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17例儿童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梦川 李贵霞 +5 位作者 李文辉 张文超 李梅 段素霞 翟玉磊 郭映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河北省17例儿童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河北省儿童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17例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70.59%的患... 目的探讨河北省17例儿童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河北省儿童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17例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70.59%的患儿为男孩,47.06%的患儿年龄大于6岁,94.12%的患儿来自农村,52.94%的患儿有牛羊接触史,另有2例有狗接触史,64.71%的患儿首发症状为不明原因发热,70.59%的患儿从发病到确诊所经历的时间≤1月。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其次为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最常见的体征是咽充血,其次是肝和/或脾脏肿大。未发现并发脑膜炎、脑膜脑炎、心内膜炎和睾丸炎的患儿。大部分患儿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正常,但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贫血、CRP升高、血沉增快、转氨酶升高和肌酸激酶升高较常见。影像学检查中关节腔积液和肺纹理增多增粗最常见。结论河北省布鲁氏菌病患儿多来自农村,男孩多见,暴露史多为牛羊接触史,大部分患儿以不明原因发热伴或不伴肢体/关节疼痛就诊,临床症状多样且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儿童 临床症状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河北省手足口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2
作者 刘泽昊 王乐 +4 位作者 曹延延 严小桐 赵欣 李文辉 葛胜旺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探讨河北省儿童医院手足口疾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体分布,为手足口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3年采用咽拭子方法确诊的HFMD患儿1698例,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FMD的具体分型。按照患儿检出手足口疾病的年份、季... 目的探讨河北省儿童医院手足口疾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体分布,为手足口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3年采用咽拭子方法确诊的HFMD患儿1698例,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FMD的具体分型。按照患儿检出手足口疾病的年份、季节、年龄、性别、肠道病毒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治的HFMD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72∶1。其中夏季发病率最高,共计778例,占比45.8%;秋季发病次之,合计614例,占比36.2%。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3岁,共计1032例,占比60.8%;发病率最低的为>6岁共计38例,占比2.2%;肠道病毒检出最高的为除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外的其他型病毒(EVU)共计988例,占比58.2%。结论2016年至2023年河北省儿童医院检测的HFMD主要是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以1~3岁幼儿期儿童为主。夏季、秋季为主要流行季节,应及时适当的防控,加强宣传,落实防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一例并文献综述
3
作者 杨伊帆 李祥 +2 位作者 郭芳 薛磊 刘召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患儿临床资料。同时以"儿童""涎腺"和"黏液表皮样癌"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以"children&...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患儿临床资料。同时以"儿童""涎腺"和"黏液表皮样癌"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以"children""salivary gland"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未限定时间检索相关文献。按照一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儿行肿物切除+周围淋巴结摘除手术治疗,持续随访2年无复发,外观恢复良好,未见肿瘤转移。收集符合条件英文文献共报道原发涎腺黏液表皮样癌4例,2例行腮腺浅表切除术,其中1例切缘阳性,5个月后行二次手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另外2例行全腮腺切除术,保留面神经。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以手术为主;若切缘及淋巴结阴性,则规律随访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黏液表皮样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视神经炎为突出表现的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郭芳 康磊 +2 位作者 杜非凡 贾艳红 徐梅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03-707,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相关性视神经炎(ON)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MP-ON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分析国内外数据库中MP合并ON病例。结果 患儿为10岁青春前期女童,发热、头痛起病,血清MP抗体滴度>1:1 280,予阿奇...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相关性视神经炎(ON)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MP-ON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分析国内外数据库中MP合并ON病例。结果 患儿为10岁青春前期女童,发热、头痛起病,血清MP抗体滴度>1:1 280,予阿奇霉素治疗后发热头痛迅速缓解。病程第23天出现急性视力下降伴眼球转动痛,视野缺损、视乳头水肿及视觉诱发电位异常,无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无脑病表现。查血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Ab)阳性,脑脊液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异常,予以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滴,视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3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MP感染可并发ON,与自身免疫或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脱髓鞘改变有关,顽固性头痛有提示意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血清抗体检查有利于临床分型、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视神经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儿童
下载PDF
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高翠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感染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细节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感染科患儿总满意度为92.00%,...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感染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细节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感染科患儿总满意度为92.00%,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护理后操作失误(40.01±1.23)分、护理记录书写错误(30.10±1.27)分、处理医嘱错误(25.18±2.09)分、发错药(14.67±1.18)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感染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儿童急性布鲁菌病伴转氨酶异常临床特征分析
