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冰 张宏光 +1 位作者 周晨光 吉国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年内收治的5 6例老年DASO,其中4 1例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1 1例采用取栓并球囊扩张及持续血管腔内给药;4例行球囊扩张并人工血管搭桥治疗。结果5 6例患者...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年内收治的5 6例老年DASO,其中4 1例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1 1例采用取栓并球囊扩张及持续血管腔内给药;4例行球囊扩张并人工血管搭桥治疗。结果5 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 2个月,6例术后3~6个月复发,再行经皮球囊扩张术(PTA)治疗成功,其他患者疗效满意。结论PTA治疗DASO效果肯定,且可重复应用,必要时联合其他方法。PTA可作为老年DASO血管再通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外科学 动脉硬化 闭塞性/继发性 血管成形 气囊 人工血管 糖尿病 Ⅱ型 下肢
下载PDF
红花对下肢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冰 王家祥 +1 位作者 王兵 汪忠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缺血 细胞内钙 凋亡调控基因 血管通透性 内皮细胞功能 内皮细胞损伤 缺血-再灌注 再通术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干预腔内治疗后血管再狭窄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冰 张宏光 +5 位作者 李玉媛 周晨光 吉国辉 杨錚 张亮 赵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120例患者成功实施腔内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多甙低量组及雷公藤多甙高量组各40例,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分别口...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120例患者成功实施腔内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多甙低量组及雷公藤多甙高量组各40例,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分别口服雷公藤多甙0.5 mg·kg-1·d-1、1 mg·kg-1·d-1,分2次口服,60 d 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术后1个月IL-10和IL-18的水平为(33.6±9.6)pg/m L和(68.9±15.1)pg/m L,下肢动脉中膜厚度为(1.49±0.18)mm,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雷公藤多甙低、高量治疗1个月IL-10、IL-18水平为(26..5±7.2)pg/m L、(55.0±12.1)pg/m L和(22.1±6.3)pg/m L、(42.9±11.3)pg/m 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两组间比较,高量组明显低于低量组(P<0.01)。治疗组血管支架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可能通过免疫抑制作用,降低下肢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率,改善患肢的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免疫排斥反应 雷公藤多甙
下载PDF
雷红冲剂对腔内治疗后血管再狭窄影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冰 葛长青 +6 位作者 张宏光 高洁 李令根 周晨光 吉国辉 杨錚 张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雷红冲剂对下肢动脉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骼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成功后随机分为:裸支架组(A),环孢素A组(B),雷红冲剂组(C)和环孢素A加雷红冲剂组(D)。记录支架植入前及后28 d血管直径,... 目的:观察雷红冲剂对下肢动脉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骼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成功后随机分为:裸支架组(A),环孢素A组(B),雷红冲剂组(C)和环孢素A加雷红冲剂组(D)。记录支架植入前及后28 d血管直径,对血管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另选下肢动脉闭塞患者80人,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雷红冲剂组行试验治疗,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前炎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下肢动脉血管通畅性。结果:家兔骼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为51.4±1.69%(A),10.9±0.71%(B),21.3±1.89%(C)和10.1±3.09%(D);下肢血管通畅率雷红冲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IL-10和IL-18水平及IMT(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减低(P<0.05)。结论:环孢素A及雷红冲剂对支架内再狭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免疫排斥反应可能为重要机制之一,雷红冲剂科有效地干预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排斥反应 支架内再狭窄 雷红冲剂
下载PDF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宏光 韩冰 陈学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05-907,共3页
目的总结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手术治疗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26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证实诊断。行择期手术2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诊手术5例。26例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 目的总结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手术治疗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26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证实诊断。行择期手术2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诊手术5例。26例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患者,总病死率7.7%,急诊手术病死率40.0%。随访时间1-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75%。死亡原因均与腹主动脉瘤和手术无关。结论CTA检查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可靠方法。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瘤体直径不是决定手术的唯一指征。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腹/外科学 人工血管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46
6
作者 韩冰 张磊 +1 位作者 张宏光 汪忠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9年来治疗的 2 11例下肢DVT的临床资料。直接患肢深静脉溶栓 179例 ,其中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2 9例(临时性滤器 5例 ,永久性滤器 2 4例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手...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9年来治疗的 2 11例下肢DVT的临床资料。直接患肢深静脉溶栓 179例 ,其中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2 9例(临时性滤器 5例 ,永久性滤器 2 4例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手术 (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髂静脉成型 ) 3 2例 ,其中植入临时性滤器 6例 ,永久性滤器 2 6例。结果  14 6例 (68.7% )随访 3~ 10 8个月 ,平均 54个月。 61只下腔静脉滤器均展开良好 ,有 1例临时滤器移位至下腔静脉近心端 ,其他无移位。临时滤器体内置放 2~ 4周取出。 1例永久性滤器植入 14个月后滤器中血栓形成。溶栓组显效 87例 ,有效 86例 ,无效 6例。手术组显效 2 8例 ,有效 3例 ,无效 1例。