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吴莉莉 吴震 +3 位作者 张颖 黄姗姗 佟雪娇 刘强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862-286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应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6例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应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6例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的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量表(RSAS)评分、医用管道的意外拔管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RSAS评分分别为(1.15±0.11)分和(1.49±0.23)分,2组的RS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R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用管道的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分别为(36.86±3.17)分和(30.75±3.13)分,2组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患沟通评分分别为(3.61±0.22)分和(2.89±0.16)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3.57±0.22)分和(2.76±0.17)分,心理干预评分分别为(3.47±0.12)分和(2.89±0.15)分,健康宣教评分分别为(3.56±0.11)分和(2.51±0.06)分,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3.55±0.13)分和(2.76±0.05)分,护理满意度总评分分别为(18.12±0.15)分和(16.47±0.22)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应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躁动症状,降低医用管道意外拔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动患者 医护患一体化 神经外科 意外拔管 不良事件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综合性疼痛护理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晓丹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3031-3034,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综合性疼痛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12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规范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综合性疼痛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12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规范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以及患者对护理方式的好感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程度、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下降、疼痛程度减轻、SF-36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规范护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疼痛控制 疼痛规范理 常规护理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与开颅入路对复杂性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效果、血清垂体激素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3
作者 卜雄建 陈雪飞 +2 位作者 张春良 张颖 吴莉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1期3205-320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与开颅入路治疗复杂性颅咽管瘤(CCP)的手术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垂体激素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C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与开颅入路治疗复杂性颅咽管瘤(CCP)的手术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垂体激素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C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颅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视力下降或伴视野损害缓解率、头痛或头晕的缓解率),以及肿瘤切除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 d检测患者血清垂体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生长激素(GH)]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为7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下降或伴视野损害、头痛或头晕的缓解率分别为73.33%、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37.78%(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ACTH、TSH、G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ACTH、TSH、G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崩症、腺垂体功能减退、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2.22%、33.3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62.22%、13.33%(P<0.05)。观察组脑脊液漏发生率为1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相对于开颅入路治疗CCP的肿瘤全切率更高,对患者血清垂体激素水平的影响更小,尿崩症、腺垂体功能减退、脑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蝶窦入路 开颅入路 颅咽管瘤 垂体激素 肿瘤切除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SD大鼠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闫姗姗 赵芳 +1 位作者 肖剑 张春良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882-887,共6页
目的白藜芦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SD大鼠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方法用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白藜芦醇组、糖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各15只。白藜芦醇组... 目的白藜芦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SD大鼠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方法用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白藜芦醇组、糖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各15只。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灌胃治疗28 d,糖皮质激素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28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8 d。比较3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肺顺应性(compliance of lung,CL)、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F)、0.3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0.3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0.3/FVC)]和心脏功能结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右心室游离壁质量、左心室和室间隔质量,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ular+interventricular septum,RV/LV+S)],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3组CL、PEF、MMF水平均低于干预前,FEV0.3/FVC水平高于干预前;白藜芦醇组CL、PEF、MMF、FEV0.3/FVC水平高于糖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组CL、PEF、MMF、FEV0.3/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组LVEF、LVEDD、IVST、LVPWT、右心室游离壁质量、左心室+室间隔质量、RV/(LV+S)均高于干预前,白藜芦醇组LVEF高于糖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LVEDD、IVST、LVPWT、右心室游离壁质量、左心室+室间隔质量、RV/(LV+S)低于糖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IVST、LVPWT、右心室游离壁质量、左心室+室间隔质量、RV/(LV+S)低于对照组(P<0.05)。糖皮质激素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糖皮质激素,白藜芦醇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SD大鼠的肺功能、延缓心脏功能及结构恶化速度,改善预后,可避免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糖、骨质疏松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白藜芦醇的上述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心病 白藜芦醇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微血管多勒普超声在检测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姬中庆 王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微血管多勒普超声(MDU)在出血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5月出血性动脉瘤患者78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9例。两...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微血管多勒普超声(MDU)在出血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5月出血性动脉瘤患者78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采取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前、后研究组采取MDU实施检测,对照组采取TCD实施检测,针对发生血管痉挛患者,参照探查情况调节动脉瘤夹位置。统计两组治疗情况(动脉瘤夹调整率、再手术率、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活质量(SF-36)分值、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动脉瘤夹调整率(38.46%)高于对照组(17.95%),再手术率(5.13%)低于对照组(20.51%),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28.21%)(P<0.05);术后6个月两组ADL及SF-36分值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血性动脉瘤治疗过程中采取MDU实施监测,可及时发现术中夹闭不全或误夹等现象,并对动脉瘤夹位置予以及时调整,利于降低再手术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且能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微血管多勒普超声 出血性动脉瘤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长链非编码RNA锌指结构反义转录本1的表达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刘强 卜雄建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锌指结构反义转录本1(zine finger antisense 1,ZFAS1)表达量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复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recurren...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锌指结构反义转录本1(zine finger antisense 1,ZFAS1)表达量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复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recurrent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RHC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9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RHCH将研究对象分为RHCH组(出现RHCH,30例)和非RHCH组(未出现RHCH,16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LncRNA ZFAS1表达量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LncRNA ZFAS1表达量对RHCH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RHC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RHCH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肿体积、颅内动脉狭窄程度、LncRNA ZFAS1表达量均显著大于或高于非RHCH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低于非RHCH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ZFAS1表达量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15,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ZFAS1表达量预测RHCH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LncRNA ZFAS1表达量是RHCH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LncRNA ZFAS1表达量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和RHCH的发生相关,且对RHCH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锌指结构反义转录本1 高血压性脑出血 颅内动脉狭窄 复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
下载PDF
Arnold-Chiari畸形显微外科治疗9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宗绪毅 王学良 +1 位作者 刘力 张亚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201-1203,共3页
关键词 ARNOLD-CHIARI畸形 显微外科治疗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方法 显微手术治疗 北京天坛医院 先天性疾病 发病机理
原文传递
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贾磊华 李国珍 +2 位作者 吕志坤 赵传清 刘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84例ICH患者,所有患者行微创穿刺清除术或小骨窗开颅手术。于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 目的分析脑出血(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84例ICH患者,所有患者行微创穿刺清除术或小骨窗开颅手术。于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术后3个月MESSS评分≤15分患者纳入轻度组,>15分患者纳入中重度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信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治疗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有无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是否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生化指标〔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184例患者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03例(56.0%),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81例(4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9~11分:OR=2.061,95%CI(1.131,3.754);≤8分:OR=2.312,95%CI(1.312,4.074)〕、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OR=2.427,95%CI(1.492,3.946)〕、出血量〔OR=2.317,95%CI(1.341,4.003)〕、出血破入脑室〔OR=1.860,95%CI(1.031,3.355)〕、手术时机〔早期:OR=1.879,95%CI(1.007,3.504);延期:OR=2.029,95%CI(1.147,3.589)〕、术后并发脑梗死〔OR=1.941,95%CI(1.087,3.467)〕、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OR=1.961,95%CI(1.074,3.579)〕、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2.160,95%CI(1.209,3.858)〕、入院时血清hs-CRP〔OR=2.097,95%CI(1.160,3.790)〕为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时机、术后并发脑梗死、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入院时血清hs-CRP,故应针对上述一些可控因素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