6
作者 贾艳红 郭芳 +3 位作者 武晓园 贾莉 赵欣 李文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布鲁菌病患儿伴转氨酶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布鲁菌病的4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血清学转氨酶结果分为转氨酶异常组和转氨酶正常组,对两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异同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急性布鲁菌病患儿伴转氨酶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布鲁菌病的4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血清学转氨酶结果分为转氨酶异常组和转氨酶正常组,对两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异同进行分析。结果74.41%(33/43)的患者合并转氨酶异常且以轻中度异常为主。转氨酶异常组肝脾肿大的发生率高于转氨酶正常组(P<0.05)。转氨酶异常组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低于转氨酶正常组,而血培养阳性率高于转氨酶正常组(P<0.05)。转氨酶异常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转氨酶正常组(P<0.05)且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与ALT、AST数值呈显著正相关(r=0.601、0.466)。轻度转氨酶异常患儿转氨酶恢复时间为1~3周,中重度为3~6周。结论儿童急性布鲁菌病合并转氨酶异常比例较高,以轻中度异常为主,预后较好。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可能与儿童布鲁氏菌病转氨酶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布鲁菌病 转氨酶异常 双阴性T细胞 儿童
下载PDF
重症百日咳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儿5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郭芳 康磊 +4 位作者 武晓圆 贾艳红 邸亚楠 贾莉 徐梅先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 提高对重症百日咳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确诊的重症百日咳合并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共纳入5例患儿,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3.0(2.5~10.0)个... 目的 提高对重症百日咳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确诊的重症百日咳合并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共纳入5例患儿,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3.0(2.5~10.0)个月,住院时间17.0(7.5~23.5)天,其中死亡3例。5例患儿均有呼吸暂停与低氧血症,3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及百日咳脑病,5例白细胞计数(WBC)峰值中位数43.8(25.2~87.8)×10^(9)/L,治疗后降至8.5(5.0~36.5)×10^(9)/L,乳酸脱氢酶(LDH)中位数942.0(466.5~1837.0)U/L,明显高于正常。5例患儿在确诊PCP前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确诊PCP后均加用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棘白菌素类药物,2例存活者于5日内给药。结论PCP可发生在无免疫缺陷的重症百日咳患儿中,且重症百日咳合并PCP时死亡风险高,在儿童重症百日咳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警惕合并耶氏肺孢子菌(PJ)感染的可能,早期联合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与棘白菌素类药物,有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百日咳 肺孢子菌肺炎 耶氏肺孢子菌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及生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付海燕 王晓明 +7 位作者 王亚利 张剑宵 李静平 赵欣 刘俊莹 殷润开 陈瑞 杨利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1-845,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病因及生化指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ALF患儿的病因及生化指标结果。结果共67例患儿入选,男36例、女31例。根据病因分为非遗传代谢病组29例(43.28%),包括药物性肝损伤12例,瑞...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肝衰竭(ALF)的病因及生化指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ALF患儿的病因及生化指标结果。结果共67例患儿入选,男36例、女31例。根据病因分为非遗传代谢病组29例(43.28%),包括药物性肝损伤12例,瑞氏综合征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毒蕈中毒1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脓毒症1例;遗传代谢病组14例(20.90%),包括肝豆状核变性6例,肝糖原累积症2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例,citrin缺陷症2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病因不明组24例(35.82%)。遗传代谢病组与非遗传代谢病组及病因不明组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血糖水平以及AST/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遗传代谢病组的血清(ALT)、AST、白蛋白水平最低,而AST/ALT最高。结论儿童ALF病因复杂,如ALT升高不显著,AST/ALT比值显著升高,并存在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时,需警惕遗传代谢疾病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遗传代谢病 感染 生化指标 儿童
下载PDF
3种检测方法在儿童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硕 李贵霞 +4 位作者 李文辉 郭映辉 黄慧 张文超 王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及结核抗体(TB-Ab)检测对儿童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IGRA及TST在不同年龄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就诊的疑似结核患儿367例资料,其中临床诊断结核病患儿113...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及结核抗体(TB-Ab)检测对儿童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IGRA及TST在不同年龄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就诊的疑似结核患儿367例资料,其中临床诊断结核病患儿113例,非结核病患儿254例。分析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等。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不同亚组(0~<2岁组、2~<6岁组、6~<10岁组、10~15岁组),分析IGRA及TST在各组中的参数。结果IGRA的灵敏度(90.1%)高于TST(77.9%)及TB-Ab检测(7.9%);TB-Ab检测的特异度(98.6%)高于IGRA(91.7%)及TST(83.5%)。IGRA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次为TST、TB-Ab检测(Kappa值分别为0.800、0.598、0.087)。IGRA准确度最高,其次为TST、TB-Ab检测,AUC分别为0.910、0.807及0.533。4个年龄组间IGRA(Kappa值分别为0.784、0.867、0.744、0.770)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均高于TST(Kappa值分别为0.459、0.548、0.736、0.567)。6~<10岁组IGRA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TST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A对儿童活动性结核病的检测价值较高,TB-Ab检测诊断价值较低;联合使用IGRA及TST可以更好地提高各年龄段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结核病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结核抗体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丽霞 赵瑞芹 +1 位作者 李贵霞 徐晓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6-276,共1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6 小儿
