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应用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建光 王永强 +2 位作者 赵贵元 赵俊丽 张寒霜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6,共5页
重离子辐射育种以其程序简单、突变效率高、突变谱广等特点,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注入的高能带电粒子与生物体内的分子或原子发生弹性、非弹性的碰撞,导致生物体内的电离损伤,进而使染色体发生序列或结构改变... 重离子辐射育种以其程序简单、突变效率高、突变谱广等特点,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注入的高能带电粒子与生物体内的分子或原子发生弹性、非弹性的碰撞,导致生物体内的电离损伤,进而使染色体发生序列或结构改变。其生物学效应在个体水平主要表现为叶形、花色、花形、株型等变化,在生理水平主要表现为过氧化物酶类含量的改变,在分子水平主要表现为生物体内基因表达变化、转座子、甲基化的激活等。本文简要介绍了重离子辐射作用的基本原理,重离子辐射对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育种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 诱变 农作物育种 生物学效应
原文传递
气温升高与地膜覆盖对河北省棉花熟区划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树林 赵春雷 +4 位作者 祁虹 张谦 张文宗 王志忠 林永增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37-41,共5页
利用2000~2008年4月21日~10月20日≥10℃积温资料,对河北省棉花熟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结果表明:中熟区向北大幅度扩展,中早熟区北移而面积缩小,早熟区向北扩展。通过河北省由南向北三个地区种植不同熟性品种试验发现,在覆膜条件下,同... 利用2000~2008年4月21日~10月20日≥10℃积温资料,对河北省棉花熟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结果表明:中熟区向北大幅度扩展,中早熟区北移而面积缩小,早熟区向北扩展。通过河北省由南向北三个地区种植不同熟性品种试验发现,在覆膜条件下,同属中熟棉区的冀南应试种中晚熟品种,而冀中应种植中熟品种,作为早熟区的冀东应种植早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升高 地膜覆盖 熟区划分 河北省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盐碱棉田的改良和棉花生长及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谦 冯国艺 +4 位作者 祁虹 王树林 梁青龙 李智峰 林永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1,共5页
在盐碱棉田分别施加不同用量的禾康、DS-1997、石膏、沸石,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对盐碱棉田土壤含盐量、pH值及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类改良剂对重度棉田的土壤含盐量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施加量的改良剂对棉花苗期和收获期的... 在盐碱棉田分别施加不同用量的禾康、DS-1997、石膏、沸石,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对盐碱棉田土壤含盐量、pH值及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类改良剂对重度棉田的土壤含盐量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施加量的改良剂对棉花苗期和收获期的影响效果不一致;禾康、石膏、沸石的不同施加量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为灌水后升高、苗期降低、收获期升高,DS-1997为灌水后升高、苗期继续升高、收获期降低,研究中施用的改良剂对降低土壤pH值的作用均不明显。每公顷施用240kg禾康效果最好,对棉花营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为后期结铃打下基础,皮棉产量最高(505.9kg/hm2)。改良剂对苗期土壤含盐量的降低与棉花生长状况及结铃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滨海盐碱地 含盐量 pH值 棉花 产量
下载PDF
蚜虫防治研究概况及在棉花上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海娜 钱玉源 +4 位作者 刘祎 王广恩 崔淑芳 金卫平 李俊兰 《农学学报》 2015年第8期36-39,共4页
蚜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个体小、繁殖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较难防治。蚜虫不仅造成植物营养成分的流失,还是植物病毒传播介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基因工程防... 蚜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个体小、繁殖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较难防治。蚜虫不仅造成植物营养成分的流失,还是植物病毒传播介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基因工程防治等各种方法被尝试和研究来抵御蚜虫的危害。归纳和总结了不同蚜虫防治措施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蚜虫防治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棉花 防治 凝集素基因
下载PDF
棉花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及缓解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祎 崔淑芳 +4 位作者 张海娜 钱玉源 王广恩 金卫平 李俊兰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10-16,共7页
盐分是阻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逆境之一。归纳了盐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棉花适应盐逆境、减轻伤害的自我调节和响应机制,包括渗透调节、膜脂调节、离子分布和分子机制;总结了耐盐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和分子... 盐分是阻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逆境之一。归纳了盐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棉花适应盐逆境、减轻伤害的自我调节和响应机制,包括渗透调节、膜脂调节、离子分布和分子机制;总结了耐盐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和分子育种等缓解棉花盐胁迫的主要措施;最后提出棉花耐盐相关研究的方向:分子机理与生理机制相结合;常规栽培措施与理化手段相结合;遥感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响应机制 缓解措施
