65岁及以上者,不同国家发生肝炎的风险信号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美国>中国>日本。结论5种ICIs均有导致肝炎发生的风险,以伊匹木单抗风险信号最强。临床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尤其是65岁以下的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炎 抗肿瘤药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