下载PDF
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祁建平 祁晓媛 王小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为EB病毒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 目的观察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为EB病毒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2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咽痛消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EBV-NA-Ig G治疗前后转阴情况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2组EBV-DNA和EBV-CA-Ig M转阴例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ALT、AST和免疫球蛋白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淋巴细亚类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疗效确切,患儿症状消退快,不良反应少,可有效降低EB-DNA的含量,促进EB病毒的转化,对于减少患儿受感染后发生恶性疾患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更昔洛韦 清温饮
下载PDF
中国汉族儿童TIR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未显示其与结核病的易感相关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婧 谢兰品 +4 位作者 董雅坤 王晓明 孙琳 綦辉 申阿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2-629,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儿童TIRAP基因Tag SNP位点的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关系,以明确TIRAP基因在儿童结核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课题组收集339名汉族儿童结核病患者,以同期查体的392名儿童作为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高通量Mass AR...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儿童TIRAP基因Tag SNP位点的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关系,以明确TIRAP基因在儿童结核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课题组收集339名汉族儿童结核病患者,以同期查体的392名儿童作为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高通量Mass ARRAY技术对于TIRAP基因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使用的是改进的盐析法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TIRAP基因的5个Tag SNPs(rs563011、rs8177400、rs1786704、rs8177375、rs8177352),除了1个SNP位点(rs563011)等位基因检出率<95%及1个(rs8177400)AA基因型在人群中的分布为0,另外3个SNPs位点(rs1786704、rs8177375、rs8177352)的等位基因、基因型以及单体型在结核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RA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易感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AP 多态性 结核病 中国汉族儿童 易感性
下载PDF
腺苷脱氨酶及其联合外周血T-SPOT.TB对儿童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硕 李文辉 +2 位作者 张文超 黄慧 王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与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对于儿童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139例因胸腔积液入院患儿资料,根据最终诊断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结核组)66...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与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对于儿童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139例因胸腔积液入院患儿资料,根据最终诊断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结核组)66例与肺炎旁胸腔积液组(肺炎组)73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DA及T-SPOT.TB对结核组与肺炎组及不同年龄亚组(0~<6岁组55例、6~<11岁组56例、11~<16岁组28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等,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儿童结核性胸腔积液ADA最佳临界值。结果患儿胸腔积液ADA水平结核组[49.50(19.50)U/L]显著高于肺炎组[38.00(35.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6岁及6~<11岁患儿ADA水平结核组与肺炎组[47.50(14.75)U/L与41.00(43.00)U/L,50.00(23.00)U/L与44.00(28.50)U/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16岁结核组[58.00(19.00)U/L]显著高于肺炎组[22.00(21.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患儿、0~<6岁、6~<11岁及11~<16岁组ADA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8.5、24.5、38.5及43.0,AUC为0.655、0.566、0.630及0.844,灵敏度为83.3%、100.0%、87.0%及80.0%,特异度为50.7%、37.0%、39.4%及84.6%。ADA与T-SPOT.TB并联试验时,各组灵敏度为98.5%、100%、100%及100%;特异度分别为49.3%、37%、36.4%及84.6%;AUC分别为0.739、0.685、0.682及0.923。串联试验时,灵敏度分别为81.8%、92.9%、87%及80%;特异度分别为93.2%、96.3%、90.9%及92.3%;AUC分别为0.875、0.946、0.889及0.862。结论ADA对11岁以上患儿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肺炎旁胸腔积液具有一定价值,其联合外周血T-SPOT.TB可显著提高11岁以下患儿的诊断效能,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结核 胸膜 腺苷脱氨酶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康磊 郭芳 +3 位作者 李立方 白新凤 程彩云 徐梅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儿童内脏利什曼病(VL)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确诊的VL-HL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例VL-HLH患儿,男4例、女2例,中位年龄20.0(9.8...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儿童内脏利什曼病(VL)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确诊的VL-HL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例VL-HLH患儿,男4例、女2例,中位年龄20.0(9.8~27.0)月;3例省外输入,3例本省病例。