下载PDF
棉花品种冀棉20育种利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淑芳 钱玉源 +6 位作者 王广恩 张海娜 金卫平 刘祎 崔瑞敏 韩轩 李俊兰 《中国棉花》 2019年第2期30-34,38,共6页
河北省各育种单位选用具有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遗传基础的丰产、抗病品种冀棉20为母本,进行品种改良与抗虫性状的转育,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先后培育出20多个抗虫棉品种。其中纤维品质Ⅰ型品种1个,Ⅱ型品种2个,兼抗枯、黄萎病品种2... 河北省各育种单位选用具有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遗传基础的丰产、抗病品种冀棉20为母本,进行品种改良与抗虫性状的转育,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先后培育出20多个抗虫棉品种。其中纤维品质Ⅰ型品种1个,Ⅱ型品种2个,兼抗枯、黄萎病品种2个。冀棉20育种利用效果分析启示棉花育种工作者:亲本优良、遗传基础丰富,选育优良品种多;准确选择可有效实现性状突破;逐步改良亦可实现主要性状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冀棉20 品种资源 育种利用
下载PDF
棉酚合成及棉花腺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钱玉源 刘祎 +4 位作者 张海娜 崔淑芳 金卫平 王广恩 李俊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棉酚是限制棉籽开发利用的重要因子。培育低酚棉,特别是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创制低酚棉是解决棉籽开发利用难题的关键。棉酚合成以及棉酚储存场所棉花腺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是基因工程创制低酚棉的基础。综述了国内外对于棉酚合成途径、... 棉酚是限制棉籽开发利用的重要因子。培育低酚棉,特别是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创制低酚棉是解决棉籽开发利用难题的关键。棉酚合成以及棉酚储存场所棉花腺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是基因工程创制低酚棉的基础。综述了国内外对于棉酚合成途径、棉花腺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创制低酚棉的相关实例,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酚 棉花腺体 低酚棉 基因工程
下载PDF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钱玉源 张海娜 +5 位作者 崔淑芳 刘祎 王广恩 金卫平 韩轩 李俊兰 《作物研究》 2017年第2期205-210,共6页
解除棉酚对于棉花综合利用的限制,将会大大提高植棉收益,有助于促进棉花产业升级,而培育低酚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棉花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色素腺体与棉酚的关系和色素腺体的遗传三个方面对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 解除棉酚对于棉花综合利用的限制,将会大大提高植棉收益,有助于促进棉花产业升级,而培育低酚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棉花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色素腺体与棉酚的关系和色素腺体的遗传三个方面对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已有研究成果对于今后色素腺体形成机理研究及棉花新品种培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色素腺体 棉酚 形态建成
下载PDF
河北省优质棉育种7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曦 钱玉源 +4 位作者 刘祎 田海燕 王广恩 崔淑芳 李俊兰 《中国棉花》 2020年第5期1-6,12,共7页
河北省优质陆地棉品种选育工作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选育出石短5号、冀棉22号、冀棉26、新陆中8号、冀228、农大棉13号等高品质棉花品种和大量优质棉品种。根据不同时期的优质棉评价标准,对1949―2019年河北省选育的优质棉品种... 河北省优质陆地棉品种选育工作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选育出石短5号、冀棉22号、冀棉26、新陆中8号、冀228、农大棉13号等高品质棉花品种和大量优质棉品种。根据不同时期的优质棉评价标准,对1949―2019年河北省选育的优质棉品种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合纺织工业对优质原棉的需求,指出河北省优质棉育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优质棉 育种 高品质棉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水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棉花光合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冯国艺 张谦 +6 位作者 祁虹 雷晓鹏 王树林 王燕 杜海英 梁青龙 林永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2-1022,共11页
为研究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空间分布及运移变化对棉花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棉田地形和土壤容重对滨海盐碱地水盐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在位置相近区域选取海拔和容重差异较大的4块棉田,于4—10月份测定土壤0~200 cm深度水分、盐分... 为研究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空间分布及运移变化对棉花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棉田地形和土壤容重对滨海盐碱地水盐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在位置相近区域选取海拔和容重差异较大的4块棉田,于4—10月份测定土壤0~200 cm深度水分、盐分和pH等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对棉花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轻度盐碱棉田海拔较高,在141~160 cm处形成"高容重隔层",土壤盐分和pH较低,雨季(7—8月份)土壤水分较低,生育后期(9—10月份)土壤水分明显高于中度盐碱棉田,棉花遭受盐碱胁迫较小,光合生产与水热资源吻合度高,长期处于物质积累活跃期;中度盐碱棉田较高的海拔和容重阻滞了土壤盐分和pH上升,在雨季盐碱胁迫得到解除,但棉花生育早期(4—6月份)和后期仍有明显盐碱胁迫,光合生产与光热资源丰富期吻合度较差;重度盐碱棉田海拔较低,容重差异未对水盐运移规律产生明显影响,长期处于高度盐碱胁迫之下,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水平低下。