手术组显效率显著高于溶栓组 (P <0 .0 5) ,但总有效率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溶栓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的腔内疗法或联合门体分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36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冰 刘宏芳 +2 位作者 张磊 张宏光 汪忠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超声引导下行下腔静脉扩张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布 -加综合征 3 6例 ( 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 ,3 3例行下腔静脉内支架植入 ) ,其中 13例因肝静脉闭塞 ,在介入术后 1周行分流术 ,包括脾肾分流 5...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超声引导下行下腔静脉扩张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布 -加综合征 3 6例 ( 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 ,3 3例行下腔静脉内支架植入 ) ,其中 13例因肝静脉闭塞 ,在介入术后 1周行分流术 ,包括脾肾分流 5例、肠腔分流 8例。结果 超声介入治疗后 ,有 3例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分流术后有 1例出现胰腺炎 ,1例术后第 10天死于上消化道出血。随访 1个月至 8年 ,1例 2年后支架远心端出现狭窄 ,1例 1年后肝静脉血栓形成 ,1例支架术后 3年合并肝癌 ,1例 1年后合并丙肝死亡 ,2例不孕症 1年后得子。所有患者术后下腔静脉通畅 ,支架无移位 ,分流血管无血栓形成 ,门静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超声介入腔内治疗布 -加综合征 ,方法简便、安全 ,疗效较好。对肝静脉全部闭塞者需加行门体分流术。该法为治疗某些类型的布 -加综合征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外科学 自膨性支架植入术 门体分流术 外科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5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亮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4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静脉滴注治疗,均14 d为1个...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静脉滴注治疗,均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两组治疗后的ABI升高、hs-CRP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升高ABI、降低hs-CRP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前列地尔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与马应龙痔疮膏联用对糖尿病足合并溃疡7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颖 杨峥 徐慧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S1期144-145,共2页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一种因糖尿病而导致下肢血管病变,局部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性,并合并足部感染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表现肢体麻木、疼痛、溃疡、坏疽等症状,是世界公认的糖尿病的严重的并发症[1],亦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一种因糖尿病而导致下肢血管病变,局部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性,并合并足部感染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表现肢体麻木、疼痛、溃疡、坏疽等症状,是世界公认的糖尿病的严重的并发症[1],亦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我们从2008年9月~2012年3月共收治74例糖尿病足合并溃疡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与马应龙痔疮膏联合实施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马应龙痔疮膏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亮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0期86-86,共1页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纤维...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有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应用抗凝药物时导尿致血尿1例
11
作者 徐颖 徐慧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7期29-29,共1页
患者女,43岁,因子宫附件全切术后15 d、左下肢肿胀不适5 d于2011年5月10日上午急诊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2℃,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70 mmHg。彩超示左侧髂、股总、股浅、股深、月国及胫后静脉内实回声,血栓形成。初诊为... 患者女,43岁,因子宫附件全切术后15 d、左下肢肿胀不适5 d于2011年5月10日上午急诊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2℃,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70 mmHg。彩超示左侧髂、股总、股浅、股深、月国及胫后静脉内实回声,血栓形成。初诊为子宫附件全切术后、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当天14:00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安返病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药物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血尿 导尿 应用 急诊入院 子宫附件
下载PDF
高位结扎联合氰基丙烯酸酯封闭治疗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表达及VC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辰光 范立壮 +2 位作者 刘松 王晓昆 苑东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探究高位结扎联合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及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73条患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9... 目的:探究高位结扎联合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及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73条患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9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行高位结扎治疗,研究组行高位结扎联合氰基丙烯酸酯封闭治疗。比较两组血清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VC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1)术后7 d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高于术前(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7 d研究组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1个月两组VC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1个月研究组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7 d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7 d研究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结扎联合氰基丙烯酸酯封闭能调节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结扎 氰基丙烯酸酯封闭 大隐静脉曲张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吉国辉 张亮 +3 位作者 赵磊 郭欣 张宏光 杨铮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2型糖尿病对于拟行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血管外科就诊的大隐静脉曲张且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按照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 目的综合分析2型糖尿病对于拟行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血管外科就诊的大隐静脉曲张且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按照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2型糖尿病组(A组)50例和无糖尿病组(B组)50例,2组均因大隐静脉曲张行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比较2组相关临床指标,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症状缓解接近100%。2组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随访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T联合高位结扎对于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同样安全、有效、随访满意度高,无须针对因合并2型糖尿病调整相关手术方案。且临床相关数据已经证实,EVLT与高位结扎联合使用对于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糖尿病 2型 腔内激光闭合术 高位结扎 疗效
