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C直方图参数在卵巢癌术前分期中的预测价值及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刘洋 谢子腾 +2 位作者 李冠雄 刘瑞超 范娇娇 《河北医药》 2025年第3期411-414,419,共5页
目的探讨ADC直方图参数在卵巢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前的MRI影像及临床资料(年龄、FIGO分期、Ki-67表达)。使用MaZda软件分析计算出ADC直方... 目的探讨ADC直方图参数在卵巢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前的MRI影像及临床资料(年龄、FIGO分期、Ki-67表达)。使用MaZda软件分析计算出ADC直方图参数,比较FIGOⅠ~Ⅳ期间各参数的差异。依据相关文献分类方法将Ⅰ期卵巢癌归为早期癌,Ⅱ~Ⅳ期卵巢癌归为晚期癌,采用ROC曲线评估ADC直方图参数对早期卵巢癌的预测效能。探讨ADC直方图参数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C直方图参数值随着卵巢癌分期的增加而降低,Ⅰ期卵巢癌的均值、第1百分位数、第10百分位数显著高于Ⅱ~Ⅳ期(P<0.05),但Ⅱ、Ⅲ、Ⅳ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均值、第1百分位数、第10百分位数预测早期卵巢癌的效能良好,其中第1百分位数的AUC最高(0.811),当第1百分位数值≥0.849×10-3 mm 2/s,灵敏性为76.0%,特异性为83.3%。均值、第1百分位数、第10百分位数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ADC直方图参数有助于术前区分早期与晚期卵巢癌,并且与Ki-67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分期 KI-67 直方图
下载PDF
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对急诊胸痛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杰 张竹芬 +1 位作者 杨颖 曹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5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TRO CT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急诊胸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0例胸痛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扫描和经胸超声心... 目的探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TRO CT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急诊胸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0例胸痛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扫描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TRO CTA组45例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组45例,对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种类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例数以及心血管病种的例数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TRO CTA组患者漏诊病例为4例,误诊1例,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4%、75.0%;TTE组患者漏诊8例,误诊1例,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1.4%、50.0%,TRO CTA组的漏诊率8.89%低于TTE组的1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误诊率相同,TRO CTA扫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TEE检查。结论TRO CTA和超声心动图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疾病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 胸痛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磁共振参数结合临床数据构建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洋 李小龙 +3 位作者 李思 宋瑞 陈学谦 范娇娇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461-2464,共4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参数和临床数据构建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病理确诊胃癌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检测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和CA199,采用3.0T MRI获得T1-横轴位、T2-冠状位和... 目的基于磁共振参数和临床数据构建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病理确诊胃癌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检测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和CA199,采用3.0T MRI获得T1-横轴位、T2-冠状位和横轴位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判断肿瘤T和N分期,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_(mean)。根据病理结果证实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160例患者中52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2.5%(52/160)。单因素比较发现,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明显高于阴性组,ADC_(mean)降低,T分期(T3~T4)、N(阳性)、切缘阳性、壁外血管侵犯和低分化增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99和ADC_(mean)、T分期、N(阳性)和分化级别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Y=0.562+0.123×(CA199)-0.285×(ADC_(mean))+0.896×(T分期)+1.256×N+0.758×(分化级别)。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预测模型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P<0.05)。结论术前胃癌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升高、ADC_(mean)降低、T分期升高、N阳性和低分化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有较高的诊断潜力,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DCE-MRI、表观扩散系数对前列腺癌分级诊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杰 郭莹 +1 位作者 霍阿伟 张舵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44-447,453,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前列腺癌分级诊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前列腺癌分级诊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leason评分,将前列腺患者分成低中危组(Gleason评分<8分)及高危组(Gleason评分≥8分),每组分别为50例、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前列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DCE-MRI参数、ADC水平及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下的DWI信号强度值,采用受试工作特征(test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DCE-MRI各参数、ADC对前列腺癌分级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下,低中危组的DWI信号强度值和ADC值显著高于高危组(P<0.05)。低中危组患者的Kep、Ve水平显著高于高危组(P<0.05),但是2组患者在Ktrans、Kep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Ktrans、Vp及ADC 2组患者的水平差异,结果显示:Ktrans、Vp及AD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294、0.645,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20(min)、0.366、85.825(10-5mm2/s),敏感度分别为92.1%、89.6%、93.1%,特异度分别为55.0%、62.7%、80.2%。结论DCE-MRI、ADC对前列腺癌分级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ADC的诊断价值优于DCE-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髋关节MRI的关节外偶然发现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金娥 张月 +2 位作者 王淑梅 张建军 刘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MRI检查中髋关节外偶然发现(IEHFs)的发现率及漏诊率,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1734例接受髋关节MRI检查的患者资料,采用结构化读片的方法,并参考修订后的CT结肠成像报告数... 目的探讨髋关节MRI检查中髋关节外偶然发现(IEHFs)的发现率及漏诊率,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1734例接受髋关节MRI检查的患者资料,采用结构化读片的方法,并参考修订后的CT结肠成像报告数据系统(C-RADS)将IEHFs分为4类:E1为解剖变异;E2无临床意义;E3临床意义不大;E4有重要临床意义。分析IEHFs的类型和分布,并将结构化读片的结果与初始的MRI报告结果对比,计算漏诊率。结果1734例患者中,1064例患者共发现1651处IEHFs,其中E2类1080处(65.4%,1080/1651),以宫颈腺囊肿最多,占26.0%(281/1080);E3类354处(21.4%,354/1651),以前列腺增生最多(47.2%,167/354);E4类217处(13.1%,217/1651),以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最多(30.9%,67/217)。男性患者中E2类、E3类IEHFs所占比例较大,而女性患者E2类所占比例最大,男女患者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94.080,P<0.001)。年龄60岁以下患者IEHFs以E2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则以E3为主,不同年龄组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6.702,P<0.001)。IEHFs总的漏诊率为85.2%(1406/1651),其中E2类漏诊率最高(91.1%,984/1080),E4类的漏诊率最低(63.1%,137/217)。结论在接受髋关节MRI的患者中,IEHFs普遍存在。使用结构化读片方法可以提高IEHFs的发现率,建议采用修订后的C-RADS对IEHFs进行分级报告,以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然发现 髋关节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892例男性患者MRI髋关节检查中关节外病变的发现率及其漏诊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金娥 张志刚 +3 位作者 刘洋 郭莹 张舵 刘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82-2286,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髋关节MRI检查中关节外意外发现(IEHFs)的发现率及漏诊率,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892例男性患者髋关节MRI检查资料,发现IEHFs,并根据修订后的CT结肠成像报告数据系统(C-RADS)将其分为E1、E...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髋关节MRI检查中关节外意外发现(IEHFs)的发现率及漏诊率,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892例男性患者髋关节MRI检查资料,发现IEHFs,并根据修订后的CT结肠成像报告数据系统(C-RADS)将其分为E1、E2、E3、E4四类。将结构化读片的结果与初始的MRI报告结果进行比较,计算IEHFs的漏诊率。结果在892例男性患者中,发现502例患者存在691个IEHFs,其中E2类296个(42.8%),E3类277个(40.1%),E4类118个(17.1%)。40岁以下及40~60岁之间男性患者IEHFs均以E2为主,而60岁以上则以E3类为主。不同年龄组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42,P<0.001)。IEHFs漏诊率为87.4%。结论在男性患者髋关节MRI检查中,IEHFs普遍存在。使用结构化读片方法阅读MRI图像可以提高IEHFs的发现率;根据修订后的C-RADS对IEHFs进行分级报告,可以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发现 髋关节 磁共振成像 漏诊率 男性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