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iRNA-210、miRNA-223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颖 马彤辉 郝淑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62-566,58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NA-210、miRNA-223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2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新生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51例、中度组40例、... 目的探讨血清miRNA-210、miRNA-223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2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新生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51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33例,并选取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然后根据患儿出生后28 d内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生存组81例与死亡组4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血清微小RNA-210(mircoRNA-210,miRNA-210)、微小RNA-223(mircoRNA-223,miRNA-210)水平,分析其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miRNA-210、miRNA-223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miRNA-210、miRNA-223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治疗日龄、Apgar评分、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血清miRNA-210表达量、血清miRNA-223表达量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治疗日龄高于2.25 d(OR=3.554,95%CI:1.300~9.713)、病情严重程度未重度(OR=4.450,95%CI:2.189~9.048)、血清miRNA-210升高(OR=3.117,95%CI:1.598~6.082)、血清miRNA-223升高(OR=3.384,95%CI:1.790~6.398)是影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NA-210最佳分界值为1.71时,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6,此时敏感度为78.62%,特异度为76.35%;miRNA-223最佳分界值为1.48时,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此时敏感度为81.54%,特异度为76.18%;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此时敏感度为86.73%,特异度为75.49%。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miRNA-210、miRNA-223升高,其水平升高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miRNA-210、miRNA-223升高对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 RNA 预后
下载PDF
超声联合MMP-2、MMP-9、CNP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吕丽娜 王淑兰 +2 位作者 闫学爽 孟国英 唐建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2期3403-340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C型利钠肽(CNP)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医院疑似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20例作为对...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C型利钠肽(CNP)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医院疑似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20例作为对照组。2组出生后均行颅脑超声检查,入院次日空腹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MP-2、MMP-9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NP水平,分析超生联合MMP-2、MMP-9、CNP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120例疑似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108例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确诊率为90.00%。108例确诊患儿中,89例(82.41%)硬膜下出血,17例(15.74%)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1.85%)其他部位出血。超声图像下冠状切面于侧脑室前角区、矢状区在丘脑尾状核沟部位可见强回声。观察组新生儿MMP-2、MMP-9、C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手术病理确诊91例硬膜下出血,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脉络丛出血,1例室管膜下出血。采用超生联合MMP-2、MMP-9、CNP诊断,117例得到确诊,确诊率为97.50%,与手术病理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生联合MMP-2、MMP-9、CNP确诊率高于超声检查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采用超生联合MMP-2、MMP-9、CNP诊断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确诊率,了解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超声 C型利钠肽 新生儿颅内出血 诊断效果 价值
下载PDF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现状及核心影响因素的决策树分析
3
作者 闫学爽 肖娜娜 +2 位作者 王丹 陈源 张彩宁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84-988,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后脑积水发生现状及核心影响因素的决策树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98例PVH-IVH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PVH-IVH的早产儿是否发生脑积水分...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后脑积水发生现状及核心影响因素的决策树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98例PVH-IVH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PVH-IVH的早产儿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2例)与非脑积水组(146例),分析早产儿PVH-IVH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Modeler软件构建早产儿PVH-IVH后发生脑积水的决策树模型,并分析早产儿PVH-IVH后发生脑积水的预测效能。结果198例PVH-IVH的早产儿中,发生脑积水52例(26.26%);脑积水组与非脑积水组患儿的胎龄、凝血功能是否异常、是否有酸中毒、出血分级、出生时是否窒息等资料对比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周、凝血功能异常、酸中毒、出血Ⅲ或Ⅳ级、出生时窒息是早产儿PVH-IVH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5);早产儿PVH-IVH后发生脑积水的决策树模型共4层,9个节点,模型选择了出血Ⅲ或Ⅳ级、凝血功能异常、酸中毒、胎龄<32周等4个临床特征作为模型的节点,其中重要性排名第一的预测因子是出血Ⅲ或Ⅳ级。早产儿PVH-IVH后发生脑积水的决策树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是0.837(95%CI:0.779~0.886),早产儿PVH-IVH后发生脑积水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90(95%CI:0.727~0.845),决策树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delong检验结果为Z=2.044,P=0.041。结论胎龄<32周、凝血功能异常、酸中毒、出血Ⅲ或Ⅳ级、出生时窒息是早产儿PVH-IVH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临床数据的早产儿PVH-IVH后发生脑积水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患儿发生脑积水的可能性,并为预防和治疗早产儿脑积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积水 决策树分析
