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巨结肠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持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国辉 王赞 +3 位作者 张书景 牛波波 邢扩 牛会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44-47,共4页
先天性巨结肠是肠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肠神经节细胞缺如引起功能性肠动力紊乱的疾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病变肠管肌间和黏膜下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的缺乏引起病变肠管的痉挛。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无神... 先天性巨结肠是肠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肠神经节细胞缺如引起功能性肠动力紊乱的疾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病变肠管肌间和黏膜下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的缺乏引起病变肠管的痉挛。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管。针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存在肠道免疫功能缺陷,容易引起细菌易位导致感染的特点,本文就营养状态、微生态制剂、扩肛、结肠灌洗、手术方式等方面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阐述,以加强临床医师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认识,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细菌易位 微生态制剂 扩肛
下载PDF
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组织STAT3和血清STAT3 mRNA,IL-12p40,IL-13Rα2水平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董彦清 牛会忠 +4 位作者 张鹏举 任慧 陈盼 张治广 牛波波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40,46,共7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患儿组织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血清STAT3 mRNA,IL-12p40及IL-13Rα2水平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 目的探究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患儿组织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血清STAT3 mRNA,IL-12p40及IL-13Rα2水平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中切除的100例肠闭锁病变组织、正常肠管组织及术前血清样本,根据Grosfeld分型标准将患儿分为Ⅰ型39例,Ⅱ型22例,Ⅲ型30例和Ⅳ型9例。根据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78)和预后不良组(n=22);并选取93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TAT3在组织中阳性表达及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血清中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血清STAT3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AT3水平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TAT3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先天性肠闭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6%)显著高于正常肠管组织(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62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AT3在先天性肠闭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59±0.21)显著高于正常肠管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0.81±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67,P<0.05)。qPCR法结果显示先天性肠闭锁组患儿血清STAT3 mRNA(2.13±0.56),IL-12p40(0.89±0.13ng/ml)以及IL-13Rα2(6.42±1.86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6±0.11,0.37±0.08ng/ml,1.35±0.4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101,33.170,25.708,均P<0.05)。随着患儿分型的增加,STAT3 mRNA及IL-12p40,IL-13Rα2水平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666,160.300,25.82,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先天性肠闭锁患儿血清STAT3 mRNA与炎症因子IL-12p40,IL-13Rα2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6,0.564,均P<0.001)。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不良组血清STAT3 mRNA(3.01±0.7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1.88±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1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AT3 mRNA,IL-12p40,IL-13Rα2水平以及低出生质量均是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可知血清STAT3评估先天性肠闭锁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2%,88.46%,当血清STAT3 mRNA水平高于2.47时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几率较高。结论STAT3在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STAT3对患儿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闭锁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19例诊治经验
3
作者 于利洁 牛会忠 +6 位作者 王朝龙 刘锋 张鹏举 董彦清 贺新建 陈盼 王国辉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64-368,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2018年4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9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儿中,男6例,女13例;病程6 h~18 d,有3例病程...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2018年4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9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儿中,男6例,女13例;病程6 h~18 d,有3例病程小于24 h;手术时年龄5 d~10岁,中位年龄1.5岁。19例患儿均怀疑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经术前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腹水确诊囊肿自发性穿孔6例,术中探查确诊穿孔13例。穿孔直径1~10 mm不等,穿孔部位位于囊肿前壁6例,囊肿后壁3例,肝总管前壁2例,胆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2例,未见明显穿孔但囊肿壁呈墨绿色几近穿孔6例。19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探查确诊的13例中,12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1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术;6例术前确诊的患儿均急诊行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术。T管引流术后1例出现T管滑脱,考虑到脱落时间接近Ⅱ期根治术时间,未重新置入T管,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治愈;1例切口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后痊愈。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后1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年,除上述情况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外科医师在接诊时对于腹痛、高热、黄疸的患儿应考虑到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可能。在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病情及患儿全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以此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自发性穿孔 小儿 腹腔镜手术 囊肿根治术 T管引流 胆漏 T管滑脱 切口感染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Ladd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张恩召 刘锋 +4 位作者 王朝龙 伍美 董彦清 张治广 牛会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行Ladd术纠正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的1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51)与开腹组(n=72),分别行完全腹腔镜下L...