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素颖 秦一凡 +3 位作者 于凯 张会玲 冀瑞俊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ACI患者399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ACI患者399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入院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组(NIHSS评分≤4分)、中型组(5分≤NIHSS评分≤15分)和重型组(NIHSS评分>15分);比较各组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及NIHSS评分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关系。结果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压疮评分水平逐渐降低,跌倒评分水平呈逐渐增高,且患者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例也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压疮评分(OR=1.745,95%CI:1.524~1.999,P<0.001)、跌倒评分(OR=1.316,95%CI:1.214~1.628,P=0.026)、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OR=2.590,95%CI:1.148~5.839,P=0.022)及住院期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OR=2.869,95%CI:1.594~5.164,P<0.001)是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呈负相关(r=-0.651,P<0.01),与跌倒评分水平呈正相关(r=0.353,P<0.01)。结论压疮评分、跌倒评分、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及住院期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压疮评分 跌倒评分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出院结局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东磊 秦一凡 +3 位作者 张广波 冀瑞俊 高素颖 于凯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及中老年人群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出院结局的异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9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62例,年龄≤45岁)和中老年组(3834例,年龄≥46岁... 目的探讨青年及中老年人群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出院结局的异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9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62例,年龄≤45岁)和中老年组(3834例,年龄≥46岁)。对比两组TOAST病因分型、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出院结局。结果TOAST病因分型中,两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比例最高,且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84.5%比59.9%),而青年组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其他原因型(other determined etiologles,OE)和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比例均高于中老年组(26.5%比11.6%、4.4%比0.4%和4.9%比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男性比例[122例(75.3%)比2359例(61.5%)]、年龄[42(37,44)岁比66(59,73)岁]、不良出院结局[23例(14.2%)比810例(21.1%)]、高血压[92例(56.8%)比2699例(70.4%)]、卒中[24例(14.8%)比1325例(34.6%)]、冠心病[9例(5.6%)比535例(14.0%)]、过量饮酒[17例(10.5%)比161例(4.2%)]、抗血小板药物使用[14例(8.6%)比615例(16.0%)]、SBP[152.5(136.8,167.2)mmHg比162.0(147.0,179.0)mmHg,1 mmHg=0.133 kPa]、DBP[95.0(84.0,104.0)mmHg比87.0(79.0,96.0)mmHg]、FIB[2.8(2.3,3.2)g/L比2.9(2.5,3.4)g/L]、TG[1.5(1.1,2.2)mmol/L比1.2(0.9,1.7)mmol/L]、HDL-C[1.0(0.9,1.2)μmol/L比1.1(0.9,1.3)μmol/L]、UA[344.4(286.8,474.2)μmol/L比322.8(266.4,389.6)μmol/L]、BUN[4.6(3.9,5.9)mmol/L比5.4(4.4,6.6)mmol/L]、胱抑素C[0.7(0.6,0.9)mg/L比0.9(0.7,1.1)mg/L]和出院结局不良[23例(14.2%)比810例(2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及吸烟。青年组TOAST不同亚型出院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LAA、CE和SAO出院结局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以LAA最常见,其次为SAO。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中老年为高血压、吸烟和卒中。中老年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中的LAA、CE和SAO出院结局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分型寻找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并进行全面控制,对预防和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出院结局
原文传递
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广波 殷小芳 +4 位作者 徐丽华 张娜 于凯 冀瑞俊 朱玲玲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市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90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3分。根... 目的探讨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市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90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3分。根据随访6个月内患者卒中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51例)和未复发组(n=23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脑血管病变情况对于6个月内卒中的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多发脑动脉狭窄比例、体重指数(BMI)、腰围、尿酸(U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同型半胱氨酸(OR=1.016,P<0.01)、单发脑动脉狭窄(OR=2.244,P<0.05)、多发脑动脉狭窄(OR=3.952,P<0.01)是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多发脑动脉狭窄人群复发风险显著高于无脑动脉狭窄和单发脑动脉狭窄人群。结论有效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动脉狭窄可能会降低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 卒中 复发 高半胱氨酸 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与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喜凤 李恩静 +5 位作者 颜应琳 冀瑞俊 于凯 孔娅娜 赵永娜 赵海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验证基于互联网的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ECA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想是否可依赖血管狭窄预测模型来更快捷、高效、廉价的筛查出健康体检人群中血管狭窄高危人群。方法:在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体检的电力局职工为研究对象... 目的: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验证基于互联网的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ECA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想是否可依赖血管狭窄预测模型来更快捷、高效、廉价的筛查出健康体检人群中血管狭窄高危人群。方法:在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体检的电力局职工为研究对象,利用ECAS评分狭软件(www.ecassore.com),将该评分软件中要求的独立预测因子(性别、年龄、身高、高血压病史、脑卒中或TIA病史、血脂、血糖等)代入模型,获得ECAS的血管评分,对照颈动脉超声所示血管狭窄程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检验进行模型的验证。结果:共纳入927例受试者,平均年龄51岁,ECAS<50%、ECAS≥50%的狭窄率分别为2.37%、1.19%,ECAS在推导和验证队列中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AUROC范围为0.884)。结论:ECAS评分是预测健康体检人群中重度血管狭窄的有效模型,其预测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极高,值得在体检人群中推广应用,更快捷、高效的筛查出血管狭窄高风险人群,以利于医疗资源的节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预测模型 体检人群 互联网
下载PDF
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高素颖 秦一凡 +3 位作者 于凯 张会玲 冀瑞俊 王拥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11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出院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44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 目的探讨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出院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44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mRS评分在0~2分为出院结局良好,mRS评分≥3分者为出院结局不良,分析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及NIHSS评分对AIS出院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出院结局不良患者压疮评分明显低于结局良好患者[(16.96±2.89)分比(19.91±1.71)分],出院结局不良患者跌倒评分、NIHSS评分高于出院结局良好患者[(6.66±1.77)分比(5.21±1.64)分、(7.34±5.08)分比(3.15±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和NIHSS评分对出院结局不良预测的界值分别为18.5、5.5和3.5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9、0.731和0.863,灵敏度分别为86.00%、76.20%和78.30%,特异度分别为64.00%、59.50%和80.60%。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和NIHSS评分对出院结局不良的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和NIHSS评分对AIS出院结局不良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压疮评分越低、跌倒评分及NIHSS评分越高,AIS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越高;积极控制压疮及跌倒的发生,可有效降低AIS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压力性溃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