下载PDF
医护同体式互联网+延续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夏颖 谷小雨 闫岳卿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878-2880,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72例川崎病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出院宣教及指导,观察组同时行医护一体化结合结合互联网+...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72例川崎病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出院宣教及指导,观察组同时行医护一体化结合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出院时和出院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和川崎病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川崎病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康复护理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可以提高川崎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照护者的疾病知识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同体式 互联网+延续护理 川崎病
下载PDF
红、蓝单色LED光源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梅 姚亮 常晓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红、蓝单色LED光源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红光照射5 min组、红光照射10 min组、蓝光照射5 min组、蓝光照射10 min组。对照组不照射,其他4组则每日照射2次。9周后进行跳... 目的探讨红、蓝单色LED光源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红光照射5 min组、红光照射10 min组、蓝光照射5 min组、蓝光照射10 min组。对照组不照射,其他4组则每日照射2次。9周后进行跳台试验来评价其学习和记忆能力。检测小鼠脑组织,观察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变化。结果 5 min错误次数中以空白对照组最高,空白对照组和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 min错误次数中以空白对照组最高,空白对照组和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NO、NOS水平均显著低于蓝光组和红光组,而Ach E则显著高于蓝光组和红光组(P<0.05)。结论蓝、红光均能提高小鼠记忆学习能力,但红光照射5 min对小鼠学习能力提高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红光 LED光源 小鼠 学习记忆能力
下载PDF
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常晓丹 李丽华 张宝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30-33,共4页
血管钙化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衰老等传统的老年病或慢性病,此外还可见于小儿,如新生儿期血管钙化、肺动脉高压、尿毒症性小动脉钙化等,均可危及生命。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介导、可逆... 血管钙化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衰老等传统的老年病或慢性病,此外还可见于小儿,如新生儿期血管钙化、肺动脉高压、尿毒症性小动脉钙化等,均可危及生命。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是一种多因素介导、可逆的、主动的调节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血管钙化的本质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硬化重塑,因此血管钙化及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相关的信号转导调节机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药物三联法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及随访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萍 闫学爽 +1 位作者 肖娜娜 王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药物三联法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及远期随访结果。方法:24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体质量<1500g)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入院时均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将接受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120例纳... 目的:分析药物三联法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及远期随访结果。方法:24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体质量<1500g)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入院时均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将接受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120例纳入对照组,将接受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维生素A治疗的12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疗效、再就诊率、呼吸能力恢复时间、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治疗期间并发症。随访2年,分析2组患儿1岁、2岁时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94%(114/124),高于对照组的78.33%(94/120)(P<0.01);再就诊率7.26%(9/124),低于对照组的18.33%(22/120)(P<0.01);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3.23%(4/124),低于对照组的15.00%(18/120)(P<0.01);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1),呼吸频率比对照组低(P<0.01);治疗2个疗程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H值、氧合指数均比对照组高(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1岁、2岁吸气时间、达峰容积比、达峰时间比比对照组高(P<0.01),呼气时间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实施药物三联法疗效显著,可调节患儿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促进呼吸能力快速恢复,改善预后肺功能指标,且治疗期间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极低出生体质量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维生素A 布地奈德