滨海盐碱地改良采用适当抬高地表高度并形成一定厚度的高容重"隔层",增强土壤蓄排水能力,是一种效果持续并有利于作物光合生产的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棉花 水盐运移 光合生产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蔡肖 江振兴 +3 位作者 甄军波 刘琳琳 张香云 迟吉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9-43,共5页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浸种浓度大于0.5 mmol/L时反而不利于低温种子萌发。叶面喷施水杨酸后,棉花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喷施浓度为0.5 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同时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见,采用0.5 mmol/L水杨酸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最有利于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减轻低温下叶片细胞膜损伤,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水杨酸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对棉花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祁虹 段留生 +6 位作者 王树林 王燕 张谦 冯国艺 杜海英 梁青龙 林永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8-719,共12页
植物光合系统是UV-B辐射最初和最重要的作用靶标。本文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紫外灯照射处理,研究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高于环境20%和40%)对棉花形态、干物质积累、光合色素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棉花主茎功能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 植物光合系统是UV-B辐射最初和最重要的作用靶标。本文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紫外灯照射处理,研究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高于环境20%和40%)对棉花形态、干物质积累、光合色素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棉花主茎功能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UV-B辐射增强影响棉花光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抑制了棉花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籽棉产量显著降低,且UV-B辐射越强,抑制作用越明显。随UV-B辐射的增强,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P_n)在各生育期均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未发生变化,胞间CO_2浓度(Ci)反而升高,说明P_n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分析表明,PS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线性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着UV-B辐射的增强而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显著升高,且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Pn变化均显著相关;慢速弛豫NPQ(NPQS)及其在NPQ中的比例均随UV-B辐射的增强而显著提高,表明PSⅡ反应中心受损,光化学效率降低。以上结果证明,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降低了棉花的光合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引起棉花生长与物质积累受抑,产量降低。UV-B辐射增强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与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增强 棉花生长 气体交换 光系统Ⅱ(PSⅡ) 叶绿素荧光参数 慢速弛豫NPQ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棉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及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谦 祁虹 +4 位作者 冯国艺 王树林 李智峰 王志忠 林永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本试验以滨海盐碱地不同盐度和植被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雨养条件下水盐变化规律及对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生长的影响。根据棉花的出苗情况分别选取出苗正常(A)、棉苗生长受抑制(B)、无苗裸地(C)和无棉杂草区(D),对土壤的含水量、盐分含量... 本试验以滨海盐碱地不同盐度和植被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雨养条件下水盐变化规律及对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生长的影响。根据棉花的出苗情况分别选取出苗正常(A)、棉苗生长受抑制(B)、无苗裸地(C)和无棉杂草区(D),对土壤的含水量、盐分含量和棉花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样地土壤的全盐和电导率测定,建立两者回归关系,得到试验区域内含盐量(x)与电导率(y)的直线回归方程y=0.358 6x-0.110 1,R2=0.989 2,棉田中的含水量和含盐量变化主要受降雨量、蒸发量、土壤结构、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盐胁迫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苗期,中度盐碱地棉花的开花、吐絮期提前,易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条件 滨海盐碱地 棉花 生长发育 水盐变化
下载PDF
耕层重构对连作棉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树林 祁虹 +3 位作者 王燕 张谦 冯国艺 林永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1-753,共13页