6例临床表现均有发热、脾大、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增高,5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4例NK细胞活性下降,3例sCD 25升高,2例骨髓穿刺见吞噬细胞。通过骨髓穿刺确诊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分别为62天和90天;通过mNGS确诊4例,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34.0(16.0~39.0)天。因延迟诊断接受激素治疗5例,化疗药物治疗3例,合并感染3例;2例早期行mNGS确诊VL-HLH患儿,避免应用化疗药物,且未合并感染。6例患儿均痊愈。结论VL-HL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非利什曼原虫流行地区早期确诊困难,mNGS可为VL-HLH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及时给予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内脏利什曼病 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下载PDF
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白新凤 徐梅先 +3 位作者 郭芳 康磊 张会芬 程彩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7-922,共6页
目的评估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2015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13例脓毒症患儿,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52例)与脓毒性休克组(61例)。比... 目的评估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2015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13例脓毒症患儿,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52例)与脓毒性休克组(6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诊断脓毒症24 h内的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患儿入住PICU 24 h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利用四分位法计算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并据此将213例患儿进行分层。比较不同RDW、PDW分层患儿的性别、年龄、PICU住院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情况,以及脓毒性休克发生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及PDW对患儿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的RDW[17.03%(16.17%,18.72%)]、PDW[24.25 fl(23.25 fl,26.60 fl)]、APACHEⅡ评分[(19.06±3.78)分]及SOFA评分[(7.35±2.62)分]均高于脓毒症组[分别为15.28%(14.23%,16.39%)、21.28 fl(18.84 fl,23.40 fl)、(15.73±3.89)分、(5.68±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DW分层的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DW分层的PICU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DW、PDW分层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最高,PDW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敏感度最高。结论RDW及PDW可作为评估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红细胞参数 血小板参数 儿童
下载PDF
NLR、PLR评估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新凤 徐梅先 +3 位作者 郭芳 康磊 张会芬 程彩云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76-2579,2584,共5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community-acquir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epsis,CAP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79例CAPS患儿为研究对...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儿童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community-acquir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epsis,CAP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79例CAP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21例)。收集患儿入院2 h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计算NLR、PLR。患儿入PICU 24 h内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评分。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APS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LR、PLR对CAPS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WBC、NEU、LYM、PLT、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NLR、PLR、PCT、LAC、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LR、APACHEⅡ评分为CAPS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37,95%CI:0.887,0.990;OR=1.015,95%CI:1.005,1.025;OR=1.192,95%CI:1.027,1.383)。NLR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95%CI(0.505,0.791)],截断值为18.778时,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63.8%。PLR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02,0.900)],截断值为131.534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50.0%。APACHEⅡ评分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0.610,0.853)],截断值为16.135分时,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4.1%。单一指标中PLR对CAPS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NLR+PLR+APACHEⅡ评分联合指标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799,0.958)],截断值为0.178时,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70.7%。联合指标预测CAPS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PLR。结论NLR、PLR可以作为简便有效的检查指标用于CAPS患儿的预后评估,对于急诊、基层医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单一指标难以准确全面评估CAPS患儿预后,NLR+PLR+APACHEⅡ评分联合指标可提高对CAPS预后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脓毒症 危险因素 儿童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新凤 徐梅先 +3 位作者 郭芳 康磊 张会芬 程彩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8期106-111,共6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7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12例和死亡组64例。