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行Ladd术纠正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的1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51)与开腹组(n=72),分别行完全腹腔镜下Ladd术和开腹Ladd术,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腹组比较,完全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长,术后足量喂养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完全腹腔镜组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术后3周复发肠扭转1例,术后6周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术后2月出现肠扭转伴粘连性肠梗阻1例;开腹组术后1月先后出现肠扭转复发伴粘连性肠梗阻2例(其中1例合并伤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5例,切口感染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Ladd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安全有效,术后并未增加并发症及肠扭转复发率,患儿恢复快;随着学习曲线度过,可能会有更好的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Ladd手术 腹腔镜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治疗进展
5
作者 鲁金鹏 付悦 +3 位作者 张恩召 陈远会 王朝龙 牛会忠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外科常见消化道畸形,不同分型、不同位置肠闭锁患儿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方式及预后也不尽相同。本文就不同部位及不同分型肠闭锁的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肠闭锁 外科手术 预后 研究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传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肠重复畸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远会 伍美 +5 位作者 王朝龙 刘锋 贺新建 陈盼 鲁金鹏 牛会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比较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传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2013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5例肠重复畸形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其中单部位腹腔镜组10例,传统腹腔镜... 目的比较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传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2013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5例肠重复畸形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其中单部位腹腔镜组10例,传统腹腔镜组15例,开腹组1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中35例患儿均顺利手术,除开腹组有1例出现术后吻合口瘘外,均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三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部位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开始流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但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部位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腹腔镜组及开腹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单部位腹腔镜组术后仅留脐部疤痕,美观度更好,且手术需要Trocar更少,相应手术耗材也减少。术后随访4~12个月(中位时间8个月),行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复发,患儿进食、排便情况好,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肠重复畸形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伤口外形美观;而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切口少,美观度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更好,且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重复畸形 单部位腹腔镜 儿童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微生态及便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国辉 牛波波 牛会忠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微生态及便控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将9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肠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微生态及便控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将9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肠道菌群数量、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B/E)、便控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禁食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双歧杆菌、粪肠球菌、B/E以及便控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术后便控功能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 先天性巨结肠 肠道微生态 便控功能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伍美 董彦清 +4 位作者 王国辉 鲁金鹏 张鹏举 牛波波 牛会忠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5例H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小儿HD根治术,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收集患儿性别、手术时年龄...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5例H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小儿HD根治术,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收集患儿性别、手术时年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术前是否合并肠炎、术前洗肠时间、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水平等。依据小儿是否发生小肠结肠炎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儿HD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小肠结肠炎组手术方式、术前肠炎、术前洗肠时间、病理类型、肠梗阻及IgA水平与非小肠结肠炎组相比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开腹手术、术前肠炎、术前洗肠时间≥2周、长段型、有肠梗阻、IgA水平低下为影响HD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小儿HD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较多,涉及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术前肠炎、术前洗肠时间等。临床需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小肠结肠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根治手术 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QIIME 2平台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伍美 董彦清 +5 位作者 王国辉 鲁金鹏 张鹏举 牛波波 苏利波 牛会忠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 比较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差异,阐明先天性巨结肠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来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体检的正常儿童粪便样本。1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先天性巨结肠... 目的 比较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差异,阐明先天性巨结肠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来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体检的正常儿童粪便样本。