针对黄河流域连作棉田常年旋耕导致犁底层变厚变硬,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养分在表层富集,病害加重等问题,探讨土壤耕层重构技术在黄河流域棉区生产上的可行性。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威县试验站进行,在连作棉... 针对黄河流域连作棉田常年旋耕导致犁底层变厚变硬,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养分在表层富集,病害加重等问题,探讨土壤耕层重构技术在黄河流域棉区生产上的可行性。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威县试验站进行,在连作棉花20年的土壤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了T1(0~15 cm与15~30 cm土壤互换)、T2(0~20 cm与20~40 cm土壤互换,同时松动40~55 cm土壤)、T3(0~20 cm与20~40 cm土壤互换,同时松动40~70 cm土壤)、CK(旋耕15 cm)4个处理,调查土壤理化性状、棉花生育性状、田间杂草与病衰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在20~40 cm土层T2处理容重两年较CK分别降低0.13 g cm–3与0.15 g cm–3;20~40 cm土层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T2与T3显著高于T1与CK;灌水(雨)后深层土壤蓄水量增加,播种后40~60 cm与60~80 cm土层蓄水量T2较CK 2014年增加3.5 mm、5.5 mm,2015年增加6.7 mm、3.4 mm,在蕾期干旱时0~20 cm与20~40 cm土层蓄水量T2较CK 2014年高6.6 mm、8.7 mm,2015年高4.2 mm、9.2 mm。耕层重构后棉花根系量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表现出开花期前低、开花期后高的趋势;耕层重构处理单株铃数、单铃重、皮棉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T2皮棉产量两年较CK分别增加6.1%、10.2%。耕层重构对灭除田间杂草具有明显效果,T2处理病衰指数两年分别降低41.7与31.9个百分点。适宜的土壤耕层重构方式(T2)是解决连作棉田问题、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重构 土壤理化性状 棉花发育 病衰指数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结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永萍 田海燕 +4 位作者 杜海英 葛朝红 燕建召 孙辉 师树新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88,共5页
以冀86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密度水平(3.0、5.0、7.0、9.0与11.0万株/hm^2)对棉花生长结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株高呈先上升然后略降之后再升的趋势,单株果枝台数与总果节数呈降低趋势;单株外围... 以冀86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密度水平(3.0、5.0、7.0、9.0与11.0万株/hm^2)对棉花生长结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株高呈先上升然后略降之后再升的趋势,单株果枝台数与总果节数呈降低趋势;单株外围铃、下部铃、上部铃的成铃数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的成铃数则均为先升后降趋势,单位面积的总成铃数以9.0万株/hm^2处理最高,各部位的成铃率则以7.0万株/hm^2处理最高。不同处理之间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单位面积植株干物重和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处理9.0万株/hm^2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最高,7.0万株/hm^2处理次之;不同处理之间的棉花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差异均不显著。冀863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0~9.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结铃性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冀东滨海盐碱地机采模式下播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国艺 王树林 +5 位作者 祁虹 张谦 雷晓鹏 王燕 梁青龙 林永增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1-299,共9页
【目的】研究播期对冀东滨海盐碱棉田机采棉模式下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致性的适宜播期和收获方式。【方法】采用大田试验,2017年前茬均为棉花,以杂交棉冀杂2号和常规棉石抗126为供试品种,设计4... 【目的】研究播期对冀东滨海盐碱棉田机采棉模式下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致性的适宜播期和收获方式。【方法】采用大田试验,2017年前茬均为棉花,以杂交棉冀杂2号和常规棉石抗126为供试品种,设计4月15日(B1)、4月25日(B2)、5月5日(B3)3个播期水平,在9月10日、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这6个日期进行收获。【结果】冀杂2号5月5日播种皮棉产量接近1 400 kg·hm^(-2);石抗126则为4月25日播种产量水平最高。不同播期产量主要在9月形成,均占75%以上。纤维品质9月优于10月;冀杂2号随播期推迟而提高,石抗126表现为第2播期(4月25日)较优。冀杂2号第3播期(5月5日)9月棉纤维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长度整齐度指数差异较小;石抗126第2播期9月20日之前纤维品质指标优化明显,且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长度整齐度指数一致性较高。【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冀东滨海盐碱地机采棉模式下杂交棉冀杂2号适宜5月5日左右播种,9月底收获1次;常规棉石抗126则应在4月25日左右播种,9月下旬收获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滨海盐碱地 播期 产量 纤维品质
下载PDF
“池-田”蓄引水模式改善环渤海棉田水盐运移提高棉花产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国艺 祁虹 +8 位作者 张谦 雷晓鹏 梁青龙 王树林 王燕 董明 刘旭 杜海英 林永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0-89,共10页
