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河北省27家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学臣 杜宏伟 +33 位作者 田慧 赵东强 陈雷 纪晨光 姜慧卿 于卫芳 于永礼 王军民 王丽华 兰永臻 刘丽波 刘改芳 刘国祥 闫再宏 李志婷 李建辉 李炳庆 吴明利 沈毅慧 张向梅 张杰 张金宝 周胜云 孟杰 赵俊精 姜东春 徐超 高会斌 郭永泽 韩占波 靳海峰 熊英 冯志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河北省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方式,对河北省27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查,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月1日—4月10日)与2019年同期河北省消化内镜诊疗工作开展情况及变化...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河北省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方式,对河北省27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查,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月1日—4月10日)与2019年同期河北省消化内镜诊疗工作开展情况及变化。结果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化内镜检查总量同比减少46.0%,内镜治疗量同比减少40.9%,以2月降低最为明显。急诊胃镜诊疗总量下降,但急诊胃镜在所有内镜检查中的占比较2019年同期显著增高(2.0%vs.1.8%,P<0.0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内镜治疗中占比较2019年同期显著增高(14.8%vs.11.4%,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河北省消化内镜检查量及治疗量均较2019年同期显著下降,但急诊胃镜和ERCP比率同比增长,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危急重症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诊治。本研究为今后国家医疗系统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内镜 急诊胃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疫情防控
下载PDF
姜黄素灌胃对脂肪肝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侯洪涛 张建 +4 位作者 裘艳梅 李苹苹 郑吉敏 王玉珍 刘改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灌胃对脂肪肝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脂肪肝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每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10只,记为对照组。各组大鼠喂养... 目的观察姜黄素灌胃对脂肪肝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脂肪肝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每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10只,记为对照组。各组大鼠喂养8周后,姜黄素低剂量组给予200 mg/(kg·d)姜黄素灌胃,姜黄素高剂量组给予400 mg/(kg·d)姜黄素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予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各组大鼠灌胃8周后处死。取各组大鼠肝脏、小肠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取大鼠门静脉血,测定门静脉血浆LPS、二胺氧化酶(DAO)及血清ALT、AST。取小肠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肠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肝细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堆积,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减轻;对照组绒毛无充血及水肿,模型组绒毛结构破坏,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绒毛缺失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大鼠血浆LPS、DAO及血清AST、ALT水平均升高(P均<0.05),但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MDA含量均升高(P均<0.05),但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SOD活性均降低(P均<0.05),但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中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且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姜黄素灌胃可改善脂肪肝大鼠的肠黏膜屏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改善肠道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脂肪肝 肠黏膜屏障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苏少慧 骆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胆源性 复方阿嗪米特
下载PDF
消化系统疾病热点研究的新概念、结论与共识 被引量:2
4
作者 甄承恩 康喜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1-834,共4页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螺杆菌 幽门 上消化道出血 结肠炎 溃疡性 便秘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2与几种消化系统疾病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 戴二黑 姜慧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00-407,共8页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包括内源性大麻素物质、特异性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和CB2.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众多的生理效应和病理生理角色.本文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包括内源性大麻素物质、特异性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和CB2.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众多的生理效应和病理生理角色.本文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CB2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胰腺炎、肝脏疾病及消化系肿瘤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2 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性肠病 胰腺炎 肝脏疾病 消化系肿瘤
下载PDF
促生长激素释放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垚 王玉珍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21-24,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多元化且尚未完全阐明。促生长激素释放素水平失调与胃肠道症状及FD的发病存在紧密联系,本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多元化且尚未完全阐明。促生长激素释放素水平失调与胃肠道症状及FD的发病存在紧密联系,本文就促生长激素释放素在FD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长激素释放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内镜检查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广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0期105-105,共1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肠病变引起的出血,多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采用内镜检查有利于疾病诊断、明确出血病因,且内镜下止血效果良好,是目前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大大降低了手术率。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检查 治疗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肠道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
8
作者 张建 侯洪涛 +4 位作者 刘洪娜 崔子瑾 史林平 郑吉敏 王玉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85-1590,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盐酸小檗碱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盐酸小檗碱组采用40%CCl_(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盐酸小檗碱...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盐酸小檗碱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盐酸小檗碱组采用40%CCl_(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盐酸小檗碱组于模型建立第4周予盐酸小檗碱150 mg/(kg·d)灌胃干预动物。各组大鼠肝组织HE及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各组大鼠小肠组织HE染色观察黏膜上皮绒毛结构及排列情况;全自动生物化学检测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血二胺氧化酶(DAO)活性;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盐酸小檗碱组肝组织G评分及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盐酸小檗碱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盐酸小檗碱组小肠黏膜结构不完整,肠绒毛排列不整齐;盐酸小檗碱组较模型组小肠黏膜结构完整,肠绒毛排列整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盐酸小檗碱组血清ALT、AST、TBIL、DAO、TNF-α均升高(P<0.05);盐酸小檗碱组血清ALT、TBIL、DAO、TNF-α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盐酸小檗碱组血清ALB、小肠Occludin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P<0.05),盐酸小檗碱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肝纤维化时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盐酸小檗碱能减轻肝纤维化时肠黏膜机械屏障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肝纤维化 肠黏膜 机械屏障 OCCLUDIN蛋白
