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腰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
1
作者 黄瑾 王晟昱 +7 位作者 韩亚楠 乔琳珊 袁利娟 白艳辉 陈旭 刘一博 宋立杰 王春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腰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术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40~7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0.25...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腰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术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40~7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0.375%罗哌卡因组(R2组)、0.5%罗哌卡因组(R3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三组分别采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10 ml行髂腰肌平面阻滞。三组均采用0.5%罗哌卡因5 ml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分别于入PACU、术后2、4、6、24和48 h时评估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内地佐辛用量、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和头晕、尿潴留、恶心呕吐、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院内跌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1组比较,R2和R3组术后2、4、6和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减少(P<0.05),术后2、4和6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R3组术后2、4和6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R2和R3组术后地佐辛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R2组比较,R3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0.375%罗哌卡因髂腰肌平面阻滞用于中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优于0.25%和0.5%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髂腰肌平面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效果 股四头肌肌力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或胫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春光 刘蕊 +5 位作者 李艳军 李永旺 王旭伟 胡蕴伟 李艳青 赵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或选择性胫神经阻滞(T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或选择性胫神经阻滞(T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PACK组(I组)和TNB组(T组)。I组于术前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IPACK,T组于术前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TNB。I组与T组完成IPACK或TNB后行ACB,并留置神经周围导管,术后连接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泵。术后VAS疼痛评分>4分时,患者按压镇痛泵,30 min未缓解,皮下注射羟考酮5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 h腓总神经运动阻滞情况及术前、术后24、48、72 h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1~3 d患者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及步行距离。记录术后72 h内患者补救镇痛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I组腓总神经运动阻滞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 d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率、术后3 d步行距离及术后1~3 d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B联合IPACK或TNB均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有效地术后镇痛,但IPACK对运动功能影响小于T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 胫神经阻滞 收肌管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春舫 张燕 +2 位作者 周金娜 王博玉 袁爱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119-1119,1122,1129,1134,共4页
护士共情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正确地感知自己和患者的情绪,并能准确地识别和评价患者的情感状况,形成有效地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的躯体需要和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
关键词 护士 共情能力 数据收集
下载PDF
氟西汀治疗慢性疼痛伴发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彦玲 刘君红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氟西汀 慢性疼痛 抑郁 疗效观察 药物疗法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下载PDF
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万志华 吴瑞锋 +4 位作者 刘伟明 蔡艳 刘博 于宁 姚轶超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究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行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2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两... 目的探究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行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2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外科病理分期、肺功能指标、疼痛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外科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用力呼气肺活量1秒量(FEV1)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97%)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改善肺功能,减少疼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原发性肺癌 肺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28例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红耐 王淑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3395-3396,共2页
目的总结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结果通过密切的手术配合,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把系统化整体护理运用到整个手术过程中,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肺切除术 肺肿瘤/外科学 胸腔镜检查 手术室护理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应用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红耐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2455-2455,共1页
目的总结应用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手术配合。方法洗手妒士和巡回护士配合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医护默契配合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医护默契配合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仪器器械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食管裂孔/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手术室护理
原文传递
乳房切除患者对乳房重建态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刘军红 乔娜 梁晓坤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式乳房切除女患者对乳房重建的态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改良根治式乳房切除的 16 0名妇女进行乳房重建相关问题的调查 ,通过百分比构成法、Spearman单因素相关分析和Stepwise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式乳房切除女患者对乳房重建的态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改良根治式乳房切除的 16 0名妇女进行乳房重建相关问题的调查 ,通过百分比构成法、Spearman单因素相关分析和Stepwise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 6 2份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中 ,渴望进行乳房重建者占 41.94% ;渴望乳房重建与自我形象和经济收入呈显著性正相关 ,与年龄呈显著性负相关 ;重建知识来源于本次问卷的患者占 6 7.8% ,而来源于医务工作者的只占 6 .4%。结论 :改良根治式乳房切除患者对乳房重建的态度是积极的 ,但获得的有关信息不足 ,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宣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乳房成形术 乳房重建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斑蝥酸钠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邢震宇 张静波 +2 位作者 吴瑞锋 刘勇 张辉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7-78,共2页
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联合放疗或化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1-2].斑蝥酸钠注射液是提取自中药斑蝥活性成分斑蝥素的半合成抗肿瘤药物,对肝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有效[3-5].临床应用斑蝥酸钠注射液具有抗癌、... 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联合放疗或化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1-2].斑蝥酸钠注射液是提取自中药斑蝥活性成分斑蝥素的半合成抗肿瘤药物,对肝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有效[3-5].临床应用斑蝥酸钠注射液具有抗癌、抑癌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减轻斑蝥素的细胞毒性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由于乳房形态的特殊性,常规放疗并不能使乳房接受均匀的放射线,三维适形放疗是根据CT扫描结果调整瘤床及全乳的照射剂量,能有效控制照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2013年3月-2014年3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采用斑蝥酸钠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酸钠注射液 三维适形放疗 早期乳腺癌 疗效观察 治疗 改良根治术 调节免疫功能 乳房形态
原文传递
斑蝥酸钠对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震宇 张会弟 +3 位作者 高磊 常文龙 田少辉 张辉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862-865,共4页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对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0例,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下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对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0例,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下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斑蝥酸钠对CD4^+ CD25^+T细胞、CD25^+ FOXP3^+T细胞、CD4^+和CD8^+T细胞的影响.结果 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10 μg/ml时,浓度升高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斑蝥酸钠维生素B6浓度>lOμg/ml,随着浓度的升高,斑蝥酸钠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减弱.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10 μg/ml时,随着实验组浓度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D4^+/CD8^+比值明显升高(t=2.171,P=0.032;t=2.103,P=0.041;t=3.662,P =0.002;t =3.201,P=0.003;t =3.233,P =0.003),CD4^+ CD25^+/CD4^+和CD25^+ FOXP3^+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高于10 μg/ml时,斑蝥酸钠10、15、20 μg/ml组CD4^+/CD8^+比值、CD4^+ CD25^+/CD4^+和CD25^+ FOXP3^+T变化均不大.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并提高其细胞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培养技术 自身免疫 斑蝥酸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