为探明环渤海“池-田”蓄引水模式下棉田水盐运移规律对棉花生产的影响,2017和2018年4-10月对未改造棉田(CK)及模式中的台田(A)、浅层地下水抽提棉田(B)、抑盐排涝棉田(C)进行土壤水分、盐分和pH值、棉花光合指标、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 为探明环渤海“池-田”蓄引水模式下棉田水盐运移规律对棉花生产的影响,2017和2018年4-10月对未改造棉田(CK)及模式中的台田(A)、浅层地下水抽提棉田(B)、抑盐排涝棉田(C)进行土壤水分、盐分和pH值、棉花光合指标、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模式中棉田0~80 cm土层盐分和pH值显著降低,A和B棉田盐分降至3.0 g/kg左右,pH值低于8.0;C棉田盐分低于5.0 g/kg,7-8月pH值低于8.0。A棉田土壤水分、盐分和pH值最低,滴灌条件下棉花光合性能长期保持高值,光合物质积累的直线增长持续时间和活跃期最长,籽棉产量超过3500 kg/hm^2。B棉田水分0~40 cm土层高于20%,光合性能高值较长,籽棉产量超过3000 kg/hm^2。C棉花7-8月光合性能明显提高,籽棉产量超过2500 kg/hm^2。环渤海“池-田”蓄引水模式显著改善棉田水盐运移,有利于棉花生产,从而提高产量。研究可为高效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提供科学模式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棉花 光合作用 滨海盐碱地 水盐运移 “池-田”模式
下载PDF
打顶对棉花赘芽生长的影响及其激素调控 被引量:7
18
作者 祁虹 王永强 +6 位作者 赵俊丽 郭娴 王树林 张谦 冯国艺 林永增 张寒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5-300,共6页
以赘芽生长势强的冀151和269系及赘芽生长势弱的冀棉169和182系作为材料,观察打顶(D)、打顶+顶施IAA(D+T)和打顶+果枝顶芽施用IAA(D+F)处理下赘芽的生长势以及内源Z+ZR与IA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棉花上部赘芽在打顶20 d后显著伸长,内源... 以赘芽生长势强的冀151和269系及赘芽生长势弱的冀棉169和182系作为材料,观察打顶(D)、打顶+顶施IAA(D+T)和打顶+果枝顶芽施用IAA(D+F)处理下赘芽的生长势以及内源Z+ZR与IA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棉花上部赘芽在打顶20 d后显著伸长,内源Z+ZR水平在打顶6 h后也明显提高,IAA水平显著下降;而D+T和D+F处理的棉花上部赘芽的伸长及内源Z+ZR水平的提高幅度均明显低于D处理,IAA含量则无显著变化。表明棉花茎节处合成的CTK促进赘芽生长,其水平受茎中由上而下IAA流的控制。棉花赘芽的生长既受主茎中IAA流调控,也受果枝中IAA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赘芽 打顶 激素 调控机制
下载PDF
机采棉模式下氮肥用量对棉花株型结构塑造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燕 王树林 +5 位作者 韩硕 张谦 冯国艺 董明 梁青龙 祁虹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2-164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分析适宜冀南棉区机采棉种植的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kg/hm^(2)共8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冀南棉区...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分析适宜冀南棉区机采棉种植的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kg/hm^(2)共8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高、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节位、果枝长度、果枝节数、果枝夹角、吐絮率、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倾角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和果枝夹角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果枝始节高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棉花吐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3~N8没有显著差异。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可以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降低叶倾角,使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单铃重呈增加趋势,棉花籽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N6~N8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用量会显著影响棉花适宜机采农艺性状,影响棉花株型塑造、群体冠层结构和产量,冀南棉区机采棉的氮肥推荐量为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氮肥用量 株型塑造 冠层结构 产量
下载PDF
通过转CaM基因提高了棉花抗寒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存鹏 郭宝生 +4 位作者 王凯辉 刘素恩 王兆晓 刘冬艳 耿军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41,共8页
为了获得耐低温棉花新材料,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了转CaM基因棉花,经过分子检测得到了3个转基因株系。同时对得到的转基因株系的T4代(C1、C2、C3)和棉花受体(CK)在低温处理后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初步测定。发现在低温(4℃)处理24 h... 为了获得耐低温棉花新材料,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了转CaM基因棉花,经过分子检测得到了3个转基因株系。同时对得到的转基因株系的T4代(C1、C2、C3)和棉花受体(CK)在低温处理后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初步测定。发现在低温(4℃)处理24 h后,C1、C2、C3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而常温下(23℃)测定值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转CaM基因棉花在低温时能够通过减轻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酶活力等反应来缓解低温对棉花叶片的损伤。本研究筛选出了3个具有一定抗寒能力的转基因株系,为下一步选育抗寒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棉花抗寒转基因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CaM基因 低温胁迫 生理特性 膜脂过氧化 抗氧化酶 抗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