下载PDF
血浆miR-30a、miR-29c联合FIB-4、APRI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丽 白云 +6 位作者 崔子瑾 刘红玉 李月芹 康宁 张建 王存凯 王玉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66-87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miR-30a、miR-29c联合FIB-4、APRI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rgrap... 目的探讨血浆miR-30a、miR-29c联合FIB-4、APRI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rgraphy,TE)结果选取轻中度(F_(0)~F_(2))、重度肝纤维化(F_(3))及早期肝硬化(F_(4))各40例,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浆miR-30a、miR-29c在各组中的表达量,计算FIB-4、APRI评分。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联合模型。用ROC曲线分析其对早期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浆miR-30a、miR-29c表达和FIB-4、APRI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将四者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miR-29c表达和FIB-4、APRI评分是预测早期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早期肝硬化的联合预测模型Y=2.717×FIB-4+2.043×APRI-0.86×miR-29c,该模型在预测早期肝硬化患者的AUC为0.950。结论血浆miR-30a、miR-29c和FIB-4、APRI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预测作用。miR-29c表达、FIB-4、APRI评分联合模型能更好地预测早期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miR-30a miR-29c FIB-4 APRI
下载PDF
Gardner综合征1例报告
10
作者 张梦璇 刘洪娜 +3 位作者 郑吉敏 申安东 徐燕燕 苏少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426-430,共5页
背景Gardner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G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本文总结了该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验,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GS的认识.病例简介本文报道1例38岁的女性GS患者,因... 背景Gardner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G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本文总结了该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验,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GS的认识.病例简介本文报道1例38岁的女性GS患者,因间断腹胀、恶心、呕吐15 mo,加重1 wk来院,相关检查示肠道腺瘤、腹壁及腹腔多发硬纤维瘤,基因测序证实该疾病诊断.对其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及对症治疗,患者上述症状缓解.后患者上述症状复发,并较前加重,至外院行胃肠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目前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结论GS临床变现多样,肠外表现多早于肠息肉出现,对于患者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从而尽早治疗,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DNER综合征 硬纤维瘤 家族性遗传性腺瘤病 软组织肿瘤 结肠息肉
下载PDF
皮肌炎合并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及心肌损伤1例
11
作者 申安东 李苹苹 +3 位作者 王琪 张鑫 罗宇 王玉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3170-3171,共2页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以对称性肌痛、肌无力为特征并伴有典型的皮肤损害慢性炎性肌病。DM患者急性期时出现肌细胞变性或细胞膜损伤,导致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以对称性肌痛、肌无力为特征并伴有典型的皮肤损害慢性炎性肌病。DM患者急性期时出现肌细胞变性或细胞膜损伤,导致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LDH)等肌酶释放入血,极易误诊为肝功能障碍和(或)心肌损伤。现报道1例DM合并横纹肌溶解症及心肌损伤患者并复习文献,以期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横纹肌溶解症 发病机制 肌酶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四种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29
12
作者 郑吉敏 高俊茶 +1 位作者 赵红伟 王玉珍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比较严重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Ranson’s评分和Balthazar CT严重指数(CTSI)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近2年我院收治的AP患者共1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入院24 h内BISAP、A... 目的比较严重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Ranson’s评分和Balthazar CT严重指数(CTSI)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近2年我院收治的AP患者共1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入院24 h内BISAP、APACHE-Ⅱ评分,48 h内Ranson’s评分及72 h内CTSI评分,比较不同病因、不同严重程度下4种评分的结果;分析BISAP评分与其他3种评分的相关性;比较4种评分系统对SAP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病因的AP患者4种评分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患者BISAP、APACHE-Ⅱ、Ranson’s、CTSI评分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种评分均随轻、中、重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加。BISAP评分与APACHE-Ⅱ、Ranson’s、CTSI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5、0.923和0.714,P<0.01);4种评分系统均对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1)。结论 4种评分系统均可应用于各种病因AP的分级及预测预后,BISAP评分方法简便,容易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病 预后 APACHEⅡ评分 BISAP评分 Ranson’s评分 Balthazar CT严重指数
下载PDF
内镜序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素丽 王鼎鑫 +1 位作者 郑吉敏 白云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2期99-103,共5页
目的评价内镜序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序贯治疗的19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取规范的一级、二级预防,依据静脉曲张分型、分级采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按时间节点定期随访序贯治疗,总结... 目的评价内镜序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序贯治疗的19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取规范的一级、二级预防,依据静脉曲张分型、分级采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按时间节点定期随访序贯治疗,总结评估内镜治疗时机、方法合理性及短期、长期疗效。结果 193例患者胃镜下见食管静脉曲张186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103例,近贲门部胃底静脉曲张4例,IGV1型3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178例,贲门部套扎5例,胃底密集套扎(DEVL)9例,胃底组织胶注射96例,食管套扎点平均7.12环;胃底套扎7~14环,组织胶注射1.0~5.0 ml;平均治疗食管2.68次、胃底1.07次。第1次内镜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51例(26.42%)、缓解140例(72.54%)、无效2例(1.04%),治疗有效率为98.96%;1个月后再行治疗,静脉曲张消除113例(58.55%),缓解28例(14.51%),无效1例(0.52%);3个月后再次内镜治疗,静脉曲张完全消除23例(11.92%),缓解6例(3.11%)。近期再出血8例,其中1例死亡。静脉曲张近期治疗总有效率96.89%,远期总有效率99.48%。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序贯治疗效果明显,减少出血和再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序贯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密集多点套扎术 组织胶
下载PDF
GLP-1下调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的表达 被引量:20
14
作者 侯洪涛 裘艳梅 +3 位作者 张建 胡义亭 苏少慧 王玉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HF)组和HF+利拉鲁肽(Lira)组。HF组和HF+Lir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HF+Lira组高脂喂养1...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HF)组和HF+利拉鲁肽(Lira)组。HF组和HF+Lir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HF+Lira组高脂喂养12周后,给予Lira 600μg·kg^(-1)·d^(-1)腹腔注射4周。在16周末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GPO-PAP法测定肝脏TG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RTqPCR法测定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血清ALT、AST、TG、TC、肝TG、FINS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F+Lira组与HF组相比,血清的ALT、AST、TG、TC、肝TG、FINS及HOMA-IR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HF组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强(P<0.01);HF+Lira组较HF组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Lira可能通过下调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改善IR,减少肝脏TG沉积,从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l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3