下载PDF
雷红冲剂干预下肢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冰 葛长青 +7 位作者 王丽璞 张素芬 李恒周 张宏光 周晨光 吉国辉 杨錚 张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雷红冲剂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80例,成功实施腔内治疗(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雷红冲剂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雷红冲剂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80例,成功实施腔内治疗(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雷红冲剂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雷红冲剂组除给予基础治疗外同时口服雷红冲剂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浆IL-10、IL-18、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观察两组血管支架的通畅率、踝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ABI)及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截肢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1个月,IL-10、IL-18、CRP水平及IMT厚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红冲剂组术前IL-10、IL-18、CRP水平及IMT厚度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雷红冲剂组术后6个月间歇性跛行及术后12个月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而术后6、12个月血管支架通畅率及ABI比值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红冲剂可能通过免疫抑制作用,降低下肢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后ISR率,改善患肢的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 下肢动脉病变 免疫排斥反应 雷红冲剂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肺栓塞发生及其应用腔静脉滤器预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冰 葛长青 +4 位作者 张宏光 周晨光 吉国辉 杨錚 张亮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156-1162,共7页
目的总结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致肺栓塞(PE)发生的概率,探讨应用腔静脉滤器(VCF)植入预防PE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 05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058例DVT患者中发生PE者34例(3.... 目的总结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致肺栓塞(PE)发生的概率,探讨应用腔静脉滤器(VCF)植入预防PE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 05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058例DVT患者中发生PE者34例(3.21%),发生死亡者15例(1.42%)。其中887例未植入VCF者中发生PE者32例(3.61%),死亡15例(1.69%);171例植入VCF者中发生PE者2例(1.17%),无死亡患者。植入VCF的171例患者中经股静脉植入151例,经颈静脉植入20例;VCF植入后3~4周内回收,尝试回收145例,成功回收139例,其中经颈静脉回收13例,126例经股静脉回收。PE和死亡的发生时间均集中在10 d内,PE发生最长时间为35 d。未植入VCF患者的PE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植入VCF患者(P<0.01)。未植入VCF患者的PE发生率及死亡率双下肢均明显高于右下肢及左下肢(P<0.05),右下肢明显高于左下肢(P<0.05)。下肢DVT合并下腔静脉血栓者PE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中心型(P<0.05),中心型明显高于周围型(P<0.05),周围型与混合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9±19)个月(1个月~7年),VCF的累积通畅率为98.7%。植入的滤器无移位、倾斜和扩张不良。结论 VCF植入能有效预防PE,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腔静脉滤器 适应证 通畅率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冰 葛长青 +4 位作者 张宏光 周晨光 吉国辉 扬铮 张亮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12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118例在我院行腔内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58例),阿托伐他汀组每...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118例在我院行腔内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58例),阿托伐他汀组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4、12、24周的血脂、C-反应蛋白(CRP)、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的通畅率.结果 2组腔内治疗的成功率分别为98.33%(59/60)和100.00%(58/58),2组血管通畅率随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对照组明显减低,阿托伐他汀组无明显变化,随访24周后对照组的血管通畅率(77.96%,46/60)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94.82%,55/58)(χ^2=7.88,P<0.01).对照组患者腔内治疗的血脂、CRP、IMT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开始下降,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阿托伐他汀 腔内治疗 狭窄
原文传递
复合术式治疗复杂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葛长青 韩冰 +5 位作者 张宏光 张敏 周辰光 吉国辉 杨铮 张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年第4期38-40,54,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术式(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栓)治疗复杂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复合术式(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内膜剥脱+介入、导管取栓+介入)治疗318... 目的探讨复合术式(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栓)治疗复杂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复合术式(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内膜剥脱+介入、导管取栓+介入)治疗318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198例(61例为双侧病变)259侧肢体,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NDASO)120例(41例为双侧病变)161侧肢体。随访6~36个月,分析患者腘动脉以下血管及股浅动脉的通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18例患者中首次治疗成功率分别为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90%,股浅动脉血管92%,N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91%,股浅动脉血管94%,随访6~36个月,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通畅率明显低于N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通畅率。DASO腘动脉以下血管累积二次通畅率为89%~67%,股浅动脉血管累积二次通畅率为93%~73%。支架植入组的狭窄率显著低于非支架植入组(P<0.05)。DASO的血管的通畅率减低与吸烟史、高血压、血糖控制不稳等因素有关。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适应范围广泛,疗法肯定。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腔内治疗 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