记录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 目的评估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7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12例和死亡组64例。记录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计算MPV/PLT、PDW/PLT、MPV/PCT、PDW/PCT,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进行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参数及其比值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PCT均低于存活组,MPV、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1)。PLT、MPV、PCT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CT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最佳截断值为0.25%,敏感度为71.73%,特异度为87.47%。死亡组MPV/PLT、PDW/PLT、MPV/PCT、PDW/PCT均高于存活组(P<0.01)。MPV/PCT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最佳截断值为37.68时,敏感度为75.46%,特异度为93.78%。结论PLT、MPV、PCT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T、MPV/PCT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和特异度较高,可以有效判断脓毒症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儿童 血小板 血小板平均容积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PA与RBP变化在儿童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李文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0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PA与RBP变化在儿童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脓毒血症患儿为A组,非脓毒血症患儿70例为B组,同期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生化检测分析仪检测各项功能指标情况以及PA和RBP水平,并进... 目的探讨血清PA与RBP变化在儿童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脓毒血症患儿为A组,非脓毒血症患儿70例为B组,同期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生化检测分析仪检测各项功能指标情况以及PA和RB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素氮、肌酐等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WBC、N、CRP、血糖、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和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R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A、RB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与RBP是早期肝肾功能损伤的重要因子,血清PA与RBP变化在儿童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重大,血清PA与RBP降低有利于脓毒血症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PA RBP 儿童脓毒血症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项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芳 康磊 +2 位作者 白新凤 武晓圆 李文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SJS/TEN重叠患儿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治疗管理以及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SJS患儿32例、SJS/TEN... 目的分析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SJS/TEN重叠患儿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治疗管理以及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SJS患儿32例、SJS/TEN重叠患儿28例和TEN患儿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是抗生素(31.7%)、中成药制剂(30.6%)、非甾体抗炎药(17.6%)和抗惊厥药(14.1%)。肺炎支原体(21例,24.7%)是最常见的病原。32例(37.6%)患儿至少存在一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26例,30.6%),其中皮肤感染(12例,14.1%)和下呼吸道感染(8例,9.4%)。住院期间,8例患儿接受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35例接受单纯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37例患儿同时接受两者,采用静脉丙球联合激素组病死率最低。死亡8例,病死率为9.4%。死亡者入院第1天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严重程度评分(severity-of-illness score for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CORTEN)评分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抗生素和中成药是常见的致敏药物,皮肤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SCORTEN评分≥3分死亡风险增加,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早期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是治疗SJS和TEN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疾病特征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诱导的皮疹和黏膜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艳红 郭芳 +1 位作者 武晓圆 李文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比较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和药物诱导的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的临床特征、治疗管理和预后之间的差异。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2010-2021年收治的94例SJS和206例多形性红斑患儿进... 目的比较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和药物诱导的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的临床特征、治疗管理和预后之间的差异。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2010-2021年收治的94例SJS和206例多形性红斑患儿进行筛选,对MP检测阳性的患儿(MP病例组,26例)与MP阴性且有明确药物因素的患儿(药物对照组,31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药物对照组相比,MP病例组患儿以年长儿多见,大于72月龄儿童的占比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且均存在黏膜受累,以眼周黏膜(n=25,96.2%)最常见。其治疗主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0%)、皮质类固醇(84.6%)、免疫球蛋白(26.9%),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严重程度评分(severity-of-illness score for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CORTEN)在2分及以上,均使用皮质类固醇,应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比例随SCORTEN评分增高而升高,MP病例组患儿平均住院日短于药物对照组,未见死亡病例。结论MP相关SJS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眼部黏膜、口唇黏膜常受累,住院时间短,病死率低,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严重程度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