下载PDF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5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4 位作者 王炜 叶秀春 张会丰 李月梅 马素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在出生后第1天和第7天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并留取静脉血检测MBD和S100B。结果:实验组血气分析p H、PCO2、乳酸值、BE值和S100B蛋白、MBP的水平第7天与第1天存在明显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分别比较各指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后第1天检测动脉血气分析、S100B蛋白和MBP水平能够帮助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S100B 血气分析 早产儿 脑损伤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假性肠梗阻患者血浆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少慧 郝蔚 +1 位作者 骆华 刘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617-2619,共3页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假性肠梗阻患者血浆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假性肠梗阻住院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及丙氨酰-谷氨酰胺+常规治疗组(B组),另选择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A、B组患...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假性肠梗阻患者血浆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假性肠梗阻住院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及丙氨酰-谷氨酰胺+常规治疗组(B组),另选择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A、B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分别抽血检测血浆内毒素和CRP水平,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A、B组患者血浆内毒素、CRP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B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补充丙氨酰-谷氨酰胺有助于假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修复,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及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肠假性梗阻 内毒素类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17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3 位作者 王炜 叶秀春 李月梅 马素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47-2850,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脑损伤为试验组,50例无脑损伤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第1...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脑损伤为试验组,50例无脑损伤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第1、7天查血气,留血检测NSE和GFAP。结果:两组第1天动脉血气分析PCO2、p 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PCO2、p 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第1、7天两组间NSE和GF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NSE第1、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血气分析、NSE及GFAP水平能较早反映早产儿脑损伤,并为之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气分析 神经烯醇化酶 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早产儿 脑损伤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实验室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吉敏 高俊茶 刘娜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钙、尿素氮(BUN)、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及淀粉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4例AP患者中轻度AP(MAP组)70例,中度AP(MSAP组)18例,重度AP (SAP组)26例,比较各组...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钙、尿素氮(BUN)、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及淀粉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4例AP患者中轻度AP(MAP组)70例,中度AP(MSAP组)18例,重度AP (SAP组)26例,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诊断SAP的敏感性。结果 MSAP组、SAP组BUN、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MAP组,血钙低于MAP组;SAP组APACHEⅡ评分高于MSAP组(P<0.05);各组间血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与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分别是0.407、0.404、0.245,均P<0.05),与血钙呈负相关(r=-0.333,P<0.05)。ROC曲线显示CRP诊断SAP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52(95%CI为0.644~0.860),cut-off值是74.45 mg/L,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68.2%。结论联合监测BUN、凝血指标、CRP、血钙等实验室指标,有助于综合评价AP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病 C反应蛋白质 血尿素氮 纤维蛋白原 淀粉酶类 D-二聚体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4 位作者 王炜 李月梅 马素苓 郭文香 鲍昆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0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例,生后第2周监测血生化,记录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的数值,并留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及...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0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例,生后第2周监测血生化,记录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的数值,并留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其中20例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实验组,40例无代谢性骨病早产儿为对照组,实验组经治疗2周后复测以上指标并比较。结果分别比较生后2周两组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治疗2周后两组间血清甲状旁腺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代谢性骨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5羟维生素D3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水平能够反映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病情,建议早期充分补充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 血钙 血清25羟维生素D3 甲状旁腺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 子23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胡义亭 张建 +4 位作者 贾桂丛 侯洪涛 苏少慧 白云 王玉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8期57-59,68,共4页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探讨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IB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探讨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IB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价,使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IB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5.0%、60.0%,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6.7%(P<0.05);IBD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程度不同,IBD患者的IBDQ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与IBDQ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且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越低,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