1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HDB_Nor组),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为(1.22±0.65)岁;14例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即正常儿童组(Normal组),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为(1.67±0.84)岁。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通过QIIME 2平台对测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对比分析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菌群差异、菌群物种间相关性以及菌群与疾病之间联系。结果 在肠道菌群组成、Beta多样性方面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fSe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假小链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瘤胃菌属等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中物种显著增加;放线菌属、粘滑罗斯菌属及弗氏柠檬酸杆菌等三个细菌种属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中显著减少。通过肠道菌群与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分析发现AKK菌属、大肠埃希-志贺氏菌属、肠球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等四个种属与疾病关联性影响较大。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先天性巨结肠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尤其是对AKK菌属和大肠埃希-志贺氏菌属两个菌属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肠道菌群 16S rRNA 菌群差异
原文传递
改良小切口前矢状入路手术治疗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国辉 鲁金鹏 +2 位作者 刘锋 牛波波 牛会忠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limited an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limited ASARP)治疗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rectovestibular fistula,RV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2014...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limited an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limited ASARP)治疗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rectovestibular fistula,RV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2014年7月至2020年4月采用limited ASARP手术治疗的26例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等。结果26例患者均痊愈,随访时间8个月至6年。发生伤口急性感染1例,伤口急性感染并发会阴部瘘管残留1例,无一例出现便秘及腹泻,无肛门狭窄、直肠黏膜外翻等并发症。肛门功能临床综合评分优23例,良3例。Krickenbeck评分26例有自愿排便,3例有1级脏污,1例有2级脏污;均无便秘表现,便秘等级均为“否”。结论limited ASARP治疗RVF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一期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是治疗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的一种较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闭锁 前庭瘘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国辉 张书景 +1 位作者 牛波波 牛会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儿男性,出生22天,因腹胀、呕吐入院,钡灌肠示先天性巨结肠...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儿男性,出生22天,因腹胀、呕吐入院,钡灌肠示先天性巨结肠,超声检查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充分准备后Ⅰ期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待患儿营养状态改善后Ⅱ期行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术中冰冻证实为巨结肠,共切除肠管长约55 cm。术后病理示远端肠壁充血,部分浆肌层消失,黏膜下及肌间见粗大神经纤维,未见神经节细胞;近端肠壁肌层肥厚,肌间见神经节细胞,部分发育不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随访1年无不良反应,饮食正常,排便1~2次/d,性状未见异常,无污裤、便秘发生。结论营养干预治疗可促进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Ⅰ期先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可解决患儿进食问题,改善营养状况,从而保证Ⅱ期行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腹腔镜手术 幽门环肌切开术 巨结肠根治术 营养支持
下载PDF
外泌体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12
作者 韩孟亮 刘锋 +7 位作者 王朝龙 段菲 牛孟孟 张治广 伍美 任慧 邢扩 牛会忠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7-720,共4页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在消化道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外泌体中的特定分子可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提高肿瘤诊断准确性,用于肿瘤的靶向诊断。同时它也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免疫应答等途径来提高治疗效果而作为治...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在消化道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外泌体中的特定分子可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提高肿瘤诊断准确性,用于肿瘤的靶向诊断。同时它也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免疫应答等途径来提高治疗效果而作为治疗工具。外泌体中的RNA和蛋白质含量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和耐受性,并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外基质降解、上皮间质转化等过程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此外,外泌体中的一些特定分子还可以预测肿瘤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新思路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上皮间质转化 治疗工具 肿瘤微环境 消化道肿瘤 化疗敏感性 治疗策略 侵袭和转移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董彦清 牛会忠 +4 位作者 张鹏举 任慧 陈盼 张治广 牛波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8期3544-3548,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6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统计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将患儿分为恢复不良组和恢复良好...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6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统计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将患儿分为恢复不良组和恢复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鉴别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价值。结果:126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中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共37例,恢复良好89例。恢复不良组出生体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比例低于恢复良好组(P<0.05),Grosfeld病理分型Ⅳ型、空肠闭锁、早产儿比例高于恢复良好组(P<0.05),吻合口直径大于恢复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空肠闭锁、Grosfeld病理分型IV型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是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78%、85.39%。Hosmer-Lemeshow检验P>0.05,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早产儿、空肠闭锁、Grosfeld病理分型IV型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是保护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肠闭锁 肠功能恢复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相关基因CXC基序受体4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14