下载PDF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联合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松 吴萍 +1 位作者 何英超 牛苗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45-649,共5页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颅脑损伤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探讨其联合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在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仅采用FVEP指导临床治疗者43例(对照组),FVEP联合ONS...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颅脑损伤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探讨其联合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在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仅采用FVEP指导临床治疗者43例(对照组),FVEP联合ONSD指导临床治疗者57例(联合组),比较两组中颅内压升高者ONSD、颅内压的差异;分析ONSD、颅内压与颅内压升高的相关性。比较两组甘露醇使用时间及总量、急性肾损伤例数、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对照组与联合组中出现颅内压升高者分别为29例和22例,两组颅内压升高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和对照组中颅内压升高者ONSD均显著高于颅内压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联合组ONSD、颅内压与颅内压升高均呈正相关(r=0.739、0.981,均P<0.05);且ONSD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0.752,P<0.05)。联合组甘露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甘露醇使用总量、急性肾损伤占比、住院费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ONSD联合FVEP在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视神经鞘直径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下载PDF
康惠尔透明贴对于新生儿重度臀红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万会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z1期-,共1页
新生儿臀红又称为尿布皮疹,表现为与尿布接触部分皮肤发生片状分布边缘清楚的红斑,严重可致皮肤潮红、糜烂、破溃.如治疗不及时容易感染,甚至败血症.我科采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重度臀红,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 新生儿臀红又称为尿布皮疹,表现为与尿布接触部分皮肤发生片状分布边缘清楚的红斑,严重可致皮肤潮红、糜烂、破溃.如治疗不及时容易感染,甚至败血症.我科采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重度臀红,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科收住的重度臀红患儿40例,其中早产儿8例,足月儿32例,男婴23例,女婴17例,肺炎15例,黄疸17例,早产儿8例.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通气联合吸入NO对呼吸衰竭早产儿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红岩 王梦莹 +2 位作者 郝新华 常晓丹 严士杰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NHF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NO)对呼吸衰竭早产儿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呼吸衰竭早产儿1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NHFV组和联合治疗组,各76例,NHFV组给予NHFV进行治疗,联合治...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NHF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NO)对呼吸衰竭早产儿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呼吸衰竭早产儿1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NHFV组和联合治疗组,各76例,NHFV组给予NHFV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NHFV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吸入NO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1、2天患儿氧合指数(OI)、血红蛋白50%饱和时的氧分压(P5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泡气氧分压(PaO_(2))水平,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2天的OI、P50、PaO_(2)高于NHFV组,PaCO_(2)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低于NHF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2天总有效率高于NHF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V联合吸入NO对呼吸衰竭早产儿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患儿的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通气 一氧化氮 呼吸衰竭 氧合功能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趁欣(综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6期1147-1149,共3页
随着早产儿的不断增多,大家对早产儿越来越关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如在早产儿喂养方面的应用,在治疗黄... 随着早产儿的不断增多,大家对早产儿越来越关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如在早产儿喂养方面的应用,在治疗黄疸中的应用,在减轻疼痛中的应用等。其正作为早产儿的辅助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 早产儿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膀胱癌患者化疗感染病原特点和危险因素及T淋巴细胞改变
12
作者 樊同万 秦禄武 贺红岩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化疗感染危险因素及T淋巴细胞免疫改变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肝胆外科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9)和非感染组(n=101)...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化疗感染危险因素及T淋巴细胞免疫改变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肝胆外科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9)和非感染组(n=101)。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Logistic法对膀胱癌患者化疗期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进行调查。采用流氏细胞术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结果 130例患者共有29例在化疗期间发生感染,总感染发生率22.31%,其中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最高(55.17%);29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2例(59.46%),革兰氏阳性菌13例(35.14%),真菌2例(5.41%);病原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35.1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级别肿瘤、合并基础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7 d、灌注次数≥7次是膀胱癌患者化疗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CD4^(+)、CD4^(+)/CD8^(+)低于非感染组,CD8^(+)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高级别肿瘤、合并基础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7 d、灌注次数≥7次是膀胱癌患者化疗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强对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的感染管理,以保障正常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化疗感染 危险因素 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