作者 刘文博 王志远 +9 位作者 刘庆伟 赵群 霍炳杰 耿建磊 王盈盈 宋超 李英杰 孔凡铭 李勇 檀碧波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寻找胃癌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数据,在分子特征数据库(MSigDB)下载PI3K-AKT相关基因集合,使用Wilcoxon检验...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寻找胃癌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数据,在分子特征数据库(MSigDB)下载PI3K-AKT相关基因集合,使用Wilcoxon检验和倍性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R包“survival”进行生存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相关蛋白质交互作用(PPI)网络信息。基于Metascape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应用CIBERSORT算法计算胃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选取2023年3—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的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标本,使用Western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XC基序受体4(CXCR4)的表达。结果基于TCGA数据库,胃癌组织中上调基因10个,分别为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1(SLC2A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E2F转录因子1(E2F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tribbles假激酶3(TRIB3)、G蛋白亚基转导蛋白1(GNGT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7(FGF17)、白细胞介素4(IL-4)和CXCR4。下调基因12个,分别为蛋白激酶Cβ型异构体(PRKCB)、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3(DUSP3)、类钙结合蛋白39(CAB39L)、蛋白激酶AMP激活催化亚基α2(PRKAA2)、腺苷酸环化酶2(ADCY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0(MAPK10)、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Toll通路中进化保守的信号传导中间体(ECSIT)、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NIMA相互作用1(PIN1)、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MAPK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2(MKNK2)和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蛋白1(TIAM1)。CXCR4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103例高表达CXCR4患者的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3.8%和18.8%,303例低表达CXCR4患者的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3%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0,P<0.001)。对CXCR4进行PPI网络显示,其与其他蛋白具有广泛的相互作用。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收录的通路中,CXCR4主要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调节白细胞胞间黏附、正向调节细胞因子产生、调节肽基酪氨酸磷酸化、调节造血功能和调节防御反应密切相关。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收录的通路中,CXCR4主要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破骨细胞分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与初始B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0.24,P<0.001),与CD8^(+)T细胞浸润也呈正相关(r=0.25,P<0.001)。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CXCR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52±0.27,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0.42±0.12;t=17.05,P<0.001)。结论PI3K-AKT相关基因CXCR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患者预后、多种信号通路及初始B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相关,是胃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生物信息学分析 CXC基序受体4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及防治
15
作者 王国辉 王赞 +4 位作者 邢扩 牛波波 臧艳秋 张治广 牛会忠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920-922,共3页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外科干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等,这些治疗手段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外科手术治疗仍...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外科干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等,这些治疗手段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外科手术治疗仍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最佳治疗手段,术后并发症不可避免,而吻合口瘘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3%~8.0%[1-2],一经确诊大多需要再次手术甚至多次手术治疗,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3]。因此对如何预防其发生及如何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合近4年经治212例巨结肠根治术后发生的12例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总结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旨在提高巨结肠手术成功率,减少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巨结肠根治术 吻合口瘘 回肠末端造瘘 营养干预 防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355在神经母细胞瘤复发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16
作者 耿建磊 王晓宇 +3 位作者 赵力搏 段菲 王朝龙 牛会忠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复发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1355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在TARGET数据库检索NB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复发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1355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在TARGET数据库检索NB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20例原发NB组织及10例复发NB组织中部分差异分子的表达,对数据库结果进行验证,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INC01355在复发NB组织中表达水平(1.935±1.242)明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6.800±5.107,Z=3.395,P<0.01)。将患者按LINC01355表达的中位数分为两个亚组,并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这两个亚组的总生存时间,结果表明,LINC01355高表达对应患者预后情况较好(χ2=6.002,P<0.05)。应用Starbase 3.0数据库分析LINC01355的靶基因及功能,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LINC01355调控的靶基因参与了自噬调节、神经元凋亡过程、类固醇生物合成等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LINC01355及其靶基因参与了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的调控。对LINC01355及其靶基因法尼基二磷酸法尼基转移酶1(FDFT1)mRNA在原发及复发NB组织中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复发NB组织中LINC01355表达(0.926±0.223)低于原发肿瘤(2.695±1.036,t=-5.294,P<0.01);复发NB组织中FDFT1 mRNA表达(3.989±1.996)高于原发肿瘤(1.505±0.680,t=5.079,P<0.01);在原发及复发NB组织中LINC01355与FDFT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s=-0.826、-0.900,P<0.01)。结论LINC01355可用于预测NB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复发有关。LINC01355的表达降低导致FDFT1表达增高可能是NB复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